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黄大茶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
作者 黄若童 戎雪雯 +4 位作者 付晓洁 陈畅 储俊 许娜 吴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7-855,共19页
黄大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具有降脂、降糖、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保健功效,但由于缺乏对黄大茶化学成分的研究,其功效性物质基础尚未被完全揭示。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 TOF/MS)作为检测工具,结合中性丢失... 黄大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具有降脂、降糖、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保健功效,但由于缺乏对黄大茶化学成分的研究,其功效性物质基础尚未被完全揭示。本研究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 TOF/MS)作为检测工具,结合中性丢失和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对黄大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查和分析。选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5℃。在电喷雾电离(ESI)正/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全信息串联质谱(MSE)技术采集黄大茶样品溶液的质谱信息。通过查阅文献构建茶叶化学成分数据库,主要包括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信息,对自建数据库中的化学成分按照骨架结构进行归类;基于UPLC-Q TOF/MS测定结果,利用对照品对主要类别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特征碎片离子和中性丢失特征;结合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信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本研究共从黄大茶中鉴定出87个化学成分,包括10个儿茶素类、32个黄酮类、16个酚酸类、12个鞣质类、6个茶黄素类以及11个其他类别化合物,其中14个成分经对照品予以验证。该方法能够全面阐明黄大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大茶功效性成分发现、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中性丢失 特征碎片离子 黄大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增强肝癌血管生成及华蟾素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红 陈诗雨 +5 位作者 陈敏 叶明君 陈淑君 吴阳培 李白坤 李庆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1-869,共9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华蟾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先筛选PLT与肝癌细胞的适宜共孵育比例,制备条件培养基,确定华蟾素(CBG)的半数抑制浓度;然后,设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常规培养基]、串扰组[EC+CM_HP(HUH7...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以及华蟾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先筛选PLT与肝癌细胞的适宜共孵育比例,制备条件培养基,确定华蟾素(CBG)的半数抑制浓度;然后,设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常规培养基]、串扰组[EC+CM_HP(HUH7与PLT串扰制备的条培)]、干预组(EC+CM_HP+CBG),采用划痕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出芽实验和ELISA实验分别评估EC的迁移力、成管力、出芽能力以及共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R2、p-VEGFR2的表达,并采用抑制剂进行了反向验证。建立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设Model组、Model+CBG组和Model+Apa组,通过Masson染色观察移植瘤的胶原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PLT∶HUH7=200时HUH7活力最强,HUH7与PLT串扰明显促进EC的增殖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串扰组的迁移、成管、生芽能力增强,干预组的低于串扰组(P<0.01)。串扰组上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的低于串扰组(P<0.01)。串扰组p-VEGFR2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而干预组的表达量较串扰组少(P<0.01)。Model组可见大片胶原纤维沉积,CBG干预显著降低移植瘤组织胶原纤维沉积。Model组的肝癌移植瘤组织存在CD31和CD34表达,CBG干预显著降低肝癌移植瘤组织CD31和CD34的表达(P<0.01)。结论:PLT能增强肝癌的血管生成,CBG可能经由VEGF/VEGFR2通路抑制其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生成 血小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华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氟化纳米给药系统通过抑制阿霉素外排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怀涛 林银花 +3 位作者 孙雨蓉 陈乔 陈硕 曹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1130,共7页
目的通过合成氟化纳米材料完成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高效负载,并实现纳米药物对抗肿瘤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评估不同氟化程度(PF4和PF8)的纳米药物(nano dox)的理化性能,筛选出更为优良的氟化nano dox;通过细胞毒性、细胞摄取、... 目的通过合成氟化纳米材料完成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高效负载,并实现纳米药物对抗肿瘤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评估不同氟化程度(PF4和PF8)的纳米药物(nano dox)的理化性能,筛选出更为优良的氟化nano dox;通过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凋亡以及对抗外排泵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研究,考察nano dox对抗肿瘤多药耐药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通过考察各种理化指标,PF8相对于PF4显示出更优良的负载dox性能;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证明,nano dox的IC 50值只有游离dox IC 50值的1/40,显示出nano dox在对抗耐药性方面优良的体外活性;细胞摄取和凋亡研究说明nano dox可以有效提高耐药MCF-7/ADR细胞对dox的摄取并能成功地进入细胞核内,最终导致凋亡诱导的抗癌活性;P-gp的药物外排研究说明nano dox可以有效绕过P-gp外排泵,达到增加耐药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同时减少外排量的双重作用。结论通过氟化nano dox的设计可以有效绕过P-gp对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加药物在耐药肿瘤细胞内的摄取,减少其外排,从而达到有效的对抗肿瘤多药耐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纳米 药物递送 P-糖蛋白 体外活性 药物外排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兔儿伞羽扇豆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京晶 许景垚 +4 位作者 单婷玉 赵历强 钟欣欣 张帅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395条Unigenes编码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的17个关键酶。根与其他各组织比较,24条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编码了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角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等关键酶。对关键酶FPPS、SS和SE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研究丰富了兔儿伞植物的功能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伞 转录组测序 羽扇豆醇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角鲨烯合成酶 角鲨烯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山红花总黄酮促进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H_(2)S的关系
