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侯乙编钟音位结构关系论——兼及钟体十二音位对应于“[甫页]-曾体系”的律学解释
1
作者 金世余 柴世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4,共6页
曾侯乙编钟在钟序上具有连续性的完整十二音位组共有四组,分别分布于中、下层甬钟和上层二、三组钮钟,这些连续钟序的完整十二音位所呈现出的钟体十二音结构与由某种生律法生成的十二音位所构成的理论十二音结构二者之间相互独立,钟体... 曾侯乙编钟在钟序上具有连续性的完整十二音位组共有四组,分别分布于中、下层甬钟和上层二、三组钮钟,这些连续钟序的完整十二音位所呈现出的钟体十二音结构与由某种生律法生成的十二音位所构成的理论十二音结构二者之间相互独立,钟体十二音结构事实上无法体现任何生律法的理论十二音结构;对曾侯乙编钟钟体十二音结构与理论十二音结构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是正确理解“[甫页]-曾体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钟体十二音位 理论十二音位 音位结构关系 “[甫页]-曾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创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震 詹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中国的钢琴创作发轫于19世纪末,迄今一百多年。回顾百余年来几代作曲家们为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的探索,历程艰难,但成果辉煌。中国钢琴作曲家在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探索追求中,不断丰富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语汇:中国式旋律、中国式... 中国的钢琴创作发轫于19世纪末,迄今一百多年。回顾百余年来几代作曲家们为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的探索,历程艰难,但成果辉煌。中国钢琴作曲家在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的探索追求中,不断丰富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语汇:中国式旋律、中国式复调、中国式和声、中国式织体、中国式曲式,建立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韵味的民族化钢琴艺术。当代中国钢琴以鲜明的特色,成为世界钢琴作品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研究中国钢琴的民族化历程和特点,对于我们建设新时代的中国钢琴文化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 创作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24,共1页
以陶冶农村学生情操、培养农村学生审美能力、扩展农村学生视野、培养农村学生创新意识、丰富农村学生内心世界为目的农村音乐教育,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深化、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乃至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不... 以陶冶农村学生情操、培养农村学生审美能力、扩展农村学生视野、培养农村学生创新意识、丰富农村学生内心世界为目的农村音乐教育,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深化、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乃至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容忽视的建设点。由此衍生出来的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怎样推动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如何扩大农村音乐教育影响力等系列问题也成为了教育领域、社会管理领域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 学生视野 农村音乐教育 发展策略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 学生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胆质疑更需小心求证--与黄大同《曾侯乙编钟是否有“[甫頁]-曾体系”之验证》一文商榷
4
作者 金世余 柴世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4,166,共13页
黄大同先生在其《曾侯乙编钟是否有“[甫頁]-曾体系”之验证》一文中对“[甫頁]-曾体系”的存在提出质疑,认为黄翔鹏先生是采用拼接不同层组的钟体音列作为证据来论证“[甫頁]-曾体系”的律学涵义;黄翔鹏先生论证“[甫頁]-曾体系”的证... 黄大同先生在其《曾侯乙编钟是否有“[甫頁]-曾体系”之验证》一文中对“[甫頁]-曾体系”的存在提出质疑,认为黄翔鹏先生是采用拼接不同层组的钟体音列作为证据来论证“[甫頁]-曾体系”的律学涵义;黄翔鹏先生论证“[甫頁]-曾体系”的证据属于人为编创而非证据事实。文章认为,黄翔鹏先生的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是建立在对我国传统音乐理论进行长期思考与实践基础上的综合认识;“[甫頁]-曾体系”的提出是一个多重证据相互印证的综合论证结果。黄大同先生存在曲解黄翔鹏先生列出“曾侯乙钟每钟两音[甫頁]、曾关系示意图”的真实用意;混淆“[甫頁]-曾体系”律学层面的“理论十二音结构”与乐学层面的“钟体十二音位结构”之间的关系;主观臆断曾侯乙编钟“理论十二音”生律方式等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黄翔鹏 [甫頁]—曾体系 理论十二音结构 钟体十二音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