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科学院本科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
作者 吕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189-191,共3页
免疫学发展对现代医学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生命科学院学生学习免疫学必要且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繁杂、抽象的概念机制,从整体上把握免疫学知识,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学生... 免疫学发展对现代医学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生命科学院学生学习免疫学必要且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繁杂、抽象的概念机制,从整体上把握免疫学知识,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院 免疫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业评估的地方高校园林专业发展建设反思——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
2
作者 宗梅 范志强 +3 位作者 丁元春 凌张军 陈陈 孔群芳 《现代园艺》 2022年第20期195-197,共3页
通过探究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农学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庆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评估对园林专业建设的启示,同时,在新农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探讨了复合、应用型园林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探究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农学类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庆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评估对园林专业建设的启示,同时,在新农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探讨了复合、应用型园林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系列举措,以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综合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专业 专业评估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岸线植物和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其与江豚分布的关系:以长江安庆段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来开 谈凯 +5 位作者 伍佳楠 朱玲 薛立勋 肖晶晶 章伟 赵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9,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岸线植物和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其与江豚分布的潜在关系,研究在长江安庆段选取了15个典型断面,分别进行了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仔稚鱼群落特征调查并开展了3次江豚数量和分布的目视考察。结果表明:(1)自然岸线、抛石岸线和预制... 为了探究不同岸线植物和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其与江豚分布的潜在关系,研究在长江安庆段选取了15个典型断面,分别进行了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仔稚鱼群落特征调查并开展了3次江豚数量和分布的目视考察。结果表明:(1)自然岸线、抛石岸线和预制砌块岸线分别记录了126、106和89种植物,均以草本植物为主;Ward最小方差聚类将3种岸线的植物群落分别划分成了4、4和5个群落类型,其中益母草+芦苇+狗牙根群落、芦苇+荻+狗牙根群落及三裂叶薯+苍耳+小蓬草群落分别在自然岸线、抛石岸线和预制砌块岸线出现频率最高。(2)共采集仔稚鱼个体130005尾,隶属于6目7科14属15种。其中自然岸线、抛石岸线和预制砌块岸线水域分别采集了15、12和13种鱼类,三种岸线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均以鲤科鱼类为主。?、鲫、鲤、陈氏新银鱼、大银鱼和间下鱵为三种岸线水域的共优势种,子陵吻虾虎鱼为预制砌块岸线水域的特有优势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岸线渔获物总数量和中上层鱼类种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岸线水域。(3)3次考察累计发现江豚135头次,平均每次考察观察到江豚(45.00±8.66)头次。考察发现长江安庆段江豚总体呈连续分布,但存在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域,江豚对自然岸线水域有较为明显的偏向选择性。(4)植物群落和仔稚鱼群落和江豚分布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盖度与仔稚鱼种类、数量及小型鱼类种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仔稚鱼种类、数量及小型鱼类物种数和数量与长江江豚的分布也均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P<0.05)。综上推断,江豚选择自然岸线水域作为主要栖息地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和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及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 植物群落 栖息地碎片化 仔稚鱼 中上层鱼类 长江江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10105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分析
4
作者 龚莉 赖俊仁 +4 位作者 陈瑾芬 刘文其 张宇晴 朱庆丰 胡淑宝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3-647,共5页
目的评估安庆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和突变谱,以提供该地区遗传性耳聋防治的基础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10日至2018年6月19日安庆市立医院、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安庆第二人民医院、安庆海军116医院、安庆石化医院共5家助产机... 目的评估安庆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和突变谱,以提供该地区遗传性耳聋防治的基础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10日至2018年6月19日安庆市立医院、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安庆第二人民医院、安庆海军116医院、安庆石化医院共5家助产机构出生的10105例新生儿为筛查对象(男5334例,女4771例)。收集所有新生儿足底血斑,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检测4个耳聋易感基因(GJB2、SLC26A4、mtDNA12SrRNA及GJB3)的9个位点。结果共检测出427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携带率为4.23%(427/10105)。其中,GJB2、SLC26A4、mtDNA 12SrRNA及GJB3基因突变携带率分别为2.35%、1.42%、0.32%和0.15%。GJB2、SLC26A4和GJB3突变类型均为杂合突变,mtDNA 12SrRNA基因突变为均质突变23例和异质突变9例。未发现多位点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安庆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23%,以GJB2突变为主。随访未发现携带者5~6年内听力异常,提示干预措施可能降低了耳聋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市 遗传性耳聋 新生儿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草本植物多样性及环境解释:以长江安庆段河岸带为例