5
作者 仲美静 陈硕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及H_(2)S含量和钙离子荧光强度,包括CCK-8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基质胶成管、H_(2)S试剂盒及钙离子荧光探针法。结果在单独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H_(2)S供体NaHS(200μmol·L^(-1))和TFR(90、270、810 mg·L^(-1))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及[Ca^(2+)]i荧光强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EGFR_(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可抑制TFR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血管及[Ca^(2+)]i荧光强度;在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TFR显著地升高共培养中H_(2)S含量,并被CBS抑制剂AOAA(200μmol·L^(-1))抑制。与此同时,TFR明显地促进共培养中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血管作用,并可被AOAA和VEGFR_(2)阻断剂SU5416显著地抑制。结论TFR在体外可通过VEGFR_(2)升高[Ca^(2+)]i来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并可通过诱导神经元中CBS生成H_(2)S作用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_(2)来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海马神经元细胞 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成管 映山红花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紫藤瘤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辉 王文君 +4 位作者 徐泽荣 黄宇飞 程卉 刘劲松 王国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9-1747,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紫藤瘤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紫藤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平台获取疾病和药物靶点的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紫藤瘤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紫藤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同时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平台获取疾病和药物靶点的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交互网络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关键靶点与相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利用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8个活性成分、308个药物靶点和269个疾病靶点,19个交集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出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紫藤瘤活性成分能够和胃癌关键靶点产生较稳定的结合。体外结果表明,紫藤瘤中芒柄花素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活性,且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增加了胞内钙离子的水平。结论揭示了紫藤瘤治疗胃癌的潜在成分及其调控网络,明确了紫藤瘤中芒柄花素的抗肿瘤作用,且可能与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瘤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外细胞实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氏蠲痹汤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轴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自噬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广瀚 许霞 +9 位作者 万磊 南淑玲 王玉凤 赵黎 程卉 王坤 刘莹 方妍妍 孙朗 朱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6-1731,共6页
目的研究程氏蠲痹汤(JBT)通过PI3K/Akt/mTOR信号轴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FLS组、FLS+JBT组、FLS+RAPA组、FLS+RAPA+JBT组。CCK8检测程氏蠲痹汤抑制RA-FL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透... 目的研究程氏蠲痹汤(JBT)通过PI3K/Akt/mTOR信号轴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自噬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FLS组、FLS+JBT组、FLS+RAPA组、FLS+RAPA+JBT组。CCK8检测程氏蠲痹汤抑制RA-FLS的最佳浓度和时间,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的变化,自噬双标腺病毒实验观察细胞内自噬体、自噬溶酶体数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筛选结果表明JBT冻干粉浓度在0.5 mg/mL,培养12 h效果最佳。电镜结果与自噬双标腺病毒实验结果趋势相同,FLS组中自噬体少量存在,JBT加入能显著增加自噬体,自噬溶酶体较少。RT-qPCR结果显示,FLS+RAPA+JBT组较FLS组、FLS+JBT组、FLS+RAPA组相比,PI3K、Akt和mTOR的mRNA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WB分析显示,FLS+RAPA+JBT组较FLS组、FLS+JBT组、FLS+RAPA组相比,PI3K、Akt、mTOR蛋白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PI3K、p-Akt、p-mTOR、P62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FLS+RAPA+JBT组较FLS组、FLS+JBT组、FLS+RAPA组相比,Beclin-1、LC3B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程氏蠲痹汤可抑制RA-FLS的存活率,并可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氏蠲痹汤 滑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自噬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氏蠲痹汤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激活减轻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大鼠炎症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广瀚 朱俊 +8 位作者 许霞 万磊 南淑玲 王玉凤 赵黎 程卉 王坤 刘莹 欧阳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索程氏蠲痹汤(JBT)对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CIA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不同剂量JBT组、LY294002(PI3K阻断剂)组。