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模型的中西医结合路径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良悦 丰志培 +1 位作者 申国明 刘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2,共4页
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优势,为世界医学和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文章运用学科交叉理论,针对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中西医结合内涵与外延的层面搭建"中医+"和"+中医"的结合框架,构建&q... 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优势,为世界医学和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文章运用学科交叉理论,针对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中西医结合内涵与外延的层面搭建"中医+"和"+中医"的结合框架,构建"双+"模型,进而提出两条发展路径,最后形成中西医结合制度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并行的"五位一体"对策方案。基于"双+"模型的实施路径,对于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新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双+”模型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研究进展及展望
2
作者 李家劼 刘金星 +5 位作者 尤良震 申国明 廖加抱 李钦 崔换天 温伟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0-1617,共8页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亦受到中医药领域的极大关注,其研究模式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在现代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逐步在多种病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亦受到中医药领域的极大关注,其研究模式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在现代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逐步在多种病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症之一,临床使用中医药诊疗取得良好效果。拟对基于真实世界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围绕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用药特征研究、名老专家经验总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等展开,结合既往研究,介绍真实世界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不足,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进而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领域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药 中医临床 临床特征 诊治经验 治疗性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莉 赵俊杰 +2 位作者 王鹏 钱建华 李良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通过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通过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抑制氧化应激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MCAO/R、AS-IV及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1,Mdivi-1)组。AS-IV及Mdivi-1组腹腔注射AS-IV(20 mg/kg,每天1次,连续7 d),Mdivi-1组同时给予Mdivi-1腹腔注射(1.2 mg·kg^(-1)·d^(-1)),sham和MCAO/R组则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Zea-Longa法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自噬,酶标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MCAO/R组大鼠经AS-IV治疗后,脑组织神经元及线粒体的损伤明显减轻,自噬小体增多(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亦明显减轻(P<0.05),PINK1、parkin及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ROS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Mdivi-1干预后则完全逆转了ASIV的作用,阻抑了PINK1/parkin通路的激活,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调,线粒体明显损伤,自噬小体减少,ROS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剧(P<0.05)。结论:AS-IV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六味补气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赵晶燕 吴柏合 +3 位作者 栾雪婧 蒋庆要 方远 刘向国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07-1021,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初步探讨六味补气方干预COP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六味补气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和COPD基因,并选取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初步探讨六味补气方干预COP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六味补气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和COPD基因,并选取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和Py MOL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使用脂多糖(LPS)联合烟熏法建立SD雄性大鼠COPD模型,给予六味补气方进行干预后进行样本采集。通过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10(IL-10)水平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复方有效成分76个,潜在靶点768个。GO富集分析得到884个GO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13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六味补气方治疗COPD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山奈酚、槲皮素、油酸、β-谷甾醇和川陈皮素等。六味补气方与COPD的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介素6(IL-6)和IL-10有较好的结合能。实验研究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降低(P<0.01),肺组织中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理变化,肺组织匀浆中IL-10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肺功能改善(P<0.01),支气管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改善,肺组织匀浆中IL-10水平上升(P<0.01)。