5
作者 罗来开 尹明月 +4 位作者 朱玲 程樱 阳艳芳 谈凯 赵凯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4-1946,共13页
为揭示长江下游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90个植物群落样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安... 为揭示长江下游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90个植物群落样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安庆段河岸带共发现草本植物293种隶属于65科180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唇形科(Lamiaceae)、豆科(Fabaceae)数量较多;不同类型河岸带物种丰富度大小依次为:自然型河岸带>农耕主导型河岸带>开发建设主导型河岸带;3种不同类型河岸带的植物群落可分别划分为4,4和5种群落类型,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早熟禾(Poa annua)+救荒野豌豆(Leonurus japonicu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分别在自然型河岸带、农耕主导型河岸带和开发建设主导型河岸带出现频率最高;CCA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郁闭度是影响自然型河岸带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人为干扰是影响农耕主导型河岸带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土壤全氮是影响开发建设主导型河岸带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草本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消减效应研究——以安庆市为例
6
作者 范志强 许景 +2 位作者 张业宏 凌张军 丁元春 《西北园艺》 2025年第3期76-81,F0002,共7页
以安庆为研究地点,探索城市绿地与大气颗粒物消减之间关系,旨在筛选出消减能力较强的绿地和植物群落类型,为城市绿地规划和公众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安庆5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中选取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类型,5个城市绿地分别是菱... 以安庆为研究地点,探索城市绿地与大气颗粒物消减之间关系,旨在筛选出消减能力较强的绿地和植物群落类型,为城市绿地规划和公众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安庆5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中选取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类型,5个城市绿地分别是菱湖公园、狮子山公园、集贤南路、集贤北路、独秀大道,植物群落配置类型主要包括乔、乔草、灌草、乔灌、乔灌草结构,并以无绿化的裸地为对照。测定样地中不同植物配置对PM_(2.5)和PM_(10)的消减作用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场地中,独秀大道对PM_(2.5)的消减率最高,其次是集贤南路、菱湖公园、集贤北路,狮子山公园对PM_(2.5)的消减率最低;独秀大道对PM_(10)的消减率最高,其次是集贤南路、菱湖公园、集贤北路,狮子山公园对PM_(10)的消减率最低。5种不同的植物群落配置对PM_(2.5)和PM_(10)的消减率大小顺序为:乔灌草型>乔灌型>乔草型>灌草型>乔木型。不同的植物配置有不同的滞尘能力,通过对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创造出符合场地空气净化要求的植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市 PM_(2.5)、PM_(10)浓度 植物配置 消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和17β-雌二醇对子陵吻鰕虎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毒性作用机制
7
作者 汪敏 谷鹏飞 +3 位作者 姚淑媛 谈凯 赵凯 宋婧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1,共12页
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异种雌激素,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_(2))是生物体内合成的天然雌激素。这2种物质都可能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其生殖和发育过程。为了揭示NP和E_(2)对水生生物的毒... 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异种雌激素,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_(2))是生物体内合成的天然雌激素。这2种物质都可能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进而影响其生殖和发育过程。为了揭示NP和E_(2)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子陵吻虾虎鱼为模型,深入探讨了短期暴露于不同浓度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子陵吻鰕虎鱼在E_(2)(浓度分别为0、1、10、100 ng·L^(-1))和NP(浓度分别为0、10、100、1000 ng·L^(-1))暴露下,其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在100 ng·L^(-1)E_(2)暴露下更为明显。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lhr)在10 ng·L^(-1)E_(2)和1000 ng·L^(-1)NP暴露下较高。此外,外源性E_(2)和NP的暴露使得子陵吻鰕虎鱼血浆中的E_(2)水平呈上升趋势,对雌激素受体α(erα)的影响有限,但雌激素受体β1(erβ1)的表达在E_(2)和NP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同时,卵黄蛋白原(VTG)表达量在E_(2)和NP的作用下显著增加,并随浓度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外源性E_(2)和NP通过影响子陵吻鰕虎鱼HPG轴的关键激素和受体,进而干扰其生殖内分泌系统。这些发现强调了环境雌激素对水生生物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并为未来水环境雌激素污染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壬基酚 子陵吻鰕虎鱼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大豆根瘤菌的筛选鉴定及对大豆生长发育和硒积累的影响
8
作者 胡叶青 张杰 +4 位作者 何婷婷 张悦 李从虎 刘芸双 胡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8-63,共6页
