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5-氟脲嘧啶腹腔化疗对鼠胃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潘晋方
于庆生
卢业才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安徽中医学院外科
-
出处
《安徽医学》
2008年第3期256-258,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5KJ266)
-
文摘
目的通过对种植性胃肿瘤鼠腹腔注射5-氟脲嘧啶(5-Fu)化疗,探讨5-Fu腹腔化疗对鼠胃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鼠种植性胃肿瘤模型,将40只Wister雄性胃肿瘤大鼠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5-Fu组。接种后七天,对照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5-Fu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5-Fu20mg/?,两组均连用5天,于化疗结束后第七天每组处死10只。观察:肿瘤体积(肿瘤体积抑制率),Tdt介导的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IMS细胞图象分析系统自动测量凋亡细胞面积及光密度,余下10只观察生存时间,并计算生存时间延长率。结果生理盐水组动物于接种后2周出现食量明显减少,活动少,倦怠状,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逐渐消瘦,甚至腹水形成,而5-Fu组接种后4周才出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5-Fu组鼠胃肿瘤生长明显缓慢,肿瘤体积明显减少(P<0.05),肿瘤抑制率为36.57%(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为23.7%(P<0.05)。肿瘤细胞凋亡面积增大,光密度明显升高。结论5-Fu有明显的诱导胃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作用。
-
关键词
胃肿瘤
5-氟尿嘧啶
腹腔化疗
细胞凋亡
-
Keywords
Gastric tumor
5 - fluoroura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poptosis
-
分类号
R735.2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青紫散外治初期疮疡临床和抗炎实验观察
- 2
-
-
作者
侯勇
周玉朱
樊彦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
安徽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31-32,共2页
-
文摘
青紫散经初步观察对一些疮疡和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其对疮疡的作用。我们以金黄散(北京中药三厂)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临床和抗炎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以门诊及住院的疮疡初期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两组。青紫散治疗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73岁。发病时间2~20天,平均6.6天。疖16例,痈21例,有头疽6例,疔8例。金黄散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两组给药均以水调成糊状,均匀外敷患部,略超过红肿范围,每日2次。观察症状、体征和血常规的变化,以及治愈天数。观察期间不用其它方法和药物,否则为无效。 三、治疗结果:治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
-
关键词
疮疡
抗炎实验
青紫散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应用止血带行甲状腺次全切除68例报告
- 3
-
-
作者
于庆生
陈子义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34-34,共1页
-
文摘
自1989年以来,我科应用止血带于6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疗效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9岁。甲状腺腺瘤54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高功能腺瘤2例。 二、手术方法 手术至暴露甲状腺固有包膜后,常规结扎、切断甲状腺上动脉和其伴行静脉,充分游离甲状腺上极,需要时,部分上极内侧环甲动脉也一并分离、结扎(本组10例)。沿上极外侧缘分离、结扎、切断甲状腺中静脉,继续向下极分离覆盖下动脉的疏松组织,在固有膜层分离、结扎下动脉上、下支,保留其主干。少数病例若其下极血管较长,可以不予结扎(本组6例)。切断峡部。
-
关键词
止血带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复方天仙胶囊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病100例
- 4
-
-
作者
张福忠
杨素霞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32-32,共1页
-
文摘
乳房囊性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笔者使用吉林通化白云山制药厂的复方天仙胶囊治疗,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参照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著《中医内外妇儿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1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8岁,最大45岁,病史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5年。其中一侧乳房患病者73例,两侧者27例。16例经乳房红外线诊断仪检查、21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而确诊。经其它中西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41例,未治疗者37例。 二、治疗方法及结果:服复方天仙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10天为一疗程,结果82例乳房肿块消失,乳房胀痛症状完全去除。治愈率82%。
-
关键词
复方天仙胶囊
乳房囊性增生病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针药并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1例
- 5
-
-
作者
汤一鹏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78-78,共1页
-
文摘
8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有可 比性。治疗组41例针药并用,即用强的松龙混悬液1~3ml,加入2%普鲁卡因1~2ml(或利多卡因)于患肩痛点或关节腔内行局部封闭,每周1次。
