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0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分期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范春雷 李泽庚 童佳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34-136,共3页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不断升高,中医药在防治肺癌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肺癌的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分期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肺癌 中医证型 TNM分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病变的中医学病机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健 朱艳 曹云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然而其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还常伴有关节以外的其他脏器病变,甚至可引起主要脏器的血管炎而危及生命。其中...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然而其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还常伴有关节以外的其他脏器病变,甚至可引起主要脏器的血管炎而危及生命。其中,心脏因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而更容易受累,且随着RA病程延长,心脏受累的概率将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脏病变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在中医脑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荣信 杨文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该文介绍了转化医学的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并结合转化医学理念,分别从中医脑病理论创新、中医病证结合体系研究、治疗脑病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名老中医思想传承及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转化医学在中医... 该文介绍了转化医学的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并结合转化医学理念,分别从中医脑病理论创新、中医病证结合体系研究、治疗脑病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名老中医思想传承及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脑病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中医脑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诊治代谢内分泌疾病新进展暨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朝晖 鲍陶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年第6期625-627,共3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代谢内分泌疾病 会议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正雨老中医学术经验介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中南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提高中医临床人员的辨证论治水平 ,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造就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实践技能较强、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中医临床专家 ,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与安...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提高中医临床人员的辨证论治水平 ,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造就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实践技能较强、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中医临床专家 ,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与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于 2 0 0 2年 5月中旬在合肥举办了“全省首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报告会”。会议邀请的安徽省内 1 4位著名老中医或其学术继承人 ,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精彩介绍 ,与会代表收益良多。为进一步推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提高中医药临床学术水平 ,应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要求 ,我刊特将本次报告会内容进行整理 ,精选有关学术经验内容 ,推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粹”栏目 ,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正雨 中医 学术经验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杂病 治疗 活血化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勤勉学思 鞠躬歧黄——胡翘武老中医学术思想简介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国俊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年第4期269-271,共3页
胡翘武 ( 1 91 5年 7月— 2 0 0 2年 4月 ) ,男 ,安徽省绩溪县人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幼承庭训 ,诵习医经 ,稍长复从歙县名医汪泽民先生学医 ,5年卒业。1 946年参加... 胡翘武 ( 1 91 5年 7月— 2 0 0 2年 4月 ) ,男 ,安徽省绩溪县人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幼承庭训 ,诵习医经 ,稍长复从歙县名医汪泽民先生学医 ,5年卒业。1 946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国医考试 ,成绩合格并获中医师证书。 1 979年首膺荐举至安徽中医学院工作。曾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宣城地区中医学会会长 ,安徽省中医内科学会理事 ,新安医学会顾问 ,《中医临床与保健杂志》(即本刊前身 )顾问 ,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全国中医老年病学会委员等职。著有《中医临证三字诀》、《老中医经验集·胡翘武专辑》等 ,并在国内中医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3 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翘武 中医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结构化考试在中医医学生中应用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罗明秀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引入标准化病人(SP)对2010届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评估,围绕OSCE考核方法、过程、SP的应用特点、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工作建议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文章认为,SP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O... 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引入标准化病人(SP)对2010届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评估,围绕OSCE考核方法、过程、SP的应用特点、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工作建议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文章认为,SP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OSCE对学生水平的评价具有公平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中医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医药有关疫病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婕琼 刘兰林 +1 位作者 李泽庚 王传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我国历代文献一直有关于疫病预防的记载。早在《周易》中就载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谓... 我国历代文献一直有关于疫病预防的记载。早在《周易》中就载有:“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淮南子》谓:“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这都是传统“治未病”思想的体现。《素问·刺法论》记载:“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疫病 中医药 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易维真 汪晓明 +2 位作者 张福忠 李华刚 马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癌蛋白C-erbB-2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乳腺癌病例95例,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癌蛋白C-erbB-2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乳腺癌病例95例,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医证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证型的临床分期及其分子标志物ER、PR、C-erbB-2表达进行分析。结果:95例中,肝郁痰凝型为71例,占74.74%,冲任失调型为9例,占9.47%,正虚毒炽型为15例,占15.79%。Ⅰ期、Ⅱ期乳腺癌中以肝郁痰凝型居多,而Ⅲ期、Ⅳ期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高于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4);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各证型PR、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早期多为肝郁痰凝型,后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肝郁痰凝型ER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而PR、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辨证分型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丁碧云 邵正斌 +3 位作者 郑林 林燕林 徐娟 许红强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22例EH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其与25例正常人的尿五蛋白(白蛋白(A 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22例EH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测定其与25例正常人的尿五蛋白(白蛋白(A 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及肾动脉血流(平均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 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尿五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P<0.01);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仅尿α1-MG升高(P<0.05),肝火亢盛组Vs增快明显(P<0.05);余下4组Vs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组R 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EH早期肾损害的两项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相关性,虚实夹杂证、实证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显著,肾小管、肾小球损害明显;虚证肾动脉血管阻力轻度增加,肾小管轻度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白蛋白 转铁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 β2-微球 蛋白 肾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74
