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和ISM的尾矿库洪水风险评估
1
作者 陈国芳 张新如 +2 位作者 李海港 郑宇 汪柳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6,共9页
目的洪水是影响尾矿库安全的重要因素,明晰洪水对尾矿库的风险传导路径有利于帮助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优化防控措施。方法结合文献计量法和专家决策筛选出尾矿库洪水风险的重要影响指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目的洪水是影响尾矿库安全的重要因素,明晰洪水对尾矿库的风险传导路径有利于帮助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优化防控措施。方法结合文献计量法和专家决策筛选出尾矿库洪水风险的重要影响指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对指标层次进行划分,最后基于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解析灾害的演化路径,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结果表明:(1)基于文献计量法总共筛选出24个尾矿库洪水风险影响因素,结合平均权重值与专家经验确定10个相对重要的尾矿库洪水风险影响因素;(2)基于ISM计算得出10个影响因素和洪水风险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确定尾矿库洪水灾害的直接、间接和最根本影响因素;(3)结合ISM和事故案例,建立尾矿库洪水灾害事故树,通过布尔代数运算得出18种致灾路径和9种预防事故的路径;(4)分析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后发现对尾矿库洪水风险影响最大的事件是排洪能力不足、洪峰流量大和初始浸润线埋深浅。结论提出的文献计量法、ISM与FTA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客观指标筛选与系统建模的融合,而且为尾矿库防洪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阻断”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洪水风险 文献计量法 解释结构模型 事故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SM-MICMAC模型的尾矿库溃坝原因分析及防控研究
2
作者 叶佳文 刘珮勋 +2 位作者 李海港 石萍萍 王雅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目的探究造成尾矿库溃坝各成因之间的关系,研究尾矿库溃坝不同因素之间的演化路径、影响因素之间驱动与依赖的影响关系,识别有较高驱动力和较高依赖度的因素,针对不同成因提出对应策略。方法采用AISM-MICMAC模型,系统研究影响因素之间... 目的探究造成尾矿库溃坝各成因之间的关系,研究尾矿库溃坝不同因素之间的演化路径、影响因素之间驱动与依赖的影响关系,识别有较高驱动力和较高依赖度的因素,针对不同成因提出对应策略。方法采用AISM-MICMAC模型,系统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及类别分布。结果分析事故案例,得到可能导致尾矿库溃坝因素共69个,分为10个层级,包括直接原因、中间原因和根本原因,位于结构底层的因素为根本原因,位于结构顶层的因素为直接原因。计算因素的驱动力值和依赖度值,得到驱动力值-依赖度值关系图。结论关系图揭示各因素所属层级及其演化关系,以及因素间影响关系的相互传递:根本原因具有较高的驱动力和较低的依赖度,直接原因具有较低的驱动力和较高的依赖度。四象限图可有效反映各因素的驱动力值和依赖度值,将各个因素的驱动力值和依赖度值可视化,甄别尾矿库溃坝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象限的因素,提供防控思路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溃坝 AISM-MICMAC模型 层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质量分数对全尾砂固结特性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陈友良 张乳燕 +3 位作者 付士根 阎露璐 王守印 李海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为探究固体质量分数对尾砂固结行为的影响机制,揭示其孔隙水压与基质吸力的演化规律,进行固体质量分数对全尾砂固结特性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固体质量分数60%~70%尾砂的固结动力学特征。采用含水率传感器追踪体积含水率的三... 目的为探究固体质量分数对尾砂固结行为的影响机制,揭示其孔隙水压与基质吸力的演化规律,进行固体质量分数对全尾砂固结特性影响机制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固体质量分数60%~70%尾砂的固结动力学特征。采用含水率传感器追踪体积含水率的三阶段时空演化,结合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动态监测,分析不同质量分数试样的渗流特性与固结过程。基于实验数据探讨颗粒骨架形成与水分迁移的耦合机制,并提出工程优化建议。结果固体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尾砂固结动力学特征,高固体质量分数体系因颗粒间作用力增强形成更稳定的骨架结构,抑制渗流效率并延长超孔隙水压消散时间。体积含水率空间分布呈现显著梯度效应,70%试样上下层差异约5.6%。