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区城市化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以安康市为例
1
作者 金文婷 王亚南 张淑兰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构建水源涵养区城市化水平与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工程通水时间作为分析节点,利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安康市2008—2020年城市化与水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及其对南水北调工程... 构建水源涵养区城市化水平与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水北调工程通水时间作为分析节点,利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安康市2008—2020年城市化与水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及其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响应关系。主要结果为:(1)研究期内安康市城市化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其城市化年平均演变指数较通水前提高了0.04;(2)研究期内安康市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受水资源量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中线工程通水后2015-2020年该指数多年平均值较通水前提升了36.85%;(3)研究期内安康市城市化与水生态环境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二者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0.44增加到2020年的0.84,由濒临失调向勉强协调、轻度协调转变,最终达到良好协调。研究成果揭示了安康市城市化与水生态环境耦合演变特征及其对中线工程通水运行的响应关系,为水源涵养区城市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源涵养区 城市化 水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安康市气候季节及不同等级积温变化特征
2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朱妮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康市气候季节、积温等气温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安康站1960—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利用5 d滑动平均、线性拟合等方法,探讨安康市气候季节和不同等级积温(... 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康市气候季节、积温等气温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安康站1960—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利用5 d滑动平均、线性拟合等方法,探讨安康市气候季节和不同等级积温(≥5℃、≥10℃、≥15℃、≥20℃)的初日、持续日数和气(积)温的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9年安康年均气温以0.012℃·a^(-1)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并在1997年发生升温突变;气候季节和不同等级积温的初日、持续日数等气温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各异。(2)1960—2019年安康气候季节平均气温均呈不显著微弱上升趋势,其中以春季(0.012℃·a^(-1))增温幅度最大;春季的初日(持续日数)显著提前(增加),夏、秋和冬季一致表现为初日不显著推迟、持续日数不断缩短的趋势,其中推迟(缩短)程度以夏(秋)季最为突出。(4)1960—2019年安康≥5℃、≥10℃、≥15℃和≥20℃积温一致表现出初(终)日提前(推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增加的趋势。其中以≥15℃积温的初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提前(增加)最多,终日以≥10℃积温推迟最为明显。因此,安康市气候季节和积温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气候季节 积温 5 d滑动平均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程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康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课程为例
3
作者 张胜海 张继东 许亚丽 《食品界》 2025年第5期102-104,共3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工作不仅维系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更是支撑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纵观过去几十年中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引发全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随着我...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工作不仅维系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更是支撑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纵观过去几十年中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引发全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检测项目的技术指标日趋精细化,检测技术体系已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 课程教学改革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基柔性一体化电极制备及在锂离子全电池中的储锂性能
4
作者 孙晓霞 文浩 +2 位作者 袁光辉 许琼 王刚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针对二氧化锰(MnO_(2))电导率低、体积效应大导致的二氧化锰电极储锂能力未能高效发挥问题,采用简单的水热结合液相自组装法成功制备MnO_(2)基柔性一体化电极材料。一体化电极可以提升材料内部离子/电子传输、缓解充放电过程中MnO_(2)... 针对二氧化锰(MnO_(2))电导率低、体积效应大导致的二氧化锰电极储锂能力未能高效发挥问题,采用简单的水热结合液相自组装法成功制备MnO_(2)基柔性一体化电极材料。一体化电极可以提升材料内部离子/电子传输、缓解充放电过程中MnO_(2)体积膨胀及保持电极/电解液界面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MnO_(2)基柔性一体化电极材料中MnO_(2)呈均一棒状结构,直径为100~200 nm,一体化电极厚度约为20μm,柔韧性良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1)时,基于MnO_(2)一体化电极构筑的锂离子全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465 mA·h·g^(-1)。充放电循环测试200周后,放电比容量可以保持在837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石墨烯 柔性一体化电极 电极/电解液界面 锂离子全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