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规则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基于教师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7,共6页
教学活动始终离不开教学规则的指引和规范,其实践是理解和改善教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本质内涵上说,教学规则是教师主体间的有限性体验、教学共识、共同意志、共同意义以及教学共同行动的统一,具有普适性、伦理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教学... 教学活动始终离不开教学规则的指引和规范,其实践是理解和改善教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本质内涵上说,教学规则是教师主体间的有限性体验、教学共识、共同意志、共同意义以及教学共同行动的统一,具有普适性、伦理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教学规则的实践价值在于揭示教学活动的真实运行逻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增强教师的教学规则意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秩序;重构教师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激活教师的教学动力和活力。然而,教学规则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理性的视角认识和运用教学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规则 教师教学共识 教学活动 教学秩序 责权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应为·难为·可为 被引量:2
2
作者 童宏亮 张树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8,共4页
个人教育哲学在学前教育哲学领域享有无法代替的地位,对学前教师开展保教活动、实现专业发展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等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下学前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却存在着辩证逻辑相对缺失、抽象逻辑遭遇冷落以及规范逻辑悄然隐退等问题。... 个人教育哲学在学前教育哲学领域享有无法代替的地位,对学前教师开展保教活动、实现专业发展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等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下学前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却存在着辩证逻辑相对缺失、抽象逻辑遭遇冷落以及规范逻辑悄然隐退等问题。学前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当从整体或系统的角度提出可为之策,即学前教师以哲学逻辑为思维依据,以教育智慧为现实指引,以理解儿童为实践立场,建构个人教育哲学思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师 个人教育哲学 哲学逻辑 教育智慧 理解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视域下世界一流大学文化与战略的融合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志民 薛珊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0,共6页
生态位视域下,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生态结构体现为精神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行为文化生态以及物质文化生态四个层面。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与文化存在特殊的关系,其战略需适应和超越大学文化,而其文化则会支持和约束大学战略。世界一流... 生态位视域下,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生态结构体现为精神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行为文化生态以及物质文化生态四个层面。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与文化存在特殊的关系,其战略需适应和超越大学文化,而其文化则会支持和约束大学战略。世界一流大学战略与文化的融合体现为坚守大学使命的个性文化,降低大学生态位的冲突;塑造价值多元的交融文化,促进生态位平衡;倡导自由创新的动态文化,促进大学生态位的协调;打造开放包容的协同文化,促进大学生态位的可持续。这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有:形塑“双一流”高校文化的生态结构,树立“双一流”高校生态位战略理念,促进“双一流”高校生态位战略与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生态位 战略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园职场欺凌的辨识与治理
4
作者 邓云斌 任初明 王爱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6-41,共6页
中小学校园职场欺凌产生于学校职场的人际互动,是一种不公正的合作博弈,折射出学校管理失范,存在危害学校组织运行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隐忧,呼吁着社会的关注。基于概念界定、手段与结构辨识中小学校园职场欺凌,并从组织、制度、伦理三... 中小学校园职场欺凌产生于学校职场的人际互动,是一种不公正的合作博弈,折射出学校管理失范,存在危害学校组织运行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隐忧,呼吁着社会的关注。基于概念界定、手段与结构辨识中小学校园职场欺凌,并从组织、制度、伦理三维路径开展治理。组织建设,通过“横向分权,纵向放权”的路径重建学校组织权力结构,以构建健康的职场生态;制度规制,增设普法教育预防制度和完善教师权益救济程序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建构“预防与救济”双重的制度保障;伦理形塑,通过“公平公正、平等、道德领导与民主”等良序伦理引导职场欺凌行为主体双方的职场行为,助力学校组织治理的善治以减少职场欺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职场欺凌 中小学 人际互动 治理 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课堂“教学冲突”向“教学和谐”的转化
5
作者 张勇 王爱菊 徐文彬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3期11-14,共4页
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问题。教学冲突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因此,发挥课堂中教学冲突的积极功能,化解教学冲突的消极功能,促使教学走向一种和谐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问题。教学冲突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因此,发挥课堂中教学冲突的积极功能,化解教学冲突的消极功能,促使教学走向一种和谐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化解课堂教学冲突,促进课堂教学和谐,教师应注重加强培训学习、拓宽教学视域;勤于教学反思、修炼教学智慧;深入了解学生、做足教学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冲突 教学和谐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媒介到媒体:大学教学的技术适切性与改革维度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7-160,共4页
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了知识传播媒介的现代化进程,大学教学载体也从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体过渡。媒体时代大学知识传播超越了传统大学校园的时空限制,这迫切需要对大学教学维度的技术适切性进行反思,进而重构大学教学的讲授、话语和启发维度,... 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了知识传播媒介的现代化进程,大学教学载体也从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体过渡。媒体时代大学知识传播超越了传统大学校园的时空限制,这迫切需要对大学教学维度的技术适切性进行反思,进而重构大学教学的讲授、话语和启发维度,以便消弭教学技术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为大学知识传播融接技术革新提供可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教学媒体 教学维度 技术适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观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文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中国“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注重外在规范与行为养成的传统,同时内在蕴含“修心”的思路。中国文化中的“心”概念与西方哲学对认知与理性的强调相对,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取向,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心作为内在意义世界,标画出人的道德... 中国“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注重外在规范与行为养成的传统,同时内在蕴含“修心”的思路。中国文化中的“心”概念与西方哲学对认知与理性的强调相对,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取向,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心作为内在意义世界,标画出人的道德意义系统,该意义世界和意义系统具有在世品格与开放自主性。从这一心概念出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被概括为“以心观心”。“以心观心”的内在理路是:首先引导人从心的角度观照道心和他心,从而进入道德意义系统;以前者为前提,指引人从我心走向道心和他心,并在这一行动过程中进一步体认道德意义,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充实意义世界,共创和谐美善的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观心 意义世界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师范生专业知识的生成逻辑与融合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1,共4页
