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传承创新发展背景下方以智“格致”之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赛 周亚东 王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61-2466,共6页
方以智冲决宋儒“道统论”的束缚,创造性地将其“圆∴”思想贯穿于宋明理学核心话题“格物致知”中,构建了独特的“格致”之学,形成了知识与道德并举、形上与形下兼备的独具其特色的学术体系,并提出“质测”和“通几”两大研究领域。其... 方以智冲决宋儒“道统论”的束缚,创造性地将其“圆∴”思想贯穿于宋明理学核心话题“格物致知”中,构建了独特的“格致”之学,形成了知识与道德并举、形上与形下兼备的独具其特色的学术体系,并提出“质测”和“通几”两大研究领域。其对中医当代传承发展有两点启示:一是面对西医学的强势冲击,中医学应理性借鉴西医学在“质测”领域的优势,推动当代中医学的传承与变革;二是面对西医学的医疗危机,中医学应积极发扬自身在“通几”领域的优势,助力当前西方医学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格物致知 质测 通几 方以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作用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磊 万磊 +10 位作者 刘健 黄传兵 马熙檬 朱子衡 李舒 谌曦 范海霞 葛瑶 刘天阳 刘磊 李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9-1383,1394,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非编码RNA 信号通路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旦 刘健 +4 位作者 忻凌 万磊 宋倩 郭锦晨 周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2期1928-1934,共7页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强直性脊柱炎(AS)中药组方用药规律,针对中医药治疗对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关联规则分析,为AS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强直性脊柱炎(AS)中药组方用药规律,针对中医药治疗对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关联规则分析,为AS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用中药通过复杂网络图分析核心处方,SPSS 21.0和SPSS modeler14.2对中药性味归经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则、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中医药治疗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1)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苦和味辛以及归脾胃肝经药物使用最频繁;(2)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健脾化湿药、祛风湿药、清热药被频繁的使用,且之间相互关联;(3)红花配伍桃仁(98.15%),薏苡仁配伍茯苓(95.47%),甘草配伍狗脊(94.57%),甘草配伍威灵仙(94.48%),蒲公英配伍白花蛇舌草(94.40%)为关联度较高的五个药对;(4)山药分别与茯苓、牛膝、泽泻关联于C3、C4、hs-CRP下降,狗脊分别与白花蛇舌草、川芎、山药关联于Ig A、Ig G、Ig M下降,豨莶草与牛膝关联于ESR、WBC下降,狗脊与独活关联于SOD上升。(5)中药内外合治组炎症指标(ESR、hs-CRP)的行走正向增长率及改善系数均较单纯内治组高。结论:我院风湿科治疗AS以从脾论治为主,寒温并用,甘苦同施,肝脾同调,祛邪不忘扶正,标本兼治,中医药在改善免疫炎症指标上具有优势,且内外合治在改善炎症指标上优于单纯内治,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 强直性脊柱炎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三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洋 朱艳 +2 位作者 洪玉节 肖净 陈静静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较明确的发病机制是与免疫紊乱有关,其核心治疗药物疗效有限、治疗失败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因此,探析针灸足三里后的免疫机理,可以更...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较明确的发病机制是与免疫紊乱有关,其核心治疗药物疗效有限、治疗失败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显著,也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因此,探析针灸足三里后的免疫机理,可以更好地通过细胞、分子解释其发挥效应的机制,如足三里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肥大细胞脱颗粒、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血小板活化等改善机体免疫失衡状态,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炎症、疼痛、骨破坏。这些免疫机制的揭示为临床靶点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因制宜对《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方颖 潘赐明 胡建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6期1214-1216,1221,共4页
基于三因制宜解读《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异同及其立意。(1)在湖南方案中,试行第三版的调整更为适合本地发病特点;(2)预防方... 基于三因制宜解读《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异同及其立意。(1)在湖南方案中,试行第三版的调整更为适合本地发病特点;(2)预防方案人群分类明确,扶正、祛邪主次分明;(3)病因突出湿毒夹燥,治法以润肺清热为主,方药多用辛凉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湖南省 中医诊疗方案 湿毒夹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
6
作者 季鹏程 叶元滋 邵长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3-787,共5页
肝转移是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关键因素。目前缺乏针对肺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因此,相关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临床转化和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肺... 肝转移是晚期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关键因素。目前缺乏针对肺癌肝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因此,相关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临床转化和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肺癌肝转移发生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尤其在不同蛋白、细胞间相互作用及肿瘤微环境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从肺癌肝转移的基本过程、相关蛋白和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临床治疗进展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TGF-β/smad信号通路和整合素家族蛋白可以促进肺癌肝转移;肿瘤微环境中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在肺癌肝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在肺癌肝转移临床治疗中,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使用可能提高治疗效果。针对特定通路、蛋白、肿瘤微环境中特定细胞的靶向治疗及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有望成为未来肺癌肝转移临床治疗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肝转移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TGF-Β/SMAD信号通路 整合素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内外合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旦 刘健 +2 位作者 宋倩 周巧 郭锦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50-2652,共3页
