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性:作为被“拿来”的历史性观念——答竹潜民先生兼与刘禾女士商榷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卫东 张鑫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3,共9页
关键词 国民性思想 鲁迅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艺术”与意境形态 被引量:3
2
作者 方锡球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3期87-93,共7页
关键词 美的艺术 意境 写实艺术 象征艺术 象征意象 艺术形态 言意关系 审美性 把握世界 艺术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近文学中的调侃及其审美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燕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5期77-82,共6页
一 调侃与现代人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大多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社会环境密切关联,文学中调侃形式的大量出现,也不例外。封闭的社会造就了规范严格的生活,造就了规范严格的文学,这也决定了调侃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少... 一 调侃与现代人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大多与其相适应的特定社会环境密切关联,文学中调侃形式的大量出现,也不例外。封闭的社会造就了规范严格的生活,造就了规范严格的文学,这也决定了调侃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少有立足之地。在颂歌四起,在经营重大题材、英雄性格的时代,调侃也多半没有用武之地,它成了规范之外的异类,包容着意念与形式的双重出格。因为调侃是一个活泼因子,它难受拘囿,甚而活跃到心之所欲,口之所言;它与正襟危坐格格不入,总被感觉为不大正经,不大严肃;它是一种机敏,一种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风格 审美 生存环境 重大题材 现代人 社会环境 性格 颂歌 意念 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坛三气与宋词三派
4
作者 孙维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1-55,共5页
自明代张南湖《诗余图谱》分词为婉约、豪放二体,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改“体”为“派”,两派说遂风行天下,延续至今。这种两分法勾勒出词史的大致轮廓线,不失为一种粗略地把握词学派别的方式;但是这又是一种粗线条的扫视,源出于非此... 自明代张南湖《诗余图谱》分词为婉约、豪放二体,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改“体”为“派”,两派说遂风行天下,延续至今。这种两分法勾勒出词史的大致轮廓线,不失为一种粗略地把握词学派别的方式;但是这又是一种粗线条的扫视,源出于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柔之美 中和 北宋词 士大夫阶层 阴阳二气 三气 阳刚之美 文化动因 词史 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综迷离的忏悔世界──《伤逝》重读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卫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7-46,共10页
1作为鲁迅的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伤逝》历来是其作品研究的重点。然而对作品内涵的解读,更多的停留于一种社会性认识:《伤逝》是对青年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应该说这一认识有一定高度,而且符合作家主体鲁迅... 1作为鲁迅的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伤逝》历来是其作品研究的重点。然而对作品内涵的解读,更多的停留于一种社会性认识:《伤逝》是对青年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应该说这一认识有一定高度,而且符合作家主体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革命家型的小说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鲁迅 涓生和子君 作家主体 隐含作者 叙述自我 经验自我 叙述者 反抗者 “绝望的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李商隐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建国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97-101,共5页
关键词 李商隐诗歌 世纪之交 《李义山恋爱事迹考》 爱情诗 学术研究 《锦瑟》诗 李德裕 唐诗研究 唐代文学 《无题》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精深 探赜发蕴——评《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
7
作者 孙维城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2期90-92,共3页
《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一书从创作、理论、批评,鉴赏诸方面全面审视,评介了《蕙风词话》,高屋建瓴,全面而深刻,发人所未发。张利群是搞文艺学的,由文艺学介入词学领域,有可能对古代词学史了解不深,从而影响... 《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一书从创作、理论、批评,鉴赏诸方面全面审视,评介了《蕙风词话》,高屋建瓴,全面而深刻,发人所未发。张利群是搞文艺学的,由文艺学介入词学领域,有可能对古代词学史了解不深,从而影响研究的质量。本书作者却对古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拙大 《蕙风词话》 况周颐 词学观 文艺学 审美思想 “真善美” 王鹏运 张惠言 文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