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施药学监护 被引量:4
1
作者 查振中 齐祝兰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药学监护 医院信息系统 PC H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医院审计的重点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宏岩 《卫生经济研究》 2003年第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医院 管理 经济效益 合理收费 内部审计 收费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产是医院的战略资源
3
作者 何宏岩 《卫生经济研究》 2004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人力资产 医院 战略资源 医疗市场 医院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体外促透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查振中 王晖 +1 位作者 冯小龙 许卫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对薄荷醇和氮酮的促透特性进行比较 ,并探讨两种促透剂合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 ,由浓度计算累计透过量、透皮速率、稳态流量、滞后时间等指标。结果 :用促透剂后 ,吲哚... 目的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对薄荷醇和氮酮的促透特性进行比较 ,并探讨两种促透剂合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 ,由浓度计算累计透过量、透皮速率、稳态流量、滞后时间等指标。结果 :用促透剂后 ,吲哚美辛的透皮速率均极显著增加 ,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 .2 1、4 .91和 6 .92倍 ;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 ,透皮速率比单独应用时显著增加 (P <0 .0 1)。促透剂可使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的时滞均明显缩短 ;薄荷醇组对时滞的缩短作用比薄荷醇和氮酮联用组更为显著 (P <0 .0 1)。对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稳态流量的影响 ,氮酮单独应用不明显 ,而薄荷醇则表现为降低作用 ;但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 ,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强效应 ,比单独应用时分别增加 2 .78和 1.38倍。结论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的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氮酮 吲哚美辛 透皮吸收 药物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葳 王德光 +2 位作者 王成付 黄扬扬 郝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2-977,共6页
目的探讨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2010年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调查了安徽省18岁以上常驻居民3 8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3 374例。检出高尿... 目的探讨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2010年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调查了安徽省18岁以上常驻居民3 8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3 374例。检出高尿酸血症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粗患病率为7.70%。经安徽省常驻人口年龄、性别校正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7.04%、7.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民族、文化程度、肥胖、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及慢性肾脏病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一致,积极控制体质量和血脂、减少饮酒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测量脑铁沉积在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书健 邓克学 +2 位作者 郑春生 黄柿兵 刘曙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拟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评估帕金森病(PD)脑铁变化在校正相位图上造成的相位值的改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PD脑铁病理性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原发性PD患者33例(PD组),另选健康自愿者22例为对照组(NC组)。所有PD... 目的拟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评估帕金森病(PD)脑铁变化在校正相位图上造成的相位值的改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PD脑铁病理性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原发性PD患者33例(PD组),另选健康自愿者22例为对照组(NC组)。所有PD患者采用Hoehn-Yahr分期,其中Hoehn-Yahr分期≤2.5期18例、>2.5期15例,行SWI序列扫描,在所得相位图上测量各脑区(双侧尾状核头、壳核、丘脑、黑质、红核、齿状核、苍白球)的相位位移值,利用公式f(x)=-x.π/4 096计算出各脑区的相位值。因相位值与脑铁沉积呈反比,分析相位值的差异可以半定量分析脑铁含量的分布。结果 PD组与NC组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黑质相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壳核、丘脑、齿状核及红核相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WI对显示脑内铁沉积非常敏感,可以通过测量相关脑区信号强度并计算出相位值以评价脑铁沉积,为活体研究PD脑铁含量提供了相对简单、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毛捷 陈劲草 饶慧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仿照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测外源性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外液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结果 :急性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 目的 探讨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仿照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测外源性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外液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结果 :急性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组乳酸缺血后迅速升高 ,再灌注 30min达高峰 ,其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在 30~ 12 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在 30~ 9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低于再灌注组 (P <0 0 5 )。急性缺血再灌注组、GM1治疗组葡萄糖缺血后迅速降低 ,再灌注 30min达低谷 ,其后逐渐上升。再灌注组在 30~ 12 0min内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在30 90min内低于对照组 ,但显著高于再灌注组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早期使用GM1治疗 ,明显减轻脑组织中乳酸的堆积 ,增加葡萄糖含量 ,增强神经元细胞的存活 ,为探索GM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 乳酸 葡萄糖 神经保护药 G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模型GM(1,1)结合Excel实现药品销售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查振中 王晖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预测医院药品销售趋势。方法:利用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原理,在Excel电子表格中实现数据 的自动计算和处理,实时得出预测结果。结果:根据拟合公式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预测精度大于97%,后验差比值 C=0.053 8。结论:灰色模型... 目的:预测医院药品销售趋势。方法:利用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原理,在Excel电子表格中实现数据 的自动计算和处理,实时得出预测结果。结果:根据拟合公式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预测精度大于97%,后验差比值 C=0.053 8。结论:灰色模型GM(1,1)是一种预测医院药品销售趋势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易推广,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 EXCEL 药品销售额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10991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明功 莫蔚林 +13 位作者 王长江 邢学农 彭永德 杨静 左祥生 任安 赵广碧 王佐民 陈超 郝建平 郭景章 程本道 周玉良 李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695-698,共4页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DM)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地市10991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DM和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2.24%及4.45%,标化患病率分...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DM)患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地市10991人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DM和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2.24%及4.4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2%及3.77%,其中无症状新发现DM人数占患者人数55.69%,在农村尤为突出。(2)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高峰在60岁以上组,与劳动强度呈负相关。(3)肥胖、超重组DM、IGT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低体重及消瘦组;DM、IGT组BMI、WHR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WHR在DM、IGT两组间差异亦存在显著性。(4)有DM家族史者DM、IGT患病率均高于无DM家族史者。(5)DM、IGT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伴发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者。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服糖后2h血浆血糖与年龄、DM家族史、体重指数、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与劳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年龄、DM家族史、体重、血压与劳动强度是DM、IGT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流行病学 安徽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氧化酶_2抑制剂——西利科斯
