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野生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雅琦 陈曦 +3 位作者 王梅婷 刘晓菲 董刚强 于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噻苯隆(thidiazuron, TDZ)、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影响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窄叶芍药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窄叶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5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0.5 mg/L+2,4-D 0.5 mg/L。窄叶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2,4-D 0.5 mg/L+NAA 0.2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1.0 mg/L+2,4-D 0.5 mg/L+NAA 0.2 mg/L。本研究不仅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为寻找野生芍药繁殖保护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野生种 茎段 愈伤组织 诱导 植物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羊肚菌菌株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及粗提物体外活性
2
作者 刘慧敏 张京津 +5 位作者 陈万超 郝海波 陈辉 黄静静 李卫 杨焱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分析5株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利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粗提物,对其抗氧化活性、消化特性及降脂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实... 分析5株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利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粗提物,对其抗氧化活性、消化特性及降脂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于菌丝体,子实体总必需氨基酸占比为43.5%~48.8%,菌丝体与之相近,占比为38.8%~41.4%;而5株羊肚菌菌丝体的主要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占比高于子实体;蛋白质粗提物体外活性表明,子实体蛋白质抗氧化、消化特性及对胰脂肪酶抑制率高于菌丝体,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蛋白质消化能力及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为羊肚菌菌丝体和子实体蛋白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蛋白质 营养评价 抗氧化活性 胰脂肪酶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种植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
3
作者 洪云鹏 陈沂岭 +5 位作者 苏燕燕 董刚强 宋效东 王涵 杨金玲 张甘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100,共10页
于2023年7—8月对宁夏全境枸杞种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记录了186个点位的枸杞适宜种植情况,测试了70份鲜枸杞样品,获取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产量和果形指数的数据,同时收集了宁夏自治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高分辨率环境变... 于2023年7—8月对宁夏全境枸杞种植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记录了186个点位的枸杞适宜种植情况,测试了70份鲜枸杞样品,获取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产量和果形指数的数据,同时收集了宁夏自治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高分辨率环境变量。首先,基于枸杞种植分布信息与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识别了宁夏自治区可以种植枸杞的区域;其次,基于主观权重法建立了4项枸杞质量指标的权重和分级体系,使用随机森林(RF)分类模型完成了宁夏自治区枸杞种植适宜性区划,并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各种环境因子对枸杞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枸杞潜在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现有农田区(除南部六盘山两侧冷凉区)和农田与牧场交界边缘区,其中,适宜区占47%,较适宜区占35%,次适宜区占18%。气候因素是影响枸杞种植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土壤和地形因素;4项枸杞质量指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果形指数主要由气候因素驱动,产量主要受土壤肥力影响。该研究对宁夏枸杞产业转型及种植发展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种植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花肉苁蓉寄主柽柳林地土壤养分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闵炬 董刚强 +3 位作者 谢文明 李奕林 纪荣婷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了解和评价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寄主柽柳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指导土壤培肥,以该地区管花肉苁蓉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于田县和民丰县为研究区域,采集该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样本,对其主要物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和评价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寄主柽柳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指导土壤培肥,以该地区管花肉苁蓉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于田县和民丰县为研究区域,采集该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样本,对其主要物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柽柳林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为0.31 g/kg和2.42 g/kg,处于缺乏和很缺乏水平;土壤速效钾和全磷含量均值分别为155 mg/kg和0.55 g/kg,处于适宜及以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4~8.0 mg/kg,处于适宜和缺乏水平的分别占调查面积的41.2%和58.8%。