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锂离子半电池和全电池的碳包覆氧化铁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光辉 耿敏 +3 位作者 丁欢 张萍 刘新运 张永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包覆氧化铁(Fe2O3@C)复合材料.直径为30~50nm的Fe2O3类球形颗粒表面有8nm左右的碳包覆层.Fe2O3@C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Fe2O3@C∥Li半电池中,Fe2O3@C在100mA·g^-1下循环300周后可...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包覆氧化铁(Fe2O3@C)复合材料.直径为30~50nm的Fe2O3类球形颗粒表面有8nm左右的碳包覆层.Fe2O3@C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Fe2O3@C∥Li半电池中,Fe2O3@C在100mA·g^-1下循环300周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730mAh·g^-1.在LiCoO2∥Fe2O3@C全电池中,Fe2O3@C在电流为50,100,200,400和600mA·g^-1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40,777,669,557和451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覆 氧化铁 半电池 全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乙烯衍生物在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继东 张沛 +3 位作者 胡文强 黄少华 李杰 刘喜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共5页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解决了传统有机分子在固态或高浓度状态荧光淬灭问题,从而扩展了荧光材料的应用范围。近年来,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经典聚集诱导分子被广泛用于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光现象已在...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解决了传统有机分子在固态或高浓度状态荧光淬灭问题,从而扩展了荧光材料的应用范围。近年来,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经典聚集诱导分子被广泛用于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光现象已在生物成像、防伪加密和新型光源等领域被广泛研究。聚集诱导效应和力致荧光响应模式结合,增强了材料的机械力致特性,并为其在刺激响应性材料、智能开关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总结了近年来四苯乙烯衍生物在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力致发光 聚集诱导发光 分子聚集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域型氧气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斌 王超 肖建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3-1717,共5页
采用流延技术制备了YSZ电解质膜,并在其两面丝网印刷了电极和扩散障,将它们叠层共烧获得了氧气传感器。再将它与在氧化铝基片上丝网印刷铂浆制备的加热器组装获得了传感器器件,并测试了相关性能。加热器温度随输入电压增大而迅速上升,在... 采用流延技术制备了YSZ电解质膜,并在其两面丝网印刷了电极和扩散障,将它们叠层共烧获得了氧气传感器。再将它与在氧化铝基片上丝网印刷铂浆制备的加热器组装获得了传感器器件,并测试了相关性能。加热器温度随输入电压增大而迅速上升,在13 V时可达690℃。通过对传感器在空气中线性电压扫描测试,典型的极限电流平台在输入电压为9 V、11 V和13 V时均被发现,表明它在此工作温度范围内具有监测21%以下氧气浓度的能力。扫描电压固定在0.7 V,又在这三种工作温度下测试了它对1%~21%范围内不同浓度氧气的响应电流信号。发现传感器可在10 s内快速响应,信号值与氧气浓度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且重复性好,表明它具有快速监测宽域氧气浓度的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传感器 宽域型 丝网印刷 极限电流 加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荧光材料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继东 候丹 陈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0,共6页
碳量子点(CQDs)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易表面修饰、毒性小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光学器件、光催化、化学传感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备受青睐。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和选择不同碳源可得到荧光性能各异的CQDs,其... 碳量子点(CQDs)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易表面修饰、毒性小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光学器件、光催化、化学传感及生物成像等领域备受青睐。研究发现,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和选择不同碳源可得到荧光性能各异的CQDs,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CQDs在生物传感器方面得到了极大关注,并有望成为未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材料。金属离子与多种生理过程有关,其灵敏性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和成像非常需要。综述了以有机小分子为碳源的CQDs在金属离子检测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CQDs用于金属离子检测的荧光传感机理,并对CQDs金属离子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金属离子 纳米传感器 检测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场强化法制备荷电聚醚酰亚胺纳滤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2,共5页
