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背影》——父子关系和谐美的乐章 |
江结宝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
|
余华论 |
王海燕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6 |
8
|
|
3
|
论意境是人类艺术未来形态的雏形 |
方锡球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4
|
古代诗歌“思乡”情结的人生意蕴 |
孙维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5
|
盛唐诗歌的“入神”与“入圣”——论许学夷的李杜诗歌“变而入神”说 |
方锡球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6
|
深陷于权力当中的审美——读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 |
殷明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关于《推九曜行年容厄法》等敦煌写本研究之异议 |
刘瑞明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8
|
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
方锡球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9
|
艺术形态与想象类型 |
方锡球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0
|
救世与自救的恋情和挽歌─—论九十年代文学对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展示及思考 |
王海燕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8 |
0 |
|
11
|
如何把握“文体自选” |
叶良旋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他绩近大师却迂得可歌可泣——记无冕学者孔繁礼 |
钟扬
|
《学术界》
|
2001 |
0 |
|
13
|
试论《三国演义》谎言描写的历史文化意蕴 |
许利英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