土壤pH为中性或微碱性,种植年限达10 a以上的土壤呈微酸性且已发生次生盐渍化。相同种植年限下,传统的漫灌转为滴灌可使土壤EC值、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60.6%、48.8%和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红柳 土壤肥力 漫灌 滴灌 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及其混伪品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嘉丽 黄宇航 +5 位作者 宋明 任阳阳 张梦婷 刘霞 孙伟 陈士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777-780,785,共5页
目的:运用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及其混伪品。方法:收集来自重庆、北京等9个地方的21份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双向测序。同时从Gen Bank上下载常见马勃药材混伪品的序列... 目的:运用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及其混伪品。方法:收集来自重庆、北京等9个地方的21份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双向测序。同时从Gen Bank上下载常见马勃药材混伪品的序列。将所有序列进行剪切校准拼接后分析,基于K2P(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马勃及其混伪品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大马勃的ITS序列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脱皮马勃的ITS序列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03;紫色马勃的ITS序列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03。大马勃与混伪品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为0.019,脱皮马勃与混伪品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为0.031,紫色马勃与混伪品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为0.634。大马勃、脱皮马勃、紫色马勃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均小于它们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大马勃、紫色马勃、脱皮马勃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能够与混伪品明显的区别开来。结论:基于ITS序列的条形码技术可以将马勃药材及其混伪品有效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勃 混伪品 ITS 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糠在蓝莓基质栽培上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其龙 董刚强 +1 位作者 田亮亮 於虹 《果农之友》 2019年第2期20-20,共1页
蓝莓种植土壤要求酸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蓝莓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以适宜蓝莓生长。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由于可以较好地控制蓝莓生长所需的根系环境,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产量,从而在我国云南地区发展迅... 蓝莓种植土壤要求酸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蓝莓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以适宜蓝莓生长。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由于可以较好地控制蓝莓生长所需的根系环境,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产量,从而在我国云南地区发展迅速。然而现有的蓝莓基质栽培方法要求专用的基质盆以提高排水性,同时栽培基质大部分为进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土壤 基质 栽培 生长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显著促进蓝莓生长和结果
7
作者 曾其龙 韦继光 +2 位作者 汪春芬 董刚强 於虹 《果农之友》 2020年第4期37-37,共1页
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可以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蓝莓产量,引起了我国种植者极大的兴趣。蓝莓基质栽培一般通过滴灌设备进行施肥,但是由于肥料液配制复杂,且需要根据蓝莓生长状态调整施肥液浓度,一般种植者较难快速掌握。笔者前期在南... 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可以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蓝莓产量,引起了我国种植者极大的兴趣。蓝莓基质栽培一般通过滴灌设备进行施肥,但是由于肥料液配制复杂,且需要根据蓝莓生长状态调整施肥液浓度,一般种植者较难快速掌握。笔者前期在南京开展的研究发现,基质栽培体系下施用包膜控释肥,也可以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 基质栽培 南方高丛蓝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菜地氮磷淋溶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巨昇容 闵炬 +2 位作者 董刚强 李建斌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0-1661,共12页