孔隙水压消散速率与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基质吸力最大值随质量分数增加呈非线性增长,由59.12 kPa(C_(s)=60%)升至254.34 kPa(C_(s)=70%)。多阶段固结动力学特征揭示了水分迁移机制演变规律,最终体积含水率与初始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固体质量分数通过调控渗流动力学与非饱和特性实现高固体含量尾砂固结行为的非线性调控。优化排放尾砂浆的固体含量可显著降低固结沉降量,从而提升坝体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尾矿库高浓度排放工艺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智能监测体系与动态调控策略的结合,有效强化坝体结构性能,满足现代尾矿库安全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排放 固结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工况下上游筑坝法尾矿坝稳定性演化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小波 王国栋 +3 位作者 马永力 程俊 尹程 李海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5,共9页
目的为了探讨环鄱阳湖区域频发强降雨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尾矿坝稳定性问题,针对不同降雨工况下尾矿坝的渗流场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开展研究。方法以环鄱阳湖区某上游筑坝法尾矿坝为例,应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的Seep/W和Slope/W模块对坝... 目的为了探讨环鄱阳湖区域频发强降雨和长历时降雨条件下尾矿坝稳定性问题,针对不同降雨工况下尾矿坝的渗流场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开展研究。方法以环鄱阳湖区某上游筑坝法尾矿坝为例,应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的Seep/W和Slope/W模块对坝体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分别计算在强降雨和长历时降雨工况下尾矿坝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和坝体内部渗流场抬升量。结果结果表明:极端强降雨工况下,降雨入渗导致坝体稳定性降低,坝体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降低速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500,700 mm/d工况下尾矿坝整体迅速达到饱和,对应的安全系数分别在第36,24 h低于标准允许的最小安全系数,坝体判定为失稳;长历时降雨工况下尾矿坝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在中雨和大雨工况下,坝体经历70 d降雨后未发生失稳。结论强降雨工况下,表层尾砂部分区域含水率增大并达到饱和,易诱发坝体浅层滑移失稳破坏;长历时降雨工况下,坝体不同层位尾砂渗透性存在差异导致坝体内部出现局部孔隙水压力增大,局部区域重度增加,可能诱发深层尾砂滑移失稳。为定量描述坝体渗流场抬升特征,采用浸润系数指标表征堆积坝内部渗流场的抬升作用和抬升速率。研究成果可为环鄱阳湖区域上游式尾矿坝复杂降雨工况下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极端降雨 渗流 浸润线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类岩石材料声发射相对平静期特性研究
5
作者 郑小龙 李佳 +2 位作者 李海港 赵奎 曾鹏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5期779-790,共12页
为揭示岩石材料破坏前兆声发射相对平静期与其内部粒径之间的关系,以4种粒径高纯度石英砂为骨料,水泥为胶结剂制作类岩石材料,开展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对4种粒径类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声发射损伤变量、RA值、r值、主频演化规律,以及粗、... 为揭示岩石材料破坏前兆声发射相对平静期与其内部粒径之间的关系,以4种粒径高纯度石英砂为骨料,水泥为胶结剂制作类岩石材料,开展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对4种粒径类岩石材料破坏过程声发射损伤变量、RA值、r值、主频演化规律,以及粗、细粒径试件均质度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声发射相对平静期现象与类岩石材料粒径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粒径为0.08~2 mm时,粒径越大声发射相对平静期现象越普遍,历时越长;类岩石材料的声发射特性与其破裂形式有关,早期阶段主要为张-剪混合型裂纹,而后张性破裂减少,最终破坏以剪切型裂纹为主,声发射相对平静期产生小能量剪切微破裂。较大粒径和大粒径试件在峰值应力前出现高主频信号,且声发射相对平静期处高主频信号明显增多;大粒径为1.5~2.0 mm试件的m值最大、均质度最高,其余3种试件相对较小,均质度随粒径的变化波动较小。研究成果为研究岩石材料声发射相对平静期与其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类岩石材料 不同粒径 相对平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