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败血症炎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波 朱武 +2 位作者 谢万华 曾帮智 张旭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779-2781,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炎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同期住院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观察组在入院初期用药前和... 目的:探讨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炎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对象,选取同期住院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观察组在入院初期用药前和恢复期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以及内毒素,对照组入院时一次性采血检测上述指标。结果:入院时观察组IL-6、IL-8、PCT水平分别为(110.3±31.61)、(190.18±23.25)、(15.76±4.25)pg/mL,内毒素水平为(0.922±0.341)EU/mL,对照组IL-6、IL-8、PCT水平分别为(12.80±1.50)、(36.92±21.24)、(0.26±0.11)pg/mL,内毒素水平为(0.024±0.008)EU/mL,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期时IL-6、IL-8、PCT水平分别为(64.50±13.63)、(89.27±21.31)、(0.31±0.13)pg/mL,内毒素水平为(0.026±0.011)EU/mL,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治疗前与恢复期以及对照组的IL-6、IL-8、PCT和内毒素水平,能够较好反映新生儿败血症从细菌感染到恢复消退的动态变化,并且有利于早期发现感染,更加全面反映感染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白介素-6(IL-6) 白介素-8(IL-8) 降钙素原(PCT)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