结论:六味补气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信号通路的作用,增强肺功能,减轻支气管与肺组织的病理特征并抑制炎症反应,其中抑炎因子IL-10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补气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干预高脂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彭红艳 张文龙 +1 位作者 郭露琴 王靓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40-1253,共14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苓桂术甘汤(LGZGD)干预高脂诱导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LGZGD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获取心肌纤维化和代谢性心肌病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苓桂术甘汤(LGZGD)干预高脂诱导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LGZGD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获取心肌纤维化和代谢性心肌病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和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关联网络。构建高脂喂养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LGZGD干预后,采用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心肌损伤和胶原纤维沉积,RT-qPCR检测观察心肌组织MMP9、TGF-β、SMAD3、SMAD7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水平;构建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损伤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RT-qPCR检测,探究LGZGD含药血清对凋亡水平以及MMP9、TGF-β、SMAD3、SMAD7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共筛选出LGZGD 103个活性成分和886个核心靶点,与疾病相关的核心靶点有12个,与代谢性心肌病引起的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的富集通路有245条等。动物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纤维部分断裂及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比值显著升高,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SMAD7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LGZGD干预8周后,心脏损伤有明显改善,使心肌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比值,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下调,SMAD7 mRNA表达上调(P<0.05)。细胞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PA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H9C2心肌细胞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显著升高,而SMAD7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PA组比较,LGZGD干预后,H9C2心肌细胞TGF-β、SMAD3、MMP9 mRNA表达下调,SMAD7 mRNA表达上调以及细胞凋亡水平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LGZGD可通过干预心肌组织TGF-β/SMAD通路,从而抑制高脂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网络药理学 心肌纤维化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c通过调控AMPK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良勇 马莉 +1 位作者 李亚军 梅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1,共8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焦亡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人参皂苷Rc+MCAO/R组(Rc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小鼠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焦亡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人参皂苷Rc+MCAO/R组(Rc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阿卡地新(AICAR)+MCAO/R组(agonist组)和人参皂苷Rc+MCAO/R+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Rc+inhibitor组)。对agonist组小鼠给予AICAR(500 mg/kg)腹腔注射,Rc+inhibitor组小鼠给予Compound C(20 mg/kg)腹腔注射;Rc组和Rc+inhibitor组小鼠造模后给予人参皂苷Rc(40 m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7 d;sham组和MCAO/R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纯化水。Zea Longa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观察小鼠脑水肿程度,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AM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焦亡效应蛋白消皮素D(GSDMD)的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Rc组和agonist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脑水肿和神经元病理损伤受到抑制,脑组织pAMPK/AMPK比值和AMPK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水平降低。Rc+inhibitor组小鼠脑组织p-AMPK/AMPK比值和AMPK mRNA表达水平较Rc组显著下降(P<0.05),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脑水肿和神经元病理损伤显著加重(P<0.05)。结论:人参皂苷Rc可能通过活化AMPK通路抑制NLRP3/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减轻小鼠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c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MP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茯苓酸治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婉婉 魏科东 +6 位作者 丁芮 任涵 赵婉竹 陈明 周鹏 王靓 黄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7-761,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验证实验探讨茯苓酸治疗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茯苓酸、氧化应激及MF靶点,取三者交集靶点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验证实验探讨茯苓酸治疗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茯苓酸、氧化应激及MF靶点,取三者交集靶点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茯苓酸治疗MF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及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实验加以验证。结果:预测发现,茯苓酸潜在靶点164个、氧化应激靶点3040个、MF靶点4441个,三者交集靶点84个,涉及Bcl-2、PTGS2、Bcl-2L1、MMP-2等9个核心靶点。