评估JBT对实验大鼠治疗前后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测定的... 目的探索程氏蠲痹汤(JBT)对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CIA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不同剂量JBT组、LY294002(PI3K阻断剂)组。评估JBT对实验大鼠治疗前后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测定的影响,HE染色检测滑膜组织病变情况,ELISA检测大鼠滑膜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eclin-1、P62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KT、磷酸化的AKT(p-AKT)、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P62、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药前1 h,其余各组大鼠足趾明显肿胀。与给药前1 h相比,高剂量JBT组、MTX组、LY294002组给药30 d后,采血前2 h足趾肿胀明显缓解。JBT能显著减轻大鼠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滑膜组织的破坏。高剂量JBT组大鼠滑膜样本IL-1β、TNF-α水平以及PI3K、AKT、mTOR、P62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PI3K、p-AKT、p-mTOR、P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LC3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JBT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关节炎症,高剂量JBT的治疗效果与MTX、LY294002的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CIA) PI3K/AKT/MTOR 程氏蠲痹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及实验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堃 童思佳 +1 位作者 吴生兵 周美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分析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MI)模型建模特点及表型分析的相关指标,为本文建模提供依据;动物实验研究观察AMI大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因子及凋亡蛋白的变化,探讨心脑同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文献研究...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分析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MI)模型建模特点及表型分析的相关指标,为本文建模提供依据;动物实验研究观察AMI大鼠海马CA1区氧化应激因子及凋亡蛋白的变化,探讨心脑同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文献研究部分以2001年1月~2021年12月为时间范围,“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急性心肌缺血”“动物实验”为主题词,检索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归纳总结AMI模型建模及表型指标等特点;动物实验部分,40只健康5~6周龄SPF级SD大鼠,雄雌各半,随机分为4个组:假手术雄鼠、假手术雌鼠、LAD雄鼠、LAD雌鼠,每组10只。LAD组大鼠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结扎,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Powerlab监测心电图(ECG)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酶(CK-MB、cTnI)、海马CA1区氧化应激因子(MDA、SOD、Uch-L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PARP1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1)表达。结果 (1)411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多选择SD和Wistar大鼠进行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术制备AMI模型,表型分析指标多集中于心脏形态与功能观察,有关心脏与大脑的crosstalk研究偏少;(2)动物实验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LAD雄雌大鼠心电图ST段均明显抬高,心肌细胞水肿,心肌纤维排序紊乱,广泛炎症细胞浸润,血清CK-MB、cTnI、Uch-L1表达显著增加。海马MDA、Cleaved Caspase-3/Caspase-3及Cleaved PARP1/PARP1表达升高,SOD显著降低。结论 AMI可引起海马氧化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为心脑同病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海马 心脑相关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与铜离子络合能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亚鹏 张旺 +2 位作者 刘心洁 吴欢 周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329,共7页
中药肝豆汤治疗铜代谢障碍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评价铜离子(Cu^(2+))络合能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肝豆汤配位活性成分的筛查和发现。为评价复方肝豆汤中主药大黄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该文通过优化大黄活性成分与铜... 中药肝豆汤治疗铜代谢障碍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评价铜离子(Cu^(2+))络合能力的技术手段,限制了肝豆汤配位活性成分的筛查和发现。为评价复方肝豆汤中主药大黄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该文通过优化大黄活性成分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条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中药大黄与铜离子络合能力的方法。样品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分离,以甲醇-0.1%(v/v)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5μL。研究通过UHPLC分析比较大黄与铜离子配位反应前后色谱峰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鉴定大黄提取物中配位活性成分,计算大黄提取物与铜离子配位反应前后其色谱峰面积变化率来评价大黄中活性成分与Cu^(2+)的络合能力。结果显示,大黄提取物与Cu^(2+)在pH为9的体系中配位反应12 h达到平衡;鉴定出大黄提取物中20种主要成分,根据Cu^(2+)配位率筛选出8种具有较强配位能力的化合物,其中没食子酸-3-O-β-D-(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番泻苷B、l-O-没食子酰基-2-O-肉桂酰基-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6″-O-乙酰)-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Cu^(2+)配位率依次为62.50%、29.94%、70.58%、32.77%、34.61%、26.07%、28.73%和31.78%。该方法的建立可用于筛选与Cu^(2+)具有络合能力的中药活性成分,同时可为其他中药与金属离子络合能力的评估和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配位反应 铜离子 大黄 肝豆状核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