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实践逻辑
1
作者 任雯君 吴一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2-49,共8页
从功能定位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四链融合发展的精准实践、多元主体办学的落地形态、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高地。但是,实践中仍然面临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上辨识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未能为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提... 从功能定位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四链融合发展的精准实践、多元主体办学的落地形态、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高地。但是,实践中仍然面临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上辨识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未能为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提供切实保障,资源保障不够匹配、对产教融合实践的支撑度不足,育人模式不够联动、未能充分发挥产教协同平台优势等现实困境。为此,应以特定产业需求为聚焦,推动产教精准匹配;以多元利益协调为关键,打造高效运行实体;以产业和技术变革为驱动,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以技能有效供给为指向,创新人才育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产业学院 功能定位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内涵特征、发展动因与变革趋向
2
作者 吴一鸣 孙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59-65,共7页
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既包含数智化发展下的职业教育应对,也包含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数智化发展,具有需求的牵引性、价值的导向性、变革的系统性、实践的复杂性等特征。究其发展动因,从外部看是因为数智化正在重构产业组织模式、重建产教融... 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既包含数智化发展下的职业教育应对,也包含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数智化发展,具有需求的牵引性、价值的导向性、变革的系统性、实践的复杂性等特征。究其发展动因,从外部看是因为数智化正在重构产业组织模式、重建产教融合生态、重塑教育实践样态,从内部看则是因为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亟待数智化改造、人才培养亟待数智化变革、治理体系亟待数智化重组。实践中,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至少已呈现出五个方面变革趋向:在培养模式上,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订制;在课程设计上,从相对独立走向开放融合;在实践教学上,从低效课堂走向虚拟仿真;在教师能力上,从专业素养走向综合能力;在教学资源上,从单一孤立走向多元泛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智化转型 数字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下职业学校办学形态变革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小妮 吴一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36,共8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强调产教协同育人办学新组织形态,鼓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职业学校办学。联合体推动下,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正呈现出明显的变革趋势,其服务指向从虚化泛化转向聚焦具象,人才培养从规范学制转向非标订制,办学模式从校企合作转... 市域产教联合体强调产教协同育人办学新组织形态,鼓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职业学校办学。联合体推动下,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正呈现出明显的变革趋势,其服务指向从虚化泛化转向聚焦具象,人才培养从规范学制转向非标订制,办学模式从校企合作转向产教协同,治理机制从内部治理转向协同治理,绩效评价从教育立场转向经济立场。为保障职业学校办学形态变革有序推进,需要通过更新发展理念,强化办学形态变革的使命感;统筹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形态变革的保障力;创新办学实践,增强办学形态变革的适配性;加大制度供给,优化办学形态变革的大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产教融合 职业学校 办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招推动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困境突围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一鸣 李文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7-33,共7页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作为促进学习成果的形成和产出的"牵引器"、促进普职教育沟通与衔接的"连接器"、促进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的"助推器",其功能性价值正日益显现。面对当前其建设中实施环境不...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作为促进学习成果的形成和产出的"牵引器"、促进普职教育沟通与衔接的"连接器"、促进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的"助推器",其功能性价值正日益显现。面对当前其建设中实施环境不够成熟、实施主体不够明确、实施标准不够健全、实施路径不够清晰的现实困境,应着力在学校层面切实加以突破,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加快优化学习成果框架,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加快完善认定转换规则,以校际共建共享为推动积极构建省域学分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扩招 学分银行 变革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解构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一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共8页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社会服务成效的保障、办学内涵建设的牵引,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以技术应用为内核、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区域高地为指向、以平台协同为支撑,应重点从建设目标、工作机制、推进成效等方面对其进...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社会服务成效的保障、办学内涵建设的牵引,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以技术应用为内核、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区域高地为指向、以平台协同为支撑,应重点从建设目标、工作机制、推进成效等方面对其进行实践考量。为全面加快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职院校应立足办学定位推进战略性变革,聚焦区域发展推进有组织科研,着力多元融合推进共生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类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推动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一鸣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30,共6页
新发展格局下,高职院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被赋予更多职责、使命和期待。以科教融汇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办学定位、优化办学职能、创新办学形态。在科教融汇的理念框架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体现在资源集... 新发展格局下,高职院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被赋予更多职责、使命和期待。以科教融汇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办学定位、优化办学职能、创新办学形态。在科教融汇的理念框架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的功能定位体现在资源集聚的载体、项目培育的土壤、区域创新的高地三个方面。实践中,应以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推动科研教学服务一体化提升;以高水平带头人为重点,推动结构化科研服务团队建设;以产业现实问题为对象,推动利益主体间产学研用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产教科城融合 高职院校 科研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