设施菜地揭棚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是阻控淋溶发生的重要措施,在降雨频繁地区氮磷阻控效率高的填闲作物尚不明确。以休闲为对照,种植5种填闲作物:高粱(Sorghum bicolorL.)、玉米(Zea mays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马齿苋(Portula... 设施菜地揭棚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是阻控淋溶发生的重要措施,在降雨频繁地区氮磷阻控效率高的填闲作物尚不明确。以休闲为对照,种植5种填闲作物:高粱(Sorghum bicolorL.)、玉米(Zea mays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和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 DC.),研究了不同种类填闲作物对设施菜地氮磷淋溶、土壤速效氮、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休闲处理相比,种植填闲作物高粱、玉米、黑麦草、马齿苋和羽衣甘蓝分别显著减少了12.6、16.6、27.4、28.9和26.8 kg·hm–2的氮淋溶,显著减少了0.10、0.05、0.04、0.04和0.13 kg·hm–2的磷淋溶。氮淋溶阻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马齿苋、黑麦草、羽衣甘蓝、玉米、高粱,磷淋溶阻控率由高到低则依次为羽衣甘蓝、高粱、玉米、马齿苋、黑麦草。5种填闲作物中黑麦草、马齿苋和羽衣甘蓝的氮阻控率分别达到52.3%、55.1%和51.2%,较高粱和玉米氮阻控率平均提高了近一倍。这是因为黑麦草、马齿苋和羽衣甘蓝在休闲前期(21 d)就有一定的覆盖度,与休闲相比分别减少了23.5%、17.1%和26.7%的淋溶水量,而高粱和玉米前期覆盖度差,在前期降水多后期降水少的情况下其淋溶水量与休闲无显著差异;种植黑麦草、马齿苋和羽衣甘蓝耕层土壤(0~20 cm)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0.1~52.8 mg·kg^(–1),而种植高粱和玉米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为67.8~72.7 mg·kg^(–1);此外,与高粱和玉米相比,马齿苋和羽衣甘蓝还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和根际土壤中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可能增强了土壤的反硝化过程。综上,黑麦草、马齿苋和羽衣甘蓝作为降雨频繁地区的夏季填闲作物可显著减少氮磷淋溶,其中羽衣甘蓝对氮磷综合阻控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面源污染 马齿苋 羽衣甘蓝 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饮用菊茶汤的感官风味与活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佳慧 夏熠珣 +4 位作者 沈慧娟 董刚强 侯姣靓 李廷钊 钟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31,共8页
本研究对杭白菊、福白菊、祁白菊、贡菊、亳菊、怀菊、滁菊、无菌菊等8种菊花茶汤的感官品质和活性成分进行对比。结合专业评价小组、高精度分光测色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菊花茶汤的感官品质、挥发性... 本研究对杭白菊、福白菊、祁白菊、贡菊、亳菊、怀菊、滁菊、无菌菊等8种菊花茶汤的感官品质和活性成分进行对比。结合专业评价小组、高精度分光测色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菊花茶汤的感官品质、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描述性感官评价分析,8种菊花茶可被分为四类。建立汤色与色度值的关系为:黄绿色=-32.274+0.324L^(*)-0.564a^(*)+0.084b^(*)。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确定了中药味与4-萜烯醇等6种物质相关、甜菜味与(e)-泰烯酮等13种物质相关、菜腥味与桃金娘烯醇等等14种物质相关。对总黄酮含量的分析表明,有机种植杭白菊中含量最高,祁白菊含量最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别在5种、7种、8种、4种和5种茶汤中检测出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醛酸苷、3, 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等活性成分,它们分别在祁白菊、贡菊、怀菊、祁白菊和福白菊中具有最高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茶 定量描述性分析 挥发性成分 活性成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类有机水溶肥对杭白菊苗期生长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金燕 纪荣婷 +2 位作者 董刚强 闵炬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9-795,共7页
有机种植杭白菊对提高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壳聚糖有机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在果蔬上已有广泛应用,其在有机杭白菊苗期的最佳用量及其促进苗期生长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壳聚糖有机水溶肥稀释... 有机种植杭白菊对提高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壳聚糖有机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在果蔬上已有广泛应用,其在有机杭白菊苗期的最佳用量及其促进苗期生长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壳聚糖有机水溶肥稀释液1000倍(T1)、500倍(T2)、300倍(T3)、100倍(T4)5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杭白菊生物量、生长发育指标、根系形态特征、光合作用、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3处理根鲜重、地上部鲜重、叶片数、茎粗和株高分别显著增加了64%、110%、27%、17%和32%,表明壳聚糖类有机水溶肥稀释300倍是有机杭白菊苗期最佳用量。此外,与CK比,T3处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提高了46%、62%和69%,光合速率约增加64%,且调节了杭白菊苗期的碳氮比例,根系与地上部的碳氮比值分别为19和17。综上,改善杭白菊苗期根系的形态特征,增强光合作用,调节植株的碳氮比可能是壳聚糖有机水溶肥促进有机杭白菊苗期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溶肥 菊花 生物量 根系形态 光合作用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注射-多级质谱全扫描法快速分析枸杞子化学成分组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金茹 彭博 +5 位作者 李婷 刘文静 李菡 李波 赵云芳 宋月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11,共12页
由于色谱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LC-MS研究中药成分的分析通量较低,而多级质谱全扫描(MS/MS^(ALL))采用了气态分段技术(GPF),可以在直接注射(DI)模式下,采集每个表观质量数MS^(1)信号的MS^(2)图谱,实现MS^(1)-MS^(2)数据列表... 由于色谱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LC-MS研究中药成分的分析通量较低,而多级质谱全扫描(MS/MS^(ALL))采用了气态分段技术(GPF),可以在直接注射(DI)模式下,采集每个表观质量数MS^(1)信号的MS^(2)图谱,实现MS^(1)-MS^(2)数据列表的高通量构建。为快速表征枸杞子化学成分组,本研究采用DI-MS/MS^(ALL)全面采集枸杞子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的多级质谱数据,根据高分辨MS^(1)和MS^(2)碎片离子信息推导质谱裂解途径,结合数据库检索以及相关文献,从枸杞子中初步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包括1个氨基酸类、19个有机酸类、2个糖脂类、6个苯丙素类、1个黄酮类、6个生物碱类以及3个酰胺类化合物。DI-MS/MS^(ALL)可作为中药等复杂体系快速全面定性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注射-多级质谱全扫描(DI-MS/MS^(ALL)) 枸杞子 化学成分组 裂解途径 MS^(1)-MS^(2)数据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种植增效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纪元 郝雅琼 +3 位作者 孙海军 董刚强 闵炬 施卫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73-2081,共9页
