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实践对农学专业学生知农爱农意识的培养--以安康学院为例
1
作者 何斐 赵世峰 付路静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215-219,共5页
以安康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新农科背景下通过课程思政实践培养农学专业大学生的知农爱农意识。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思政元素融合4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路径。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 以安康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新农科背景下通过课程思政实践培养农学专业大学生的知农爱农意识。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思政元素融合4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路径。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知农爱农意识和使命感,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启发式与案例教学法,以及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政素养。结果表明,课程思政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厚植了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为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的农科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程思政 农学专业 知农爱农意识 新农科 教学改革 安康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及硒肥后效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小平 魏昌华 +6 位作者 张立君 夏曾润 宋仕勤 刘乔斐 唐德剑 朱晓妮 吕金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0,共12页
【目的】研究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根施硒肥对茶叶硒含量的提升作用,为富硒茶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等9区县的521份茶叶样品为对象,分析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的分布特... 【目的】研究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根施硒肥对茶叶硒含量的提升作用,为富硒茶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平利县等9区县的521份茶叶样品为对象,分析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的分布特征;从安康9区县采集107组茶叶及其根际土壤,分析二者硒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小区根施硒肥试验,研究施硒量(0,225,450和675 g/hm^(2))和施硒后时长(0,1.5,3,16和26月)对茶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①521份茶叶样本硒含量的变幅为0.003~3.99 mg/kg,变异系数为157.35%,安康地区不同区域茶叶硒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参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556-2018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600-2002中的富硒茶判定依据,安康地区茶叶富硒率分别为41.46%和25.14%。②安康地区茶叶与其根际土壤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293,P<0.01),土壤硒含量达到0.49和0.85 mg/kg时,茶叶硒含量分别为0.15和0.25 mg/kg,达到了富硒茶DB 61/T 556-2018和NY/T 600-2002标准。茶叶硒生物富集系数为0.06~1.44,变异系数为74.11%,各取样点茶叶硒生物富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茶叶硒生物富集系数与其根际土壤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1708,P>0.05)。③根施硒肥225 g/hm^(2)后1.5个月,茶叶硒含量从施硒前低于0.11 mg/kg提高到0.28 mg/kg以上,连续2年均可达到富硒茶DB 61/T 556-2018标准,茶树根部施硒量和施硒时长对茶叶硒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安康地区茶叶硒含量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对于土壤硒含量低于0.49 mg/kg的茶园,建议采茶前1.5个月根施硒肥225 g/hm^(2)以提高茶叶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茶 硒含量分布 硒肥后效 安康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学院农学一流专业专创教育融合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乔斐 《农业工程》 2021年第7期109-112,共4页
创新创业教育和"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安康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安康学院农学一流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对地方本科院... 创新创业教育和"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安康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安康学院农学一流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选择,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农学 地方本科院校 一流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市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4
作者 赵卫国 塔娜 +2 位作者 贺心茹 张丽琼 王天运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92-97,共6页
茶产业是安康市的主导产业,为当地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安康茶目前仍存在采摘成本高、茶鲜叶利用率和茶产量低、茶品质不稳定、茶质量标准较难统一、科技人员缺少及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文章针对安康茶产业中存... 茶产业是安康市的主导产业,为当地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安康茶目前仍存在采摘成本高、茶鲜叶利用率和茶产量低、茶品质不稳定、茶质量标准较难统一、科技人员缺少及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文章针对安康茶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良种培育、茶园机械化作业、夏秋茶综合利用与开发、科研技术攻关与科技人才培养、茶品牌建设、茶旅融合等建议,以期为安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市 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茶1号茶树花生物学特征及内含成分分析
5
