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持ISO15765的FlexRay/CAN网关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参参 张本宏 +1 位作者 王跃飞 韩江洪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6-310,共5页
汽车网络具有多协议并存的发展趋势,网关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了支持汽车故障诊断标准ISO15765的FlexRay/CAN网关的协议栈,对协议栈设计最为关键的内存管理、定时器管理、出错处理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并在网关协议栈基础上提出了网关... 汽车网络具有多协议并存的发展趋势,网关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了支持汽车故障诊断标准ISO15765的FlexRay/CAN网关的协议栈,对协议栈设计最为关键的内存管理、定时器管理、出错处理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并在网关协议栈基础上提出了网关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为多协议并存的汽车网络中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的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协议栈 网关 FLEXRAY 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的车辆行为动态识别网络 被引量:8
2
作者 卫星 乐越 +1 位作者 韩江洪 陆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94-1898,共5页
高级辅助驾驶装置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实时处理摄录的行车前方车辆视频,动态识别并预估其姿态和行为。针对该类识别算法精度低、延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的车辆行为动态识别深度学习算法。首先,提取车辆行为视频中的关键... 高级辅助驾驶装置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实时处理摄录的行车前方车辆视频,动态识别并预估其姿态和行为。针对该类识别算法精度低、延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的车辆行为动态识别深度学习算法。首先,提取车辆行为视频中的关键帧;其次,引入双卷积网络并行对关键帧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再利用LSTM网络对提取出的特性信息进行序列建模;最后,通过输出的预测得分判断出车辆行为类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识别准确率可达95.6%,对于单个视频的识别时间只要1.72 s;基于自建数据集,改进的双卷积算法相比普通卷积网络在准确率上提高8.02%,与传统车辆行为识别算法相比准确率提高6.36%。其中改进的双卷积网络算法相比普通卷积网络在准确率上提高8.02%,基于本文摘要中不能出现“本文”字样,请调整语句描述。英文摘要处作相应修改。请参照现在的改过的PDF文档英文摘要进行修改,而不是原修改稿数据集,与传统车辆行为识别算法相比准确率提高6.36%。同基于本文数据集的传统车辆行为识别算法相比准确率提高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行为 长短期记忆网络 高级辅助驾驶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Ns中节点能耗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3
3
作者 夏娜 徐顺安 蒋建国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96-301,共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的节点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设计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而对节点自身的能耗进行分析和测试,更是进行能量有效的协议和算法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簇的数据传输的能耗,...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的节点通常采用电池供电,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设计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而对节点自身的能耗进行分析和测试,更是进行能量有效的协议和算法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簇的数据传输的能耗,给出了簇头节点和成员节点的能耗模型,同时设计了一种传感器节点能耗测试方法,对簇结构中节点的能耗进行实测,并将结果与理论模型的输出值进行比对,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此工作可以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性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耗模型 能耗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自适应粒子群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学森 许雪梅 +2 位作者 蒋功辉 乔焰 周天保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针对具有截止期的云工作流完成时间与执行成本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自适应粒子群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HAPSO)。首先,基于截止期建立有向无环图(DAG)云工作流调度模型;然后,通过范数理想点与自适应权重的结合,将DAG调度模型转化为权衡... 针对具有截止期的云工作流完成时间与执行成本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自适应粒子群工作流调度优化算法(HAPSO)。