从富硒大豆根瘤中筛选、鉴定出耐硒根瘤菌,分别采用硒酸钠、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研究根瘤菌的耐硒情况;并以中黄301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根瘤菌处理(Rb)、亚硒酸钠处理(Se)、根瘤菌与亚硒酸钠结... 从富硒大豆根瘤中筛选、鉴定出耐硒根瘤菌,分别采用硒酸钠、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研究根瘤菌的耐硒情况;并以中黄301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根瘤菌处理(Rb)、亚硒酸钠处理(Se)、根瘤菌与亚硒酸钠结合处理(Rb+Se),考察根瘤菌与硒元素结合处理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生长发育、硒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亚硒酸钠处理对根瘤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CK相比,Rb+Se处理大豆株高、主根长、单株干重分别提高78.67%、82.98%、69.57%,根、茎、叶、子粒、根瘤的硒含量分别提高3.53、2.44、1.37、2.63、1.82倍,土壤硒含量提高2.10倍;与Rb处理相比,Rb+Se处理大豆株高、主根长、单株干重分别提高21.45%、32.31%、14.71%,根、茎、叶、子粒、根瘤的硒含量分别提高113.04%、173.33%、65.21%、160.70%、49.50%,土壤硒含量提高125.65%;与Se处理相比,Rb+Se处理大豆株高、主根长、单株干重分别提高45.13%、56.31%、50.00%,根、茎、叶、子粒、根瘤的硒含量分别提高30.14%、50.01%、27.96%、22.59%、18.19%,土壤硒含量提高19.23%。由此可见,根瘤菌与硒元素的结合处理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能够提高大豆各部位硒含量,同时对栽培土壤中硒积累也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 根瘤菌 耐硒 筛选 鉴定 大豆生长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彤玉 余有祥 +1 位作者 闫宇潇 闫道良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6-213,共8页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中国名贵药材,其主要利用部位为茎,而花和叶的利用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文章以近年来国内外铁皮石斛花、叶、茎的研究为基础,综述了铁皮石斛花、叶、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功能差异,并阐述了目前铁皮石...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中国名贵药材,其主要利用部位为茎,而花和叶的利用尚未得到充分开发。文章以近年来国内外铁皮石斛花、叶、茎的研究为基础,综述了铁皮石斛花、叶、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功能差异,并阐述了目前铁皮石斛花、叶、茎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活性成分 加工利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甘蓝链格孢引起的十字花科黑斑病菌危害寄主及分布范围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玉玺 刘敏 +2 位作者 贾星语 张震 章金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十字花科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通过种子传带形成远距离扩散和蔓延,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茎、果等部位,造成严重的品质和产量损失。十字花科黑斑病有3种专化型致病菌,分别是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芸薹... 十字花科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通过种子传带形成远距离扩散和蔓延,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茎、果等部位,造成严重的品质和产量损失。十字花科黑斑病有3种专化型致病菌,分别是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和萝卜链格孢(Alternaria japonica)。中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多由甘蓝链格孢菌引起,为明确该菌引起的十字花科黑斑病在浙江省的危害状况,该研究利用分子鉴定方法,在全省开展了甘蓝链格孢菌危害寄主及分布范围调查。结果显示,5大类十字花科寄主植物中甘蓝链格孢菌的检获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菜类>油菜类>芥菜类>甘蓝类>萝卜类。在全省11个地级市89个区县市中,有甘蓝链格孢菌分布的地级市有9个,占比81.8%;有甘蓝链格孢菌分布的县区市有27个,占比30.3%。甘蓝链格孢菌在浙江全省分布广泛,对众多寄主植物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黑斑病 甘蓝链格孢 寄主 分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记忆对大豆土壤-植物连续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吕新云 郭丰辉 +4 位作者 刘小荣 王立 赵晶云 任海红 马俊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2-1766,共15页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记忆对大豆根际、根内和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揭示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大豆品种‘汾豆9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大豆出苗14天后开始进行为期15天...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记忆对大豆根际、根内和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揭示不同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大豆品种‘汾豆9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大豆出苗14天后开始进行为期15天的干旱处理,以正常水分供应为对照。在恢复供水15天后,大豆进入开花期。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根际土壤、大豆根部和中部叶片样品,利用Illumina PE25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根际、根内、叶际3个生态位在对照和干旱处理下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共发生网络。采用差异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鉴定了对植物抗旱和产量提升有益的关键细菌和真菌类群。【结果】干旱使大豆的生物量显著显著减少了75.71%,百粒重减少了19.19%,但底荚高度增加了22.90%。从根际、根内到叶际,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根内和叶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根际、根内与叶际3个部位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大豆3个生态位的细菌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真菌优势菌门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导。在干旱胁迫后,根际细菌群落中放线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43.75%,根内变形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了14.44%;真菌群落中,根际和根内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增加了49.04%和31.34%。