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发展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P_(re))、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和平均气温(T_(ave))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插...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发展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P_(re))、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和平均气温(T_(ave))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1960~2019年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变暖停滞现象(Hiatus)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气候表现出降水不显著减少(p>0.05)、气温显著上升(p<0.05)的暖干化趋势。1960~2019年汉江流域P_(re)变化幅度夏季(0.582 mm/a)>秋季(-0.477 mm/a)>春季(-0.403 mm/a)>全年(-0.184 mm/a)>冬季(0.125 mm/a);全年升温幅度呈T_(min)(0.028℃/a)>T_(max)(0.025℃/a)>T_(ave)(0.022℃/a),四季T_(max)、T_(min)和T_(ave)一致呈上升趋势,多数升温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但升温幅度存在明显差异。②汉江流域全年和夏季P_(re)均未发生突变,春、秋季P_(re)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下降,冬季P_(re)在1984年突变增加;除夏季T_(max)和T_(ave)外,其余时序气温集中在199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上升。③汉江流域全年P_(re)自东南向北递减,四季P_(re)空间分布规律各异,全年和四季T_(max)、T_(min)和T_(ave)皆自南向北递减;全年及四季P_(re)、T_(max)、T_(min)和T_(ave)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④1998~2012年汉江流域出现Hiatus现象,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停滞后春夏季快速增温,秋冬季依旧呈降温趋势。研究成果对于制定汉江流域防灾减灾、供水保障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暖 Hiatus现象 突变分析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汉江上游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
作者 肖薇薇 余石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50-155,共6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决条件,为了解汉江上游地区水资源的承载力现状,构建了基于社会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3个层面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0—2...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先决条件,为了解汉江上游地区水资源的承载力现状,构建了基于社会经济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3个层面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汉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10—2020年汉江上游水资源的承载力总体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水资源承载力在Ⅱ级(较高)和Ⅲ级(一般)间波动。(2)3个子系统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水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分值相对高于社会经济子系统。由此可为汉江上游地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江西省水资源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4-78,82,共6页
根据江西省年鉴数据,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出1999~2012年的水足迹,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1999~2012年,江西省社会总水足迹量、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及人均水足迹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 根据江西省年鉴数据,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出1999~2012年的水足迹,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综合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1999~2012年,江西省社会总水足迹量、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及人均水足迹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占到水足迹总量的93%以上;2012年江西省粮食产量、虚拟水总量、人均虚拟水、单位面积虚拟水都呈现以鄱阳湖湖区平原及赣江中下游高值区,省界四周及赣州低值连片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承载力、压力指数年际变化较大,水资源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由485.43 m3/万元下降到97.06 m3/万元,平均下降速度达到27.91%,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理论 江西省 时空特征 虚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攻坚进程中安康市贫困农村男青年的婚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霞 吴亚娥 苏良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63-167,共5页
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陕西省安康市贫困农村的贫困问题已逐步得到了缓解,但现阶段的工作还需要关注贫困农村男青年的婚恋问题。其婚恋困难表现为可婚配的女青年较少、婚姻花费昂贵、婚姻不稳定等方面,这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 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陕西省安康市贫困农村的贫困问题已逐步得到了缓解,但现阶段的工作还需要关注贫困农村男青年的婚恋问题。其婚恋困难表现为可婚配的女青年较少、婚姻花费昂贵、婚姻不稳定等方面,这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单向流动和农村婚姻过于物化和商品化所致。贫困地区农村男青年婚恋困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导致大量单身群体出现、加剧农村贫困程度、不利于农村社会安定、增加贫困农村养老风险和冲击社会伦理道德等。要解决这一特殊问题,政府应积极改善当地经济落后状况、引导正确的择偶观、鼓励农村青年学习知识和技能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提高其在婚配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农村青年 婚恋困难 规避单身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家理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378-3381,共4页
依据生产要素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三峡移民、"5.12"地震灾民安置工程与陕西省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共享文明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据生产要素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三峡移民、"5.12"地震灾民安置工程与陕西省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共享文明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搬入区超载"、"致富难"和"观念滞后"等地理、经济、社会问题。将"进城上楼"调整为"村内就地相对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开展居民素质教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举措将是解决目前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问题的可选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灾移民 城市化 对策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安康市渔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6
