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育人的多维困境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李景林
闫守轩
-
机构
安康学院科研处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6,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面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学本科教学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IA160123)。
-
文摘
科研育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大、分布广,与地方联系紧密,在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育人在制度、主体、受体及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困境,亟待破解,应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育人制度体系、建设科研育人主体队伍与科研平台、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科研育人的内在积极性、创新科研育人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加大努力,切实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科研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科研育人
立德树人
多维困境
-
Key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multidimensional difficulties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崔晓明
-
机构
安康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陕南生态研究中心
安康学院科研处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8-297,307,共11页
-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JK0233)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2024QN232)
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AYQDZR05)。
-
文摘
[目的]探究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为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借鉴。[方法]基于1990—2022年土地利用和DEM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4个地形指标,借助分布指数、信息图谱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1)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面积占比在54.59%以上)和耕地(35.20%以上)为主,呈现“东耕西林”空间格局。1990—2022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明显。(2)随各地形梯度等级增加,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分布指数逐渐减少,草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林地分别呈先增后减、持续增加态势。(3)研究时期内,耕地、林地的分布优势分别在各地形因子的中低(Ⅰ—Ⅲ)和中高(Ⅲ—Ⅴ)等级上有所扩大,其分布指数增幅介于0.041~0.117,0.005~0.076;除Ⅰ级梯度上的分布指数一致呈减少外,其他梯度上草地和水域的分布优势以扩大为主,其指数增加最明显的分别为地形起伏度Ⅲ级(0.317)、地形位Ⅲ级(0.299);建设用地分布优势在Ⅰ级梯度上皆呈扩大态势,其指数增加了0.056~0.689。(4)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以稳定型(81.39%)为主,其他图谱类型受地形梯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受自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土地利用格局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分布优势在地形梯度上的变化相对复杂。因此,未来国土空间开发需秉承因地制宜原则,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梯度
地形位
地形起伏度
分布指数
汉江生态经济带
-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terrain gradient
topographic index
relief amplitude
distribution index(DI)
Hanjiang Ecological Economic Belt(HJEEB)
-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P93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