共发生网络分析表明,干旱降低了细菌和真菌网络的节点数量、边数量和网络复杂性,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减弱。真菌群落的网络模块性、紧密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在干旱处理下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根内真菌网络复杂性显著降低,表现出群落重组现象。差异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鉴定出对干旱具有特异性响应的关键微生物,如细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真菌异茎点霉属(Paraphoma),这些根际微生物作为潜在有益类群,可能参与调控大豆的抗旱适应性和产量形成。【结论】遭遇干旱胁迫后,即使复水依然显著影响了大豆根际、根内和叶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影响大豆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抗旱性。关键微生物如链霉菌属和异茎点霉属,与大豆百粒重显著相关,为未来的微生物调控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根际 根内 叶际 微生物群落 关键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胚乳发育及其与营养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彦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小麦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籽粒是绿色有机食品与营养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小麦籽粒中胚乳组织可分为胚乳运输细胞与贮藏细胞,前者是养分进入胚乳与胚的关键通道,后者是籽粒营养物质积累的主体,二者的发育状况都与籽粒的营养品质... 小麦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籽粒是绿色有机食品与营养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小麦籽粒中胚乳组织可分为胚乳运输细胞与贮藏细胞,前者是养分进入胚乳与胚的关键通道,后者是籽粒营养物质积累的主体,二者的发育状况都与籽粒的营养品质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胚乳运输细胞与贮藏细胞的发育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小麦籽粒胚乳发育及其与营养品质的关系,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乳 发育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项小燕 阮思睿 +2 位作者 张颖 赵菲菲 徐伟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 为探明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功能多样性,该文以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土壤和根部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微生物和根部内生菌群落特征,并利用PICRUSt和FUNGuild软件分别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1)根际微生物总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和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根部内生菌。(2)根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如李斯特氏菌属)、变形菌门(如醋杆菌属)、子囊菌门(如镰刀菌属和毛壳属)等菌群构成,而根部内生菌则以厚壁菌门(如乳杆菌属和芽孢菌属)、子囊菌门(如枝孢菌属)、担子菌门(如须腹菌属和针菌属)菌群为主。(3)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根际细菌群落在细胞运动性、环境适应性、氨基酸代谢等功能方面较为突出,而根部内生细菌功能主要体现在酶家族、消化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根际真菌群落和根部内生真菌均含有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多种交叉营养型的真菌类群,并且外生菌根更多富集在根部组织中。该研究认为,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与根部内生菌在菌群丰富度、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上均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别山五针松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发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生长、防治其病害的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五针松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滩涂湿地优势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来开 章伟 +5 位作者 原萌 程樱 阳艳芳 赵凯 伍佳楠 肖晶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外在表达,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探究长江下游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尺度上滩涂湿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资源利用策略,对于长江流域湿地植被的...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外在表达,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探究长江下游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尺度上滩涂湿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资源利用策略,对于长江流域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安庆段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了滩涂湿地17种代表性植物的14个功能性状指标,旨在探究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最大为叶片组织密度(CV=361.39%),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CV=21.75%),平均变异幅度为106.55%。(2)叶性状间、茎性状间以及茎-叶性状间具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叶性状间相关性较大,叶长与叶宽、叶干重、相对叶绿素含量、叶周长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干物质含量与叶长、叶厚度、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为显著负相关相关(P<0.05),而与叶周长显著正相关;小枝组织密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叶长、叶厚度为显著负相关(P<0.05)。