通过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及对菜地氮环境排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有利于空心菜种植氮利用增效与环境减排的生物刺激剂种类。开展设施菜地土壤土柱模拟试验,两季种植空心菜,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和常规施氮分别... 通过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及对菜地氮环境排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有利于空心菜种植氮利用增效与环境减排的生物刺激剂种类。开展设施菜地土壤土柱模拟试验,两季种植空心菜,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和常规施氮分别添加黄腐酸类物质(N+HA)、海藻提取物(N+AE)、壳聚糖(N+CT)、鱼蛋白(N+FPH)、大豆蛋白水解物(N+PPH)、微生物菌剂(N+FC)处理。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NH_(3)挥发和N_(2)O排放的影响。两季种植结果表明:与N处理相比,添加不同生物刺激剂均可促进空心菜地上部氮吸收并提高产量,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N+HA、N+AE、N+CT、N+FC、N+FPH、N+PPH,其中,N+HA、N+AE和N+CT两季平均增幅分别达29.2%、26.5%和15.0%,氮表观利用率从13.7%分别提高到22.2%、21.1%和19.2%;NH3挥发损失平均削减率从大到小依次为N+AE、N+HA、N+CT、N+FPH、N+PPH,其中,N+HA、N+AE和N+CT两季平均分别降低16.1%、24.2%和9.6%。与N处理相比,6种生物刺激剂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_(2)O排放,增幅为8.4%~29.8%。研究表明,氮肥配施HA、AE和CT这3种生物刺激剂可以显著提高空心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显著减少NH3挥发排放,此外,不同种类生物刺激剂的施用均存在N_(2)O排放增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剂 菜地 氨挥发 氧化亚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摘时期对菊花茶汤感官及理化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佳仪 夏熠珣 +2 位作者 侯姣靓 董刚强 钟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6-65,共10页
选取市面上常见的8种茶用菊花,探究不同采摘时期对其茶汤感官属性及挥发性、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感官及理化属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摘时期主要影响菊花茶... 选取市面上常见的8种茶用菊花,探究不同采摘时期对其茶汤感官属性及挥发性、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通过定量描述性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感官及理化属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摘时期主要影响菊花茶汤的滋味和口感,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确定总酚、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与感官滋味正相关。此外,采摘时期也会对菊花茶汤的挥发性物质产生影响,但远不及品种和生长种植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利用气味活度值推测正壬醛和桉叶油醇为传统菊花香气的主要物质来源,该研究为菊花茶产业的市场推广以及定向调控菊花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茶汤 采摘时期 定量描述性分析 挥发性物质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研究不同海拔生境神农香菊的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春苗 蒋莉萍 +3 位作者 董刚强 刘义飞 陈士林 张景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6-1368,共13页
目的比较神农香菊不同海拔生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差异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神农香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heatA获得海拔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温度和降水等并进行差异统计分析,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黄龙堰与宋洛两个不... 目的比较神农香菊不同海拔生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差异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神农香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heatA获得海拔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温度和降水等并进行差异统计分析,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黄龙堰与宋洛两个不同海拔生境的神农香菊样本的基因表达谱,并基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功能富集分析,获取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及其关联的代谢通路。结果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神农香菊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不同海拔种植点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萜类、苯丙素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等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其中,参与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在不同海拔种植样本间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结论神农香菊可能通过调控萜类关键表达基因如DXS、DXR、HMGCS等的表达适应生境变化。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神农香菊不同海拔适应机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香菊 海拔 转录组 环境因子 基因表达 次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PDA-MS-ABTS阳离子自由基在线分析藤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被引量:6