作者 李国玲 何家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为陕西省安康市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文献查阅法和调查法,分析影响安康市渔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果]从长远看,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从... [目的]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因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为陕西省安康市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文献查阅法和调查法,分析影响安康市渔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果]从长远看,水质保护对渔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从短期来看,则会在年产值、养殖技术选择、消费群体选择等方面形成限制性因素。滤食性鱼类养殖年产值仅相当于投食性鱼类养殖收入的10%,渔业养殖结构调整使安康市渔业养殖收入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政府护水宣传与补偿相结合推动渔业结构调整,科学指导选择优良滤食类鱼种与培训相结合提高养殖技术,政策引导使水产品逐步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等措施促进安康市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质保护 渔业影响 限制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
7
作者 黄飞 朱妮 李黎黎 《江西农业》 2017年第21期105-107,共3页
通过调查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测算了各项目工程林碳汇,并进行了空间分析。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功能显著,共计61 988.86 t,空间上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荒山造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东部最高、南部最低的特征;耕... 通过调查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测算了各项目工程林碳汇,并进行了空间分析。安康市退耕还林工程林碳汇功能显著,共计61 988.86 t,空间上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荒山造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东部最高、南部最低的特征;耕地还林工程林碳汇效益亦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封山育林工程林碳汇效益表现出汉滨区低、周围县城高的特征;按均值272.43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1 689万元的经济效益,固碳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碳汇 经济效益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贫困人口对精准识别与退出程序期望倾向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家理 王晓霞 陈绪敖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干部访谈、实地查阅脱贫档案、实地查看脱贫产业等方式,对安康市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重点针对"谁来识别"、"用什么识别"、"识别效果如何"等问题在贫困村贫困人口中进行了分析,发现了... 采取入户问卷调查、干部访谈、实地查阅脱贫档案、实地查看脱贫产业等方式,对安康市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重点针对"谁来识别"、"用什么识别"、"识别效果如何"等问题在贫困村贫困人口中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安康市贫困人口期望认定采取"自己申报+村民代表评议+干部审核+公示监督"复合程序;期望认定综合考察辩证识别;期望脱贫认定标准采取"国家制定的经济指标"或者"不同权重综合考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人口 精准识别 精准退出 期望倾向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10年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演变状况及原因分析
9
作者 王晓霞 赵宝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117-122,共6页
基于1982—2010年陕西省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概况,梳理了其演变概况及特点,得出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偏高和持续偏高的态势。分析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男孩偏好"生育观念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 基于1982—2010年陕西省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概况,梳理了其演变概况及特点,得出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偏高和持续偏高的态势。分析安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男孩偏好"生育观念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计划生育国策的推动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滥用等,以期为解决当前安康市人口结构缺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 失衡 生育偏好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5-2017年安康市极端气候事件时序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薇薇 安彬 贾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221,共10页
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其极端气候特征变化可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基于安康市1955—2017年逐日气象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个极端气温指数和8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 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其极端气候特征变化可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基于安康市1955—2017年逐日气象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个极端气温指数和8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安康市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 1955—2017年安康市极端暖事件呈显著增加趋势,冷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均分别以0.295℃/10 a, 1.754 d/10 a, 1.355 d/10 a, 0.32 d/10 a, 1.118 d/10 a和4.64 d/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p<0.05);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和冷夜日数分别以-3.197 d/10 a,-0.961 d/10 a和-1.885 d/10 a的趋势显著减少(p<0.05);(2)1955—2017年安康市极端降水呈增长趋势,其中1日最大降水量、中雨日数、强降水量、年降水量和连续干旱日分别以0.885mm/10 a, 0.079 d/10 a, 11.617 mm/10 a, 11.05 mm/10 a和1.495 d/10 a的速率上升,而大雨日数以0.438 d/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5);5日最大降水量、连续湿润日数以-1.476 mm/10 a和-0.001 d/10 a的速率下降;(3)安康市各极端气温指数和极端降水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总体来看,近63年安康市气候整体向暖干化趋势发展,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温最为显著。极端气候的变化会使得该区旱涝灾害、高温灾害、农业病虫害增加,未来相关部门应该提前部署减灾防灾工作,以最大程度降低灾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极端降水 线性趋势 突变检验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流域潜在蒸散量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5,共7页
