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凌金忠 郜峦 王振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4-1094,共11页
目的 探析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脉络与现状,为学者快速了解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情况作全面概述,并迅速把握其研究内涵和研究方向。方法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派中医、浙派中医、新安医派、齐鲁医派、岭南医派、龙江医派、川派中... 目的 探析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脉络与现状,为学者快速了解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情况作全面概述,并迅速把握其研究内涵和研究方向。方法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派中医、浙派中医、新安医派、齐鲁医派、岭南医派、龙江医派、川派中医、苏派中医(吴门医派、龙砂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等八派所发表的相关文献为探析基础,从大数据角度结合历史地理学视野对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广东、黑龙江、四川、江苏等地的中医流派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结果 发现当代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相关研究受时代影响较大,文献发文量呈现阶段性变化趋势,但整体上呈现为增长姿态。各流派发文机构主要为所在省份的中医药大学及具有相关合作的研究机构,在相应的地方学术流派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地域性学术流派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名医经验传承、历史代表医家研究、信息挖掘、流派传承梳理等方面,并已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当下新安医派、浙派中医、苏派中医(吴门医派、龙砂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的相关研究开展较为充分。结论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探究、名医经验传承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并将保持较长时间的研究热度,对各流派内部进行深入分析、整合各流派信息将会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叶浩 蒲悦 +5 位作者 李瑞 金宵玥 李子龙 郝文哲 陈实 张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外泌体是肝纤维化潜在的病理介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广泛性、组织源性、靶向性和生物功能性等特点。目前已发现血清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icroRNA(miRNA)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标志物;外泌体内相... 外泌体是肝纤维化潜在的病理介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广泛性、组织源性、靶向性和生物功能性等特点。目前已发现血清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icroRNA(miRNA)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标志物;外泌体内相关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为肝纤维化微观辨证的证候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参考;外泌体或可能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能更全面地体现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外泌体又可作为中药载体进行靶向运输,可显著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肝纤维化疗效。外泌体的发现不仅可为今后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预防诊断、证候研究、治疗、药物载体等方面提供新的切入点,也会成为推动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领域发展与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中医药 肝纤维化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滋肾方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足细胞自噬: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君洁 黄传兵 李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3,共9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通过临床验证,探讨健脾滋肾方从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潜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获取健脾滋肾方及SLE、足细胞自噬相关靶点;取三者交集得到健脾滋肾方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通过临床验证,探讨健脾滋肾方从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潜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获取健脾滋肾方及SLE、足细胞自噬相关靶点;取三者交集得到健脾滋肾方经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SLE的潜在作用靶点。Cytoscape3.9.1构建“复方-成分-疾病-潜在靶点”网络及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临床纳入46例SLE患者和10例健康人,将SL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脾滋肾方,疗程均为12周。运用ELISA检测SLE组及健康人群尿液中nephrin、synaptopodin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内p-JAK1/JAK1、pSTAT1/STAT1、LC3II/LC3I、p62蛋白水平,并观察经健脾滋肾方干预后对SLE患者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synaptopodin)、自噬水平(LC3II/LC3I、p62)及p-JAK1/JAK1、p-STAT1/STAT1表达影响。结果 经筛选得到健脾滋肾方经足细胞自噬途径治疗SLE的关键活性成分4种,核心靶点基因5个(STAT1、PIK3CG、MAPK1、PRKCA、CJA1);富集分析显示可能涉及AGERAGE、JAK/STAT、EGFR、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物质和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其中STAT1是结合活性最好的靶蛋白。临床试验证实健脾滋肾方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p-JAK1/JAK1及p-STAT1/STAT1、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降低尿液中nephrin、synaptopodin水平(P<0.05)。结论 健脾滋肾方经足细胞自噬治疗SLE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STAT1靶基因,抑制JAK/STAT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自噬减轻SLE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健脾滋肾方 网络药理学 足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数据挖掘与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孔京晶 刘攀 戴小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63-2669,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用药规律和“药物-指标”关联关系,并回顾分析益气活血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CHF的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使用...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用药规律和“药物-指标”关联关系,并回顾分析益气活血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CHF的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中药大于7 d,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录入中药处方、检验和检查数据,使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网络可视化等探索用药规律和“药物-指标”关联关系,运用倾向评分法、Kaplan-Meier法回顾中药治疗CHF的疗效。结果:共采集956例CHF患者的资料,其中785例中药组,对照组171例。对785首处方中出现频率前15名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治疗CHF的2组常用中药。第一组中药功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第二组中药侧重于益气健脾,淡渗利湿。关联分析得到高频中药组合6对,进一步将“药物-疗效”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中药配伍与CHF相关指标的改善有较强的相关性。进行1∶1倾向性匹配,匹配出155对病例样本,统计结果显示,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使用中药明显降低肌酸激酶、B型脑钠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性蛋白、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左室射血分数、24 h尿量。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法可提高CHF患者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药 益气活血法 数据挖掘 临床疗效 聚类分析 关联分析 倾向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TPO-Ab阳性对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代谢谱的影响
