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项小燕 阮思睿 +2 位作者 张颖 赵菲菲 徐伟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根际微生物总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根部内生菌。(2)根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如李斯特氏菌属)、变形菌门(如醋杆菌属)、子囊菌门(如镰刀菌属和毛壳属)等菌群构成,而根部内生菌则以厚壁菌门(如乳杆菌属和芽孢菌属)、子囊菌门(如枝孢菌属)、担子菌门(如须腹菌属和针菌属)菌群为主。(3)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根际细菌群落在细胞运动性、环境适应性、氨基酸代谢等功能方面较为突出,而根部内生细菌功能主要体现在酶家族、消化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根际真菌群落和根部内生真菌均含有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多种交叉营养型的真菌类群,并且外生菌根更多富集在根部组织中。该研究认为,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与根部内生菌在菌群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上均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发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生长、防治其病害的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五针松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瑾芬 胡淑宝 +2 位作者 秦艺鸣 张智娟 吴甘霖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镉(Cd)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探讨了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特别是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Cd的吸收、转运和耐受性。研究表明,Cd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入体内,并在根部积累,有部分转运到... 镉(Cd)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探讨了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特别是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Cd的吸收、转运和耐受性。研究表明,Cd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入体内,并在根部积累,有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植物体内的Cd主要通过OsNramp5、OsIRT1、OsHMA3、OsHMA2等转运蛋白进行吸收和转运。转录因子如WRKY、ERF、HSF、NAC和MYB家族成员在Cd胁迫下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对Cd的吸收和耐性。此外,植物激素和小分子效应物如生长素、茉莉酸、脱落酸、水杨酸等在Cd胁迫响应中起到调控作用。含巯基分子如谷胱甘肽、植物螯合肽和金属硫蛋白在Cd解毒中发挥关键作用。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和非酶促系统,有助于植物抵御Cd引起的氧化应激。为理解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开发低Cd积累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分子机制 转运蛋白 转录因子 植物激素 抗氧化系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2种新记录植物 被引量:1
3
作者 符庆响 屈利利 +5 位作者 朱婉慧 陈子杰 何钰婷 翟伟 项小燕 吴甘霖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1,共2页
报道安徽省2种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和湖北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discoideum),并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新分布的发现丰富了安徽省植物物种资源,对安徽省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丰富性的研究具... 报道安徽省2种植物分布新记录,分别为断节莎(Cyperus odoratus)和湖北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discoideum),并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新分布的发现丰富了安徽省植物物种资源,对安徽省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丰富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存放于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新记录 断节莎 湖北双蝴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实习中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研究内容的改进
4
作者 邱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8期3449-3454,共6页
以1 hm2马尾松次生林为试验样地,调查全部植株不同维度的生物学参数,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比分析了多维度下种群属性参数的空间格局类型、聚集强度及其复杂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属性参数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三维参数(植冠体积、地上生物量... 以1 hm2马尾松次生林为试验样地,调查全部植株不同维度的生物学参数,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比分析了多维度下种群属性参数的空间格局类型、聚集强度及其复杂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属性参数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三维参数(植冠体积、地上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二维参数(冠幅面积)>一维参数(株高、胸径、冠幅直径)的趋势。株数的空间格局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即随尺度增大其格局类型由均匀分布变为聚集分布;其他属性参数始终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均随尺度增加而增大。各参数的变异系数随尺度增大均显著减小,但变异复杂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植冠体积变异复杂性最高,而地上生物量最低。可见,仅株数一个参数并不能全面反映种群空间格局特征,需结合其他属性参数来共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格子法 空间格局 维度 属性参数 聚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细腰大蚊科新纪录种林氏细腰大蚊的特征分析
5
作者 盛萍萍 桂祥 +3 位作者 陆志勇 汪知重 穆丹 门秋雷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47-48,共2页