10
作者 查振中 齐祝兰 王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西利科斯 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付文 郑春生 +3 位作者 黄柿兵 杨龙林 刘建平 施长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23例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1~2次,再序贯RFA治疗,并随访其术后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等...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23例大肝癌患者先行TACE治疗1~2次,再序贯RFA治疗,并随访其术后临床症状、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等。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一般状况改善;所有患者AF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02);影像检查见病灶体积有所缩小,病灶内有不同程度的碘油沉积,并可见片状坏死区,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43.5%、52.2%、4.3%。随访4~2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6个月,半年和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9%和43.4%。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施长生 吕维富 +4 位作者 郑春生 黄柿兵 王安乐 杨龙林 王书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穿刺成功率98%,手术时间22~55 min,平均28 min。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2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8.3)、(3.6±0.7)、(2.9±0.7)和(3.0±0.9),显著低于术前的VAS评分(7.2±1.1),P值均〈0.05;3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ODI分别为(23.6±2.6)、(19.5±1.5)、(18.5±1.5)和(18.8±1.8),显著低于术前的(35.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周、6个月和1年有效率分别为94.0%,95.2%,92.9%;优良率分别为77.4%,78.6%,73.8%。结论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 射频靶点热凝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烧伤患者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侃 李江虹 +2 位作者 叶勇 王贤正 谭谦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以提升风险识别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2至2023年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队列的临床数据,按7∶3随机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回归...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以提升风险识别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2至2023年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队列的临床数据,按7∶3随机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回归算法筛选预测因子,在训练集中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LR)、随机森林(RF)和决策树(DT)四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评估最优模型性能。结果共纳入22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154和66人,共计32人合并新发脓毒性休克。在训练集中,筛选得到烧伤占总体表面积百分比、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血钠、降钙素原、热损伤类型、缺乏液体复苏以及血培养阳性8项新发脓毒性休克的预测因子。在验证集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区分度最佳,AUC为0.92(0.83~1.00),优于SOFA评分[0.86(0.75~0.97)],且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区分度和校准度,在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和风险分层应用中成为有潜力的辅助决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脓毒性休克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俊 农彦林 +1 位作者 尹育计 刘会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纳入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纳入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的CRP、PCT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心绞痛 C反应蛋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尼安治疗更年期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23-323,共1页
关键词 雌三醇 更年期综合征 药物疗法 维尼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治疗急性胆囊炎5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锡才 陈小武 李声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464-465,共2页
红霉素治疗急性胆囊炎57例疗效观察方锡才1陈小武2李声玉1作者单位:1安徽省安庆市宜纺医院2461002安徽省安庆市石化医院246001我科于1995年4月~1996年11月应用红霉素治疗急性胆囊炎57例,取得较好效... 红霉素治疗急性胆囊炎57例疗效观察方锡才1陈小武2李声玉1作者单位:1安徽省安庆市宜纺医院2461002安徽省安庆市石化医院246001我科于1995年4月~1996年11月应用红霉素治疗急性胆囊炎5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胆囊炎 药物疗法 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左心室假腱索临床分析
17
作者 石翠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27-127,共1页
36例左心室假腱索临床分析石翠华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5例、女21例。住院15例、门诊21例。年龄6~80岁,平均43岁,其中6~19岁3例,20~30岁6例,30~39岁6例,40~49岁14例,... 36例左心室假腱索临床分析石翠华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5例、女21例。住院15例、门诊21例。年龄6~80岁,平均43岁,其中6~19岁3例,20~30岁6例,30~39岁6例,40~49岁14例,50~59岁3例,60~80岁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左室假腱索 左心室 室性早搏 心动过缓 无器质性心脏病 心动过速 室间隔 二维超声 心律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美龄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胆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
19
作者 何跃进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10期722-722,共1页
目的:改进利胆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样品,并以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显示斑点集中,不拖尾,Rf值适中,靛玉红、靛 兰斑点明显而少量的大黄成分... 目的:改进利胆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样品,并以石油醚(30-60℃)- 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显示斑点集中,不拖尾,Rf值适中,靛玉红、靛 兰斑点明显而少量的大黄成分被有效分离。结论:该方法可靠,有效地排除干扰成分,优于原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片 薄层色谱法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腹股沟疝合并腹股沟管脂肪瘤的诊断治疗体会
20
作者 操海宝 尹卫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索腹股沟疝合并腹股沟管脂肪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6月2例腹股沟疝合并腹股沟管脂肪瘤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术中切除腹股沟管脂肪瘤并行疝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切除腹股沟管... 目的探索腹股沟疝合并腹股沟管脂肪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6月2例腹股沟疝合并腹股沟管脂肪瘤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术中切除腹股沟管脂肪瘤并行疝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切除腹股沟管脂肪瘤并行疝修补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管 脂肪瘤 腹股沟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