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小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
作者 李基光 王素华 +5 位作者 陈戈 杨学乐 何世才 彭振 李勇 汤睿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湖南小麦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甚至更早,产区集中在洞庭湖区及雪峰山脉以西。湖南是全国最早开展小麦研究的省份之一,先后育成了湘麦1号、湘麦2号、湘3017、湘麦12号、湘麦13号等知名品种,首创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在促进小麦... 湖南小麦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甚至更早,产区集中在洞庭湖区及雪峰山脉以西。湖南是全国最早开展小麦研究的省份之一,先后育成了湘麦1号、湘麦2号、湘3017、湘麦12号、湘麦13号等知名品种,首创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在促进小麦生产发展和选育抗赤霉病新品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湖南在小麦衍生功能研究方面也有较大进展,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批以小麦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业项目正成为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然而,湖南在发展小麦生产方面仍面临科技支撑不足、种植布局不合理、栽培管理落后等问题。展望未来,湖南在发展小麦生产方面仍需坚守阵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养专业的科研团队,积极开展优质、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统一小麦品种,引导连片种植,制定生产标准,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开创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小麦 发展历史 研究现状 两系杂交小麦 赤霉病 小麦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