5
作者 李赟 梁程程 +2 位作者 王晓雨 童嘉欣 储继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的血清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探索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母胎健康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入院产检行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妊娠早期孕妇,依据TPOAb结果分为阳...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的血清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探索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母胎健康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入院产检行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妊娠早期孕妇,依据TPOAb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分析两组孕妇血清代谢谱的差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OAb阳性孕妇血清内存在79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其中上调的20种,下调的59种,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21条主要代谢途径;与TPOAb相关的差异代谢物31种,其中呈正相关的6种,负相关的25种;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代谢物与甘油磷脂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及甘油脂类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妊娠早期TPOAb阳性孕妇血清内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母胎健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妊娠早期 血清 代谢组学 妊娠结局 代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以及对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
6
作者 郭耀斌 张宇 +2 位作者 吕子萌 车有路 邓新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4,I0012,共5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 目的观察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电针治疗上结合俯卧位颈椎微调及手三阳理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活动度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红外热成像温度差。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NDI、CASCS、ROM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温度差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优(P<0.05)。结论俯卧位颈椎微调结合手三阳理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红外热成像检测温度的变化可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俯卧位 颈椎微调 理筋手法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阴两虚夹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特征及中药治疗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进东 方朝晖 +5 位作者 牛云飞 舒仪琼 余婵娟 刘剑 鲍陶陶 忻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分析气阴两虚夹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临床特征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33例气阴两虚夹瘀证DPN患者资料,通过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运用临床诊疗... 目的:分析气阴两虚夹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临床特征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33例气阴两虚夹瘀证DPN患者资料,通过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运用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诊疗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药对等。结果:本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同行半胱氨酸与气阴两虚夹瘀证DPN的发病密切相关。得到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同行半胱氨酸等6组指标对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共搜集处方33首,含药107味。有黄芪、生地、葛根、川芎、茯苓频次超过40%;寒性药40味,甘味药60味,入肝经52味。复杂网络图显示黄芪、生地、葛根、白术、牡丹皮、茯苓、川芎、陈皮、山药为核心药物。中药药对关联规则显示麦冬-->党参、黄芪,白术-->熟地等为常用药对。结论:初步掌握气阴两虚夹瘀证DPN患者临床特征及总结应用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气阴两虚夹瘀证 临床特征 数据挖掘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还五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韩锡茜 胡建勇 +5 位作者 段洪波 田甜 杨琪琪 王保国 姜天鑫 李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58,567,共7页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QSHWC)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IS组、对照组、QSHWC低剂量(QSHWC-L)组、QSHWC高剂量(QSHWC-H)组、丁苯酞组及QSHWC-H+...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QSHWC)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IS组、对照组、QSHWC低剂量(QSHWC-L)组、QSHWC高剂量(QSHWC-H)组、丁苯酞组及QSHWC-H+库马霉素(JAK2激活剂)组。线栓法构建IS模型成功后立即给药处理。Zea-Long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分析大鼠踏空步数比例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数;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53、p-JAK2、裂解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p-STAT3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组海马CA1区脑组织异常,神经功能评分、踏空步数比例、脑梗死体积百分数、神经元凋亡率、TNF-α、ICAM-1、IL-1β水平及p53、Cleaved-caspase-3、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与IS组比较,QSHWC-L组、QSHWC-H组、丁苯酞组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损伤有所缓解,神经功能评分、踏空步数比例、脑梗死体积百分数、神经元凋亡率、TNF-α、ICAM-1、IL-1β水平及p53、Cleaved-caspase-3、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库马霉素逆转了高剂量QSHWC对IS大鼠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QSHWC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IS大鼠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还五胶囊 卒中 神经元 凋亡 神经功能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黄芪-葛根”角药修复胰岛形态功能的潜在机制预测及验证