GO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主要作用于抗氧化活性、对缺氧的反应。KEGG分析显示,茯苓酸治疗MF的主要信号通路为PI3K/Akt。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茯苓酸与Bcl-2、PTGS2、Bcl-2L1、MMP-2等9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茯苓酸(5、10、20μmol/L)能显著抑制CFs迁移能力(P<0.01),降低ROS、MDA水平(P<0.05),升高SOD水平(P<0.05),下调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9、MMP-2、PTGS2 mRNA水平(P<0.05)和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蛋白表达(P<0.05),上调PI3K、Akt、Bcl-2、Bcl-2L1 mRNA水平(P<0.05)和p-PI3K、p-Akt蛋白表达(P<0.05)。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后,茯苓酸对CFs细胞中ROS、SOD、MDA、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p-PI3K、p-Akt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表明茯苓酸能够抑制CFs氧化应激损伤和心肌纤维化,该作用与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心肌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传志 丁慧敏 +4 位作者 胡紫晴 都永勤 周兰 周鹏 王靓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2.1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4.2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8.4 g/kg),观察苓桂术甘汤干预后的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的肝脏形态学变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脂四项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作用机制及靶点。结果:苓桂术甘汤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苓桂术甘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四项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关键靶点10个,关键信号通路5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前20活性成分均对前十靶点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表明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调节血脂及改善肝组织病变作用,并初步验证了苓桂术甘汤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苓桂术甘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肉桂酸保护H_(2)O_(2)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科东 吴婉婉 +6 位作者 任涵 赵婉竹 丁芮 陈明 周鹏 王靓 黄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48-1058,共11页
目的:探讨肉桂酸对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借助生物信息学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利用H_(2)O_(2)(100μmol/L)诱导心肌细胞H9c2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肉... 目的:探讨肉桂酸对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借助生物信息学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利用H_(2)O_(2)(100μmol/L)诱导心肌细胞H9c2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肉桂酸(1、2、4μ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肉桂酸(1、2、4μmol/L)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Hochest33342/PI双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LDH、GSH和CAT水平,RTqPCR法检测细胞PI3K、Akt、caspase9、caspase3、Bax、Bcl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pPI3K、Akt、pAkt、caspase3蛋白表达。加入LY294002(PI3K抑制剂)后对细胞凋亡率、ROS、SOD、MDA、LDH、GSH、CAT水平,PI3K、pPI3K、Akt、pAkt、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肉桂酸能显著提高H_(2)O_(2)诱导后心肌细胞活力(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和ROS、MDA、LDH水平(P<0.01),提高SOD、GSH、CAT水平(P<0.01),下调caspase9、caspase3、Bax mRNA水平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上调PI3K、Akt、Bcl2mRNA水平和pPI3K、pAkt蛋白表达(P<0.05)。加入LY294002后,逆转了对肉桂酸对心肌细胞H9c2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肉桂酸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芡实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琼 许凤清 +3 位作者 邓梦云 任梦婷 王桐生 吴德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4,共8页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 目的研究芡实壳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测定芡实壳-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以DPPH·、ABTS^(+)·、·OH和·O_(2)4种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冰醋酸灼伤法建立口腔溃疡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溃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溃疡黏膜组织中Keap1、Nrf2、Nes-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为306.74±1.04 mg/g、23.43±0.61 mg/g,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是3.42±0.97µg/mL、3.32±0.90µg/mL(P<0.01);乙酸乙酯组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口腔黏膜损伤,提高血清中CAT水平、降低MDA水平(P<0.01),显著增加血清中NEs-Nrf2(P<0.01)以及HO-1(P<0.05)蛋白表达量、降低Keap1(P<0.01)蛋白表达量显著。结论芡实壳提取物对口腔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壳 抗氧化活性 口腔溃疡 NRF2 HO-1 KE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瑟酮调节LKB1-AMPK-mTOR-p70S6K通路改善大鼠少弱精子症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利帮 沈炳香 +3 位作者 何春远 赵为陈 常伟 王桐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研究非瑟酮对少弱精子大鼠的睾丸及精子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少弱精子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瑟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LKB1激动剂组,每组各10只。