为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汉江上游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根据汉江上游流域1960—2015年汉中、石泉和安康3个气象站的逐日实测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蒂斯方程计算逐日潜在蒸散量ET0.应用敏感性公式计算ET0对5个主要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并... 为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汉江上游流域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根据汉江上游流域1960—2015年汉中、石泉和安康3个气象站的逐日实测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蒂斯方程计算逐日潜在蒸散量ET0.应用敏感性公式计算ET0对5个主要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并结合气象因子的多年相对变化分析ET0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受太阳周年运动及地形等地理要素的共同影响,汉江上游不同气象因子及ET0的年内分布不一;汉江上游ET0对相对湿度最为敏感,各气象因子年敏感系数多呈显著下降趋势,敏感程度均达到"中"以上等级;ET0同气象因子表现出复杂非线性关系,日照是汉中站ET0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石泉和安康站ET0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是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敏感性分析 彭曼-蒙蒂斯方程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薇薇 许晶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5-70,共6页
为了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区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收集了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15年的田间试验资料,下载了Had CM3气候模式A2、B2情景下2050s以及2080s气象资料,将降尺度后的气象资料输入DSSAT模型,模拟了未来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 为了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区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收集了中国科学院栾城试验站15年的田间试验资料,下载了Had CM3气候模式A2、B2情景下2050s以及2080s气象资料,将降尺度后的气象资料输入DSSAT模型,模拟了未来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栾城日均温将明显升高,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均将缩短,耗水量总体上均减少,冬小麦产量增加,夏玉米产量下降;将现有的中熟玉米品种调整为晚熟品种后,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的生育期将缩短,耗水量将减少,产量将明显增加,而夏玉米的生育期将延长,耗水量将增加,产量将与现在相差不大。因此,调整作物品种是华北平原未来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耗水量 生育期 产量 冬小麦 夏玉米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积分布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校验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薇薇 许晶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更精确的为区域气候模拟和预估研究提供参考,开展了基于累积分布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校验,在传统统计降尺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基于累积分布函数的校验方法校正了SDSM模型预估的A2和B2情景下中国265个站点1961~2099年逐日温度数据,校... 为更精确的为区域气候模拟和预估研究提供参考,开展了基于累积分布函数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校验,在传统统计降尺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基于累积分布函数的校验方法校正了SDSM模型预估的A2和B2情景下中国265个站点1961~2099年逐日温度数据,校正后A2情景下,观测值和模拟值R2达到0.9999以上的比例占到85%,达到1的占6%;B2情景下,观测值和模拟值R2达到0.9999以上的比例占到87%,达到1的占19%;斜率值接近1的站点分别增加了57%和51%;截距接近0的站点分别增加了31%和16%。校正后的模型能更好地预估出未来逐年稳定通过0℃的日期,也即生长季开始的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M 累计分布函数 统计降尺度 校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旬阳坝地区坡面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彬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128-1133,共6页
土壤水分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恢复及合理进行农业措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秦岭中山区典型坡面不同用地类型(林地、撂荒地、园地和农耕地)的土壤水分数据,利用生态数量学冗余分析法(RDA),分析了坡面尺度上的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等环... 土壤水分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恢复及合理进行农业措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秦岭中山区典型坡面不同用地类型(林地、撂荒地、园地和农耕地)的土壤水分数据,利用生态数量学冗余分析法(RDA),分析了坡面尺度上的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等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园地、撂荒地、林地和农耕地土壤水分均值表现出一致性,且各层多表现出中等变异程度;4种用地类型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前2轴的累积解释量占特征值的总和均达到93%以上,坡度、坡位、有机质和容重对坡面土壤水分影响最为显著,林地和撂荒地受坡位的影响较大,而园地和农耕地受坡度因子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陕南秦岭段中山区坡面土壤水分的特征研究,可以将样点的坡度和坡位等作为分析的重要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中山区 表层土壤水分 坡面 影响因子 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8年江西省气候及其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1 位作者 张淑兰 王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气候及其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利用1960-2017年江西省16站降水和气温数据,通过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和滑动t检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气候及其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利用1960-2017年江西省16站降水和气温数据,通过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和滑动t检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气温及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8年江西省气候整体呈暖湿化趋势,降水、气温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率分别为32.25 mm/10 a,0.195℃/10 a,169.81 kg/(hm^2·10 a),气温与气候生产潜力分别在1988年、1993年发生显著突变,降水未发生突变。空间上,降水以修水-寻乌为界向东、西两侧增加,气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自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受降水和气温时空组合变化影响,直接影响该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状况。“冷干化”气候不利于气候生产潜力,未来“暖湿化”气候则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粮食单产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时期气候生产潜力增加量,气候资源利用率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变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薇薇 任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49-154,共6页
