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项小燕 阮思睿 +2 位作者 张颖 赵菲菲 徐伟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根际微生物总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根部内生菌。(2)根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如李斯特氏菌属)、变形菌门(如醋杆菌属)、子囊菌门(如镰刀菌属和毛壳属)等菌群构成,而根部内生菌则以厚壁菌门(如乳杆菌属和芽孢菌属)、子囊菌门(如枝孢菌属)、担子菌门(如须腹菌属和针菌属)菌群为主。(3)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根际细菌群落在细胞运动性、环境适应性、氨基酸代谢等功能方面较为突出,而根部内生细菌功能主要体现在酶家族、消化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根际真菌群落和根部内生真菌均含有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多种交叉营养型的真菌类群,并且外生菌根更多富集在根部组织中。该研究认为,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与根部内生菌在菌群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上均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发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生长、防治其病害的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五针松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瑾芬 胡淑宝 +2 位作者 秦艺鸣 张智娟 吴甘霖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镉(Cd)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探讨了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特别是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Cd的吸收、转运和耐受性。研究表明,Cd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入体内,并在根部积累,有部分转运到... 镉(Cd)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探讨了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特别是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Cd的吸收、转运和耐受性。研究表明,Cd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入体内,并在根部积累,有部分转运到地上部分。植物体内的Cd主要通过OsNramp5、OsIRT1、OsHMA3、OsHMA2等转运蛋白进行吸收和转运。转录因子如WRKY、ERF、HSF、NAC和MYB家族成员在Cd胁迫下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对Cd的吸收和耐性。此外,植物激素和小分子效应物如生长素、茉莉酸、脱落酸、水杨酸等在Cd胁迫响应中起到调控作用。含巯基分子如谷胱甘肽、植物螯合肽和金属硫蛋白在Cd解毒中发挥关键作用。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和非酶促系统,有助于植物抵御Cd引起的氧化应激。为理解植物对Cd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开发低Cd积累作物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分子机制 转运蛋白 转录因子 植物激素 抗氧化系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实习中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研究内容的改进
3
作者 邱东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8期3449-3454,共6页
以1 hm2马尾松次生林为试验样地,调查全部植株不同维度的生物学参数,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比分析了多维度下种群属性参数的空间格局类型、聚集强度及其复杂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属性参数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三维参数(植冠体积、地上生物量... 以1 hm2马尾松次生林为试验样地,调查全部植株不同维度的生物学参数,采用相邻格子法对比分析了多维度下种群属性参数的空间格局类型、聚集强度及其复杂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属性参数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三维参数(植冠体积、地上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二维参数(冠幅面积)>一维参数(株高、胸径、冠幅直径)的趋势。株数的空间格局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性,即随尺度增大其格局类型由均匀分布变为聚集分布;其他属性参数始终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均随尺度增加而增大。各参数的变异系数随尺度增大均显著减小,但变异复杂程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植冠体积变异复杂性最高,而地上生物量最低。可见,仅株数一个参数并不能全面反映种群空间格局特征,需结合其他属性参数来共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格子法 空间格局 维度 属性参数 聚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属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转转 陈红 +1 位作者 鲍红艳 代雨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利用4种已发布的狼尾草属Pennisetum植物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为狼尾草属植物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4种狼尾草... 【目的】利用4种已发布的狼尾草属Pennisetum植物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为狼尾草属植物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4种狼尾草属叶绿体完整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多态性、共线性并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结果】4种狼尾草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及GC含量都较为接近且密码子偏倚程度不高;边界扩张分析显示各区域间收缩不显著;共线性分析表明4种狼尾草植物的种间共线性较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草P.flaccidum和御谷P.glaucum、象草P.purpureum和狼尾草P.alopecuroides的亲缘关系最近。5对SSR分子标记在狼尾草属植物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引物SSR2是御谷和狼尾草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SR5是御谷的特异性引物。SSR1、SSR3和SSR4在4种狼尾草属植物中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SSR1的种间保守性最高。