ELISA法检测各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目的研究非瑟酮对少弱精子大鼠的睾丸及精子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少弱精子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非瑟酮低、中、高剂量治疗组、LKB1激动剂组,每组各10只。ELISA法检测各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s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细胞凋亡;HE染色检测大鼠睾丸组织损伤;透射电镜检测精子细胞超微结构;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KB1、AMPK、mTOR、p70S6K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LKB1激动剂组FSH、LH、PRL、T等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精子细胞出现凋亡,睾丸损伤严重,LKB1、p-AMPK/AMPK表达明显上调,mTOR、p-p70S6K/p70S6K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非瑟酮治疗后,精子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FSH、LH、PRL、T等激素水平明显上升,LKB1、p-AMPK/AMPK明显下调,mTOR、p-p70S6K/p70S6K明显上调(P<0.05)。结论非瑟酮可有效治疗少弱精症大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KB1-AMPK-mTOR-p70S6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瑟酮 少弱精症 AMPK MTOR P70S6K LK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
12
作者 王璇 程露露 +5 位作者 胡婧 马克龙 孙安源 金腾川 陈凤 徐杨书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97-1707,共11页
目的: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方法:ELISA检测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的尘螨过敏患者与尘螨过敏临床相关性较高的重组蛋白Der p 7的IgE结合率;通过ELISA和Dot Blot鉴定屋尘螨过敏原Der p 7的新IgE... 目的: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方法:ELISA检测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的尘螨过敏患者与尘螨过敏临床相关性较高的重组蛋白Der p 7的IgE结合率;通过ELISA和Dot Blot鉴定屋尘螨过敏原Der p 7的新IgE抗原表位;利用圆二色光谱法检测Der p 7和其突变体的结构及热稳定性;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鉴定尘螨新的交叉过敏物质。结果:通过ELISA实验检测发现,华东地区的合肥市内尘螨过敏患者体内IgE与Der p 7的结合率为36.2%,与华南地区的广州市(37.4%)和西班牙(34.7%)相近。然而,这一结合率受到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华北地区的北京市(19.3%)、乌克兰(22.67%)、意大利(28%)相比明显较低,而与非洲(56%)和日本(超过60%)相比则显著不同。ELISA和Dot Blot鉴定出尘螨重要过敏原Der p 7的两个新IgE抗原结合表位,分别是第36位天冬氨酸和第100位天冬氨酸。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证明了Der p 7的结构稳定性,且突变后结构未发生改变,并检测了其热稳定性特征。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新发现了两种与尘螨存在交叉过敏的物质(小麦和花生)。结论:基于尘螨过敏原Der p 7与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内过敏患者IgE的结合率及新的IgE抗原表位的研究为预防、诊断、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对开发尘螨过敏原低敏疫苗具有参考价值。发现新的尘螨交叉过敏物质为交叉过敏反应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过敏 Der p 7 IgE结合率 IgE抗原表位 交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蒲通窍胶囊改善Wilson病铜负荷大鼠的认知损害:基于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
13
作者 张笑颜 王谢 +3 位作者 王杰 邵楠 蔡标 谢道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究黄蒲通窍胶囊(HPTQ)对Wilson病(WD)铜负荷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蒲通窍胶囊低剂量组(HPTQ-L,0.47 g/kg)、黄蒲通窍胶囊中剂量组(HPTQ-M,1.41 g/kg)、黄蒲通窍胶... 目的探究黄蒲通窍胶囊(HPTQ)对Wilson病(WD)铜负荷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蒲通窍胶囊低剂量组(HPTQ-L,0.47 g/kg)、黄蒲通窍胶囊中剂量组(HPTQ-M,1.41 g/kg)、黄蒲通窍胶囊高剂量组(HPTQ-H,4.23 g/kg)、青霉胺组(PCA,0.09 g/kg),10只/组。通过含铜(1 g/kg)饲料、含铜(0.185%)水喂养12周构建WD铜负荷大鼠模型,铜离子(Cu)测定试剂盒检测肝铜、24 h尿铜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内质网应激(ERS)标志蛋白GRP78的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CHOP、caspase-1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铜及24 h尿铜水平明显升高(P<0.01);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弱(P<0.01);CA1区海马神经元出现损伤;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GRP78、CHOP、caspase-1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PTQ各组及PCA组肝铜水平降低、24 h尿铜水平升高(P<0.01);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1,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GRP78、CHOP、caspase-12、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HPTQ对WD铜负荷大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S介导的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黄蒲通窍胶囊 认知损害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昕 王一帆 +2 位作者 尚慕鸿 刘玉嫣 陈光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的:研究地奥心血康(DXXK)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高脂饲料饲喂1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6.0 mg·kg^(-1)·d^(-1)),DXXK高、... 