目的: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近年来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缺乏基础实验研究... 目的: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近年来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缺乏基础实验研究,且对疾病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今后应加强证候规范化研究,运用现代药理知识,探寻内外合治发挥疗效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途径和作用靶点的研究机制,使中医药内外合治更好地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内外合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规范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跃 濮燕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当前研究生成为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对其治理应构建包含软硬法规范和道德规范"双笼关虎"的规范体系方能取得实效。针对现有学术不端行为治理规范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制定专门法或统一的软法规范、发挥道德规... 当前研究生成为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灾区",对其治理应构建包含软硬法规范和道德规范"双笼关虎"的规范体系方能取得实效。针对现有学术不端行为治理规范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制定专门法或统一的软法规范、发挥道德规范的规范与教化作用、制定科学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等相关制度并探索法律道德化与道德软法化的转化协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不端行为 治理 规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肝豆扶木颗粒调节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康帅 汪美霞 +3 位作者 陶庄 杨文明 周佳峰 王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9-3103,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肝豆扶木颗粒调节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肝豆扶木颗粒的成分和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将共有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研究探讨肝豆扶木颗粒调节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肝豆扶木颗粒的成分和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基因靶点,两者取交集得到共有靶点。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中药-疾病-活性成分-共有靶点”可视化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u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测定活性成分和靶点的结合能力。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纤四项指标(HA、LN、CⅣ、PⅢN-P)。结果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核心靶点有MYC、TP53、ESR1等,显著通路有PI3K/Akt、VEGF信号传导通路。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活性。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肝纤四项指标降低(P<0.05,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肝豆扶木颗粒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作用于MYC、TP53、ESR1等靶点,影响细胞TGF-β、IL-1β、IL-6等细胞因子释放,进而抑制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纤维化、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扶木颗粒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证候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梦丽 韩辉 +2 位作者 吴丽敏 方小茹 陈秋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证候特征,为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肝豆状核变性和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94例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有无...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证候特征,为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月经不调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肝豆状核变性和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94例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有无合并月经不调将29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为研究组(合并月经不调)213例和对照组(无合并月经不调)8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通过对研究组进一步调查,分析合并月经不调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临床分型的关联情况。结果213例合并月经不调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月经不调的类型分布相对广泛,其中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最为常见,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相对常见,而合并崩漏者较为少见。研究组频率最高的十个中医症状依次为腹部胀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言语謇涩、张口流涎、食欲不振、头目昏眩、四肢震颤、喜温喜按、口中臭秽;对照组频率最高的十个中医症状依次为:言语謇涩、头目昏眩、腹部胀痛、四肢震颤、口中臭秽、张口流涎、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喜温喜按。研究组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对照组以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分布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痰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痰火扰心证分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年龄分布主要分布在26~35岁,其临床分型主要以混合型为主。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月经不调的分类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为主,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为女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合并月经不调常见中医证候,各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月经不调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兔儿伞羽扇豆醇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京晶 许景垚 +4 位作者 单婷玉 赵历强 钟欣欣 张帅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 为解析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探究其关键酶基因,研究运用DNBSEQ测序平台对兔儿伞的叶、茎、根及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头组装后获得了191541条Unigenes。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961条Unigenes涉及兔儿伞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其中,395条Unigenes编码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的17个关键酶。根与其他各组织比较,24条共有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编码了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PS)、角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角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等关键酶。对关键酶FPPS、SS和SE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均具有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研究丰富了兔儿伞植物的功能基因数据库,为进一步研究羽扇豆醇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伞 转录组测序 羽扇豆醇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 角鲨烯合成酶 角鲨烯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的有限元研究
12
