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泡条件对桑叶茶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杨金宏 陈正余 +1 位作者 梁嘉俊 孔卫青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32-136,共5页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桑叶茶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总黄酮和硒含量,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冲泡条件下各成分的溶出情况。结果表明,桑叶茶的黄酮、1-DNJ和硒含量分别为8. 9120、...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桑叶茶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总黄酮和硒含量,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冲泡条件下各成分的溶出情况。结果表明,桑叶茶的黄酮、1-DNJ和硒含量分别为8. 9120、3. 5516 mg/g、0. 2166 mg/kg。三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溶出均与冲泡温度呈正相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冲泡时间的延长,黄酮的溶出呈线性增长,1-DNJ和硒的溶出与时间为对数相关,12 min的溶出率分别为84. 49%、9. 36%和32.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1-脱氧野尻霉素 总黄酮 冲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蛹体BmNPV病害垂直传播侵染模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代钢 杨金宏 黎欢吉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19-123,共5页
应用BmNPV直接PCR诊断技术研究家蚕幼虫后期微量感染BmNPV后蛹体内BmNPV垂直传播侵染模式。结果表明:蛹体内BmNPV侵染模式为感染致死与感染非致死两种受害状态相混模式。感染致死受害状态具有典型病症表现,与幼虫感染模式相同,未构成Bm... 应用BmNPV直接PCR诊断技术研究家蚕幼虫后期微量感染BmNPV后蛹体内BmNPV垂直传播侵染模式。结果表明:蛹体内BmNPV侵染模式为感染致死与感染非致死两种受害状态相混模式。感染致死受害状态具有典型病症表现,与幼虫感染模式相同,未构成BmNPV病害垂直传播途径。感染非致死受害状态无典型病症表现,蛹体外观与正常健康蛹体相同,能继续发育羽化成虫产卵,成为BmNPV病害垂直传播的隐疑途径,对蚕种安全构成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血液型脓病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蛹体 垂直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致桑树药害的安全风险评价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代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6-479,共4页
草甘膦有导致桑树发生药害的重大风险,风险程度因受害器官不同而有差异。模拟药害试验结果表明:叶芽受药害风险最高,其次是新梢绿茎部位;茎干药害对新芽产生轻微影响,对树体发生药害的风险低;桑根发生药害的风险极低。使用有定向喷头的... 草甘膦有导致桑树发生药害的重大风险,风险程度因受害器官不同而有差异。模拟药害试验结果表明:叶芽受药害风险最高,其次是新梢绿茎部位;茎干药害对新芽产生轻微影响,对树体发生药害的风险低;桑根发生药害的风险极低。使用有定向喷头的低压喷雾器、药液浓度适当偏稀、不添加其他助剂,能够降低药害风险,保障除草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草甘膦 药害 安全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家蚕品种添食NPV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黎欢吉 王代钢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用5×106个/m L的NPV病毒液饲喂家蚕品种,二龄起蚕添食,调查三龄第二天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发病率差别较大,其中菁松×皓月发病率较高(平均66.67%),桂蚕一号发病率较低(平均14.44%)。SPSS方差分析表明,桂蚕一号抗性较... 用5×106个/m L的NPV病毒液饲喂家蚕品种,二龄起蚕添食,调查三龄第二天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发病率差别较大,其中菁松×皓月发病率较高(平均66.67%),桂蚕一号发病率较低(平均14.44%)。SPSS方差分析表明,桂蚕一号抗性较强,除两广二号外与其他品种都存在显著差异。菁松×皓月抗性较差,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腺苷酸激酶adk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5
作者 孔卫青 程煜 陈冰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3-145,共3页
腺苷酸激酶是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核苷酸激酶。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腺苷酸激酶adk基因长502 bp的序列,NCBI在线BLAST分析其与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在80%以上,序列编码蛋白有腺苷酸激酶... 腺苷酸激酶是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核苷酸激酶。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腺苷酸激酶adk基因长502 bp的序列,NCBI在线BLAST分析其与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在80%以上,序列编码蛋白有腺苷酸激酶保守的AMP结合结构域和LID结构域,为长型腺苷酸激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细菌的同源基因聚合在同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 腺苷酸激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那霉素对桑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6
