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临床教学与实践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训 程楠 +5 位作者 韩永升 周志华 吴君霞 喻绪恩 胡纪源 韩咏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8期737-739,共3页
自1958年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的临床教学与实践该如何进行,以适应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无相应的规范模式。该文从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临床实践技能... 自1958年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的临床教学与实践该如何进行,以适应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无相应的规范模式。该文从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规范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方向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与实践的教学方法,造就合格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神经病学 研究生 培养 教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楠 王训 +5 位作者 胡纪源 喻绪恩 周志华 吴君霞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1期1101-1102,共2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自1978年首批招生以来,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自1978年首批招生以来,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根据我单位多年来培养硕士生的方法和经验,从拓宽知识渠道、完善知识结构、注重专科优势、加强科研积累、跟踪医学前沿技术、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以造就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神经病学 研究生 培养 科研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不同基因亚型分布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楠 赵静 +3 位作者 王训 胡纪源 韩咏竹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11年第2期131-13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各基因亚型的分布频率。方法以临床诊断为SCA的15个家系39例患者和20例散发患者为研究对象,PCR扩增SCA1、SCA2、SCA3和SCA6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TNR)片段并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估算TNR... 目的研究安徽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各基因亚型的分布频率。方法以临床诊断为SCA的15个家系39例患者和20例散发患者为研究对象,PCR扩增SCA1、SCA2、SCA3和SCA6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TNR)片段并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估算TNR片段的重复次数,对异常者行DNA克隆测序证实。结果 SCA3基因亚型在SCA家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3.33%,总的检出率为28.81%;SCA1基因亚型在SCA家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6.67%,总的检出率11.86%,未检出SCA2和SCA6基因亚型的患者。结论 SCA3是安徽地区SCA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亚型,PCR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快速、有效地筛选出SC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型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元素铜与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静 程楠 王训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1期1359-1361,共3页
关键词 金属元素 神经变性疾病 细胞调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超声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吕达平 何志超 +4 位作者 吴筠凡 吴君霞 李凯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3例TIA患者及71例同龄健康对照组的血管超声,进一步对TIA组加以分类:单纯TIA发作39例,合并各类脑梗死计34例,分析内膜厚度、...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3例TIA患者及71例同龄健康对照组的血管超声,进一步对TIA组加以分类:单纯TIA发作39例,合并各类脑梗死计34例,分析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参数,并加以比较。结果总体TIA组颈部动脉与对照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P<0.05),但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脑梗死的TIA组与对照组间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斑块性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对TIA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导致血管狭窄是TIA重要的危险因素,且单纯TIA患者与已存在脑梗死的患者间,颈部脑血管的病理改变的性质及程度已相当,单纯TIA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应受到同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吞咽困难的临床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永升 刘岩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0期1253-125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性吞咽困难 临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雷 胡纪源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0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 精神症状 肌张力障碍 言语不清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静 程楠 +3 位作者 王训 韩咏竹 杨任民 胡纪源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CA1)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安徽地区S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组DNA标本,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其基因型,分析SCA1基因型的临床特征。结...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CA1)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安徽地区S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组DNA标本,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其基因型,分析SCA1基因型的临床特征。结果经基因诊断证实,在临床诊断的59例安徽地区SCA患者(15个家系39例患者和20例散发患者)中有7例为SCA1患者。7例患者均具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腱反射亢进、Romberg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并伴有智能障碍(4/7)和末稍感觉减退(2/7)等症状,无视力减退、舞蹈样动作等症状。头颅MRI扫描可见小脑脑沟增宽、增深,蚓部萎缩,脑干周围脑池扩大,大脑皮质萎缩。2例诱发电位检查BAEP异常,1例EMG检查结果提示神经源性病变。所有患者肝功能、血脂、血清铜、铜氧化酶、铜蓝蛋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SCA1患者除具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有的症状和体征外,智能减退、脑干和大脑皮质明显萎缩也是其特征性表现,这为临床筛选SCA1亚型的患者行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型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楠 赵静 +4 位作者 王训 喻绪恩 胡纪源 韩咏竹 杨任民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 目的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9例SCA患者有17例检出SCA3基因亚型,有7例检出SCA1基因亚型。上述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肾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4种,且以肾精亏虚型和脾肾两虚型为主。其中SCA3基因亚型患者与脾肾两虚型相关,而SCA1基因亚型患者与上述证型均无相关性。结论研究初步证实,不同基因亚型的SCA患者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相关性,SCA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应有其相应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型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永升 韩咏竹 胡文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47-249,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1]。由于铜在肝、脑、肾等部位沉积,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等,临床表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血尿、言语不清、手抖、流涎、肢体...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1]。由于铜在肝、脑、肾等部位沉积,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等,临床表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血尿、言语不清、手抖、流涎、肢体扭转、精神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药 辨证论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静 王训 +1 位作者 胡纪源 程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8期749-750,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共济失调 中医药 病因病机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病基于替代医学的治疗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平 杨任民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替代医学 铜代谢 微量元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3