该文报道林氏细腰大蚊(Bittacomorphe llalini Young&Fang,2011)在安徽省的首次发现,提供了该物种身体各部位及雄性生殖器的插图,并对各部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细腰大蚊科(Ptychopteridae Osten Sacken,1862)... 该文报道林氏细腰大蚊(Bittacomorphe llalini Young&Fang,2011)在安徽省的首次发现,提供了该物种身体各部位及雄性生殖器的插图,并对各部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细腰大蚊科(Ptychopteridae Osten Sacken,1862)物种在我国的分布数据,同时也为安徽省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腰大蚊科 物种区系 长角亚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甘蓝链格孢引起的十字花科黑斑病菌危害寄主及分布范围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玺 刘敏 +2 位作者 贾星语 张震 章金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十字花科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通过种子传带形成远距离扩散和蔓延,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茎、果等部位,造成严重的品质和产量损失。十字花科黑斑病有3种专化型致病菌,分别是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芸薹... 十字花科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通过种子传带形成远距离扩散和蔓延,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茎、果等部位,造成严重的品质和产量损失。十字花科黑斑病有3种专化型致病菌,分别是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和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 japonica)。中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多由甘蓝链格孢菌引起,为明确该菌引起的十字花科黑斑病在浙江省的危害状况,该研究利用分子鉴定方法,在全省开展了甘蓝链格孢菌危害寄主及分布范围调查。结果显示,5大类十字花科寄主植物中甘蓝链格孢菌的检获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菜类>油菜类>芥菜类>甘蓝类>萝卜类。在全省11个地级市89个区县市中,有甘蓝链格孢菌分布的地级市有9个,占比81.8%;有甘蓝链格孢菌分布的县区市有27个,占比30.3%。甘蓝链格孢菌在浙江全省分布广泛,对众多寄主植物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黑斑病 甘蓝链格孢 寄主 分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属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1
7
作者 江转转 陈红 +1 位作者 鲍红艳 代雨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利用4种已发布的狼尾草属Pennisetum植物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为狼尾草属植物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4种狼尾草... 【目的】利用4种已发布的狼尾草属Pennisetum植物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为狼尾草属植物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4种狼尾草属叶绿体完整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多态性、共线性并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结果】4种狼尾草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及GC含量都较为接近且密码子偏倚程度不高;边界扩张分析显示各区域间收缩不显著;共线性分析表明4种狼尾草植物的种间共线性较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草P.flaccidum和御谷P.glaucum、象草P.purpureum和狼尾草P.alopecuroides的亲缘关系最近。5对SSR分子标记在狼尾草属植物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引物SSR2是御谷和狼尾草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SR5是御谷的特异性引物。SSR1、SSR3和SSR4在4种狼尾草属植物中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SSR1的种间保守性最高。【结论】4种狼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较为保守,且白草与御谷、象草与狼尾草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同时引物SSR2是御谷和狼尾草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SR5是御谷的特异性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标记 简单重复序列(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红淡比嫩枝水培扦插生根的影响
8
作者 程樱 马书月 +3 位作者 朱玲 林庶 钟书琴 赵凯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8,52,共7页
本文以当年生红淡比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L_9(3~4)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扦插试验,设置不同种类、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激素,以及不同水培基质处理红淡比茎段,通过插穗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处... 本文以当年生红淡比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L_9(3~4)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扦插试验,设置不同种类、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激素,以及不同水培基质处理红淡比茎段,通过插穗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红淡比嫩枝水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和扦插水培基质是影响红淡比嫩枝水培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不同处理对红淡比嫩枝水培扦插生根的效果总体表现为IBA>NAA>ABT、蒸馏水>自来水>湖水;在蒸馏水中培养,IBA浓度为500 mg/L处理时,红淡比的根系生长状态最佳,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为85.33%,平均根数、平均根长、最大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8.57条、7.01 cm、9.39 cm和1.02。