(3)RDA分析表明,铵态氮、速效磷、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pH和速效钾是影响滩涂湿地植物适应策略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长江下游滩涂湿地典型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丰富及差异显著,但可通过形成一定的性状组合的策略以及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滩涂湿地 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尾草属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转转 陈红 +1 位作者 鲍红艳 代雨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利用4种已发布的狼尾草属Pennisetum植物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为狼尾草属植物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4种狼尾草... 【目的】利用4种已发布的狼尾草属Pennisetum植物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为狼尾草属植物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基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4种狼尾草属叶绿体完整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多态性、共线性并开发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结果】4种狼尾草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及GC含量都较为接近且密码子偏倚程度不高;边界扩张分析显示各区域间收缩不显著;共线性分析表明4种狼尾草植物的种间共线性较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草P.flaccidum和御谷P.glaucum、象草P.purpureum和狼尾草P.alopecuroides的亲缘关系最近。5对SSR分子标记在狼尾草属植物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引物SSR2是御谷和狼尾草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SR5是御谷的特异性引物。SSR1、SSR3和SSR4在4种狼尾草属植物中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SSR1的种间保守性最高。【结论】4种狼尾草叶绿体基因组较为保守,且白草与御谷、象草与狼尾草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同时引物SSR2是御谷和狼尾草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SR5是御谷的特异性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标记 简单重复序列(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红壤石灰和氮添加对杉木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
16
作者 余鑫 黄跃 +3 位作者 余叶 伊晓霞 范淇玮 郑文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69,共9页
为探究石灰和氮添加对杉木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氮添加(26.5 mg·kg^(-1)N)、石灰添加(1.33 g·kg^(-1)CaCO_(3))、石灰+氮添加(26.5 mg·kg^(-1)N+1.33 g·kg^(-1)CaCO_(3))4种盆栽模... 为探究石灰和氮添加对杉木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以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氮添加(26.5 mg·kg^(-1)N)、石灰添加(1.33 g·kg^(-1)CaCO_(3))、石灰+氮添加(26.5 mg·kg^(-1)N+1.33 g·kg^(-1)CaCO_(3))4种盆栽模拟处理试验,分析不同功能根(吸收根和运输根)形态结构和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灰添加处理和石灰+氮添加处理分别使土壤pH值从4.5提升到5.5和5.7,可交换性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了540%和660%(P<0.05),可交换性镁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了521%和927%(P<0.05),而单一氮添加处理仅使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了56%(P<0.05)。在石灰添加处理和石灰+氮添加处理下,吸收根的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7%和41%(P<0.05),根长显著增长了71%与42%(P<0.05),其中石灰添加处理还使运输根生物量显著提高了40%(P<0.05),但未影响其他运输根形态参数。氮添加处理对根系形态无显著影响。石灰添加处理和石灰+氮添加处理分别使吸收根钙含量显著提高了29%和34%(P<0.05),镁含量显著提高了44%和39%(P<0.05),同时也显著提高运输根镁含量(P<0.05),而氮添加处理仅使吸收根氮含量显著提高了23%(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吸收根在形态可塑性方面较运输根更敏感,但二者在根系化学指标上呈现协同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红壤 石灰添加 氮添加 杉木 根系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维管植物新记录7种1变种
17
作者 章伟 方柽承 +2 位作者 陈雅楠 项小波 邵剑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确定了安徽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7种1变种,隶属于8科8属,分别为山东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天目山凤仙花(Impatiens tienmushanica Y. L. Chen)、大武金腰(Chrysosplenium hebetatum Ohwi)、绯红金粟兰...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确定了安徽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7种1变种,隶属于8科8属,分别为山东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天目山凤仙花(Impatiens tienmushanica Y. L. Chen)、大武金腰(Chrysosplenium hebetatum Ohwi)、绯红金粟兰(Chloranthus coccineus Xin L. Zhao et L. H. He)、绿花油点草(Tricyrtis viridula Hir. Takah.)、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光滑高粱藨(Rubus lambertianus var.glaber Hemsl.)、睫毛蕨[Pleurosoriopsis makinoi(Maxim. ex Makino) Fomin]。此外,睫毛蕨属(Pleurosoriopsis Fomin)为安徽省新记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维管植物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捕初期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18
作者 李博文 杜士威 +3 位作者 王慧丽 姜潮 张晓可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96,共16页