9
作者 倪英群 李居一 +3 位作者 林逸轩 叶蕾 张喆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4-582,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人参-黄芪-葛根”角药保护胰岛形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并验证。方法角药活性成分及靶点由TCMSP、TCMIP、BATMAN 3个平台获得。2型糖尿病靶点由TTD、OMIM、disgeNET 3个平台获得。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人参-黄芪-葛根”角药保护胰岛形态,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机制并验证。方法角药活性成分及靶点由TCMSP、TCMIP、BATMAN 3个平台获得。2型糖尿病靶点由TTD、OMIM、disgeNET 3个平台获得。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构建PPI网络;进行GO和KEGG分析;POCASA 1.1预测蛋白结合位点,AutoDock Vina1.1.2进行对接,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角药筛选出2021个靶点,其中152个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鉴定出10个关键基因和AGE-RAGE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RAGE、INS、PI3K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角药提高胰岛素结合率和分泌指数,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角药降低AGE-RAGE的表达,激活PI3K-Akt,抑制NF-κB,降低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论“人参-黄芪-葛根”角药通过调节AGE-RAGE/PI3K-Akt/NF-κB信号转导,修复受损胰岛形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黄芪-葛根”角药 胰岛素抵抗 AGE-RAGE PI3K-AKT NF-ΚB 胰岛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恶性病理学过程
10
作者 曹周芳 汪元 +2 位作者 王梦娜 孙玥 刘菲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模型组(RA-FLS)、pcDNA3.1-NC组、pcDNA3.1-LINC00837组、siRNA-NC组、siRNA-LINC00837组。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LINC00837靶向miR-671-5p及miR-671-5p靶向SERPINE2关系;使用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表达量;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RA-FLS迁移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LINC00837与miR-671-5p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而miR-671-5p与SERPINE2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两两之间具有结合位点(P<0.01)。同一时间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INC00837和SERPINE2表达量升高,而miR-671-5p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提高,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pcD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活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siR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抑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1)。结论RA-FLS中存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该功能轴促进RA-FLS增殖、迁移及炎症因子分泌等恶性病理学过程,干预LINC00837有望成为调控RA-FLS病理学过程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LINC00837 增殖迁移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db/db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阮诺冰 李金菊 +3 位作者 许奇 经加吻 高家荣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2,共7页
目的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对db/db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另取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 目的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对db/db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另取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血脂、心肌酶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心肌组织ANP、BNP、β-MHC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和GSDMD-N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JC能减轻db/db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胶原沉积和细胞凋亡,降低血糖、血脂、心肌酶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ANP、BNP、β-MHC mRNA表达,以及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T蛋白表达。结论DJC可减轻db/db小鼠心肌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减轻心肌细胞焦亡,改善炎症状态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糖尿病心肌病 DB/DB小鼠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223-3p/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探讨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焦亡的影响
12
作者 王梦娜 汪元 +4 位作者 曹周芳 黄旦 孙艳秋 孙玥 王露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0-1687,共8页
目的 探讨新风胶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的影响。方法 构建LPS诱导的RA-FLS炎症模型;SD大鼠灌胃给药制备新风胶囊含药血清;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223-3p和NLRP3的靶向关系;构建miR-223-3p抑制表达质... 目的 探讨新风胶囊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的影响。方法 构建LPS诱导的RA-FLS炎症模型;SD大鼠灌胃给药制备新风胶囊含药血清;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223-3p和NLRP3的靶向关系;构建miR-223-3p抑制表达质粒(inhibitor)及阴性对照组,转染至RA-FLS中;分为LPS组、mimics NC组、mimics组、inhibitor NC组、inhibitor组;同时设置NC-FLS组、RA-FLS组、LPS组、新风胶囊组、新风胶囊+inhibitor-NC组、新风胶囊+inhibitor组、新风胶囊+inhibitor+MCC950组。采用CCK-8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RA-FLS细胞焦亡的改变;ELISA法检测IL-1β、TNF-α、IL-6、IL-8水平;RT-qPCR法检测NLRP3、Caspase-1、GSDMD mRNA及miR-223-3p mi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得出20%新风胶囊为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说明miR-223-3p与NLRP3存在结合位点。与NC-inhibitor比较,转染miR-223-3p inhibitor后细胞焦亡增多,IL-1β、TNF-α、IL-6、IL-8水平升高,同时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与NC-mimics比较,转染miR-223-3p mimics后则出现相反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风胶囊含药血清组IL-1β、TNF-α、IL-6、IL-8水平降低,miR-223-3p miRNA表达升高,同时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细胞焦亡改善。