目的:研究地奥心血康(DXXK)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高脂饲料饲喂1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6.0 mg·kg^(-1)·d^(-1)),DXXK高、中、低(200、60、20 mg·kg^(-1)·d^(-1))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连续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活动度、脂肪质量、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脏中的TC、TG含量;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腹腔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OGTT和IPITT的曲线下面积(AUC);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蓄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IRS-1/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下游靶标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XXK组和吡格列酮组小鼠的体质量、脂肪质量、FBG、FINS、HOMA-IR、ISI、TC、TG、AST、ALT水平、OGTT和IPITT的AUC均显著降低(P<0.05,P<0.01),活动度显著升高,肝脏脂质沉积和肝功能异常明显改善(P<0.05,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明显减轻,肝脏p-IRS-1/IRS-1、PI3K、p-AKT/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REBP-1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DXXK可以改善NASH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奥心血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胰岛素抵抗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调控PI3K/AKT-HIF-1α通路治疗VVC小鼠的研究
15
作者 陆松侠 段强军 +3 位作者 王瑞麟 郭希 高敏 黄茸茸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811,共8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探究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小鼠...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路探究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PF级昆明种小鼠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联合白色念珠菌混悬液阴道接种建立VV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3.4、11.7、5.85 g·kg^(-1)),氟康唑组(0.02 g·kg^(-1)),每组20只。另取20只小鼠只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作为空白组。模型成功后次日给药,连续14 d。末次给药2 h后,巴氏染色法观测阴道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形态;ELISA法测定阴道组织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2,N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qPCR检测阴道组织PI3K、AKT、HIF-1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阴道组织p-PI3K、PI3K、p-AKT、AKT、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灌洗液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P<0.001);阴道黏膜层脱落严重,大量炎细胞浸润;阴道组织ROS、MDA水平升高(P<0.001),NOX2活性提高(P<0.001),SOD活性降低(P<0.001),PI3K、AKT、HIF-1αmRNA表达降低(P<0.001),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值、HIF-1α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白头翁汤高、中剂量组阴道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明显(P<0.01,P<0.001);阴道组织黏膜状况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阴道组织ROS、MDA水平有所降低(P<0.05,P<0.01,P<0.001),NOX2活性降低(P<0.01,P<0.001),SOD活性升高(P<0.01,P<0.001);白头翁汤高剂量组阴道组织PI3K、AKT、HIF-1αmRNA表达升高(P<0.001),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值、HIF-1α蛋白表达升高(P<0.001)。结论白头翁汤可通过调控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发挥对VVC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6
作者 秦美洁 叶倩倩 +1 位作者 丁芮 黄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1450,共10页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 目的:探究小陷胸汤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介导的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8.3、16.6、33.2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FU(30 mg/kg,ip,7 d)诱导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小陷胸汤给药组造模同时按照设定剂量以10 mL·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处理7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肠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比值;采用阿利新蓝染色法(AB)测定小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T)、D-乳酸(D-LA)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小肠组织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IL-6、STAT3及EGF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腹泻评分、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1),小肠黏膜VH:CD比值和杯状细胞数量降低(P<0.01),血清ET和D-LA水平升高,小肠组织DAO水平降低(P<0.05),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01),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5),小肠组织IL-6、STAT3 mRNA表达升高,EGFR mRNA表达降低(P<0.01);小肠组织IL-6、STAT3蛋白表达升高,EGF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陷胸汤能够明显改善上述指标(P<0.05)。结论:小陷胸汤对5-FU介导的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陷胸汤激活EGFR信号转导,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5-FU诱导的肠黏膜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汤 5-氟尿嘧啶(5-FU) 肠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Bcl-2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汪婷婷 蔡标 +3 位作者 王艳 吴倩 蔡润泽 刘长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G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Bcl-2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染料木素高剂量组(GS-H,90 mg/kg)、染料木素中剂量组(GS-M,30 mg/kg)、染料木素低剂量组(GS-L,10 mg/kg...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G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和Bcl-2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染料木素高剂量组(GS-H,90 mg/kg)、染料木素中剂量组(GS-M,30 mg/kg)、染料木素低剂量组(GS-L,10 mg/kg)、戊酸雌二醇组(EV,0.3mg/kg)6组,预给药7 d后,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联合Aβ25-35双侧海马注射造AD模型,观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海马Bcl-2蛋白表达。