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以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添加剂,在高压静电场下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荷电纳滤膜。首先研究了铸膜液组成及成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制... 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以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添加剂,在高压静电场下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荷电纳滤膜。首先研究了铸膜液组成及成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制膜条件为:PEI质量分数为22%,静电场强度2 k V,所制备的荷电纳滤膜对聚乙二醇(PEG) 1000的截留率为77. 97%。接下来研究了成膜条件以及铸膜液组成对膜表面切向流动电位(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静电场强度的升高,zeta电位增大;添加PVP K30浓度过低或过高均导致zeta电位降低,当PVP K30质量分数为6%时,zeta电位最大,为96. 19 m V;添加不同相对分子量的PEG,zeta电位值变化并无明确规律,但添加PEG300、PEG600时,zeta电位值较大,分别为49. 98 m V、41. 51 m V。该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高性能荷电聚醚酰亚胺纳滤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荷电膜 ZETA电位 纳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植物培养基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芯 陈婧雯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79-81,共3页
通过液相还原硝酸银得到纳米银粒子,然后将其添加入植物组织培养基中,从而得到一种抗菌的复合培养基,实现植物组织的开放式培养。试验主要包括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及复合培养基的制备。首先,采用一种绿色无毒的方法,利用果糖和葡萄糖作为... 通过液相还原硝酸银得到纳米银粒子,然后将其添加入植物组织培养基中,从而得到一种抗菌的复合培养基,实现植物组织的开放式培养。试验主要包括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及复合培养基的制备。首先,采用一种绿色无毒的方法,利用果糖和葡萄糖作为还原剂还原AgNO3溶液,同时研究硝酸银浓度对纳米银粒子粒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结果表明,随着AgNO3溶液浓度的升高,纳米银粒子的尺寸增大,粒径分布范围变宽;抗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培养基 纳米银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2O4敏感电极微观结构对电势型氨传感器氨气响应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斌 王超 肖建中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9-635,共7页
以CuFe2O4为敏感电极,YSZ为固体电解质的电势型气体传感器被制备用于汽车尾气中氨气浓度的检测。CuFe2O4被溶胶-凝胶法制备并在900℃煅烧获得。通过分别在950℃、1000℃和1050℃烧结获得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CuFe2O4敏感电极,并在650℃... 以CuFe2O4为敏感电极,YSZ为固体电解质的电势型气体传感器被制备用于汽车尾气中氨气浓度的检测。CuFe2O4被溶胶-凝胶法制备并在900℃煅烧获得。通过分别在950℃、1000℃和1050℃烧结获得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CuFe2O4敏感电极,并在650℃评估了它们的氨气响应性能,发现电极微观结构对响应性能有较大影响。1000℃烧结传感器的氨敏感度最高,其值为-68.5 mV/decade,对320×10^-6和20×10^-6浓度的氨气的响应信号值分别高达-92.3 mV和-8.3 mV。它的优异性能与SEM和BET结果显示的它具有最多的TPB数量,适中的电极厚度和孔隙率有关,也通过EIS和极化测试被证实。传感器也拥有较好的氨气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表明CuFe2O4在电势型NH3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势型氨传感器 CuFe2O4电极 微观结构 极化曲线 D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截留率与产水SDI值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82,共6页
以聚醚砜(PES)为膜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分别选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10、PVPK30、PVPK50、PVPK70)为添加剂,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ES平板超滤膜。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当PES含量为18%(质量分数,... 以聚醚砜(PES)为膜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分别选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10、PVPK30、PVPK50、PVPK70)为添加剂,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ES平板超滤膜。研究了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当PES含量为18%(质量分数,下同),PVPK30添加量为6%时,超滤膜平均水通量和平均截留率最佳,分别为90.7L/(m^2·h)、95.1%。实验进一步测定了5组膜片对1g/L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截留率以及它们对取自生活饮用自来水和泳池水样滤出水的污染密度指数(SDI)值。结果表明,PES超滤膜对生活饮用水滤出水的SDI5min值随着截留率的升高而降低;针对泳池滤出水,随着超滤膜截留率的升高,其滤出水的SDI5min值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超滤膜 截留率 污染密度指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