-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针药并用治疗
混悬液
关节腔
多卡因
强的松龙
可比性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
- 6
-
-
作者
潘晋方
陈守廉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西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79-80,共2页
-
文摘
对60例患者均行疝囊的游离、疝囊的高位结扎,远端疝囊敞开行锁边缝合,部分病例加用前壁或后壁修补,术后并发症减少,复发率降低。
-
关键词
复发率
术后并发症
疝囊高位结扎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结肠冗长综合征1例报告
- 7
-
-
作者
陈刚
于庆生
吴倩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10期860-861,共2页
-
文摘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反复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8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3月份出现腹痛,以右侧最为明显,伴阵发性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灌肠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转入普外科。
-
关键词
结肠冗长综合征
病例报告
-
分类号
R737.31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益肾健脾汤治疗老年性贫血20例
- 8
-
-
作者
杨素霞
张福忠
蔡瑞玲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七病区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76-76,共1页
-
文摘
方药组成;黄芪15g,党参、白术、熟地、白芍、牛膝、龟版胶、肉苁蓉、枸杞子、当归、木香、陈皮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大细胞性贫血前2周加用维生素B<sub>12</sub>0.1ug,肌注,每周3次;
-
关键词
老年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龟版胶
益肾健脾
水煎
凉血止血药
用清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急性阑尾炎某些体征的临床意义
- 9
-
-
作者
汤一新
梁涛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西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79-79,共1页
-
文摘
急性阑尾炎早期、小儿急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时,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笔者介绍以下三条体征,以利诊断:①Ligat’s征:对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因而减少了术后肠粘连、切口感染、肠瘘等并发症。
-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术后肠粘连
切口感染
肠瘘
检查法
早期诊断
全身中毒症状
三条
误诊率
固定压痛点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
- 10
-
-
作者
沈瑜
王汉明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西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79-79,共1页
-
文摘
我科自1989年11月份以来,应用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的GF-1型吻合器在食管癌根治术中行食管胃吻合术共32例,其中行食管胃弓上吻合12例,弓下吻合20例,均获一次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
关键词
食管胃吻合术
吻合器
食管癌根治术
弓上吻合
弓下吻合
吻合口漏
手术器械
平均住院天数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六腑以通为用”在护理上的应用
- 11
-
-
作者
许家凤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60-60,共1页
-
文摘
人体的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主要是主管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排泄。《素问·五脏别论》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灵枢·本脏》曰:“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可见,六腑转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不能停滞,所以前人有“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 现代医学中的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共同表现的腹部脏器疾病的总称。常见外科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肠硬阻、溃疡病急性穿孔等,大多为六腑病变。由于六腑“以通为用”,如果六腑气机郁滞,不通则痛,因而发为腹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痛涩等。在治疗中须辨虚实。虚者多属传导失职,气化无力;实者多为邪热壅结,腑气不通。
-
关键词
中医护理
六腑
急腹症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胃癌根治术联合切脾适应证的探讨
- 12
-
-
作者
陈守廉
潘晋方
-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西医外科
-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33-34,共2页
-
文摘
胃癌根治术联合切脾与否,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胃癌脾门⑩组、脾动脉干(11)组淋巴结受累的情况,以及其脾脏的免疫功能两方面而定。 一、胃癌⑩、(11)组淋巴结受累与癌的早晚期和部位有关 张文范报告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3%,且仅限于第一、二站少数淋巴结,进展期则为75.8%,癌肿所在部位不同则转移也不同,A区胃癌第一站③~⑥组均有转移,第二站①、⑦~⑨组的较少,第三站(11)~(15)组仅有少数;M区第一站①、③~⑥组转移率很高,第二站⑦~⑨组减少,第三站(12)组仅有少数;C区第一站①~④组转移率很高,第二站⑥~⑨、(11)组转移率相对减少,第三站清除淋巴结内未发现转移。林言箴等报道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6%。
-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脾切除适应证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