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头脉冲抑制试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津颖 陈飞云 +6 位作者 赵欢娣 魏馨雨 张玉忠 陈耔辰 薛婷婷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头脉冲抑制试验在外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确诊的33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获取患者患侧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paradigm,HIMP)... 目的探讨头脉冲抑制试验在外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确诊的33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获取患者患侧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paradigm,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uppression head impulse paradigm,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以及显性扫视百分比,HIMP和SHIMP增益相关性,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阳性率、扫视潜伏期及振幅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SHIMP增益明显小于HIMP增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4,P<0.01),SHIMP增益与HIMP增益呈正相关(r=0.933,P<0.01);HIMP潜伏期与SHIM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也无相关性(r=-0.232,P>0.05)。HIMP扫视振幅小于SHIMP扫视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1),二者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56,P<0.01)。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P<0.01)。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半规管损伤大多在低频,SHIMP检查比HIMP更加灵敏,提高了半规管功能异常的检出率。HIMP和SHIMP两者的互补特性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和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眩晕 头脉冲抑制试验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