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庆市两种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发生防治概况与控制措施
1
作者 唐学友 章炳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2期75-76,共2页
本文主要对稻水象甲,蔗扁蛾两种检疫性害虫的生活习性,传播途径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市发生危害检疫和防治做了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 检疫性害虫 生活习性 传播途径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防治概况及检疫控制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学友 章炳旺 +6 位作者 陈春秋 周桃棣 何学平 徐进峰 江潮 何木兰 张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期173-173,127,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庆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防治概况及检疫控制措施。
关键词 水稻 条斑病 防治 检疫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学志 肖满开 +3 位作者 董习华 丁士银 罗跃进 江启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7期166-167,165,共3页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蜱、综合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 耕作制度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简报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学友 章炳旺 +3 位作者 方海维 方向群 陈春秋 谷峙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3期139-140,共2页
通过2001年以来对稻水象甲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本地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田间虫量由田边向田中间逐步递减,5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向早稻回迁飞高峰期是药剂防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30年来棉花病虫发生演变概况及原因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章炳旺 李恺求 +3 位作者 罗定荣 朱世华 王俊 曹中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5期178-179,共2页
本文对安庆市13种主要病虫害30年来的发生演变概况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棉花病虫 演变概况 发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禁用和替代高毒农药工作主要做法
6
作者 唐学友 章炳旺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X期100-101,共2页
安庆市是农业大市,因此,也是农药应用大市,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0年以来农药使用量(商品量)在0.9~1.37万t。2005年稻飞虱大发生,发生危害时间长达2个月,防治用药量大增,同时稻瘟病在部分稻区大发生,稻曲病发生面积扩... 安庆市是农业大市,因此,也是农药应用大市,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0年以来农药使用量(商品量)在0.9~1.37万t。2005年稻飞虱大发生,发生危害时间长达2个月,防治用药量大增,同时稻瘟病在部分稻区大发生,稻曲病发生面积扩大,全年农药用量为近年最高值,达1.37万t。在农药使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杀虫剂使用量过大,杀菌剂使用量偏少,除草剂虽然发展较快,但一些作物如小麦田、蔬菜地、大豆地、山芋地使用量明显不足,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比例偏大、高毒农药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二是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不按有关规定使用农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地方还比较普遍,例如《农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但在蔬菜上仍有使用高毒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农药 安庆市 农药使用量 《农药管理条例》 禁用 有机磷农药 蔬菜地 危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禁用和替代高毒农药工作主要做法
7
作者 唐学友 章炳旺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期86-87,共2页
该文阐述了安庆市禁用和替代高毒农药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从强化安全用药宣传,提高安全用药意识;二是开展选择替代品试验研究;三是加强对农药市场监督管理,把好禁用农药流入源头关;四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措施到位。
关键词 高毒农药 替代品 农药管理 安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转基因抗虫棉病虫防治问题探讨
8
作者 章炳旺 朱世华 +5 位作者 唐学友 李恺求 罗定荣 王俊 徐进才 谷峙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3期103-103,107,共2页
对安庆市转基因抗虫棉病虫防治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病虫防治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安庆市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9
作者 杨改萍 戴庆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85-86,共2页
通过对2005年安庆市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调查研究,提出了“压前控后,狠治当代”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褐飞虱 大发生特点 大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稻瘟病流行原因及综合防治研究
10
作者 杨改萍 戴庆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72-73,共2页
皖西南稻瘟病的流行具有周期性、区域性、流行型及为害性的特点。大流行原因是品种种植年限长、抗性丧失、氮肥施用量偏高、追肥过迟、区域性环境小气候有利及特殊的气候与感病生育期吻合。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止对策。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防治对策 安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安庆混作稻区稻纵卷叶螟第三、四代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齐国君 秦冉冉 +5 位作者 肖满开 郑兆阳 江潮 程遐年 张孝羲 翟保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 对2007年安徽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第3、4代稻纵卷叶螟在安庆混作稻区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单季早中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双季晚稻在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和灯诱数据,进行世代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早中稻田第3代以本地繁殖世代为主,有部分迁入;第4代为本地虫源,大部分迁出,少部分滞留为害。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稻田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雌蛾卵巢解剖数据,发现安庆稻区单季早中稻稻纵卷叶螟第4代以迁出型为主,双季晚稻田为居留型,早中稻田稻纵卷叶螟除远距离迁飞外,也可直接转移扩散到附近晚稻田中滞留为害。滞留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近年来暖秋(9月份)频率增大;二是安庆单双混作稻区的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革,使得单季稻比例上升,水稻在生长季节中不间断地种植,为稻纵卷叶螟的栖居、繁殖和秋季滞留为害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混作稻区 卵巢发育 种群特征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地区稻瘟病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满开 杨厚南 +4 位作者 徐劲峰 吴彩玲 江潮 孙旺应 王开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42-43,65,共3页