【结论】4种狼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较为保守,且白草与御谷、象草与狼尾草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同时引物SSR2是御谷和狼尾草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SR5是御谷的特异性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标记 简单重复序列(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世航 龚莉 +4 位作者 戈玉莹 洪志 江浩然 刘纪元 陶冶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8-1949,共12页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 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不同种群密度(30、100和220株·m^(−2))下的完整植株,系统分析了根、叶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P<0.05),各器官生物量、单叶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叶、根的分配比例及根冠比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繁殖分配比例及繁殖叶片比随密度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表明高种内竞争压力下北美车前将更多资源分配给繁殖器官。3种密度梯度下北美车前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0.05);密度升高北美车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合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速率并降低繁殖生物量分配速率。可见,北美车前通过调整地上与地下、光合器官与繁殖器官之间的资源分配速率和比例来提高应对种内竞争压力增大的适应能力,并体现出较强的资源分配可塑性,这可能也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体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北美车前繁殖策略及入侵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车前 密度制约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繁殖分配 种内竞争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的权衡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左晨 王梦亭 +1 位作者 王礼欣 陶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4-460,共7页
为探讨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在生境间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 为探讨生境对大托叶猪屎豆(Crotalaria spectabilis)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林下和裸地2种生境,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托叶猪屎豆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在生境间的差异性和权衡特征。结果表明,裸地生境大托叶猪屎豆各器官干重、全株干重及繁殖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林下,但其根冠比和茎生物量比则显著低于林下。林下生境构件生物量之间多为异速生长关系,而裸地生境多为等速生长关系,但2种生境下繁殖分配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构件。繁殖分配比例随个体增大显著增加,而茎与叶生物量分配则显著降低,呈现相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可见,大托叶猪屎豆在面对变化环境时不同器官间具有显著的资源分配调整与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资源分配 异速生长 个体大小依赖 繁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树木死亡格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高 曹华 张川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3期97-100,共4页
以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样地死亡个体为研究对象,从群落发育、个体大小、物种多度和萌枝等方面分析了树种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在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中死亡个体的数目相对较多,死亡木以小径级为主,胸径5 cm以下的死亡木占死亡树... 以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样地死亡个体为研究对象,从群落发育、个体大小、物种多度和萌枝等方面分析了树种的死亡原因。结果表明,在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中死亡个体的数目相对较多,死亡木以小径级为主,胸径5 cm以下的死亡木占死亡树木总数的30%以上;死亡树种的多度与其活立木多度呈正相关(P<0.05);3个样地中萌枝死亡的个体分别占41.7%、66.0%和60.0%。本研究表明竞争是大别山白马尖山区次生林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后续的研究应在更大多尺度上进一步探讨树木的死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白马尖山区 树木死亡 竞争 萌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境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差异性与协变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代玲 张梦玉 +1 位作者 邱东 马晓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6-735,共10页
【目的】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的石生耐旱藓类,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生长往往受到干旱和贫瘠生长环境的限制,是自然界的拓荒者之一。研究不同微生境中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为开展藓类植物耐旱机理... 【目的】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的石生耐旱藓类,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生长往往受到干旱和贫瘠生长环境的限制,是自然界的拓荒者之一。研究不同微生境中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为开展藓类植物耐旱机理研究及深入揭示石生耐旱藓类在不同微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种不同遮荫程度微生境(竹林开放式遮蔽岩石S_(1)、向阳裸岩E、薜荔完全遮蔽岩石S_(2))下的毛尖紫萼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5个形态结构性状,即7个单株性状(中部叶片夹角、中部叶长度、中部毛尖长度、上部毛尖长度、植株高度、带毛尖的植株宽度、不带毛尖的植株宽度)和8个茎叶微结构性状(茎横截面长、茎横截面宽、茎中部细胞长、茎中部细胞宽、茎细胞密度、叶中肋宽、叶细胞长、叶细胞宽),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探究其形态结构性状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结果】在单株性状中,株高、植株宽度、植株宽度(带毛尖)、叶片夹角和中部叶长最大值均出现在S_(1)生境,最小值多出现在E生境,而中部毛尖长为S_(2)>E>S_(1)。无论何种微生境,毛尖长度的变异性均较高。在茎叶微结构性状中,茎细胞长、叶细胞长及叶细胞宽均表现为S_(1)生境显著高于E生境,其他5个茎叶微结构性状在3个微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0.05)。叶细胞在S_(1)生境中最大,S_(2)生境中次之,E生境中最小。所有性状均属于中等以下程度变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微生境下毛尖紫萼藓15个性状间的协变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呈现较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S_(1)生境的毛尖紫萼藓综合生长性能相对较好。