基于陕南3市2010~2018年统计数据,从旅游经济子系统、旅游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发展支持子系统3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研究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结果表明:(1)从时序特征... 基于陕南3市2010~2018年统计数据,从旅游经济子系统、旅游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发展支持子系统3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研究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结果表明:(1)从时序特征演变来看,陕南3市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总体稳步上升,特别是2016年以来,3市的发展指数都出现了大幅增加;(2)从空间变化特征来看,汉中市可持续发展水平2018年达到0.85,步入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安康市(0.75)和商洛市(0.81)进入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3)陕南3市未来旅游发展要以合作共建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为目标,从共同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景区质量角度来提升区域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可持续发展评价 熵权法 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和植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光环 陈爱侠 +1 位作者 寇坤 储玖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5-119,128,共6页
为了探索人工湿地植物和基质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选择西安市皂河人工湿地示范基地为研究区域,通过测定该湿地水、基质和植物中Cr和Cu的浓度,对该湿地中Cr和Cu的分布特征、转移富集特性以及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芦... 为了探索人工湿地植物和基质中重金属的分布规律,选择西安市皂河人工湿地示范基地为研究区域,通过测定该湿地水、基质和植物中Cr和Cu的浓度,对该湿地中Cr和Cu的分布特征、转移富集特性以及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和香蒲各部位中Cr浓度表现为根>茎>叶,而Cu浓度则表现为根>叶>茎,但都比其根际基质中的浓度小得多;(2)芦苇和香蒲中Cr和Cu的迁移指数差距较小,表明植物的种类不是影响TF的主要因素;植物中Cu的生物富集系数都大于Cr,说明基质中的Cu更易被植物的根吸收;(3)水样和基质中的Cr浓度、植物叶和水样中Cu浓度呈正相关,植物茎与基质之间Cr和Cu浓度均呈正相关,表明基质中Cr和Cu浓度会影响植物茎中Cr和Cu浓度,植物茎和叶之间Cr和Cu浓度呈正相关,表明植物内部Cr和Cu易于由茎向叶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重金属转移 富集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种常用机器学习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适宜生境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妮 郭彦龙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90-199,共10页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的梭梭分...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是适应中亚荒漠生境的耐寒、抗旱、耐盐碱C4植物,预测该物种地理分布范围以及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变化,对于我国荒漠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集的梭梭分布数据与33个环境因子,基于四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组成的组合模型对该物种适宜生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的模型算法的结果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其分布细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梭梭在我国的适宜生境面积约为0.91×10^(6) km^(2),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的西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等地区。(3)未来气候变化对该物种适宜生境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升温幅度,但是在大部分的增温情景中,该物种的适宜生境变化较小。(4)高适宜生境面积为0.19×10^(6) km^(2),应该作为梭梭原生产地保护以及人工种植的重点区域。(5)集成多模型结果的组合物种分布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型的不确定性,增加模型的精度。在环境条件限制性较高的干旱区,加入土壤因素能够有效提高物种分布模型的建模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 物种分布 机器学习 组合模型 荒漠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5~2015年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10-116,共7页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a、0.45℃/10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d/10a、3.31d/10a、0.67d/10a、2.66d/10a、3.89d/10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d/10a、-0.57d/10a、-1.93d/10a、-0.15℃/10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线性拟合 突变检验 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7年黄土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2 位作者 张淑兰 朱妮 张建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785,共8页
以黄土高原59个气象站1960—2017年0 cm地表温度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年际、四季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年际及四季地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冬... 以黄土高原59个气象站1960—2017年0 cm地表温度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年际、四季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年际及四季地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冬季[0.531℃·(10a)^(-1)]>春季[0.497℃·(10a)^(-1)]>年际[0.397℃·(10a)^(-1)]>秋季[0.311℃·(10a)^(-1)]>夏季[0.276℃·(10a)^(-1)]。(2)年际及四季地温突变集中发生在1990s中期—2000s中期,突变后较突变前升温幅度:春季>冬季>年际>夏季>秋季。(3)黄土高原年际及四季地温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所有气象站点年际、春季、冬季地温和67.80%站点的夏季、91.53%站点的秋季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 cm地表温度 气候倾向率 时空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