作者 李稳超 俞鹏飞 +6 位作者 马智佳 朱广晔 占戴昕鹏 李超 李子航 唐振宇 李红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3-909,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多种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探讨复合手术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通过对胸腰椎骨折(A3)进行三维重建,在模型上分别采用模拟过伸体位复位、单纯按压复位、过伸体位下按压复位以及复合手法进行加...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多种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探讨复合手术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通过对胸腰椎骨折(A3)进行三维重建,在模型上分别采用模拟过伸体位复位、单纯按压复位、过伸体位下按压复位以及复合手法进行加载,观察模型的应力分布以及骨折椎体位移情况。结果复合手法等效应力为111.88 MPa,大于其他手法,且复合手法的应力更能集中于椎体前柱以及中柱;复合手法应力峰值为122.53 MPa,大于其他手法,集中分布于骨折椎体的骨折区域;复合手法骨折位移为3.94 mm,大于其他手法,位移分布由后柱向前中柱递减;复合手法下骨折椎体前纵韧带、横突间韧带应力最大,而过伸体位复位、单纯按压复位、过伸体位下按压复位,关节囊韧带的应力最大。结论复合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相对于其他手法复位具有明显优势,是当前治疗胸腰椎骨折(A3)的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法复位 复合手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瘤毒内生”理论探讨Ⅲ-Ⅳ期铂耐药卵巢癌脂代谢与肠道菌群的特征
13
作者 江海丽 叶映泉 +5 位作者 胡蝶 盛锐 高朝政 占淑祺 张梅 王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3-1870,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Ⅲ-Ⅳ期卵巢癌铂耐药与铂敏感患者脂代谢的差异,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肠道菌群,探讨肠道菌群、脂代谢特征与卵巢癌铂耐药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指导铂耐药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诊断为Ⅲ-Ⅳ期的卵巢癌... 目的通过比较Ⅲ-Ⅳ期卵巢癌铂耐药与铂敏感患者脂代谢的差异,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肠道菌群,探讨肠道菌群、脂代谢特征与卵巢癌铂耐药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指导铂耐药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诊断为Ⅲ-Ⅳ期的卵巢癌,铂耐药组(11例)和铂敏感组(11例)。比较组间脂代谢的差异;粪便16S rRNA测序探讨两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肠道菌群、脂代谢特征与卵巢癌铂耐药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铂耐药组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高于铂敏感组;两组之间的Shannon指数(P=0.0083)、Simpson指数(P=0.0082)均显示铂耐药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铂敏感组,但基于物种聚类(OTUs)和相对丰度统计显示,铂敏感卵巢癌肠道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酸梭菌属(Lachnoclostridium)、梭菌杆菌(Fusicatenibacter)、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等物种丰度显著高于铂耐药组,其中阿克曼菌属(脂代谢相关菌群)占比最高。结论卵巢癌铂耐药组脂代谢水平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铂敏感组,提示脂代谢水平、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能与铂耐药的发生相关;但铂耐药组中某些菌群丰度的减少,如差异明显的阿克曼菌属(脂代谢相关菌群),可能作为诱发卵巢癌铂耐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铂敏感 铂耐药 肠道菌群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Wilson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石桥 汪美霞 +3 位作者 钱南南 邵宁书 倪明珠 杨文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68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驱铜和吞咽训...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68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驱铜和吞咽训练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肝豆扶木汤。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24 h尿铜含量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SA、WST量表评分及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FOIS、Barthel量表评分、24 h尿铜含量及血清SOD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提高痰瘀互结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促进尿铜排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扶木汤 吞咽训练 WILSON病 吞咽障碍 痰瘀互结证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对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莉 张璐 +4 位作者 石梦瑶 杨程 童佳兵 高雅婷 李泽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白平肺胶囊组(500 mg/kg,灌胃)、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100 mg/kg,腹腔注射)和芪白平肺胶囊+PDTC组,每组10只,采用熏烟...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白平肺胶囊组(500 mg/kg,灌胃)、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100 mg/kg,腹腔注射)和芪白平肺胶囊+PDTC组,每组10只,采用熏烟、气管内注入LPS联合低氧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第15天开始给药。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肺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8、IL-1β、内皮缩血管肽(ET)-1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肺组织HMGB1、TLR4、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肺组织HMGB1、TLR4、NF-κB P65、TNF-α分布及表达,RT-q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TLR4、NF-κB P65、TNF-α、MyD 88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EV0.3、FEV0.3/FVC、FVC值降低(P<0.01),血清IL-8、IL-1β、ET-1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HMGB1、TLR4、NF-κB P65、TNF-α、MyD88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FEV0.3、FEV0.3/FVC、FVC值升高(P<0.01),血清IL-8、IL-1β、ET-1水平降低(P<0.01),肺组织HMGB1、TLR4、NF-κB P65、TNF-α、MyD88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其中芪白平肺胶囊+PDTC组效果最佳(P<0.05,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减轻COPD大鼠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白平肺胶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肺功能 炎症 气道重塑 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调控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bHLH转录因子家族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郅炜 张京晶 +4 位作者 单婷玉 钟欣欣 樊金世博 程卉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8,共8页
为探讨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PcbHLH)在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多花黄精的根茎、根、叶和花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235个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将它们的蛋白序列与拟南芥bHLH构建系统发育树,归类为25个亚家族。... 为探讨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PcbHLH)在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多花黄精的根茎、根、叶和花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235个多花黄精bHLH转录因子,将它们的蛋白序列与拟南芥bHLH构建系统发育树,归类为25个亚家族。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有15个PcbHLH涉及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其中13个PcbHLH蛋白可能定位在细胞核。序列分析显示,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它们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空间结构上它们都具有2对不相连的[由2个α-螺旋所组成的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15个PcbHLH中有9个在根茎中表达量最高,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cbHLH与多糖生物合成途径中5个关键酶互作程度较高,表明PcbHLH很可能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调节多糖生物合成。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cbHLH的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最终揭示bHLH如何调控多花黄精中的多糖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转录因子 BHLH 转录组分析 多糖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菌多糖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缓解5-氟尿嘧啶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