为了解禁捕初期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于2022—2024年对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湖滨带和敞水区)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83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2科,其中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和背瘤丽蚌(La... 为了解禁捕初期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于2022—2024年对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湖滨带和敞水区)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83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2科,其中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为菜子湖首次记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整个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08 ind./m^(2)和75.8 g/m^(2),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菜子湖西侧湖区及出湖河流长河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两种不同生境相比,湖滨带共采集底栖动物66种,以小划蝽(Micronectra sp.)和环足摇蚊(Cricotopus sp.)为主要优势种;敞水区共采集44种,主要以小摇蚊(Microchi ronom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优势度最高。湖滨带平均生物量占比以十足目(虾类)最高,且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敞水区平均生物量占比主要以软体动物最高,且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相对丰度较为恒定。然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境类型、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菜子湖底栖动物的现存量没有显著影响。单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明显分离且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群落虽有一定重叠,但也存在显著差异。植被盖度、底质类型和水温是造成不同季节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禁捕前历史数据相比,此次调查底栖动物种类数和现存量明显增加,但敞水区主要优势种已由摇蚊幼虫、寡毛类和软体动物共存演变为摇蚊幼虫为主。后续研究中仍需持续跟踪监测从而为底栖动物资源恢复和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子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十年禁渔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鸟类新记录--三趾鸥
19
作者 罗星宇 潘扬 +6 位作者 杨晨露 汪柳菲 阚明瑞 王雪峰 陈春丽 杨敏 汪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45,共1页
2024年11月20日13∶50,笔者在安徽省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菜子湖岸边带泥滩地中(117.09229544°E,30.74935613°N,海拔12 m),发现1具鸥科Laridae鸟类的新鲜尸体(图1),该个体整体呈灰白色,喙黑色且端部略向下弯曲,头、颈部具... 2024年11月20日13∶50,笔者在安徽省安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菜子湖岸边带泥滩地中(117.09229544°E,30.74935613°N,海拔12 m),发现1具鸥科Laridae鸟类的新鲜尸体(图1),该个体整体呈灰白色,喙黑色且端部略向下弯曲,头、颈部具灰色羽带,后颈有新月形黑色横带,眼后有黑色斑点,初级飞羽灰色,具有黑色羽缘和尖端,次级飞羽暗灰色,具有白色尖端,脚黑色且脚趾为特殊的3趾。通过查阅《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陈水华,2021)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确定为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为第1年越冬期的幼体。该个体体表羽毛整洁完好,龙骨饱满且未见外伤,基本可排除饥饿或天敌猎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飞羽 初级飞羽 菜子湖 郑光美 鸥科 国家湿地公园 越冬期 三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上游5座梯级水库坝前鱼类空间分布格局
20
作者 陈娜 连玉喜 +4 位作者 秦鑫 杨延东 熊定松 熊鹰 陈柏言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明确澜沧江上游梯级水库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合理设计和建造过鱼设施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夏季(8月)和2020年春季(5月)采用水声学与多网目复合刺网相结合的方法对澜沧江上游5座梯级水库(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坝前鱼类及... 明确澜沧江上游梯级水库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合理设计和建造过鱼设施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夏季(8月)和2020年春季(5月)采用水声学与多网目复合刺网相结合的方法对澜沧江上游5座梯级水库(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坝前鱼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展开了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判断鱼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并对鱼类密度与水深等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调查到鱼类3目6科13属19种,以鲤科鱼类为主,共11种,占总种数的57.9%,其次为花鳅科鱼类3种,占总种数的15.8%;主要优势种为裂腹鱼属鱼类和高原鳅属鱼类。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坝前水域春季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8.3±5.7)×10^(-3)、(10.5±5.3)×10^(-3)、(12.0±6.7)×10^(-3)、(11.1±5.3)×10^(-3)、(5.7±4.5)×10^(-3)尾/m^(3);夏季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1±2.3)×10^(-3)、(6.6±7.2)×10^(-3)、(14.7±16.8)×10^(-3)、(5.8±8.0)×10^(-3)、(5.2±4.5)×10^(-3)尾/m^(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水平方向上,鱼类密度与距离岸边的最近距离呈负相关性,但只有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4库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乌弄龙水库鱼类密度与离坝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其余4库鱼类密度与离坝距离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在垂直方向上,鱼类丰富度随水深增大逐渐降低,69.5%~93.5%的鱼类都分布在水面以下30m,鱼类密度与断面平均水深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建议过鱼设施的上行出口和下行入口尽量靠近鱼类偏好分布的水域,一方面有利于其翻越大坝后迅速恢复体力和找到适宜的庇护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大鱼类下行通过过鱼设施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鱼类 过鱼设施 空间分布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