对安庆市近20a的稻瘟病历史资料进行解析,提出了稻瘟病流行周期、发生生态型等概念。从历史观、生态观、系统凤、辩证观出发,对上述概念进行了论证,并阐述了建立上述概念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稻瘟病 流行规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虫剂对棉花主要害虫的防效及对瓢虫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世华 章炳旺 +3 位作者 蔡凌 李权生 何学平 范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76-77,79,共3页
防治棉铃虫比较理想的药剂和处理有赛丹 +三唑磷、拉维因、赛敌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用的时间长 ,对棉蚜防效差 ,不能作为防治棉蚜的专门药剂 ;8种试验药剂均不宜于防治棉叶螨 ;试验药剂及处理 ,对瓢虫卵杀伤力不强 ,但对瓢虫成。
关键词 筛选 对比试验 防效 杀伤力 棉花害虫 杀虫剂 瓢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广灭灵ME防除移栽油菜田杂草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潮 肖满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82-83,共2页
用 3 6%广灭灵ME 3 90~ 495ml/hm2 ,药后 3 0~ 180天 ,对油菜田主要杂草牛繁缕、看麦娘等的防除效果可达 81.5 %~99.7% ;在油菜苗期施用广灭灵易造成白化苗 ,但白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 ,能自行恢复正常。
关键词 广灭灵ME 油菜 杂草 除草剂 除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桐城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祖文 方海维 +3 位作者 肖满开 方向群 陈春秋 高双武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65-69,共5页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 稻水象甲 发生规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纹瓢虫空间分布型及农药对其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炳旺 邹运鼎 潘泽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C、I、Iδ、M·/M四种方法,检验了龟纹瓢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得出成虫基本属随机分布;幼虫在虫口数量较大时为聚集分布,在数量较小时为随机分布;卵呈聚集分布.农药对龟纹瓢虫幼虫杀伤力大,24小时杀伤力达75.0%-97...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C、I、Iδ、M·/M四种方法,检验了龟纹瓢虫在棉田的空间分布.得出成虫基本属随机分布;幼虫在虫口数量较大时为聚集分布,在数量较小时为随机分布;卵呈聚集分布.农药对龟纹瓢虫幼虫杀伤力大,24小时杀伤力达75.0%-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空间分布型 农药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KAP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淑 肖满开 +2 位作者 沈迎春 朱春雨 袁会珠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10期16-20,共5页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是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除了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外,再协同采用机械耕作、肥水科学管理、抗性品种种植、合理栽培等综合技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的技术集成,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 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是指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除了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外,再协同采用机械耕作、肥水科学管理、抗性品种种植、合理栽培等综合技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用量的技术集成,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农户对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认知与执行情况,本研究把国际上技术产品推广中的重要研究方法KAP(即knowledge,altitude,practi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研究方法引入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调查研究中,在全国各地选择常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0名农民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只有38.8%的农户知道"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42.3%的农户在防治病虫害时,除了化学防治,并不了解植保综合技术,39.6%的农户认为该项技术较复杂,效果差且各种机械太贵,不愿意采用;只有20%的农户愿意使用植保综合技术。农户植保知识缺乏、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等均严重等影响农户对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行为和态度,只有加强农业科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才能有效推动农药减量综合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 综合技术 KAP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农业中棉花害虫管理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炳旺 唐学友 邹运鼎 《中国棉花》 2000年第6期4-6,共3页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花的耐害性和补偿能力 ,充分发挥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来进行。棉虫治理对策是按一定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设计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害虫 综合治理 全种群治理 大面积种群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三拂ME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满开 唐学友 +3 位作者 王俊 柏玉明 耿继光 于淑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99-199,237,共2页
对31%三拂ME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高峰期,每666.7m2用31%三拂ME70 ml和100ml,药后3d,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6.5%和91.6%;药后7d,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和98.0%;药后7d,保叶... 对31%三拂ME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高峰期,每666.7m2用31%三拂ME70 ml和100ml,药后3d,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6.5%和91.6%;药后7d,稻纵卷叶螟的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6.5%和98.0%;药后7d,保叶效果分别为94.6%和96.5%;药后13d,保叶效果分别为94.1%和95.8%。在褐飞虱重发情况下,三拂两个处理的防治效果为47.8-58.9%,难以控制褐飞虱的危害。在本试验条件和用药量水平下,31%三拂ME对水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拂 防治 稻纵卷叶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农业中棉花害虫管理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炳旺 唐学友 +1 位作者 潘泽义 邹运鼎 《安徽农学通报》 2000年第3期41-43,共3页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 棉花害虫管理在可持续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害虫防治有四种对策 ,即综合治理对策、全种群治理对策、大面积种群治理对策和合理害虫治理对策。棉花害虫管理对策必须服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可从农田生态的调整 ,利用棉花的耐害性和补偿能力 ,充分发挥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来进行。棉虫治理对策是按一定农田生态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设计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棉花 害虫管理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