作者 常娜 樊露 +8 位作者 程旭旭 吴冲 袁月 尹旭超 李冬花 齐玉岗 王栎媛 张立君 纪昌中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72-177,共6页
为探究陕茶1号茶树花生物学特征和不同花期的内含成分,以陕茶1号的茶树花为原料,龙井43为对照,观测盛开期茶树花的生物学特征和百花重,分析不同花期茶树花内含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陕茶1号茶树花花冠直径2.2~3.5 cm,百花重在花蕾期... 为探究陕茶1号茶树花生物学特征和不同花期的内含成分,以陕茶1号的茶树花为原料,龙井43为对照,观测盛开期茶树花的生物学特征和百花重,分析不同花期茶树花内含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陕茶1号茶树花花冠直径2.2~3.5 cm,百花重在花蕾期、露白期、盛开期均低于龙井43,且随着茶树花开放程度的增大,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呈递增趋势,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递减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减后增趋势,总黄酮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陕茶1号水浸出物含量53.63%~68.77%、茶多酚含量9.26%~13.79%、游离氨基酸含量1.67%~2.10%、咖啡碱含量0.43%~0.83%、可溶性糖含量11.96%~31.28%、黄酮含量27.65~38.45 mg/g。陕茶1号属于中小型花、花蕊较多的品种,在不同花期茶多酚含量高于龙井43,可溶性糖、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总黄酮低于龙井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陕茶1号 生物学特征 内含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涉农专业群建设——以安康学院为例
6
作者 朱新鹏 梁如 +1 位作者 王健 杨芳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166-169,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涉农高校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当地社会经济的一员,应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涉农专业群,培养农业产业科技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乡村振兴,安...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涉农高校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当地社会经济的一员,应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涉农专业群,培养农业产业科技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乡村振兴,安康学院立足地方,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涉农专业群;根据产业需要,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指引,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应用型人才;依托涉农专业,聚集科研力量,搭建科研平台,将专业建设融入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 涉农专业群 安康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生态低碳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7
作者 谢满超 程晓梅 +1 位作者 冉龙海 李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7期185-188,196,共5页
为了推动陕西茶产业转型升级,阐述了生态低碳茶体系、生态低碳茶园、生态低碳茶的概念,以及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分析了陕西生态低碳茶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扶持政策、建立示范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 为了推动陕西茶产业转型升级,阐述了生态低碳茶体系、生态低碳茶园、生态低碳茶的概念,以及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分析了陕西生态低碳茶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明确发展目标、完善扶持政策、建立示范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茶园碳汇交易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低碳茶 机遇 挑战 对策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抗氧化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南鑫 朱振宝 +4 位作者 梁蕾 付雨雨 顾浩峰 马国皓 王卓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6-324,共9页
氧化应激是机体发生疾病的重要诱因。食源抗氧化肽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食用菌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制备抗氧化肽的营养优势,近年来研究证实食用菌抗氧化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相关报道鲜见系... 氧化应激是机体发生疾病的重要诱因。食源抗氧化肽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食用菌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制备抗氧化肽的营养优势,近年来研究证实食用菌抗氧化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相关报道鲜见系统论述。因此,本文从食用菌抗氧化肽的制备、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构效关系、评价方法、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等多个角度,综合论述了当前食用菌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挑战,为食用菌抗氧化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抗氧化肽 分离纯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9
作者 董建伟 张国泰 +4 位作者 廖慧颖 田洪磊 耿敬章 朱新鹏 娄在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35,共13页