【结论】在3种不同微生境下,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所反映的生长性能表现为:S_(1)>S_(2)>E。毛尖紫萼藓功能性状间具有一定的协变趋势,但出现了微生境间的差异化,这是对不同微环境长期响应和适应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藓类植物这类特殊植物类群对不同微生境的响应与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尖紫萼藓 微生境 功能性状 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欣雨 朱守玟 江转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目的】李属植物种类庞杂,其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属植物系统发育、种群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 【目的】李属植物种类庞杂,其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属植物系统发育、种群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基因组的特征、组成,基因转移,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7种李属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22215(寒樱)~535727 bp(梅),GC含量均约为45%,编码序列数量相近。跨膜结构域分析显示,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开放阅读框可能包含信号肽。DNA从叶绿体迁移至线粒体分析显示,tRNA基因比rRNA基因更为保守。7种李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不强,但共线性较高,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纯化选择。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单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寒樱与浙闽樱桃、梅与山杏的亲缘关系更近,李与光核桃的亲缘关系也较为接近,此结果与植物学分类标准存在一致性。【结论】李属线粒体基因组是其全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序列较为保守,可用于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属 线粒体基因组 重复序列 基因转移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繁殖器官性状变异与权衡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莉 翟伟 +4 位作者 吕丹 张世航 戈玉莹 洪志 陶冶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4-555,共12页
提高繁殖输出是入侵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但不同生境间繁殖器官性状变异特征尤其是性状权衡关系可能会存在差异。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集草坪、荒地和林下3个生境的植物花序,探究花穗及花序柄的形态... 提高繁殖输出是入侵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但不同生境间繁殖器官性状变异特征尤其是性状权衡关系可能会存在差异。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为研究对象,采集草坪、荒地和林下3个生境的植物花序,探究花穗及花序柄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北美车前大部分花序形态与生物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草坪和荒地生境花序属细长型,而林下生境则为矮壮型。北美车前繁殖器官不同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既有保守型也有易变型,体现出不同的环境敏感性。不同生境间北美车前繁殖器官资源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关系也存在不一致性。可见,北美车前花序性状及资源分配在不同生境间既存在一定的可塑性也具有相对保守性,这可能是其高入侵能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车前 生境异质性 繁殖分配 异速生长 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添加对2种豆科牧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中信 岳奇奇 +2 位作者 钱申 吴静 陶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7-1204,共8页
以2种常见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材料,设置对照、低氮和高氮(0 kg/hm^2、50 kg/hm^2、100 kg/hm^2)3个梯度的外源氮添加处理,对比研究了2种豆科植物苗期形态、生物量分配、含水量及叶片光合... 以2种常见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材料,设置对照、低氮和高氮(0 kg/hm^2、50 kg/hm^2、100 kg/hm^2)3个梯度的外源氮添加处理,对比研究了2种豆科植物苗期形态、生物量分配、含水量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等功能性状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及性状间的权衡特征。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紫花苜蓿形态性状及含水量根冠比,紫云英光合色素特征及叶宽、株高、叶厚均有显著变化(P<0.05),但变化趋势大多不相同。2种豆科牧草形态性状总体表现为低促高抑效应,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施氮后明显降低。相比之下,氮添加对2种豆科牧草生物量根冠比、含水量、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紫云英前2个主成分所反映的功能性状协同性在种间差异较大。可见,2种豆科牧草生长和光合色素特征对外源氮添加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响应,并表现出不同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紫云英 功能性状 协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旱苔藓植物专题教学在本科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冶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49-51,共3页
苔藓植物是最低等的高等植物,其不具真正的根茎叶结构,无维管组织。耐旱苔藓植物生于极端干旱生境中,其在内外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光合作用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均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机制,是植物学教学和科研的良好模式植物。实践证明,耐旱... 苔藓植物是最低等的高等植物,其不具真正的根茎叶结构,无维管组织。耐旱苔藓植物生于极端干旱生境中,其在内外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光合作用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均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机制,是植物学教学和科研的良好模式植物。实践证明,耐旱苔藓植物专题教学是对植物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为本科植物学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探索意识,为将来继续深造和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专题教学 积极作用 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