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海县小麦主栽因子对赤霉病为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尤爱琴 童相兵 +3 位作者 张昌杰 吴健国 柴荣耀 张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0,共4页
2009—2010年在宁海县开展小麦品种和主要栽培因子,包括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及氮肥用量对小麦赤霉病为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存在显著抗性差异,其中‘宁71737’病情指数最低,抗性表现最好。以‘扬麦1... 2009—2010年在宁海县开展小麦品种和主要栽培因子,包括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及氮肥用量对小麦赤霉病为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存在显著抗性差异,其中‘宁71737’病情指数最低,抗性表现最好。以‘扬麦12’为材料的栽培因子试验结果显示,2009—2010年生长季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11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赤霉病为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播种处理;而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对赤霉病为害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品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海县30年来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岑汤校 安玲玲 +2 位作者 麻万诸 葛超楠 史努益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346-1350,共5页
对宁海县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并同30年前第2次土壤普查检测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宁海县耕地土壤养分总体演变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平均43.82 g·kg-1,全氮平均1.77 g·kg-1,有效磷平均42.53mg·kg-1,速效钾平均134.5 mg&#... 对宁海县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并同30年前第2次土壤普查检测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宁海县耕地土壤养分总体演变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平均43.82 g·kg-1,全氮平均1.77 g·kg-1,有效磷平均42.53mg·kg-1,速效钾平均134.5 mg·kg-1,但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分析土壤养分演变的原因及提高土壤肥力、改进施肥方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演变 宁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甬紫薯1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裘尧军 王芳 +4 位作者 林波 魏章焕 陆兴苗 程晔 严成其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20-21,共2页
甬紫薯1号是新选育而成的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种薯萌芽性好,苗期长势旺,株型匍匐略半直立,茎呈绿带紫色,主蔓长2.5 m左右,较粗壮,分支数约6个;叶心形,叶色绿带紫,叶背的叶脉紫色较明显;薯块纺锤或长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薯块横切,... 甬紫薯1号是新选育而成的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种薯萌芽性好,苗期长势旺,株型匍匐略半直立,茎呈绿带紫色,主蔓长2.5 m左右,较粗壮,分支数约6个;叶心形,叶色绿带紫,叶背的叶脉紫色较明显;薯块纺锤或长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薯块横切,薯边有白色环状形,表面光滑;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3.5个,大薯率占60%,中薯率占30%,小薯率占10%,平均667 m2产量2 040.2 kg;薯块干物率33.9%,商品性较好,口感粉,适合加工和鲜食。667 m2适宜种植密度3 000~3 500株;施肥宜控氮增钾,防止徒长,注意防治软腐病。甬紫薯1号综合抗性好,适宜在浙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紫薯1号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全程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昌杰 尤爱琴 +3 位作者 吴健国 叶传利 葛礼义 储芬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673-674,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试验点马铃薯未现蚜虫、早疫病、黑痣病等病虫危害,但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发生严重;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农药产品银法利、安泰生能有效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发生危害。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成效 被引量:3
5
作者 虞根聪 蒋天梅 +2 位作者 李婷 蒋晔 赖朝晖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51-453,共3页
象山县将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和先进高效测报技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于2017—2018年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 象山县将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和先进高效测报技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地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于2017—2018年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绿色防控 成效 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宁海县稻曲病田间发生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尤爱琴 吴健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7期171-171,173,共2页
采用5点取样法对浙江省宁海县2009年稻曲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水稻生育后期气候影响,2009年浙江省宁海县水稻稻曲病普遍发生但危害较轻,平均病穗率为1.05%,平均病粒率为2.09%,并对发病现状及防治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发生情况 调查 浙江宁海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紫色甘薯生产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新苗 金伟兴 +1 位作者 刘保健 夏能 《中国农村科技》 2007年第4期13-14,共2页
紫色甘薯因其皮肉紫色,富含晒、花青素,具有较强的防癌抗癌能力,作为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将其无公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无公害生产技术 紫色甘薯 保健食品 种植面积 花青素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工程政策措施并举稳步推进粮食扩面增产——浙江省宁波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实践与思考
