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生物医学实验室是我国很多高校必备实验室,是保障科研成果的基础设施。为了加强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将分别从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实验着手,最大范围普及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实行多级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强制性考试准入制度并加... 生物医学实验室是我国很多高校必备实验室,是保障科研成果的基础设施。为了加强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将分别从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实验着手,最大范围普及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实行多级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强制性考试准入制度并加强各级管理,最大力度实施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为维护实验室安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实验室 实验安全 实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自噬和死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训翠 朱国旗 +1 位作者 赖桂华 李庆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5-1661,共7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自噬在MPP^+损伤SH-SY5Y细胞中的发生及丹皮酚的干预作用。方法以1 mmol·L^(-1) 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采用MTT和LDH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和损伤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线粒体自噬在MPP^+损伤SH-SY5Y细胞中的发生及丹皮酚的干预作用。方法以1 mmol·L^(-1) 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采用MTT和LDH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和损伤度的影响;MDC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自噬空泡聚集;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内酸性自噬泡的形成;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现象;激光共聚焦检测溶酶体和线粒体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LC3和Beclin-1的表达变化。结果在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预先加入丹皮酚能拮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SH-SY5Y细胞经MPP^+处理24 h,观察到自噬现象,出现自噬空泡增多,自噬水平增加,并存在较多的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的现象,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增加,parkin表达降低。预先加入丹皮酚后能逆转这些现象。结论丹皮酚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发生,阻止神经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线粒体自噬 MPP^+ SH-SY5Y细胞 细胞死亡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RPS13蛋白的体外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王晨凯 廖怡 +2 位作者 刘苗苗 储俊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
核糖体蛋白S13(Ribosomal protein S13,RPS13)属于核糖体蛋白家族,在核糖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维持核糖体大小亚基之间的动态连接。从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的根、茎、叶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蛇床子核糖体蛋白s... 核糖体蛋白S13(Ribosomal protein S13,RPS13)属于核糖体蛋白家族,在核糖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维持核糖体大小亚基之间的动态连接。从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的根、茎、叶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蛇床子核糖体蛋白s13(rps13)的开放阅读框(ORF),成功获得了一段453 bp的基因,该基因片段编码151个氨基酸的蛋白;将获得的目的基因rps13 ORF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22b(+)中,并进一步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中诱导目的基因体外表达;通过对蛋白结构进行分析表明蛇床子RPS13含有6个α螺旋;对蛇床子RPS13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与植物类胡萝卜的RPS13亲缘关系最近。蛇床子RPS13蛋白在体外的成功表达以及对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rps13 蛋白质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双功能核酸酶1的体外表达及结构性质分析
4
作者 赵德蕊 廖怡 +2 位作者 刘苗苗 杨青山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共5页
植物双功能核酸酶1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及衰老,且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活性。基于苦参转录组数据克隆了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双功能核酸酶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SfBFN1),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采用RT-PCR方法扩增... 植物双功能核酸酶1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及衰老,且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活性。基于苦参转录组数据克隆了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双功能核酸酶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SfBFN1),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点。采用RT-PCR方法扩增SfBFN1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ET22b (+)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并以不同的诱导条件,筛选其体外表达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获得了SfBFN1的开放读码框片段,长度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SfBFN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6.2 ku;利用PHYRE2在线软件预测SfBFN1蛋白的部分三级结构,其富含α螺旋与β折叠,5个α螺旋包裹着7个β折叠,构成了蛋白质立体结构的框架。研究为SfBFN1蛋白开发成为抗癌蛋白质药物制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双功能核酸酶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热应激蛋白HSP17.8的体外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廖怡 赵德蕊 +1 位作者 胡雪瑞 吴家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苦参植物叶片中扩增出热应激蛋白基因hsp编码区序列,并成功构建了p ET22bhsp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在不同温度、时间和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下实现了HSP的体外表达,获得了hsp编码区序列,...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苦参植物叶片中扩增出热应激蛋白基因hsp编码区序列,并成功构建了p ET22bhsp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在不同温度、时间和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下实现了HSP的体外表达,获得了hsp编码区序列,长度为498 bp,编码16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17.8 ku的小分子热应激蛋白(HSP17.8)。对此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源进化树、二级结构以及三维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SP17.8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具有多个N-豆蔻酰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与羽扇豆应激蛋白HSP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HSP17.8蛋白的结构特点是α螺旋与β折叠依次出现,形成了β1-α1-β2-α2-β3-α3-β4-α4-β5的折叠方式,且同一方向的β折叠被α螺旋包裹在空间结构的内部,构成了立体结构的框架。首次从苦参中成功克隆热应激蛋白基因hsp17.8编码区序列,并在体外得到了其最佳的诱导表达条件,分析了HSP17.8的理化特性、进化关系及结构特点,为该蛋白结构、功能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蛋白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