为研究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普通麦曲(PTMQ)及其酿造黄酒(PTMQ-W)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添加2.5%和5%的黄精麦曲(HJ100,HJ200)及其酿造黄酒(HJ1... 为研究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普通麦曲(PTMQ)及其酿造黄酒(PTMQ-W)为对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添加2.5%和5%的黄精麦曲(HJ100,HJ200)及其酿造黄酒(HJ100-W,HJ200-W)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探究了风味化合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麦曲及其酿造黄酒的整体挥发性风味存在明显差异,黄精对麦曲及其酿造黄酒的风味均具有重要影响。3种麦曲共定性出10类46个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24%)、醛类(17%)及酯类(22%);与PTMQ相比,HJ100和HJ200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的含量升高,差异倍数较大的风味化合物有2-丁醇、反-2-己烯醛、1-己醛、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2,3-丁二醇以及大部分酮类物质。3种黄酒共定性出9类37个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35%)、醇类(27%)及醛类(11%);与PTMQ-W相比,HJ100-W和HJ200-W中醇类、醛类及烯类的含量占比升高,差异倍数较大的风味化合物包括3-丁酸-甲基乙酯、异丁酸乙酯、α-蒎烯等。主要差异风味化合物的风味特征与果香味、甜味及酒味有关。麦曲及其酿造黄酒中差异显著的风味化合物与麦曲优势微生物群落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精促进麦曲中Puccinia、Pantoea及Klebsiella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间接提高麦曲及其酿造黄酒中的醇类、醛类等风味物质的丰度,为中草药制曲改善黄酒风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麦曲 黄酒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斐 崔鸣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化学药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效迅速,但其长期使用带来的抗性、再增猖獗和残留问题直接影响魔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无残留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病防治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方... 化学药剂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效迅速,但其长期使用带来的抗性、再增猖獗和残留问题直接影响魔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无残留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病防治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对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出展望:复配菌剂和筛选拮抗内生菌防治魔芋软腐病、培育转基因魔芋抗病品种、加强生物农药的研发及其产品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生物防治 生防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基化花色苷的结构、稳定性及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夏玲 陈小兰 +2 位作者 王自超 王慧春 张文剑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74-383,共10页
酰基化花色苷是指有机酸通过酯键链接到花色苷的糖基上而形成的一类具有酰基结构的花色苷。酰基化会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并影响花色苷的功能活性。该文综述了酰基化花色苷的结构和稳定性并讨论了不同因素对酰基化花色苷的影响。同时从抑... 酰基化花色苷是指有机酸通过酯键链接到花色苷的糖基上而形成的一类具有酰基结构的花色苷。酰基化会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并影响花色苷的功能活性。该文综述了酰基化花色苷的结构和稳定性并讨论了不同因素对酰基化花色苷的影响。同时从抑制消化酶活性、调节葡萄糖转运体的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抗氧化并保护胰腺及肝脏等消化器官和组织、肝细胞组织基因的调节等5个方面来探讨酰基化花色苷对糖尿病的影响。为更深入地研究酰基化花色苷和开发缓解糖尿病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有机酸 酰基化 稳定性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苋色藜叶绿体基因组的解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卫青 禚苏 杨金宏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7,共9页
本研究对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比较了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发现苋色藜叶绿体基因组长152193 bp,GC含量37.25%,编码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 本研究对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组装和注释分析,比较了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发现苋色藜叶绿体基因组长152193 bp,GC含量37.25%,编码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共线性和滑动窗口分析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序列相似性,核苷酸多态性主要在LSC和SSC区的基因间隔区以及ndhF和ycf1基因内部;SSR以单碱基重复为主,主要组成碱基为A、T;散在重复序列主要为正向重复和回文重复;系统发育分析苋色藜与台湾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的亲缘关系较近;计算基于核基因的苋色藜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的遗传距离大于叶绿体基因。本研究可为藜属植物遗传结构与多样性、特异基因挖掘以及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色藜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魔芋GRAS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与胁迫下表达分析
13
作者 李竹梅 陈咀牛 +1 位作者 何斐 褚洪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3,共14页
GRAS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尚无关于花魔芋GRAS家族基因的相关报道。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花魔芋GRAS家族基... GRAS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尚无关于花魔芋GRAS家族基因的相关报道。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花魔芋GRAS家族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功能分析,通过RNA-Seq解析了花魔芋GRAS家族基因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胁迫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花魔芋有51个GRAS家族成员,划分为8个亚家族。该家族编码的蛋白由144~85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介于15 789.78~90 823.32 u之间,等电点在4.94~11.19之间,大部分AkGRAS编码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AkGRAS基因的启动子区富含激素、干旱和低温等逆境响应元件。RNA-seq结果表明,多个亚家族基因成员响应干旱、盐胁迫和软腐病原菌侵染表达。且PAT1亚家族基因AkGRAS35、AkGRAS19、AkGRAS40在盐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AkGRAS41显著下调表达;AkGRAS19、AkGRAS20、AkGRAS35、AkGRAS51在软腐病原菌侵染下上调表达,AkGRAS8和AkGRAS46下调表达。推测PAT1亚家族基因在花魔芋高盐胁迫和软腐病原菌侵染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GRAS家族基因 逆境响应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康七里香蔷薇rpl36-rps8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芳 王绞绞 杨江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204-3206,共3页
