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cy与C反应蛋白对心血管类疾病诊治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华星 王甲文 +1 位作者 荆成宝 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37-239,242,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Hcy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类疾病中的诊治及预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心血管类疾病患者126例实施研究,根据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组44例,心肌梗死组42例,心绞...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Hcy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类疾病中的诊治及预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心血管类疾病患者126例实施研究,根据疾病种类进行分组,其中冠心病组44例,心肌梗死组42例,心绞痛组40例,另选同期在我院的4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H型高血压组,以及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血清Hcy及CRP水平及异常检出率情况,分析血清Hcy及CRP对心血管类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Hcy及CRP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H型高血压组(均P<0.05).但冠心病组、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组间比较血清Hcy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Hcy及CRP异常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H型高血压组(P<0.05).但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以及心绞痛组患者组间比较血清Hcy及CRP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血清Hcy及CRP对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分别达到97.73%、94.62%及97.50%.联合血清Hcy及CRP检测对心血管类疾病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时间显著少于单用血清Hcy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cy以及CRP,对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类疾病 血清HCY C反应蛋白 诊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涛 程晓军 张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探讨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91例恶性肿瘤患者(肝癌、肺癌、乳腺癌)作为恶性组,73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血清CK18、CK19水平... 目的:探讨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91例恶性肿瘤患者(肝癌、肺癌、乳腺癌)作为恶性组,73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血清CK18、CK19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CEA、AFP、CA125、CA19-9、CA50、TSGF等6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各组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恶性组血清CK18、CK19水平与良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6项肿瘤标志物其中五项CEA、CA125、CA19-9、CA50及TS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组血清AFP水平与良性组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总阳性率较CK18、CK19联合检测及6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8、CK19与6项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CA50、TSGF进行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CK18 CK19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孕妇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曾帮智 张博 王余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33-1835,1838,共4页
目的:观察妊高征孕妇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入院的9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正常晚孕组,检测两组各凝血参数、血流动... 目的:观察妊高征孕妇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入院的9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正常晚孕组,检测两组各凝血参数、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分娩前,妊高征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值明显低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值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妊高征组的PT、AT-Ⅲ值明显升高,FIB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正常晚孕组无显著差异。但D-D值仍然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值均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相对于正常妊娠孕晚期孕妇呈现高凝状态。适时检测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监测病情,辅助诊断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凝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博 曾帮智 +3 位作者 杨才勇 党宁 荆成宝 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的紊乱及炎症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应及时监测,以便更加有效的治疗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免疫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