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28例
1
作者 方芳 胡恩庆 +2 位作者 王佳佳 孙安达 张晓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优化推拿法(直推“颈部五线法”为君,捏、... 目的观察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优化推拿法(直推“颈部五线法”为君,捏、捻、拿、拨患侧胸锁乳突肌为臣,牵伸患侧胸锁乳突肌为佐,长按阳陵泉、膈俞、膻中、足三里为使)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颈部歪斜角度、患侧被动旋转角度、健侧被动侧屈角度、颜面部差值,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差值及肌肉弹性值差值,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降低两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差值、肌肉弹性值差值和颈部歪斜角度、颜面部差值,升高患侧被动旋转角度、健侧被动侧屈角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对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 中药外敷 药酒外涂 肌肉厚度 肌肉弹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推拿手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方芳 曹宝龙 +1 位作者 孙安达 张晓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 目的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经验增减,即以揉推“颈部五线”为君,以增加抻颈肌时间为臣,以轻点体穴为佐使。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评定患儿颈部歪斜角度和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6周患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颈部歪斜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颈部歪斜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对改善患儿颈部歪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确切,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 颈部歪斜角度 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