15
作者 甘小娜 彭博 +1 位作者 李廷钊 李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45-250,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在线法对藤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以Trolox为对照品,采用标准曲线法,对藤茶中的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在线法对藤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以Trolox为对照品,采用标准曲线法,对藤茶中的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藤茶中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二氢杨梅素;对市售12批藤茶样本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其中产于湖北恩施和福建武夷山的样本抗氧化活性最高。所建定量分析方法快捷、稳定、可靠,可用于藤茶样本的在线抗氧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 在线抗氧化 定性鉴别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评价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慧吉 李廷钊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1-379,共9页
目的:采用多种模型研究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作用,并初步鉴定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构建牛血清白蛋白(BSA)/还原糖反应、甲基乙二醛(MGO)诱导成纤维细胞糖化以及葡萄糖溶液诱导斑马鱼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增加体系,从生化、细胞及斑... 目的:采用多种模型研究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作用,并初步鉴定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构建牛血清白蛋白(BSA)/还原糖反应、甲基乙二醛(MGO)诱导成纤维细胞糖化以及葡萄糖溶液诱导斑马鱼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增加体系,从生化、细胞及斑马鱼三种不同模型全面评估槐花水提物抗糖化效果。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 TOF/MS)联用技术对槐花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进一步测定槐花主要化学成分对生化体系中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结果:BSA/还原糖体系中,槐花水提物抑制AGEs的IC_(50)值为53.93μg/mL。细胞模型中,10及40μg/mL的槐花水提物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羧甲基赖氨酸(CML)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2.28%和83.85%。斑马鱼模型也同样验证了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效果,与模型组相比,2 mg/mL的槐花水提物能使斑马鱼的AGEs生成量降低76.85%。采用液质联用分析,从槐花水提取物中共鉴定了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对其中7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进行BSA/还原糖体系分析,发现其均能有效抑制AGEs生成,其中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IC_(50)值分别为165.5、133.0和42.9μmol/L,均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结论:槐花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糖化作用,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 抗糖化 非酶糖基化反应 成纤维细胞 斑马鱼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 TOF/MS)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子中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及枸杞酸的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慧吉 彭博 +2 位作者 李廷钊 陈亮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4-299,共6页
目的:建立枸杞子中脂溶性活性成分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及水溶性活性成分枸杞酸(AA2βG,即2-O-(β-葡糖苷)-抗坏血酸)的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Luna C_(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丙酮... 目的:建立枸杞子中脂溶性活性成分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及水溶性活性成分枸杞酸(AA2βG,即2-O-(β-葡糖苷)-抗坏血酸)的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Luna C_(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丙酮:甲醇=55:45,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450 nm;枸杞酸检测:UPLC,Waters二醇基柱Torus TM Diol Column(3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66.7 mmol/L醋酸铵(体积比85:15),等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在0.01~0.1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为4.04%。枸杞酸在3.12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1.0000;平均回收率为96.30%,RSD为3.61%。22批枸杞样品中,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含量最高可达0.51%,枸杞酸含量最高可达1.33%。结论:该方法均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枸杞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枸杞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不同种植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巫小宏 娄芳 +2 位作者 李卫 李廷钊 刘红昌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530-531,535,共3页
