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展开更多
针对目前临床痉挛评定主观性大,信度与效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牵张反射阈值的痉挛评定方法,利用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判定牵张反射阈值,通过设计相应装置检验了牵张反射阈值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并探讨了加速度变...针对目前临床痉挛评定主观性大,信度与效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牵张反射阈值的痉挛评定方法,利用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判定牵张反射阈值,通过设计相应装置检验了牵张反射阈值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并探讨了加速度变化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4位检查者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该痉挛检测装置对招募的22例伴随有上肢痉挛症状的受试者进行了痉挛评定.将评定过程中采集的牵张反射阈值以及加速度平均变化值(Acceleration mean variance,AMV)与M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牵张反射阈值数据与MAS评分显著相关,相关性满足(r=-0.831~-0.953,P<0.05),AMV与MAS评分相关性满足(r=0.665~0.900,P<0.05).它们重测信度分别满足(r=0.890~0.962,P<0.05)和(r=0.632~0.928,P<0.0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及装置可为痉挛评定提供一种实用的定量分析手段.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文摘针对目前临床痉挛评定主观性大,信度与效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牵张反射阈值的痉挛评定方法,利用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判定牵张反射阈值,通过设计相应装置检验了牵张反射阈值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并探讨了加速度变化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4位检查者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该痉挛检测装置对招募的22例伴随有上肢痉挛症状的受试者进行了痉挛评定.将评定过程中采集的牵张反射阈值以及加速度平均变化值(Acceleration mean variance,AMV)与M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牵张反射阈值数据与MAS评分显著相关,相关性满足(r=-0.831~-0.953,P<0.05),AMV与MAS评分相关性满足(r=0.665~0.900,P<0.05).它们重测信度分别满足(r=0.890~0.962,P<0.05)和(r=0.632~0.928,P<0.0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及装置可为痉挛评定提供一种实用的定量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