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影》——父子关系和谐美的乐章 被引量:1
1
作者 江结宝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背影》 纪实性散文 父子关系 和谐美 朱自清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华论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海燕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4期92-99,共8页
关键词 余华 《呼喊与细雨》 雅斯贝尔斯 精神真实 《活着》 卡夫卡 悲剧 川端康成 作品 余华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意境是人类艺术未来形态的雏形 被引量:4
3
作者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3-119,159,共8页
本文认为,意境的结构、审美特性及其人文背景表明它与“美的艺术”同质同构;它在对其它艺术形态内容与形式中功利性因素的扬弃和审美性因素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未来艺术形态的雏形。写实艺术、象征艺术、浪漫艺术在得到审美转化... 本文认为,意境的结构、审美特性及其人文背景表明它与“美的艺术”同质同构;它在对其它艺术形态内容与形式中功利性因素的扬弃和审美性因素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未来艺术形态的雏形。写实艺术、象征艺术、浪漫艺术在得到审美转化后,逐渐在性质上与意境艺术合一。在此前提下,探寻意境作为未来艺术形态初级形式的原因,发现意境与人类理想社会的艺术形态在审美性、人与宇宙的融合、感性与抽象的结合、肯定人的属性、追求宇宙的终极目的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在方法论上,采用了“哲学——心理学”的综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艺术 艺术形态 意象艺术 意境 把握世界 感性现实 美的艺术 理性 具象与抽象 内容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歌“思乡”情结的人生意蕴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维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古代诗歌 陶渊明 返归自然 思乡主题 《归去来兮辞》 《黄鹤楼》 中国古代 大自然 古代社会 思乡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诗歌的“入神”与“入圣”——论许学夷的李杜诗歌“变而入神”说 被引量:2
5
作者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159,共8页
许学夷以“入神”、“入圣”为切入点 ,区别李杜与盛唐诸公的成就 ,在纵向深度上抓住了李杜诗歌水平高超的关键 ,这是文学批评史上别开生面的说法。“入神”不仅需要“入圣”的能力 ,还需要“变”的素质和众多条件。李杜之“变”不是随... 许学夷以“入神”、“入圣”为切入点 ,区别李杜与盛唐诸公的成就 ,在纵向深度上抓住了李杜诗歌水平高超的关键 ,这是文学批评史上别开生面的说法。“入神”不仅需要“入圣”的能力 ,还需要“变”的素质和众多条件。李杜之“变”不是随意的 ,是“正变得兼”,“按美的规律去建造”,故能“变而入神”,创造出高于盛唐诸家的诗体。许学夷的这一认识 ,得到现代“范式理论”和文学发展论的支持 ,其方法论和学术视野表明明末清初对诗歌规律的把握已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神 入圣 正变兼得 变而入神 诗体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陷于权力当中的审美——读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明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8-301,共4页
自康德以来,审美往往被认为是人类最少功利的领域,决然超脱于社会实践和政治斗争。但伊格尔顿在《美学意识形态》中通过对美学兴起以来诸多美学观念的分析后向我们指出,审美在保存了人类自由和理想的同时,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权力紧密... 自康德以来,审美往往被认为是人类最少功利的领域,决然超脱于社会实践和政治斗争。但伊格尔顿在《美学意识形态》中通过对美学兴起以来诸多美学观念的分析后向我们指出,审美在保存了人类自由和理想的同时,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权力紧密相连,直接参与了资产阶级主体的形成和社会压迫机制的生成与维护。那种视审美为全然非功利的看法恰恰是权力通过意识形态制造出的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意识形态 主体 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九曜行年容厄法》等敦煌写本研究之异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瑞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8-85,共8页
本文对高国藩关于《推九曜行年容厄法》、《七星人命属法》等敦煌写本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对此进行了校勘和评析。
关键词 《推九曜行年容厄法》 《七星人命相属法》 校勘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学夷“诗体”论的文化整合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许学夷的诗体论具有鲜明的文化整合特点。其诗体论的特征是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 ,整合了各执一端的两条诗学路线 ,形成诗学思想的一次超越 ;其诗分三体 ,是在发展论维度上体现了整合文化的意图 ,呈现“大本文层次”的理论色彩 ;许氏... 许学夷的诗体论具有鲜明的文化整合特点。其诗体论的特征是文化与审美二重因素共生 ,整合了各执一端的两条诗学路线 ,形成诗学思想的一次超越 ;其诗分三体 ,是在发展论维度上体现了整合文化的意图 ,呈现“大本文层次”的理论色彩 ;许氏以儒家“中和”观整合历代意识形态审美与语言审美两种审美文化 ,表现了鲜明的对“情”、“志”合一、话语与蕴藉统一的美学样态的追求 ,这一文化整合方法论也体现着他的“入神”的诗歌终极理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体论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形态与想象类型
9
作者 方锡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关键词 艺术形态 艺术想象 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 象思维 象征艺术 象征意象 古典主义 再现性想象 理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世与自救的恋情和挽歌─—论九十年代文学对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展示及思考
10
作者 王海燕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4期91-95,11,共6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九十年代文学 生存现状 人文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青年知识分子 梁晓声 生存法则 生存姿态 挽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把握“文体自选”
11
作者 叶良旋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写作要求 文体意识 话题作文 命题形式 供料作文 高考作文 中学生 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绩近大师却迂得可歌可泣——记无冕学者孔繁礼
12
作者 钟扬 《学术界》 2001年第1期242-250,共9页
孔繁礼先生是个无冕学者 ,长期守望在中学讲台 ,至今年近八十连起码的“中教高职”都没有。他却数十年如一日 ,孜孜不倦地研究宋代文史 ,撰写出版之著作 14种 ,计有 76 0多万字 ,其中十部由中华书局出版。尚有十多部著作在出版中。已出... 孔繁礼先生是个无冕学者 ,长期守望在中学讲台 ,至今年近八十连起码的“中教高职”都没有。他却数十年如一日 ,孜孜不倦地研究宋代文史 ,撰写出版之著作 14种 ,计有 76 0多万字 ,其中十部由中华书局出版。尚有十多部著作在出版中。已出版者如《苏轼年谱》、《全宋词补辑》、《宋诗纪事续补》 ,皆为轰动学界之上乘之作。对于日趋浮躁的中国学界来说 ,这位“迂”得可歌可泣的宋代文史研究专家的治学道路与精神境界无疑是一道新的风景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 大师 中华书局 精神境界 文史研究 出版者 中国学 风景线 宋代 著作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三国演义》谎言描写的历史文化意蕴
13
作者 许利英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1期97-103,共7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历史文化意蕴 曹操 政治军事斗争 关公 性格特征 吕布 孔明 思想倾向 姜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