作者 杨金宏 卢从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172,共2页
设置不同的卡那霉素浓度,研究其对桑树种子萌发和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种子的发芽率不受卡那霉索影响,桑胚芽的生长则对卡那霉素十分敏感,胚芽期是进行转化植株筛选的合适时期,此时期合适的卡那霉索筛选浓度是50—100mg/L。
关键词 桑树种子 卡那霉素 桑胚芽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8A1的克隆与RNA干涉载体的获得
7
作者 孔卫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6,共3页
根据GenBank已登录细胞色素P450CYP18A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克隆了AK1蚕的CYP18A1基因,并对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因的表达。并将该基因亚克隆至L4440载体,为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桑蚕 细胞色素P450 CYP18A1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GspF基因的获取与结构分析
8
作者 杨金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8-40,共3页
Gsp F是细菌Ⅱ型分泌系统的内膜平台的重要蛋白,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含有该类基因功能性结构域的Gsp F基因。NCBI在线BLASTP分析发现,该基因与雷尔氏菌属来源的同源基因的一致性在90%以上;在聚类分析中,首先所... Gsp F是细菌Ⅱ型分泌系统的内膜平台的重要蛋白,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含有该类基因功能性结构域的Gsp F基因。NCBI在线BLASTP分析发现,该基因与雷尔氏菌属来源的同源基因的一致性在90%以上;在聚类分析中,首先所有雷尔氏菌属同源基因聚合在同一分支,后与皮氏罗尔斯顿菌的同源基因聚合。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有2个由α螺旋组成的具有高度相似性的、跨膜胞质结构域,揭示该基因可能参与细菌的跨膜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青枯雷尔氏菌 Ⅱ型分泌系统 GspF基因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的gsp I和gsp J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9
作者 孔卫青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3,6,共4页
gspI和gsp J两个蛋白可能参与青枯雷尔氏菌II型分泌系统周质复合体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青枯雷尔氏菌基因间的互作,以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为材料,对MR111的gsp I和gsp J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了gsp I基因(391 bp)和gsp J基因... gspI和gsp J两个蛋白可能参与青枯雷尔氏菌II型分泌系统周质复合体的形成。为进一步研究青枯雷尔氏菌基因间的互作,以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为材料,对MR111的gsp I和gsp J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了gsp I基因(391 bp)和gsp J基因(567 bp)序列;序列编码蛋白均含典型的该类基因的功能性结构,N端均以疏水氨基酸亮氨酸(L)和丙氨酸(A)最多,具分泌型信号肽特性,与其他青枯雷尔氏菌的同源基因的一致性在94%以上;以gsp I和gsp J基因联合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几种青枯雷尔氏菌基因聚合后,再与其他雷尔氏菌属基因相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青枯雷尔氏菌MR111 Ⅱ型分泌系统 gsp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果原汁和桑果酒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金宏 陈正余 +1 位作者 孟刚 孔卫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17-119,共3页
对桑果原汁和桑果酒的主要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果原汁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含量为(81.476±2.417)μg/mL,桑果酒中没有检测到,桑果原汁中总酚、原花青素、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6.085±... 对桑果原汁和桑果酒的主要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果原汁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含量为(81.476±2.417)μg/mL,桑果酒中没有检测到,桑果原汁中总酚、原花青素、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6.085±0.202)mg/mL、(1.838±0.097)mg/mL、(7.675±0.142)mg/mL、(11.550±0.508)μg/mL、(6.750±0.706)μg/mL,均显著高于桑果酒。桑果酒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优于桑果原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果原汁 桑果酒 功效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