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方法:ELISA检测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的尘螨过敏患者与尘螨过敏临床相关性较高的重组蛋白Der p 7的IgE结合率;通过ELISA和Dot Blot鉴定屋尘螨过敏原Der p 7的新IgE...目的: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方法:ELISA检测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的尘螨过敏患者与尘螨过敏临床相关性较高的重组蛋白Der p 7的IgE结合率;通过ELISA和Dot Blot鉴定屋尘螨过敏原Der p 7的新IgE抗原表位;利用圆二色光谱法检测Der p 7和其突变体的结构及热稳定性;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鉴定尘螨新的交叉过敏物质。结果:通过ELISA实验检测发现,华东地区的合肥市内尘螨过敏患者体内IgE与Der p 7的结合率为36.2%,与华南地区的广州市(37.4%)和西班牙(34.7%)相近。然而,这一结合率受到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华北地区的北京市(19.3%)、乌克兰(22.67%)、意大利(28%)相比明显较低,而与非洲(56%)和日本(超过60%)相比则显著不同。ELISA和Dot Blot鉴定出尘螨重要过敏原Der p 7的两个新IgE抗原结合表位,分别是第36位天冬氨酸和第100位天冬氨酸。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证明了Der p 7的结构稳定性,且突变后结构未发生改变,并检测了其热稳定性特征。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新发现了两种与尘螨存在交叉过敏的物质(小麦和花生)。结论:基于尘螨过敏原Der p 7与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内过敏患者IgE的结合率及新的IgE抗原表位的研究为预防、诊断、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对开发尘螨过敏原低敏疫苗具有参考价值。发现新的尘螨交叉过敏物质为交叉过敏反应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桑白皮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对应靶点;利用基因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桑白皮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对应靶点;利用基因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品数据与综合药物靶点信息DrugBank数据库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全球蛋白质资源(Uniprot)数据库将预测靶点和疾病靶点名称标准化后筛选出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6.0绘制并分析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检索互作用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6.0 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富集分析库(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自动对接工具(Auto 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桑白皮汤有效活性成分126个,预测对应靶点1351个,疾病相关靶点2296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MAPK14。GO富集分析共获得2720条,KEGG富集分析获得信号通路334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可以和核心靶点结合,结合构象稳定。结论桑白皮汤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等生物作用,进而具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尘螨过敏原Der p 7新的IgE抗原表位鉴定及尘螨交叉反应性的研究。方法:ELISA检测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的尘螨过敏患者与尘螨过敏临床相关性较高的重组蛋白Der p 7的IgE结合率;通过ELISA和Dot Blot鉴定屋尘螨过敏原Der p 7的新IgE抗原表位;利用圆二色光谱法检测Der p 7和其突变体的结构及热稳定性;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鉴定尘螨新的交叉过敏物质。结果:通过ELISA实验检测发现,华东地区的合肥市内尘螨过敏患者体内IgE与Der p 7的结合率为36.2%,与华南地区的广州市(37.4%)和西班牙(34.7%)相近。然而,这一结合率受到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华北地区的北京市(19.3%)、乌克兰(22.67%)、意大利(28%)相比明显较低,而与非洲(56%)和日本(超过60%)相比则显著不同。ELISA和Dot Blot鉴定出尘螨重要过敏原Der p 7的两个新IgE抗原结合表位,分别是第36位天冬氨酸和第100位天冬氨酸。用圆二色光谱实验证明了Der p 7的结构稳定性,且突变后结构未发生改变,并检测了其热稳定性特征。最后用ELISA和ELISA抑制实验新发现了两种与尘螨存在交叉过敏的物质(小麦和花生)。结论:基于尘螨过敏原Der p 7与华东地区安徽省合肥市内过敏患者IgE的结合率及新的IgE抗原表位的研究为预防、诊断、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对开发尘螨过敏原低敏疫苗具有参考价值。发现新的尘螨交叉过敏物质为交叉过敏反应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摘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桑白皮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关键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桑白皮汤的活性成分,预测其对应靶点;利用基因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药品数据与综合药物靶点信息DrugBank数据库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全球蛋白质资源(Uniprot)数据库将预测靶点和疾病靶点名称标准化后筛选出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6.0绘制并分析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检索互作用基因/蛋白质的搜索工具(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6.0 CytoNCA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富集分析库(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自动对接工具(Auto 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桑白皮汤有效活性成分126个,预测对应靶点1351个,疾病相关靶点2296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β谷甾醇,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MAPK14。GO富集分析共获得2720条,KEGG富集分析获得信号通路334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可以和核心靶点结合,结合构象稳定。结论桑白皮汤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等生物作用,进而具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