研究安康地区七里香蔷薇(Rosa banksiae var.normalis)和蔷薇科其他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选择安康地区七里香蔷薇,对其叶绿体rpl36-rps8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与Gen Bank中其他薇科植物的rpl36-rps8序列同源性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系统发育分析... 研究安康地区七里香蔷薇(Rosa banksiae var.normalis)和蔷薇科其他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选择安康地区七里香蔷薇,对其叶绿体rpl36-rps8序列进行扩增、测序,与Gen Bank中其他薇科植物的rpl36-rps8序列同源性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MEGA6,运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建构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七里香蔷薇与蔷薇属的大花香水月季同源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香蔷薇(Rosa banksiae var.normalis) rpl36-rps8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糖基花色苷的来源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小兰 夏玲 +2 位作者 王自超 王慧春 王煜涵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95-104,108,共1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营养和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3,5-二糖基花色苷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相比于单糖基花色苷,其稳定性更高、水溶性更优,在食用色素及功能食品开发领域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综述了3,5-二糖基花色苷的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营养和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3,5-二糖基花色苷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相比于单糖基花色苷,其稳定性更高、水溶性更优,在食用色素及功能食品开发领域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综述了3,5-二糖基花色苷的来源、结构和功能活性。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紫色马铃薯、黑珍珠葡萄、蓝莓、紫甘蓝、芍药、蓝白花薰衣草及红萝卜等果蔬资源中含有较多的3,5-二糖基花色苷。同时,由于兼有糖基化和酰基化的特点,3,5-二糖基花色苷受pH值、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并且还呈现出独特的颜色特点,如具有自然界中少有的蓝色色调。此外,3,5-二糖基花色苷还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视力、抗肿瘤等多种功能活性,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3,5-二糖基花色苷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糖基花色苷 稳定性 颜色特征 功能活性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根条件下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预测
16
作者 何斐 崔鸣 +8 位作者 李川 阮佳 王梦 姜浩 马星光 王卓 丁龙飞 张诗婉 吕恋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目的】研究刺槐魔芋复合经营模式下,与刺槐根系不同程度分隔处理的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为刺槐与魔芋复合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刺槐与魔芋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室根箱隔网装置,A室种植刺... 【目的】研究刺槐魔芋复合经营模式下,与刺槐根系不同程度分隔处理的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为刺槐与魔芋复合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刺槐与魔芋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室根箱隔网装置,A室种植刺槐,B室种植魔芋,并应用盆栽根系分隔技术设置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3个处理。每个处理采用抖根法采集魔芋根际土壤样品3份,共采集9份土壤样品。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提取魔芋根际土壤DNA,紫外测定和电泳检测分析提取DNA的质量浓度和纯度,通过PCR扩增和ITS rDNA区域标记扩增子的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及Funguild预测,分析不同分隔处理的魔芋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类群。【结果】高通量测序获得413个魔芋根际真菌OTU,分属9门25纲53目102科155属167种;获得163个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OTU,分属1门3纲4目6科7属16种。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魔芋根际土壤真菌和AMF的Shannon指数和Chao 1指数均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不同分隔处理下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属均为瓶毛壳属(Lophotrichus)、镰刀菌属(Fusarium)、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与塑料膜分隔处理相比,不分隔处理魔芋根际轮状镰刀菌(Fusarium nematophilum)和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的相对丰度增加,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Ceratobasidium ramicola、C.cornigerum和大双孢土赤壳(Ilyonectria macrodidyma)的相对丰度降低。