首先,基于截止期建立有向无环图(DAG)云工作流调度模型;然后,通过范数理想点与自适应权重的结合,将DAG调度模型转化为权衡DAG完成时间和执行成本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最后,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自适应学习因子、花朵授粉算法的概率切换机制、萤火虫算法(FA)和粒子越界处理方法,从而平衡粒子群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能力,进而求解DAG完成时间与执行成本的目标优化问题。实验中对比分析了PSO、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WPSO)、蚁群算法(ACO)和HAPSO的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HAPSO在权衡工作流(30~300任务数)完成时间与执行成本的多目标函数值上降低了40.9%~81.1%,HAPSO在工作流截止期约束下有效权衡了完成时间与执行成本。此外,HAPSO在减少完成时间或降低执行成本的单目标上也有较好的效果,验证了HAPSO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工作流 调度 截止期 自适应权重 粒子群优化算法 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判定的超宽带井下高精度定位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文浩 陆阳 卫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89-1994,共6页
为满足煤矿井下对高精度定位日益增长的需求,应用高精度无线收发芯片DW1000,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超宽带(UWB)通信的井下定位基站与标签。为提高基站和标签之间的测距精度,采用非对称双边双向测距(ADSTWR)算法,抑制节点时钟偏移引起的测... 为满足煤矿井下对高精度定位日益增长的需求,应用高精度无线收发芯片DW1000,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超宽带(UWB)通信的井下定位基站与标签。为提高基站和标签之间的测距精度,采用非对称双边双向测距(ADSTWR)算法,抑制节点时钟偏移引起的测距误差;针对井下多基站定位中,标签的每一次定位都需广播请求帧而产生大量无效通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DS-TWR的标签区域判定策略,使得标签只与所在区域基站通信便可完成定位,并引入标签的区域异常自检和区域校正机制,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在标签坐标解析阶段,采用三角形质心算法,在高精度测距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定位处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标签的定位精度在15 cm以内,满足井下高精度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多基站 非对称双边双向测距 区域判定 井下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大空间下多虚拟目标被动触觉交互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杰科 李琳 +1 位作者 张海龙 郑利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44-3550,共7页
针对虚拟现实(VR)大空间下为重定向行走的用户提供被动触觉时存在的虚实交互目标无法一一对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两个物理代理作为触觉代理为多个虚拟目标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以在基于人工势场(APF)的重定向行走过程中,交替地满足用户... 针对虚拟现实(VR)大空间下为重定向行走的用户提供被动触觉时存在的虚实交互目标无法一一对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两个物理代理作为触觉代理为多个虚拟目标提供触觉反馈的方法,以在基于人工势场(APF)的重定向行走过程中,交替地满足用户被动触觉的需求。针对重定向行走算法本身以及标定不精确等原因造成的虚实不对齐的问题,对虚拟目标的位置及朝向进行设计并且在交互阶段引入触觉重定向。仿真实验表明对虚拟目标位置和朝向的设计可以大幅降低对齐误差;而用户实验结果证明触觉重定向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交互准确性,且能为用户带来更丰富、更具沉浸感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大空间 重定向行走 多虚拟目标 被动触觉 触觉重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灾物资高维多目标自适应分配问题建模与求解 被引量:1
7
作者 严华健 张国富 +1 位作者 苏兆品 刘扬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10-2419,共10页
针对救灾物资分配中效率和公平性的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整数编码的高维多目标自适应分配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应急响应总时间、灾民恐慌度、救灾物资未满足度、物资分配公平性、灾民损失、应急响应总成本的高维多目标优... 针对救灾物资分配中效率和公平性的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整数编码的高维多目标自适应分配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应急响应总时间、灾民恐慌度、救灾物资未满足度、物资分配公平性、灾民损失、应急响应总成本的高维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采用二维整数编码和自适应个体修正(AIR)解决潜在的应急资源冲突,最后引入移位密度估计和第二代强度帕累托进化算法(SPEA2)设计了一个救灾物资高维多目标分配算法。在仿真实验中,与带有编码修正机制的非支配排序差异演化算法(ERNS-DE)和基于贪心搜索的多目标遗传算法(GSMOGA)相比,所提算法在两种应急环境中的覆盖值分别提高了34.87%、100%和23.59%、100%,同时所提算法的超体积值也远远高于两种对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可以让决策者根据实际应急需求选择应急方案,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灾物资分配 高维多目标 进化算法 自适应策略 个体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