11
作者 武义华 管玉香 +2 位作者 章合生 方秀萍 方朝晖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中医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有DPN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具有... 目的探讨综合中医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有DPN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具有中医护理资质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行中医辨证施膳、情志调适、中药足浴、足部推拿、运动康复及健康教育,为期3个月。结果中医症状积分、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踝肱指数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两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DPN症状,调节患者情绪,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护理 情志调适 中药足浴 足部推拿 运动康复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经验方芙蓉膏体外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3 位作者 潘晋方 帅剑锋 吴生兵 刘举达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1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度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观察芙蓉膏的抗炎作用。结果芙蓉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明... 目的观察芙蓉膏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度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观察芙蓉膏的抗炎作用。结果芙蓉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性致大鼠足跖肿胀度,并具有显著抑制棉球诱发所致小鼠炎症的肉芽增生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炎作用强于阳性药物(金黄散)对照组。结论芙蓉膏外用给药,对急性炎症反应与慢性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芙蓉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董梅 戴小华 +4 位作者 顾健霞 周宜轩 丁碧云 汪玲 邵正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方朝晖 章小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研究思路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牛婧 史良平 王亿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12期1127-112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肾小球硬化症 微血管并发症 主要死亡原因 终末期肾病 re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型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国庆 戴小华 +1 位作者 邵正斌 夏铭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DM-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特征。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2组,其中DM-CHD组4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冠心...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DM-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特征。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2组,其中DM-CHD组4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non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NDM-CH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累及支数、狭窄程度及形态病变)及中医证型(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分布特征。结果DM-CH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见于3支病变或重度弥漫狭窄或严重钙化,与NDM-CHD患者的1支病变、轻重度狭窄和局限性狭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多见气虚、血瘀、痰浊、阴虚4证,DM-CHD组痰浊、阴虚、阳虚证发生率显著高于NDM-CHD组(P<0.05),同时DM-CHD组多见复合证及虚实夹杂证,与NDM-CH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M-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NDM-CHD患者严重,DM-CHD患者中医证型复杂,在气虚、血瘀基础上,多有阴虚、痰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型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邢齐树 董昌武 +3 位作者 董梅 黄开泉 周雪梅 陈雪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120例,辨证分型分别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并选取正常人3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120例,辨证分型分别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并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AGT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EH组MM、MT基因型频率和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肝火亢盛型AGTM235T基因TT型频率及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H组各证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肝火亢盛型可能与AGTM235T基因TT型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原 M235T 基因多态性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调查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朝晖 耿家金 +3 位作者 张有志 夏东胜 殷韬 刘建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614-615,共2页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关依据与参考。方法依据严格的取样标准,选择1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型,...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关依据与参考。方法依据严格的取样标准,选择1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型,对其常见证候的发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平均值Ⅱ、Ⅲ度的患病率逐渐增多(P<0.01),男性的Ⅰ度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P<0.01),而Ⅲ度的患病率则显著高于女性(P<0.01),瘀血阻络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P<0.01),中医证型中Ⅰ度者以脾肾气虚者最多,以瘀血阻络者最少(P<0.01)。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都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证候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因不明性不孕症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丽敏 付英 +2 位作者 李赟 栾红兵 胡美红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药治疗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提供辨证依据。方法根据不孕症诊断标准,将219例不孕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原因不明性不孕症)108例和对照组(配偶不育症导致的不孕症)11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分布...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药治疗原因不明性不孕症提供辨证依据。方法根据不孕症诊断标准,将219例不孕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原因不明性不孕症)108例和对照组(配偶不育症导致的不孕症)11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危险证候,以及中医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肝郁证、血瘀证、肾虚证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肝郁证、血瘀证、肾虚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肝郁证为最常见证候(69.44%);研究组以复合证候居多,其中肾虚证复合肝郁证、肾虚证复合血瘀证、肝郁证复合血瘀证的比率较高;肝郁证、血瘀证、肾虚证是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危险证候;肾虚证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肝郁证、肾虚证、血瘀证为原因不明性不孕症的常见证候和危险证候,其中肝郁证分布最广泛,肾虚证具有年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性不孕症 中医证候 肝郁 血瘀 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3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国梁 徐经凤 +6 位作者 刘健 陆平 汪小波 李玉升 曹承楼 昝兴平 聂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对皖北地区艾滋病毒(human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 目的:对皖北地区艾滋病毒(human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用Excel建立相关数据库,对症状、体征和证型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结果:皖北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以乏力、气短为最多见;HIV期以气血两亏型为最多见,AIDS期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为前4位复合证型。结论:AIDS中医临床症状特征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血津液俱亏,湿毒瘀虚同在",证型特征是"复杂多变,以虚为本,多脏腑受累",病情呈现渐行性发展、渐进性加重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 中医症状 中医证候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