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师的学术素养,师范院校课程的设计逻辑规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从教师专业成长知识需求属性分析,“本体性知识”界定了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学科逻辑,需要以系科为单位进行基础性学习;“条件性知识”则构成了师... 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师的学术素养,师范院校课程的设计逻辑规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从教师专业成长知识需求属性分析,“本体性知识”界定了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学科逻辑,需要以系科为单位进行基础性学习;“条件性知识”则构成了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要求对教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新时代重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需要以学科教学知识为“体”,以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为“两翼”,按照师范生学位层次和发展阶段分类培养,构建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相融合的师范生专业成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知识生成 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诸园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应对教育史的学术危机,美国女性教育史学跨出了关键一步。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展现出学术化和政治化的双重特征。其学术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跨学科的理论性和独立的知识领域两个方面。其政治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 应对教育史的学术危机,美国女性教育史学跨出了关键一步。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展现出学术化和政治化的双重特征。其学术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跨学科的理论性和独立的知识领域两个方面。其政治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女性教育史学追求教育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政治理想;二是,美国女性教育史学与美国女权政治运动紧密相连;三是,美国女性教育史学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美国女性教育史学研究对当今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教育史学研究要以追求自由、平等、公正为宗旨,应对"学术危机"教育史学科要加强自身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女性教育史学 学术化 政治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影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小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9-21,共3页
"影子教育"是一个外来词语,即国内的课外补习,与学校教学相对应。当前我国影子教育繁荣至极,但其问题不容小觑。剖析影子教育火爆的根本缘由,分析其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规范影子教育的发展,促成其与学校教学和谐... "影子教育"是一个外来词语,即国内的课外补习,与学校教学相对应。当前我国影子教育繁荣至极,但其问题不容小觑。剖析影子教育火爆的根本缘由,分析其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规范影子教育的发展,促成其与学校教学和谐互补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教育 学校 课外补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教师中途接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月琦 王爱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13-15,共3页
小学学制较长,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经常需要中途接班。学生的抵触情绪、家长的不信任态度、其他授课教师缺乏有效配合等,都可能给教师中途接班带来一系列挑战,从而导致接班教师教学效果不佳,产生职业挫败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引导班级朝... 小学学制较长,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经常需要中途接班。学生的抵触情绪、家长的不信任态度、其他授课教师缺乏有效配合等,都可能给教师中途接班带来一系列挑战,从而导致接班教师教学效果不佳,产生职业挫败感。要解决这些问题,引导班级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教师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更新观念,乐观对待中途接班;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积极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支持;及时与其他授课教师交流协作,构建和谐教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途接班 教师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举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6期49-57,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初步形成期、曲折发展期、恢复重建期与完善提升期四个阶段。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7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权利分配向受教育机会的照顾,从教育机会的增加向教育质量提升,从人力资源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经历了初步形成期、曲折发展期、恢复重建期与完善提升期四个阶段。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7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权利分配向受教育机会的照顾,从教育机会的增加向教育质量提升,从人力资源支援向物力人力资源支持与人才培养并重过渡的变迁过程,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政策优惠照顾与少数民族自立自强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与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教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阅读促进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丽 姜英杰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心理弹性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背景下,留守儿童是农村小学的重要生源,为了进一步拓展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提升的有效途径,依托当下...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升心理弹性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城镇化背景下,留守儿童是农村小学的重要生源,为了进一步拓展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提升的有效途径,依托当下书香校园建设提供的现实支持,冀北一所农村小学面向中年级段留守儿童,基于阅读治疗理论开展了“通过阅读促进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实验干预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接受为期两个月的主题阅读培育,对照组不参加主题阅读活动,干预前后均以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干预前后实验组儿童心理弹性有了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儿童无显著变化。由此得出基于阅读治疗理论的主题阅读活动可培育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弹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阅读 留守儿童 心理弹性 阅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德育理论建构呼唤文化共契自觉——一种对心理主义德育的矫正