研究结果可为红淡比快速繁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淡比 外源激素 水培扦插 正交试验 生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世航 龚莉 +4 位作者 戈玉莹 洪志 江浩然 刘纪元 陶冶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8-1949,共12页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P<0.05),各器官生物量、单叶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叶、根的分配比例及根冠比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繁殖分配比例及繁殖叶片比随密度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表明高种内竞争压力下北美车前将更多资源分配给繁殖器官。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0.05);密度升高北美车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合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速率并降低繁殖生物量分配速率。可见,北美车前通过调整地上与地下、光合器官与繁殖器官之间的资源分配速率和比例来提高应对种内竞争压力增大的适应能力,并体现出较强的资源分配可塑性,这可能也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体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北美车前繁殖策略及入侵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车前 密度制约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繁殖分配 种内竞争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与孢子体个体性状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东 张静 +1 位作者 吴楠 陶冶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5-845,共11页
植物性状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综合反映。目前对苔藓植物个体水平功能性状的研究较为匮乏。以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雌株为例,在其孢子体成熟期测定地上部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特征... 植物性状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和适应的综合反映。目前对苔藓植物个体水平功能性状的研究较为匮乏。以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雌株为例,在其孢子体成熟期测定地上部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系统分析了植株性状变异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协变(整合)格局。结果表明,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形态性状变异性高于孢子体,且二者生物量变异系数最大。孢子体高度是配子体的2倍,但其生物量仅占地上部分的23%。孢子体和配子体功能性状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形态性状(Y)与生物量(X)之间多为指数<1.0异速生长关系,而孢子体和配子体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指数为1.135±0.158)。孢子体生物量分配比例随个体增大而显著减小,体现出显著的负的个体大小依赖。主成分分析表明,东亚小金发藓孢子体和配子体主要个体性状具有不同的协变方向(即两个不同的性状群),其中孢子体生物量是两类性状群的关键结点。综合来看,东亚小金发藓个体性状间具有与维管植物相似的协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孢子体 生物量 功能性状 异速生长 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大托叶猪屎豆构件形态与含水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梦亭 龚莉 +3 位作者 左晨 王礼欣 项小燕 陶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1-31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为深入揭示植物各器官功能性状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协变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对比分析大托叶...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为深入揭示植物各器官功能性状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协变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对比分析大托叶猪屎豆形态特征、含水量分配关系、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结果】林下生境大托叶猪屎豆个体形态参数(株高、根长、冠幅直径、基径、花序轴基部直径、花序轴长和小花柄长)均小于裸地生境,但各器官含水量表现出相反趋势。繁殖器官具有最高的含水量(林下82.42%,裸地78.70%),而根含水量最低(林下62.29%,裸地57.59%)。2种生境下大托叶猪屎豆各器官性状间多为异速生长关系,但林下生境各构件形态和含水量之间的总体相关性(即显著相关的性状对数量)高于裸地生境。林下生境植株叶与茎含水量及裸地生境叶与地上部含水量间为等速分配关系(斜率分别为1.110和0.854),但2种生境下植株叶片和根系均比其他器官具有更高的水分分配速率,这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结论】不同生存环境的大托叶猪屎豆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状协变特征和资源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托叶猪屎豆 生境 水分分配 异速生长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的权衡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左晨 王梦亭 +1 位作者 王礼欣 陶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4-460,共7页
为探讨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在生境间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 为探讨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在生境间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裸地生境大托叶猪屎豆各器官干重、全株干重及繁殖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林下,但其根冠比和茎生物量比则显著低于林下。林下生境构件生物量之间多为异速生长关系,而裸地生境多为等速生长关系,但2种生境下繁殖分配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构件。繁殖分配比例随个体增大显著增加,而茎与叶生物量分配则显著降低,呈现相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可见,大托叶猪屎豆在面对变化环境时不同器官间具有显著的资源分配调整与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资源分配 异速生长 个体大小依赖 繁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常绿园林植物香樟叶片色素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丹 吴甘霖 +1 位作者 邱东 陶冶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探讨季节、生境及树冠方位对城市常绿园林植物叶片色素特征的影响,以安庆市7个不同生境的香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树冠南北两侧叶片样品,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对香... 