结论 新风胶囊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焦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223-3p/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风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miR-223-3p/NLRP3/Caspase-1/GSDMD信号轴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部分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宋宇琪 杨文明 +2 位作者 魏涛华 杨玉龙 李子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机体细胞死亡可通过不同程序进行,包括细胞凋亡、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等。泛凋亡(PAN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炎症细胞死亡方式,可由不同刺激因素触发,并整合多种可诱导细胞死亡的成分组装成多种类型的大分子复合物——PANoptosome,... 机体细胞死亡可通过不同程序进行,包括细胞凋亡、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等。泛凋亡(PAN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炎症细胞死亡方式,可由不同刺激因素触发,并整合多种可诱导细胞死亡的成分组装成多种类型的大分子复合物——PANoptosome,进而介导细胞死亡。鉴于PANoptosis在整个疾病谱中的影响,促进或抑制其发生过程可能阻止多种疾病的发展。本文综述PANoptosis的发生机制及其在部分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多种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之间的串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凋亡 细胞死亡 疾病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朝晖基于“五脏相关”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14
作者 刘琼仪 赵进东 方朝晖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8,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以机体兴奋性增高及高代谢体征为临床特点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五脏相关”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综合藏象、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全面反映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及彼此关联作用的理论。方朝...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以机体兴奋性增高及高代谢体征为临床特点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五脏相关”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综合藏象、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全面反映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及彼此关联作用的理论。方朝晖教授基于此理论,指出甲亢的病位在肝,与心、肺、脾、肾密切相关,初期多有心神不宁、肝气郁结,中期消耗心肺脾三脏气血津液,后期劫伤肝肾阴精,病程中同时伴随气滞、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积蓄,治疗中应把握“五脏相关”的理念,厘清标本虚实,临床对证选用疏肝清心解郁火、养心补肺健脾益气阴、潜阳滋阴补肝肾之剂,兼以理气化痰活血,以求脏气血平和、阴平阳秘,则疾病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五脏相关 临床经验 方朝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M39通过调控肝细胞癌ERCC1表达促进核苷酸切除修复
15
作者 余苑苑 刘诗涵 +1 位作者 许柱 杜瀛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59,共9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NER通路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用TCGA数据库对HCC进行分子分型。通过siRNA构建RNA结合基序蛋白39(RBM39)基因敲低的HCC细胞株,通过RBM39质粒构建RBM39过表达的HCC细胞株,...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NER通路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用TCGA数据库对HCC进行分子分型。通过siRNA构建RNA结合基序蛋白39(RBM39)基因敲低的HCC细胞株,通过RBM39质粒构建RBM39过表达的HCC细胞株,使用诱导RBM39蛋白降解的试剂Indisulam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BM39、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ER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结果HCC患者根据NER活性可以分为C1、C2和C3三型,其中C3分型中NER活性最高(P<0.0001)。转染RBM39 siRNA或Indisulam处理组NER修复效率较对照组下降(P<0.0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并且ERCC1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RBM39过表达组ERCC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结论HCC细胞中RBM39可能通过调控ERCC1的表达影响NER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肝细胞癌 DNA损伤 核苷酸切除修复 RBM39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死亡在结缔组织病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钱爱 朱雅文 +1 位作者 程园园 黄传兵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7-1280,F0003,共5页
结缔组织病(CTD)以血管、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基础,常累及多个系统,基本病理变化为坏死性血管炎、黏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形等,属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由于CTD复杂的致病机制和异质性,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仍然极具挑战。因此,探究CTD... 结缔组织病(CTD)以血管、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基础,常累及多个系统,基本病理变化为坏死性血管炎、黏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形等,属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由于CTD复杂的致病机制和异质性,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仍然极具挑战。因此,探究CTD发病的新机制和治疗靶点是CTD研究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对CTD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TD的病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即铜死亡。与铁死亡相似,铜通过线粒体依赖性能量代谢增加和活性氧积累引起细胞毒性介导细胞死亡。本文主要尝试探讨铜死亡与确诊的CTD病理机制的联系和对多种免疫细胞的影响,以及治疗靶点和临床药物研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铜死亡 TCA循环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骨玄府-骨络-髓”论治骨质疏松症及BMSCs归巢、分化
17
作者 吕浩 王久香 +2 位作者 胡芷苜 王岩 江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4-617,624,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OP病理机制涉及多个环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及分化紊乱会引起OP,阻止其紊乱是防治OP的一个方向。目前中药可协同发挥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OP病理机制涉及多个环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及分化紊乱会引起OP,阻止其紊乱是防治OP的一个方向。目前中药可协同发挥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效应,但中医诊治思路常重整体和宏观而轻微观。笔者将从“骨玄府-骨络-髓”理论模型入手探讨BMSCs归巢、分化及OP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旨在丰富OP的病因病机,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并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微观物质视角探索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玄府-骨络-髓 归巢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粪菌移植探讨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与肝纤维化相关性