14
作者 孙彩平 彭文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共12页
心理学知识对20世纪的现代德育观念与实践改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助推社会伦理完成了从义务与责任伦理到体验与快感伦理的转型,改变了学校教育伦理品质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学校德育的科学品质的重要... 心理学知识对20世纪的现代德育观念与实践改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助推社会伦理完成了从义务与责任伦理到体验与快感伦理的转型,改变了学校教育伦理品质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学校德育的科学品质的重要指标。观照个体心理体验的道德与基于心理学规律的德育学,成为现代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德育在回到“人”真实与当下个体快感体验的同时,可能会消解追问永恒价值与幸福的理由,因而成为有利于心理健康但限制博大心灵成长的德育。中国德育理论要实现对心理学化的超越,回到以文化共契为指向的中国德育传统,回到社会心理—心灵合一的建构框架中,以“大心灵”培育为指向,以高贵而博大的心灵作为教育的普遍价值依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伦理 快感伦理 德育 文化共契 心灵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治理的基本依据、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金圣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3,共7页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所在,学科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在学科层面的投射。学科的知识与制度两重属性、逻辑及动力机制,以及学科治理在大学行政化制度结构下的实践困境,分别构成强调学科治理命题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大学学科治理的推进,应...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所在,学科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在学科层面的投射。学科的知识与制度两重属性、逻辑及动力机制,以及学科治理在大学行政化制度结构下的实践困境,分别构成强调学科治理命题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大学学科治理的推进,应着力突破学科组织化的“短板”因素,夯实学科治理的组织基础。在运行机制方面,应综合运用学科发展核心议题的学科自主行会式决策机制、针对学科自主决策的学院和大学审议及反馈修正机制,以及学科重大议题决策的外部相关者介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贯穿学科治理全程的文化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学科逻辑 学科组织化 学科治理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的教学反思——教学伪和谐批判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爱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教师作为落实“双减”的直接责任人,决然不能将“双减”简单等同于“减少考试,减少作业”等,而应积极谋求教学的改进。教学因其双主体参与的特性,本质地蕴含着对教学和谐的追求。然而,教师对教学和谐的追求往往会导致教学伪和谐。因此,... 教师作为落实“双减”的直接责任人,决然不能将“双减”简单等同于“减少考试,减少作业”等,而应积极谋求教学的改进。教学因其双主体参与的特性,本质地蕴含着对教学和谐的追求。然而,教师对教学和谐的追求往往会导致教学伪和谐。因此,要真正落实“双减”,必须对教学伪和谐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教学伪和谐或者是平庸、肤浅的“和谐”,或者是强制、硬造的“和谐”,给教与学双方带来长期、隐秘的伤害。大部分教学伪和谐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和谐理解的偏差而无意导致的,所采用的手段包括刚性的和柔性的两种。教学伪和谐的存在,与我国尚和求同的文化传统、注重面子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控制取向的课堂管理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教学和谐 教学伪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术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7
作者 江瑞辰 吴云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国外四种重要的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术进行系统综述,从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依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联合应对模型,旨在改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我国心理干预方法的应用研究提供... 通过对国外四种重要的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技术进行系统综述,从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及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依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联合应对模型,旨在改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我国心理干预方法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依据。国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比较成熟,可以为国内业界提供很好的参考与借鉴,另外,提出的联合应对模型综合考虑了政府决策部门、社区和心理服务机构以及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适合我国国情,但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事件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馆校合作的博物馆资源利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瑜 曹长德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3期39-41,共3页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比能够更直观地传播历史文化,更好地打破学科壁垒,同时还能够增强学习者的现实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博物馆资源利用率一直较低。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策略包括几... 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比能够更直观地传播历史文化,更好地打破学科壁垒,同时还能够增强学习者的现实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博物馆资源利用率一直较低。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策略包括几个方面:提高全社会对博物馆资源教育价值的认同,构建馆校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博物馆资源利用的评价体系,将博物馆资源利用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引导家长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亲子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资源 课程资源 馆校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争议和研究证据
19
作者 武文莉 何虎 罗增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39,共5页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类型做了详细梳理并总结了争议的原因。结果发现,目前理论上的争议可归纳为四大类:负相关、正相关、不相关以及U形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性质、心理健...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类型做了详细梳理并总结了争议的原因。结果发现,目前理论上的争议可归纳为四大类:负相关、正相关、不相关以及U形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性质、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的取向和设计形式以及被试群体有关。该结果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数字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动态并批判性地看待既有研究结果。未来应将数字媒体使用做精细化区分并加强实验研究准确揭示因果关系,以便厘清该领域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使用 心理健康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