为探讨季节、生境及树冠方位对城市常绿园林植物叶片色素特征的影响,以安庆市7个不同生境的香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树冠南北两侧叶片样品,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对香樟叶片色素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生境,而树冠方位及其交互作用影响微弱。冬季叶片色素含量及叶绿素a/b均显著低于夏季,但各色素指标在生境间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量氮、磷及速效氮、磷含量对冬季香樟叶片色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土壤理化特性对夏季叶片色素含量影响不明显。总之,城市不同生境(由土壤异质性表征)对香樟叶片色素的影响作用因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季节 树冠方位 园林植物 叶绿素 土壤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区香樟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和叶片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冶 吴甘霖 邱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71,共5页
在安庆市区选择7个生境,于夏季和冬季采集香樟叶片和土壤样品,分析叶片N、P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在季节和生境间的变异特征及其与土壤和叶片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香樟叶片N含量均值为10.91和11.10mg/g,叶片P含量均值为1.04和1.07... 在安庆市区选择7个生境,于夏季和冬季采集香樟叶片和土壤样品,分析叶片N、P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在季节和生境间的变异特征及其与土壤和叶片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香樟叶片N含量均值为10.91和11.10mg/g,叶片P含量均值为1.04和1.07mg/g,叶片N∶P均值为10.62和10.47,呈明显的N限制。各参数变异系数在0.158~0.275之间,属中等偏弱变异。叶片养分计量特征在不同生境间及各生境的不同季节间均有一定差异,但无明显规律。夏季叶片N、P之间呈等速分配关系,而冬季呈N分配速率高于P的异速关系。夏季叶片P分配速率高于冬季,符合生长速率理论。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因子关系较弱,而与叶片自身属性(如叶片大小、含水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园林植物 生境 季节 化学计量学 叶片性状 限制性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园林植物香樟叶内生物量分配与含水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东 陶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以安庆市区常绿园林绿化植物香樟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樟叶片、叶柄生物量分配及含水量在生长季(发育阶段)和树冠方位上的差异格局及相互关系。【方法】在夏季和冬季分别采集树冠南北两侧叶片样品,测定叶内生物量与含水量。【结果... 【目的】以安庆市区常绿园林绿化植物香樟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樟叶片、叶柄生物量分配及含水量在生长季(发育阶段)和树冠方位上的差异格局及相互关系。【方法】在夏季和冬季分别采集树冠南北两侧叶片样品,测定叶内生物量与含水量。【结果】生长季对叶生物量和含水量指标影响显著(P<0.05),而树冠方位仅对叶含水量有一定影响。冬季香樟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低于夏季,而叶柄分配比例则相反。香樟叶内含水量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叶柄高于叶片的特征。夏季叶片和叶柄生物量之间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而冬季柄分配比例大于叶片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同生长季香樟叶柄生物量分配与其含水量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高的叶柄含水量不利于支撑构件投资;叶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大小呈U型关系,表明中等大小的叶具有最小化的支撑投资。【结论】香樟在不同生长季具有变化的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但叶内生物量分配与含水量和叶片大小的关系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季 生物量分配 含水量 光合投资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茯苓鉴定及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覃雯 尹立伟 +4 位作者 胡婷 杨春成 武琳 黄祝 胡雅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722,共11页
为揭示茯苓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培养方式对其主要酶系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野生茯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的显微观察,利用3对引物PCR扩增进行系统发育学的鉴定,经定性培养筛选出优势菌株YX1,采用酶标仪测定不同条件下茯苓纤维素酶、半纤维... 为揭示茯苓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培养方式对其主要酶系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野生茯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的显微观察,利用3对引物PCR扩增进行系统发育学的鉴定,经定性培养筛选出优势菌株YX1,采用酶标仪测定不同条件下茯苓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的活力大小。结果表明:(1)茯苓有菌丝体、子实体和菌核3种形态特征。(2)PCR分别获得rDNA-ITS序列1652 bp、核糖体大亚基序列660 bp和翻译延伸因子序列545 bp,提交至NCBI,登录号分别为ON129554、ON129553和ON155840。(3)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有松木屑和无松木屑条件下,外切β-葡聚糖酶(CBH)、内切β-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L)最高分泌量分别为16~17 U·mL^(-1)、32~35 U·mL^(-1)、36~37 U·mL^(-1);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最高分泌量分别为28~38 U·mL^(-1)、280~342 U·mL^(-1)、9~11 U·mL^(-1);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这3种木质素降解酶在4种不同培养液中均有微弱的酶活性,木质纤维素酶中的酶活性大小依次为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BGL>EG>CBH>α-葡萄糖苷酶>LiP>MnP>Laccase,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该研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鉴定,明确了野生茯苓YX1的分类地位,与褐腐菌在亲缘关系上既有联系又存在遗传差距,为茯苓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降解机制提供了基础酶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ITS序列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木质素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树木死亡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高 曹华 张川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3期97-100,共4页