18
作者 潘娜 戚雪平 +5 位作者 盛慧洁 吕晓玉 高璐瑶 陈浩洋 尹艳艳 王佳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8-1516,共9页
目的通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研究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与肝纤维化疾病表型、差异肠道菌属的相关性。方法C57BL/6J雄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M)、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FMT-1组(肝纤维化雄鼠粪菌移植正常... 目的通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研究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与肝纤维化疾病表型、差异肠道菌属的相关性。方法C57BL/6J雄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M)、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FMT-1组(肝纤维化雄鼠粪菌移植正常鼠)、FMT-2组(正常雌鼠粪菌移植造模鼠)。Model组以高脂高糖联合低剂量CCl_(4)诱导造模16周;FMT组以混合抗菌液破坏菌群后给予相应粪菌液,FMT-2组与Model组同步造模。生化法检测肝功能(ALT、AST);ELISA法检测肝组织炎症(IL-1α、IL-6);HE、Masson法检测肝脏病理;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指标α-SMA、collagenⅠ及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ER;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酶β-glucuronidase、β-glucosidase;16S rDNA法检测肠道菌群;Pearson法作雌激素代谢酶、雌激素受体与疾病表型、疾病相关差异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Model组较Control-M组肝功能、炎症及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FMT-2组则较Model组明显下降;Model组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酶较Control-M组明显增多,FMT-2组则较Model组明显减少;Model组较Control-M组ERβ、GPER明显上升,ERα明显下降,FMT-2组则较Model组ERβ、GPER明显下降,ERα明显上升;FMT-2组提高了由造模降低的肠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雌激素代谢酶、雌激素受体ERβ及GPER与疾病表型均呈正相关,ERα则相反;雌激素代谢酶与Allobaculum、Ruminococcus、Alistipes等呈正相关,与Akkermansia、Lactobacillus、Prevotella等呈负相关。结论雌鼠FMT可缓解雄鼠肝纤维化病情,该作用与改善肠道菌群雌激素代谢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代谢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解毒化瘀方基于SOCS负调控JAK2/STAT3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
19
作者 汪悦 查安生 李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基于SOCS负调控JAK2/STAT3通路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方(YQJDHY)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组、YQJDHY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 目的:基于SOCS负调控JAK2/STAT3通路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方(YQJDHY)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ASP组、YQJDHY高、中、低剂量组。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21、IL-22;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方法(RT-PCR)检测大鼠血清及肠黏膜中IL-23、IL-6、IL-17A、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SOCS3、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抗体(RORγt)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及溃疡,提示造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21、IL-2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YQJDHY各组与SASP组血清IL-21、IL-22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YQJDHY各组与SASP组肠黏膜及血清IL-23、IL-6、JAK2、STAT3、IL-17A mRNA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YQJDHY各组肠黏膜SOCS1、SOCS3 mRNA水平升高;YQJDHY高剂量及SASP组血清SOCS1、SOCS3 mRNA水平升高(P<0.01)。YQJDHY高剂量及SASP组血清及肠黏膜RORγt mRNA水平升高(P<0.01)。与SASP组相比,YQJDHY高剂量组血清及肠黏膜中JAK2、STAT3 mRNA水平升高(P<0.05)。结论:YQJDHY可能通过上调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SOCS1、SOCS3水平,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化瘀方 溃疡性结肠炎 SOCS/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住院病人中医护理服务供需差异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迪 方秀萍 +4 位作者 左宜 柏亚妹 宋玉磊 朱静 钟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409-3412,共4页
[目的]针对我国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住院病人的中医护理服务供需差异展开调查,探讨提升中医护理特色服务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针对3所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36个科室的3 585例住院病人,应用病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 [目的]针对我国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住院病人的中医护理服务供需差异展开调查,探讨提升中医护理特色服务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针对3所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36个科室的3 585例住院病人,应用病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实际开展服务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其住院期间中医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开展中医护理服务情况。[结果]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和实际开展服务情况在中医饮食指导、情志护理、中药调护、康复护理、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病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开展服务情况差异最大的前5项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注意事项、个性化饮食指导、常见疾病家庭康复护理知识、个性化康复训练疗法、中药的服法;不同科室间病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和实际开展服务情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消化内科中医饮食指导、乳腺外科养生保健、骨伤科康复护理及泌尿外科中医护理操作差异最大。[结论]住院病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开展服务项目存在差异,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专科专病中医护理服务的开展情况,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 护理服务 需求 实际服务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