不同分隔处理下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的营养类型均以腐生营养型为主(相对丰度为41.52%~63.66%),不分隔处理下魔芋根际土壤中共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丰度为7.9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主要以内生真菌和外生真菌为主;塑料膜分隔处理下魔芋根际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相对丰度为12.36%)、动物病原菌(相对丰度为1.95%)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刺槐与魔芋间作体系中,种间根系互作越紧密,魔芋根际真菌和AMF多样性越高,根际有害真菌的相对丰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刺槐 根际真菌 真菌功能类群 间作模式 分根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臣荣 许瑞勤 郝乐瑶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原虫,能感染多种宿主,包括人类和猪,可引起宿主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不仅给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公众健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检测、基因...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原虫,能感染多种宿主,包括人类和猪,可引起宿主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不仅给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公众健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检测、基因分型及溯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我国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贾第虫 分子流行病学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的评价
18
作者 塔娜 赵卫国 +2 位作者 田洪云 张丽琼 贺心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7期21-24,37,共5页
为了评价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贡献关系,以油菜190份F_(2∶3)代分离群体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成熟期的单株种子产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 为了评价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贡献关系,以油菜190份F_(2∶3)代分离群体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成熟期的单株种子产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株高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F_(2∶3)代分离群体自交系的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偏向于母本WH20遗传,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性状偏向于父本WH01遗传;单株种子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23%),一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小(6.93%)。单株种子产量与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和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生物产量相关系数最高(R=0.87);一次分枝数与分枝部位呈极显著负相关(R=-0.43);除了一次分枝数,株高与单株种子产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7个农艺性状归为株高因子、一次分枝因子和主花序角果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59%,基本涵盖了油菜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在油菜品种选育和改良中可对3个主成分因子进行改良,以达到油菜品种选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F2∶3代分离群体自交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薹对甘蓝型油菜菜薹及菜籽产量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赵卫国 塔娜 +5 位作者 贺心茹 刘佳 张丽琼 田洪云 高汉霖 王浩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0期1-6,28,共7页
以油菜F2:3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探究了采摘菜薹处理对不同品系油菜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株高、分枝部位及分枝数的影响,同时评估采摘菜薹油菜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油菜F2:3代分离群体不同品系的菜薹产量均值为4182.88 kg/hm^(... 以油菜F2:3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探究了采摘菜薹处理对不同品系油菜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株高、分枝部位及分枝数的影响,同时评估采摘菜薹油菜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油菜F2:3代分离群体不同品系的菜薹产量均值为4182.88 kg/hm^(2),变异系数达52.72%;摘薹后油菜F2:3代分离群体的菜籽产量均值为1988.86 kg/hm^(2),显著低于对照,增产品系数量的占比为32.18%;与对照相比,摘薹后油菜F2:3代分离群体的株高均值显著下降10.81 cm,分枝部位下降40.81 cm,一次分枝数平均下降3.73个,下降品系数量占比分别为67.24%、98.85%和93.39%;摘薹后油菜的经济效益均值为30431.68元/hm^(2),显著高于对照;有93个油菜品系可作为油蔬兼用油菜品系选育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菜薹产量 油菜籽产量 种质筛选 油蔬兼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四季豆种质资源的综合分析
20
作者 高海娜 王晨 +2 位作者 张丽琼 谭超 马俊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选用安康市农科院繁育的20份四季豆优质材料,对其8个植物学特征、8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指标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筛选适合陕南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品种或优异种质资源。结果显示:20份四季豆品种在始花节位、单株夹数、单荚重、单... 选用安康市农科院繁育的20份四季豆优质材料,对其8个植物学特征、8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指标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筛选适合陕南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品种或优异种质资源。结果显示:20份四季豆品种在始花节位、单株夹数、单荚重、单荚种子数、百粒重、单株产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品种始花节位为1~4,其中1号、11号、14号始花节位为1,较为早熟;单株结荚数分布于11.8~23.9之间,结荚较多的主要有13号、17号、11号、20号、16号等,单荚重量超过17g的有10号、16号、11号、13号、9号;单株产量较高的有10号、13号、11号、16号、9号。综合考量各性状,获得5份株高适宜、高产的适合陕南地区栽培的四季豆特异种质资源,分别为10号(白条特嫩架豆)、11号(一尺嫩)、13号(花皮豆)、14号(九粒白)和16号(九月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