以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样地死亡个体为研究对象,从群落发育、个体大小、物种多度和萌枝等方面分析了树种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在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中死亡个体的数目相对较多,死亡木以小径级为主,胸径5 cm以下的死亡木占死亡树... 以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样地死亡个体为研究对象,从群落发育、个体大小、物种多度和萌枝等方面分析了树种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在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中死亡个体的数目相对较多,死亡木以小径级为主,胸径5 cm以下的死亡木占死亡树木总数的30%以上;死亡树种的多度与其活立木多度呈正相关(P<0.05);3个样地中萌枝死亡的个体分别占41.7%、66.0%和60.0%。本研究表明竞争是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后续的研究应在更大多尺度上进一步探讨树木的死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白马尖山区 树木死亡 竞争 萌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嫘祖丽大蚊生殖系统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晴 张佳 +3 位作者 盛楠 王海啸 曹勇 门秋雷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2期75-76,92,共3页
该文详细描述了嫘祖丽大蚊Tipula(Formotipula)holoserica(Matsumura,1916)的雄虫精子泵和雌虫生殖系统的特征。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大蚊总科乃至双翅目的进化、交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而且为大蚊分类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判定依据。
关键词 大蚊科 长角亚目 雌性生殖系统 双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2种短柄大蚊的精子泵及阳茎结构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19
作者 张怡雪 陈睿宇 +3 位作者 胡佳慧 宋欢欢 陈安 门秋雷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17-20,共4页
报道了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2种短柄大蚊(Nephrotoma aculeata Loew和Nephrotoma analis Schummel)雄虫精子泵及阳茎的构造,提供了各部分的插图,对各部分特征进行了描述,比较了形态学差异。
关键词 大蚊科 长角亚目 短柄大蚊属 雄性生殖系统 双翅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境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差异性与协变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玲 张梦玉 +1 位作者 邱东 马晓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6-735,共10页
【目的】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的石生耐旱藓类,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生长往往受到干旱和贫瘠生长环境的限制,是自然界的拓荒者之一。研究不同微生境中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为开展藓类植物耐旱机理... 【目的】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的石生耐旱藓类,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生长往往受到干旱和贫瘠生长环境的限制,是自然界的拓荒者之一。研究不同微生境中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为开展藓类植物耐旱机理研究及深入揭示石生耐旱藓类在不同微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种不同遮荫程度微生境(竹林开放式遮蔽岩石S_(1)、向阳裸岩E、薜荔完全遮蔽岩石S_(2))下的毛尖紫萼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5个形态结构性状,即7个单株性状(中部叶片夹角、中部叶长度、中部毛尖长度、上部毛尖长度、植株高度、带毛尖的植株宽度、不带毛尖的植株宽度)和8个茎叶微结构性状(茎横截面长、茎横截面宽、茎中部细胞长、茎中部细胞宽、茎细胞密度、叶中肋宽、叶细胞长、叶细胞宽),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探究其形态结构性状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结果】在单株性状中,株高、植株宽度、植株宽度(带毛尖)、叶片夹角和中部叶长最大值均出现在S_(1)生境,最小值多出现在E生境,而中部毛尖长为S_(2)>E>S_(1)。无论何种微生境,毛尖长度的变异性均较高。在茎叶微结构性状中,茎细胞长、叶细胞长及叶细胞宽均表现为S_(1)生境显著高于E生境,其他5个茎叶微结构性状在3个微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0.05)。叶细胞在S_(1)生境中最大,S_(2)生境中次之,E生境中最小。所有性状均属于中等以下程度变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微生境下毛尖紫萼藓15个性状间的协变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呈现较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S_(1)生境的毛尖紫萼藓综合生长性能相对较好。【结论】在3种不同微生境下,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所反映的生长性能表现为:S_(1)>S_(2)>E。毛尖紫萼藓功能性状间具有一定的协变趋势,但出现了微生境间的差异化,这是对不同微环境长期响应和适应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藓类植物这类特殊植物类群对不同微生境的响应与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尖紫萼藓 微生境 功能性状 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