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会穴久留针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汪节 高婷 +2 位作者 朱婷婷 何其英 杨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百会 留针 神经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散布熵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保华 朱宗俊 +3 位作者 金飞翔 鲁翠萍 修磊 王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散布熵(dispersion entropy,DispEn)是近期提出的一种衡量信号不规则程度的动力学指标。相比于样本熵,散布熵可同时检测信号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计算时间也大大缩短。然而,由于散布熵是基于取整函数(阶跃函数)设置的,对数据长度和参数选... 散布熵(dispersion entropy,DispEn)是近期提出的一种衡量信号不规则程度的动力学指标。相比于样本熵,散布熵可同时检测信号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计算时间也大大缩短。然而,由于散布熵是基于取整函数(阶跃函数)设置的,对数据长度和参数选择较敏感,特别是类的数量(量化级别),某些情况下由噪声引起的信号幅值的微小变化会改变量化序列从而引起熵值剧烈波动。为解决这些局限性,结合模糊隶属度函数提出了模糊散布熵(fuzzy dispersion entropy,FuzzyDispEn)。在FuzzyDispEn中,基于欧式距离实现嵌入向量与量化级别的模糊化隶属。使用合成时间序列信号测试FuzzyDispEn相比DispEn的性能。结果表明,与DispEn相比,FuzzyDispEn对信号数据长度、参数选择的灵敏度更低,而且抗噪性更好。FuzzyDispEn还应用于脑电与轴承信号的复杂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真实物理信号分析方面FuzzyDispEn的性能表现同样优于DispEn。结果表明模糊散布熵可为信号复杂度测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散布熵 模糊隶属度函数 复杂性 脑电信号 轴承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一致性算法的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军平 徐春生 +2 位作者 卢琦 李传富 杨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变化特点,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中枢整合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静息态f MRI技术,采集32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面瘫患...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变化特点,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中枢整合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静息态f MRI技术,采集32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面瘫早期组、后期组及治愈组)的BOLD数据,采用Re Ho的数据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将面瘫早期组、后期组及治愈组分别与健康志愿者Re Ho值比较,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结果 (1)面瘫早期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颞上回,Re Ho值减低脑区有右侧颞下回、楔叶和楔前叶;(2)面瘫后期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SII、颞上回、额上回、中央旁小叶、楔叶、楔前叶和右侧额下回;(3)面瘫治愈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中央旁小叶、梭状回和颞上回。结论大脑皮层运动前区(PMA)、辅助运动区(SMA)是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重组及代偿的关键区域,也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重要的调制和关键代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牵张反射阈值的上肢痉挛评定方法与装置及其效度信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保华 穆景颂 +2 位作者 朱宗俊 赵鹏鹏 王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针对目前临床痉挛评定主观性大,信度与效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牵张反射阈值的痉挛评定方法,利用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判定牵张反射阈值,通过设计相应装置检验了牵张反射阈值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并探讨了加速度变... 针对目前临床痉挛评定主观性大,信度与效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牵张反射阈值的痉挛评定方法,利用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判定牵张反射阈值,通过设计相应装置检验了牵张反射阈值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并探讨了加速度变化在上肢痉挛评定中的信度与效度.4位检查者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及该痉挛检测装置对招募的22例伴随有上肢痉挛症状的受试者进行了痉挛评定.将评定过程中采集的牵张反射阈值以及加速度平均变化值(Acceleration mean variance,AMV)与M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牵张反射阈值数据与MAS评分显著相关,相关性满足(r=-0.831~-0.953,P<0.05),AMV与MAS评分相关性满足(r=0.665~0.900,P<0.05).它们重测信度分别满足(r=0.890~0.962,P<0.05)和(r=0.632~0.928,P<0.0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及装置可为痉挛评定提供一种实用的定量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牵张反射阈值 加速度 改良Ashworth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健 杜明家 +2 位作者 穆景颂 朱宗俊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7-773,共7页
为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膝关节角度的关系,文章对8名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步态参数进行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采集偏瘫患者和正常人步行时下肢膝关节角度,分析对比2组参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膝关节角度测量装... 为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和膝关节角度的关系,文章对8名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步态参数进行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采集偏瘫患者和正常人步行时下肢膝关节角度,分析对比2组参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与低频脉冲电刺激仪相结合的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患侧肢体进行屈膝动作时膝关节会出现痉挛状态,表现为患者膝关节角度动态变化曲线不平滑,膝关节角度活动范围和步速小于正常人,部分患者具有膝过伸的现象;患者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膝关节角度测量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步态分析,还可与其他装置结合用于异常步态的康复和痉挛等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角度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痉挛状态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样本熵的牵张反射起始点检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保华 朱宗俊 +1 位作者 刘正士 王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痉挛状态患者表面肌电(sEMG)信号质量差、易出现尖锐毛刺噪声且信号时序较短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样本熵的牵张反射起始点(SRO)判定方法,利用固定长度的滑动窗对sEMG信号进行分帧,计算每帧信号改进样本熵,设定自适应阈值确定SRO,并... 