作者 洪铭范 《安徽医学》 2002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分子生物学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脊髓-周围神经病型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松 程楠 +2 位作者 胡纪源 李凯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脊髓-周围神经病型 ALD 临床特征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y-Drager综合征脑血液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15
作者 何平 韩咏竹 +1 位作者 范玉新 杨任民 《安徽医学》 1999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低血压 SDS综合征 脑血液动力学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胡纪源 杨任民 +4 位作者 韩咏竹 洪铭范 王训 李凯 胡文彬 《安徽医学》 2004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 探讨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85 2例HLD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 )、二巯基丁二钠组 (DMS组 )、依地酸钙钠组 (EDTA组 )、二巯基丙磺酸钠组 (DMPS组 )、青霉胺组 (PCA组 )及二巯... 目的 探讨金属中毒解毒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H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85 2例HLD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GSH组 )、二巯基丁二钠组 (DMS组 )、依地酸钙钠组 (EDTA组 )、二巯基丙磺酸钠组 (DMPS组 )、青霉胺组 (PCA组 )及二巯基丁二酸组 (DMSA组 )等六个治疗组 ,对各组治疗前后的尿铜等元素、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后尿排铜量对比GSH组无显著变化 ,其他各组由高到低依次为DMPS组 ( 4 8.68± 2 0 .67) μmol·2 4h-1、PCA组 ( 3 0 .0 4± 10 .5 1) μmol·2 4h-1、DMS组 ( 2 4.3 0± 8.60 ) μmol·2 4h-1、DMSA组 ( 18.2 5± 7.73 ) μmol·2 4h-1、EDTA组 ( 10 .5 8± 4.67) μmol·2 4h-1,均较疗前有显著增高 (P <0 .0 1)。上述解毒药对HLD的锌、铁、钙元素代谢亦有一定影响。治疗后各组的有效率依次为DMPS组 ( 78.9% ) >DMS组 ( 74.5 % ) >PCA组 ( 71.3 % ) >DMSA组 ( 69.1% )>EDTA组 ( 5 3 .7% ) >GSH组 ( 2 8.8% ) ,组间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73 .5 ,P <0 .0 1)。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 :PCA组 ( 4 4.5 % ) >DMPS组 ( 4 3 .8% ) >DMS组 ( 4 2 .2 % ) >DMSA组 ( 4 1.2 % ) >EDTA组 ( 3 9.8% ) ,与GSH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3 3 .6,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GSH 解毒药 DMSA HLD 肝豆状核变性 金属中毒 代谢 EDTA 钙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汉族人群肝豆状核变性的患病率调查(附一家系报道)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文彬 韩咏竹 +6 位作者 杨任民 程楠 薛本春 孙道银 喻绪恩 韩永升 叶冬青 《安徽医学》 2012年第6期734-737,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汉族人群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患病率,分析筛查出的HLD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根据随机整群抽样、阶段调查和年龄分层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由专业人员采用裂隙灯检查双眼角... 目的调查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汉族人群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患病率,分析筛查出的HLD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根据随机整群抽样、阶段调查和年龄分层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由专业人员采用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K-F环作为筛查方法,在金寨县和利辛县境内的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单位和村庄等地点的7~75岁年龄组的汉族人群进行调查,同时了解每位被检查者有无肝、脑、肾、皮肤损害等与HLD相关的临床表现,对发现K-F环阳性及有可疑HLD临床表现者,询问其神经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由神经科专科医师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行铜生化、腹部超声检查及ATP7B基因突变检测等,从而确诊或排除HLD。结果在上述人群中共调查了40 560人,发现2例同胞姐妹均为HLD患者的一个家系。2例患者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和铜氧化酶水平均明显减低,ATP7B基因突变检测提示2例患者均存在第8外显子Arg778Leu错义突变和第14外显子3061-3C>A剪接点突变。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本组人群HLD的患病率约为4.93/10万人口。结论 HLD在我国并非为少见病,又因其为可治性遗传病,临床医师在日常临床诊疗实践中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对疑似本病的患者应尽早行角膜K-F环、铜生化等检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金寨县 利辛县 裂隙灯筛查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共强 孙权 +3 位作者 韩咏竹 马心峰 李波 胡纪源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2期1429-1431,15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32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对比。结果HLD患者SCL-90总分(138.9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32例HL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对比。结果HLD患者SCL-90总分(138.94±45.20)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P<0.05),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偏执外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社会支持总分(39.24±7.18)、主观支持(19.77±4.35)、对支持的利用度(7.13±1.84)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CL-90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各量表分之间多项呈负相关。结论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HL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患者的社会支持有相关性;加强为患者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更需注重患者情感心理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共强 王伟 +3 位作者 薛本春 胡文彬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79—2010年间有关WD的中医药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79—2010年间有关WD的中医药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篇文献中736例患者证候分布情况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WD共出现13个中医证型,频数前4位依次为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医证型频数分析略有差异。在证候要素上病变脏腑依次为肝、肾、胆、脾;病性要素依次为湿热、阴虚、内风、痰湿。结论肝胆湿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是WD的基本证候类型,其中肝胆湿热最为常见。实证的证候要素以湿热、痰浊为主,虚证的证候要素以阴虚、内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辨证分型 被引量:37
20
作者 洪铭范 胡纪原 +1 位作者 胡文彬 杨任民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0-11,共2页
根据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对81例HLD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分型,结果表明,HLD可初步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亏、湿热内蕴、痰蒙心窍、痰火扰心五种常见证型,统计学处理显示各证型间年龄无显著差异,但在病程上... 根据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对81例HLD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分型,结果表明,HLD可初步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亏、湿热内蕴、痰蒙心窍、痰火扰心五种常见证型,统计学处理显示各证型间年龄无显著差异,但在病程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