17
作者 袁梦如 桂仲璇 +3 位作者 万心茹 张文娜 陈彦 张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81,1290,共8页
目的探讨亮菌多糖(ATPS)是否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IM)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ATP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 目的探讨亮菌多糖(ATPS)是否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IM)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ATP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每组6只;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观察小肠长度变化与形态;HE染色观察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小肠中ZO-1、Occludin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小肠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MyD88、NF-κB p65、IκBα、p-NF-κB p65、p-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下降、DAI评分升高、小肠长度缩短,病理评分显著增高,ZO-1和Occludin的表达显著下降,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升高,TLR4、MyD88、p-NF-κB 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ATPS干预组小鼠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改善,高剂量组体质量下降减缓,DAI评分下降,小肠长度增加,病理评分下降,ZO-1和Occludin的表达上调,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下降,TLR4、MyD88、p-NF-κB 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下降(均P<0.01)。结论ATPS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5-FU诱导的CIM的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化疗性肠炎 5-氟尿嘧啶 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平衡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向 金珊 +2 位作者 杨文明 陈怀珍 傅亚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94-3098,共5页
背景肝豆状核变性(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变基础为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紊乱,进行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其常见特征。目前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WD的诊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许多学者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 背景肝豆状核变性(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变基础为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紊乱,进行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其常见特征。目前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WD的诊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许多学者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目的研究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湿热内蕴型WD患者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存在平衡障碍的W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肝豆汤,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24 h尿铜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铜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可有效改善湿热内蕴型WD患者平衡障碍,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平衡障碍 湿热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扶木汤对Wilson病铜负荷大鼠中枢神经的影响
19
作者 陶庄 刘继鹏 +6 位作者 董文文 周佳锋 康帅 王蕊 赵俊杰 杨文明 汪美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7-2736,共10页
目的探索肝豆扶木汤对Wilson病铜负荷大鼠中枢神经的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霉胺组(0.13 g/kg)和肝豆扶木汤低、中、高剂量组(5.85、11.7、23.4 g/kg),另设空白组,每组10只,应用硫酸铜负荷饮食法[含硫酸铜(1 g/kg)饲料... 目的探索肝豆扶木汤对Wilson病铜负荷大鼠中枢神经的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霉胺组(0.13 g/kg)和肝豆扶木汤低、中、高剂量组(5.85、11.7、23.4 g/kg),另设空白组,每组10只,应用硫酸铜负荷饮食法[含硫酸铜(1 g/kg)饲料和硫酸铜(0.185%)水溶液]建立铜负荷大鼠模型,各组给药干预4周后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Western blot法检测c-fos蛋白表达;HE及Nissl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A、CⅣ、LN、PⅢNP水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脑组织Cu^(2+)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感觉皮层、小脑后叶、运动皮层、小脑前叶、纹状体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以基底节区为种子区,发现其与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广泛受损;与模型组比较,青霉胺组回调脑区为小脑后叶、小脑前叶、感觉皮层等,种子区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结节区、下丘脑视上区、中脑背盖、脑桥被盖部、延髓等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善;肝豆扶木汤低、中剂量组回调脑区为纹状体、小脑后叶等,能够改善种子区与脑桥被盖部、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结节区的功能连接;纹状体、绒球小结叶、小脑后叶是肝豆扶木汤高剂量组回调脑区,其种子区与纹状体、海马、小脑后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得到改善;以纹状体为靶点脑区,与模型组比较,青霉胺组和不同剂量肝豆扶木汤组脑组织c-fos相对表达和Cu^(2+)水平降低(P<0.05),青霉胺组和肝豆扶木汤各剂量组血清Cu^(2+)和PⅢNP水平降低(P<0.05),青霉胺组和肝豆扶木汤中剂量组血清HA水平降低(P<0.05)。结论Wilson病铜负荷大鼠模型存在广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脑区功能活动及不同受损脑区功能连接异常;肝豆扶木汤能够改善Wilson病铜负荷大鼠模型肝脏损伤、回调部分脑区功能异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扶木汤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铜负荷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青 张洁 李丽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经NRS评分为中重度疼痛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经NRS评分为中重度疼痛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两组癌痛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评估疼痛缓解程度,从而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肿瘤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每人每日羟考酮用量及每人一周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心、肝、肾功能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