结果:染料木素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丢失,改善细胞形态;显著提高AD大鼠血清SOD活力(P<0.05)和GSH含量(P<0.05),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同时上调海马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染料木素能有效减少神经元丢失,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AD大鼠Bcl-2蛋白表达,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阿尔茨海默病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p75NTR和Trk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爱娟 申国明 +3 位作者 王浩 李道卫 王芹 何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1-124,133,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TrkA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联合高脂饲料复制糖...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和TrkA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联合高脂饲料复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通络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甲钴胺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用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N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背根神经节p75NTR和Trk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的p75NT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背根神经节的Trk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益气活血通络方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的p75NTR水平(P﹤0.01或P﹤0.05),并升高NGF、TrkA水平(P﹤0.01),各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背根神经节NGF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激活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络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背根神经节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抑制小鼠阴道念珠菌的增殖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丹 张梦翔 +5 位作者 施高翔 徐志庆 吴大强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小鼠Th17细胞及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雌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康唑治疗组、(7.5、15.0、22.5)g/kg白头翁汤治疗组。通过对注射雌二醇造成假发情期的小鼠阴... 目的研究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小鼠Th17细胞及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雌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康唑治疗组、(7.5、15.0、22.5)g/kg白头翁汤治疗组。通过对注射雌二醇造成假发情期的小鼠阴道灌注白念珠菌复制出VVC小鼠模型,经过7 d治疗,采用稀释涂布法检测VVC小鼠阴道白念珠菌载荷;Gram染色法观察VVC小鼠阴道分泌物白念珠菌形态;ELISA检测VVC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阴道组织中的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的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了VVC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与氟康唑治疗组的VVC小鼠阴道内白念珠菌载荷数量显著性减少;Gram染色显示,VVC小鼠阴道分泌物中,模型组小鼠含有大量白念珠菌菌丝,7.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小鼠仍有大量较长菌丝,1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小鼠虽有菌丝但部分白念珠菌为酵母相,22.5 g/kg白头翁汤治疗组与氟康唑治疗组未见菌丝,只有少量酵母相;经过7 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氟康唑治疗组、(15.0、22.5)g/kg白头翁汤治疗组VVC小鼠血清中IL-6、IL-17、IL-21、TNF-α水平降低;氟康唑治疗组、(15.0、22.5)g/kg白头翁汤治疗组VVC小鼠阴道组织中RORγt水平降低。结论白头翁汤可抑制VVC小鼠白念珠菌增殖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白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 Th17/IL-17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关键靶点和潜在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坤 朱慧志 +4 位作者 杨磊 徐晴雯 任冯春 刘向国 万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桑白皮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对应靶点;利用基因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桑白皮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对应靶点;利用基因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品数据与综合药物靶点信息DrugBank数据库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全球蛋白质资源(Uniprot)数据库将预测靶点和疾病靶点名称标准化后筛选出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6.0绘制并分析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检索互作用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6.0 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富集分析库(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自动对接工具(Auto 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桑白皮汤有效活性成分126个,预测对应靶点1351个,疾病相关靶点2296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MAPK14。GO富集分析共获得2720条,KEGG富集分析获得信号通路334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可以和核心靶点结合,结合构象稳定。结论桑白皮汤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等生物作用,进而具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汤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网络药理学 关键靶点 分子机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