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道才 谢娟 +5 位作者 李红红 朱邦中 陈增红 娄寅 方颖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创周i-PRF多点分散注射,再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周期重复上述治疗,达修复标准后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的细菌培养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评分,记录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第7、14天i-PRF组各项炎症指标及疼痛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覆盖率及细菌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组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RF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相比于单纯应用VSD技术,能更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封闭式负压引流 慢性难愈性创面 局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