太子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根作为中药使用。因产区常年使用块根繁殖,导致品种退化,病害严重,部分区域病毒病感染率高达90%,产量降低超过50%。为探寻具有商业价值的种苗繁殖方式,进行了不同种植材料繁殖效果的比较,发现种子繁殖的... 太子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根作为中药使用。因产区常年使用块根繁殖,导致品种退化,病害严重,部分区域病毒病感染率高达90%,产量降低超过50%。为探寻具有商业价值的种苗繁殖方式,进行了不同种植材料繁殖效果的比较,发现种子繁殖的第1代种参作为种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繁殖材料 第1代种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异构体手性分析及其在线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甘小娜 李廷钊 李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二氢杨梅素是药食两用植物藤茶的主要活性成分,然而其在提取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消旋化。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hiralpak IG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乙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 二氢杨梅素是药食两用植物藤茶的主要活性成分,然而其在提取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消旋化。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hiralpak IG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乙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对二氢杨梅素手性异构体进行拆分,进而建立藤茶中(2R,3R)-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同时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配制自由基溶液,使用柱后反应系统对二氢杨梅素手性异构体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在线研究。结果表明(2S,3S)-二氢杨梅素和(2R,3R)-二氢杨梅素在该条件下分离度良好;(2R,3R)-二氢杨梅素在0.01~0.6 mg/mL范围内,其质量浓度和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目标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4.2%;在线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2R,3R)-二氢杨梅素和(2S,3S)-二氢杨梅素具有相似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该方法适用性强,为手性化合物的活性比较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R 3R)-二氢杨梅素 手性拆分 藤茶 含量测定 在线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抗氧化分析和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快速筛选桂花抗氧化及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分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慧吉 李廷钊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9,共13页
目的:研究桂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这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来衡量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ABTS^(+)&... 目的:研究桂花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这3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来衡量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ABTS^(+)·-质谱(UPLC-PDA-QDa-ABTS^(+)·)在线法对桂花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超滤亲和-液质联用技术(Ultra-filtration affinity-liquid chromatography spectrometry,UF-LC-MS),筛选桂花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用H_(2)O_(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桂花水提物及其化合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果:桂花水提物清除DPPH·及ABTS^(+)·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值分别为37.66和38.32μg/mL。当桂花浓度达到2 mg/mL时,FRAP值可高达3.17。桂花水提物抑制酪氨酸酶双酚酶的EC_(50)为595.9μg/mL。通过UPLC-Triple-TOF/MS分析,初步鉴定了桂花水提物中28种化学成分。采用UPLC-PDA-QDa-ABTS^(+)·在线法及UF-LC-MS技术,快速筛选出桂花提取物中5种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并兼具显著酪氨酸酶结合率的化学成分,鉴定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毛蕊花糖苷。体外抗氧化和酪氨酸酶实验,验证了毛蕊花糖苷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毛蕊花糖苷清除DPPH·及ABTS^(+)·的EC_(50)值分别为10.27和14.96μg/mL。当毛蕊花糖苷浓度达到1 mg/mL时,FRAP值可高达4.22。毛蕊花糖苷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EC_(50)为477.5μg/mL,对双酚酶的抑制活性几乎没有。利用H_(2)O_(2)致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进一步验证桂花提取物及毛蕊花糖苷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桂花水提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毛蕊花糖苷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氧化应激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毛蕊花糖苷 UPLC-ABTS · 在线抗氧化 超滤亲和-液质联用 酪氨酸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