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生态旅游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镇坪县南江湖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临龙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86-90,97,共6页
在分析南江湖旅游扶贫示范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地理位置建设镇坪县城的重要旅游集散区;基于山水资源品质打造“山珍海味”的民俗美食地;基于自然神秘奇观打造“科普之心”的探索之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地。围... 在分析南江湖旅游扶贫示范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地理位置建设镇坪县城的重要旅游集散区;基于山水资源品质打造“山珍海味”的民俗美食地;基于自然神秘奇观打造“科普之心”的探索之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地。围绕南江湖景区功能定位,提出依据山水特色,确定生态旅游发展项目;发挥水陆条件,确定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根据融合趋势,推进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等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乡村振兴 生态旅游 镇坪县南江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移民搬迁就地安置对乡村振兴促进作用实证分析
2
作者 何家理 韩艳梅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3-46,共4页
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是生态脆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地处秦岭南麓的陕南三市是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工程(避灾移民工程)的主要区域。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的思路由解决生计难题转向就地吸引农户从事... 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是生态脆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地处秦岭南麓的陕南三市是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工程(避灾移民工程)的主要区域。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的思路由解决生计难题转向就地吸引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本文对陕南三市移民搬迁就地安置工作进行实证分析,探寻易地搬迁就地安置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 就地安置 乡村振兴 实证分析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论教师功能发挥研究
3
作者 何家理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专家重视考察教学论教师在学科属性认知、教学方法培养、联系中小学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对陕西7所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论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职前缺乏中学实践锻炼、职中“三习”与基础教育脱节、职后缺...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专家重视考察教学论教师在学科属性认知、教学方法培养、联系中小学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对陕西7所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论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职前缺乏中学实践锻炼、职中“三习”与基础教育脱节、职后缺乏职称晋升特殊支持政策等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论教师发挥“教师之师”和“多元角色”之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教学论教师 “多元角色” 功能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文纪录片《汉水安康》的安康市区域旅游标识语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临龙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7,102,共6页
根据中央电视台人文纪录片《汉水安康》展示出的安康市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归纳并分析安康市各县区旅游宣传标识语,在此基础上梳理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议使用语,旨在突出安康各县区文化旅游品牌优势,助推安康市全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汉水安康》 文化旅游 区域品牌 标识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构建蜀道翠云廊世界旅游品牌之路的探索
5
作者 赵临龙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02-210,共9页
从广义的翠云廊区域出发,对其基本情况、旅游资源、旅游效益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翠云廊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对协同构建翠云廊世界旅游品牌之路进行探索。发现创建翠云廊世界旅游品牌存在翠云廊大景区旅游资源利用的不协同、翠云廊与3... 从广义的翠云廊区域出发,对其基本情况、旅游资源、旅游效益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翠云廊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对协同构建翠云廊世界旅游品牌之路进行探索。发现创建翠云廊世界旅游品牌存在翠云廊大景区旅游资源利用的不协同、翠云廊与3地地方旅游发展的不协同、翠云廊与3地旅游环线构建的不协同、翠云廊与金三角大市场建立的不协同、翠云廊与蜀道旅游发展的不协同问题。提出创建中国蜀道古柏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中国蜀道森林步道、建立翠云廊古柏旅游金三角大市场、提升翠云廊旅游文化景观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翠云廊交通旅游融入全国网的新格局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翠云廊 协同构建 旅游品牌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丽 吴雄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5-78,共4页
“三变”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通过政府的有力推动,安康市“三变”改革在短期内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存在资产收益低导致资源的开发方和承接方匮乏、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的主体意识不强、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 “三变”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通过政府的有力推动,安康市“三变”改革在短期内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存在资产收益低导致资源的开发方和承接方匮乏、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的主体意识不强、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效应弱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包括:从市场机制入手,激发“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生动力,使资源变成有吸引力的资产;做好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引导新经营主体与农民“错位”发展;对农民开展经营理念的培训,使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变” 乡村振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紫阳北五省会馆柱础石浮雕艺术初探
7
作者 原春鸣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8-31,共4页
柱础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紫阳瓦房店会馆群是陕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落,北五省会馆是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组建筑。北五省会馆的柱础石浮雕栩栩如生,体现了清代安康民间造像艺术风格,具有三方面的艺术特征:一是... 柱础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紫阳瓦房店会馆群是陕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落,北五省会馆是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组建筑。北五省会馆的柱础石浮雕栩栩如生,体现了清代安康民间造像艺术风格,具有三方面的艺术特征:一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二是造型各异,生动传神;三是南北兼容,自出机柕。这些柱础石浮雕既装饰了房屋,又寓意着吉祥,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紫阳 北五省会馆 柱础石 浮雕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坪县中药材主体产业与附属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家理 赵佳成 +3 位作者 路鑫锋 谢文轩 杨嘉旭 张佳怡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9-173,共5页
陕西省镇坪县在中药材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探索过程中,获得了“中国康养文化之乡”的命名;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小、技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品牌效应不够显著、缺少中药材加工企业支撑等问题。通过加强中药材... 陕西省镇坪县在中药材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探索过程中,获得了“中国康养文化之乡”的命名;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小、技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品牌效应不够显著、缺少中药材加工企业支撑等问题。通过加强中药材主体产业规划、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加强中药材康养产品的开发、延长中药材主体产业与旅游结合生产链等举措,可以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主体产业 康养产业 融合发展 路径 陕西省镇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心岭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提质增效的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临龙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80-185,共6页
陕鄂渝交界的大巴山鸡心岭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自然国心”,其文化底蕴深厚的“古盐道”,从红三军到解放军获取的战略要地,构成独特的旅游景观。在分析“自然国心”鸡心岭红色旅游基地发展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从红色教育价值、... 陕鄂渝交界的大巴山鸡心岭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自然国心”,其文化底蕴深厚的“古盐道”,从红三军到解放军获取的战略要地,构成独特的旅游景观。在分析“自然国心”鸡心岭红色旅游基地发展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从红色教育价值、人文乡土价值、自然生态价值探索“自然国心”鸡心岭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提质增效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国心 鸡心岭 红色旅游 教育基地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20年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覆盖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彬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6-23,共8页
精准把握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对优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1985、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转移关系等方面分析汉江生态经济带LUCC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5-2... 精准把握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对优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1985、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度、转移关系等方面分析汉江生态经济带LUCC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5-2020年汉江生态经济带以林地、耕地为主要用地类型,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R)变化较小,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他用地持续减少。(2)1985-2020年研究区以林地和耕地互转、建设用地转入为主,林地和耕地分别是最为活跃的转入、转出类型。新增林地面积59.99%来自耕地转入,耕地75.58%来自林地转入,灌木地主要来自草地转入,草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均主要源自耕地转入。(3)1985-2020年研究区LUCC转移规模不断增多,转移关系更为复杂,其中以由林地向耕地转移变为以耕地向林地转移最为典型,但转移规模和关系存在省际差异。(4)1985-2020年研究区LUCC变化图谱以林地的稳定型为主,其他变化图谱类型均是林地与耕地阶段性角逐转换的结果;河南省稳定型图谱面积占比最多(83.96%),陕西省最少(79.68%);陕西省第二大图谱类型是林地转向耕地的前期变化型,而河南省是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的前期变化型,湖北省是耕地转向林地的后期变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LUCC) 动态度 转移图谱 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