针对痉挛状态患者表面肌电(sEMG)信号质量差、易出现尖锐毛刺噪声且信号时序较短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样本熵的牵张反射起始点(SRO)判定方法,利用固定长度的滑动窗对sEMG信号进行分帧,计算每帧信号改进样本熵,设定自适应阈值确定SRO,并分析对比了基于标准样本熵的SRO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样本熵SRO最大识别率为89.06%,SRO识别能力优于标准样本熵(最大识别率为48.18%),且数据长度依赖性优于标准样本熵,在短时序列与含尖锐毛刺噪声sEMG信号处理上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为定量与细化上肢痉挛状态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样本熵 表面肌电信号 痉挛状态 牵张反射起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ager-Kaiser能量算子与自适应双阈值的上肢痉挛状态评定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保华 穆景颂 +1 位作者 朱宗俊 王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结合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与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性,设计基于Teager-Kaiser能量算子(TKEO)与自适应双阈值的上肢痉挛状态评定系统,解决临床痉挛状态评定主观性大的问题,提高痉挛状态评定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提出一种牵张反射阈值... 目的:结合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与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性,设计基于Teager-Kaiser能量算子(TKEO)与自适应双阈值的上肢痉挛状态评定系统,解决临床痉挛状态评定主观性大的问题,提高痉挛状态评定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提出一种牵张反射阈值(SRT)测试方法,设计了评定系统:利用TKEO处理肱二头肌sEMG,根据sEMG的TKEO信号幅值及变化率设定自适应双阈值判定牵张反射起始点(SRO),然后联合关节角度判定SRT,探索其与痉挛状态的关系。25名受试者参与了此试验。结果:自适应双阈值判定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SRO(识别率:96%)且SRT能够反映痉挛状态,与MAS评分显著相关,相关性满足(r=-0.904, P<0.01)与(r=-0.902, P<0.01),组内相关系数(ICC)显示重测信度为0.915,同时BlandAltman分析显示95.65%点位于一致性界限(LoA)范围内。结论:该系统可为上肢痉挛状态评定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手段,并为后续实时监测痉挛状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状态 SEMG Teager-Kaiser能量算子 定量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8
8
作者 陈瑞全 吴建贤 +2 位作者 朱宗俊 肖洪波 何云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4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4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W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BS评分、10MWS、FMA-L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2.249,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954,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 悬吊运动疗法 夹脊穴 针刺 运动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肢体加速度和关节角度参数检测的痉挛状态定量评定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李伟 穆景颂 +3 位作者 朱宗俊 杜明家 肖飞云 王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4,共8页
针对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难以精准量化评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和角度信号的痉挛状态量化评定方法,并研制了痉挛状态量化评定装置。通过分析患者肢体加速度和关节角度信号数据,提取加速度突变点对应的关节角度θ_(p)及关节活动度θ_(... 针对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难以精准量化评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和角度信号的痉挛状态量化评定方法,并研制了痉挛状态量化评定装置。通过分析患者肢体加速度和关节角度信号数据,提取加速度突变点对应的关节角度θ_(p)及关节活动度θ_(rom),计算θ_(p)/θ_(rom)值用于痉挛状态等级评定。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本装置对27名受试者进行临床实验,并针对不同肌肉群采用不同的痉挛状态检测方法。将MAS等级与θ_(p)/θ_(rom)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θ_(p)/θ_(rom)值可用于痉挛状态评估,且该装置具有很好的效度,相关性满足r=-0.869,P<0.05。基于MAS和θ_(p)/θ_(rom)值重新修正表示痉挛状态的MAS等级,结果表明修正后的MAS各等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1),可以实现痉挛状态量化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关节角度 MAS 痉挛状态等级 量化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晓迪 肖洪波 +1 位作者 王安琴 张庆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方法入选SIVD患者15例为SIVD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序列和DTI序列的...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方法入选SIVD患者15例为SIVD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序列和DTI序列的MRI检查,应用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值,比较2组DTI上FA和MD值有差异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改良的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18.07±2.12)分vs(29.10±0.85)分、(10.00±1.24)分vs(30.78±0.72)分和(9.33±1.68)分vs(26.75±1.12)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存在广泛的白质纤维束改变,且左侧白质纤维束改变多于右侧,FA值明显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胼胝体(膝部和体部为主)、双侧扣带束、左侧上纵束、双侧下额枕束、丘脑后辐射、钩束、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等;MD值明显增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胼胝体、穹窿联合、左侧下额枕束、左侧上纵束(P<0.05)。结论DTI技术可作为检测SIVD早期脑白质改变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脑白质病 胼胝体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聚类的上肢痉挛状态定量评定研究
11
作者 张佳峰 穆景颂 +3 位作者 朱宗俊 韩李伟 马伊秋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9-596,共8页
痉挛状态等级的客观定量评定对于偏瘫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评定痉挛状态等级主观性高、量表痉挛等级划分不精准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上肢痉挛状态定量评定方法。... 痉挛状态等级的客观定量评定对于偏瘫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评定痉挛状态等级主观性高、量表痉挛等级划分不精准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上肢痉挛状态定量评定方法。根据痉挛状态发生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设计痉挛状态等级量化评定装置;利用临床实验采集患者上肢被动牵伸过程中加速度以及角度数据判定牵张反射阈值,计算牵张反射阈值与关节活动度比值作为痉挛状态等级量化评定指标;利用层次聚类算法对量化评定指标聚类划分,重新评估痉挛状态等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次聚类的上肢痉挛状态定量评定方法可以有效消除MAS评定痉挛状态等级中的主观性因素,能更加精准评定和细化痉挛状态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痉挛状态等级评定 加速度 牵张反射阈值 层次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