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改善高凝状态、抗肿瘤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腾跃 杨广山 +1 位作者 马克龙 范平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33-439,共7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140例胃癌患者,分析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III期胃癌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抗凝治疗联合化疗)11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140例胃癌患者,分析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III期胃癌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抗凝治疗联合化疗)116例,对照组56例(单用化疗),观察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淋巴结转移N_(1-3)组较N_0组D-二聚体升高(P<0.05),III、IV期较I、II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升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数值降低(P<0.05)。治疗组抗凝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延长,D-二聚体、FIB降低(P<0.05)。治疗组的12月、24月、36月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两组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皮肤瘀点瘀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高凝状态影响因素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偏晚。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延长生存期,未增加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胃癌 高凝状态 转移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