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时丘脑功能连接的性别差异
1
作者 蒋滨键 蔡美意 +3 位作者 李燎原 徐春生 杨炎炎 吴子建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采用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过程中丘脑功能连接的性别差异。方法针刺25例男性和21例女性受试者的左侧太冲穴,采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cupuncture sensation scale,MASS)观察受... 目的采用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过程中丘脑功能连接的性别差异。方法针刺25例男性和21例女性受试者的左侧太冲穴,采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cupuncture sensation scale,MASS)观察受试者针感的性别差异,采用模块化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双侧丘脑为种子点,观察丘脑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度的性别差异。结果女性受试者MASS的酸痛、疼痛、锐痛、刺痛、麻木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压力、沉重、胀感评分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左侧丘脑与双侧尾状核、右侧楔前叶、右侧距状裂、双侧舌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补充前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度增强,右侧丘脑与左侧距状裂、右侧后扣带回、右侧舌回、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旁小叶功能连接度增强。结论针刺左侧太冲穴的针感存在性别差异,其机制在于丘脑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性别差异 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胸部X线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
2
作者 宋亮亮 王倩 +3 位作者 韩啸 李传富 李小虎 余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并与放射科医师的主观评价对比,验证模型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2年8月安徽省590家医院共9 135幅胸部X线图像,组织放射科医师采用五级评分法对图像清晰度进行... 目的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并与放射科医师的主观评价对比,验证模型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2年8月安徽省590家医院共9 135幅胸部X线图像,组织放射科医师采用五级评分法对图像清晰度进行多人多次评价,单人评价结果为A、B,多人评价结果为C。构建基于ResNet-50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以结果 C作为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模型评价结果为D。由1名放射质控专家对模型评价结果和医师多人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评价作为图像清晰度的参考标准,评价结果为E。采用Spearman相关、均方根误差(RMSE)和准确率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与参考标准E相比,D的平均准确率为0.85,高于C的0.84。A、B、C、D与E的ρ分别为0.58(0.54,0.62)、0.59(0.55,0.63)、0.74(0.71,0.77)和0.80(0.78,0.82),D与E的相关性最好。A与B的ρ为0.45(0.41,0.49),两次单人主观评价清晰度相关性较差。A、B、C、D与E的RMSE分别为0.99、0.94、0.72和0.71,D与E的RMSE小于人工评价结果。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评价胸部X线图像清晰度,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降低人工评价的主观干扰,为临床放射图像清晰度评价提供有效、客观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质量控制 放射摄影术 胸部 决策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大脑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的分析
3
作者 蒋滨键 戴宁 +4 位作者 徐春生 杨炎炎 吴宗传 陈嘉杰 吴子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13,共6页
目的探讨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pED)患者脑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与异常社会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pED患者(pED组)以及同期2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进行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技术(ReHo)和低频振幅(ALFF)分析,通... 目的探讨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pED)患者脑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与异常社会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pED患者(pED组)以及同期2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进行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技术(ReHo)和低频振幅(ALFF)分析,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差异脑区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另外,以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计算全脑FC值,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1)IIEF-5、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D患者IIEF-5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SAS、SDS评分高于健康受试者;2)pED患者右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和左侧尾状核的ALFF值升高;3)pED患者壳核和SMA的ReHo值上升,右侧小脑皮质区的ReHo值降低;4)中央前回与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及右侧楔前叶之间FC值升高;5)中央后回与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中央沟盖、右侧楔前叶FC值升高;6)pED患者左侧尾状核、SMA ALFF值与IIEF-5、自尊心和性关系问卷(SEAR)、勃起功能质量表(QEQ)呈正相关。壳核与SMA呈正相关,而右侧小脑皮质Crus2区ReHo值与IIEF-5、SEAR、QEQ评分为负相关。结论pED患者在SMA、尾状核和壳核脑区活动异常,并与性功能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另外pED患者异常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DMN连接可能是导致pE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 静息状态功能性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