8
作者 魏章焕 刘荣杰 张庆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8期13-17,共5页
近10年来,宁波市粮食生产走出了一条面积稳步回升、单产逐年提高、自给率相对稳定的良性道路。分析了目前宁波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技术工程 政策 粮食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沼液对柑桔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4
9
作者 王卫平 陆新苗 +5 位作者 魏章焕 陈晓旸 薛智勇 胡余楚 洪春来 朱凤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00-2305,共6页
利用沼气发酵处理规模畜禽养殖场废水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大量沼液出路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柑桔栽培过程中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多重复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对沼液不同灌溉量处理与常规施用化肥的对照处理进行了对比,结... 利用沼气发酵处理规模畜禽养殖场废水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大量沼液出路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柑桔栽培过程中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多重复随机区组田间小区试验,对沼液不同灌溉量处理与常规施用化肥的对照处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可促进柑桔生长,对衡量土壤质量的几种重金属含量等基本无不利影响,且土壤中总氮、有机质等有所增加。用300000kg·hm-2沼液浇灌替代化肥,可使柑桔增加产量8.59%,还可增加柑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沼液处理A的果实中总糖比化肥对照提高0.6个百分点,总酸降低0.262百分点,果实糖酸比明显提高,糖酸比与施用化肥的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改善了柑桔的部分品质指标。合理施用沼液进行柑桔灌溉不仅可以减少作物化肥施用量,还能缓解规模养殖场污水处理的排放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沼液 土壤质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变甘薯新品种甬紫薯1号的选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芳 魏章焕 +5 位作者 陆兴苗 程晔 汪一婷 黄坚 陈志 严成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61-2064,共4页
采用化学诱变育种手段选育紫薯新品种,分别用0,0.5%,1.0%,1.5%叠氮化钠(Na N3)对亲本澳大利亚Au1990sp紫甘薯胚性细胞团进行诱变处理6 h。结果表明,0.5%NaN_3处理6 h效果最好,将0.5%Na N3处理6 h胚性细胞团进行再分化,共分化出植株125株... 采用化学诱变育种手段选育紫薯新品种,分别用0,0.5%,1.0%,1.5%叠氮化钠(Na N3)对亲本澳大利亚Au1990sp紫甘薯胚性细胞团进行诱变处理6 h。结果表明,0.5%NaN_3处理6 h效果最好,将0.5%Na N3处理6 h胚性细胞团进行再分化,共分化出植株125株,2003年移栽后获得99株系,当年入选14株系,秋天收获时其中有3株系高产,编号为CA06产量达到43.98 t·hm^(-2),CA11产量达到40.03 t·hm^(-2),CA17产量达到43.84 t·hm^(-2),对照组Au1990sp产量为4.95 t·hm^(-2)。诱变后的株系在植株表型、特征、特性与亲本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对亲本Au1990sp用NaN_3诱变后的株系进行AFLP分析,发现有明显差异,对该品种进行12年的选育,命名为甬紫薯1号,2012年12月获得浙江省非农作物新品种的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紫薯1号 诱变育种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孢子qPCR方法的建立及用于监测气传菌源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燎原 赵丽稳 +3 位作者 胡宇峰 邱海萍 柴荣耀 张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8-1373,共6页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监测田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情发生和指导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瘟病菌MHP1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1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qPCR定量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监测田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动态变化,对于预测病情发生和指导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稻瘟病菌MHP1基因为靶序列,建立了1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qPCR定量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田间气传稻瘟病菌源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间空气中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菌源量的波动与气象条件相关。该研究建立的孢子qPCR方法可应用于监测气传稻瘟病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分生孢子量 孢子捕捉 qPCR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探 被引量:25
12
作者 尤爱琴 张昌杰 +5 位作者 胡宇峰 吴健国 柴荣耀 王艳丽 张震 胡元元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532-535,共4页
为了改善赤霉病防治中单一药剂多菌灵等大量施用,利用对现售杀菌剂和赤霉病防治新药剂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戊.福可湿性粉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10%苯醚菌酯胶悬剂等均可以有效的防治赤霉病... 为了改善赤霉病防治中单一药剂多菌灵等大量施用,利用对现售杀菌剂和赤霉病防治新药剂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戊.福可湿性粉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10%苯醚菌酯胶悬剂等均可以有效的防治赤霉病的危害,1次用药和2次用药处理防治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相应处理,且2次用药处理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防治药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耕地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秦方锦 王飞 +5 位作者 陆宏 岑汤校 王斌 韩红煊 庄亚其 张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3-267,共5页
分析了宁波市9个县(市、区)的747个土壤样品的有效硅含量,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及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波市耕层土壤有效硅(SiO2)平均含量为68 mg.kg-1,土壤有效硅含量丰富(≥130 mg.kg... 分析了宁波市9个县(市、区)的747个土壤样品的有效硅含量,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及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波市耕层土壤有效硅(SiO2)平均含量为68 mg.kg-1,土壤有效硅含量丰富(≥130 mg.kg-1)、中等(100~130 mg.kg-1)、缺乏(50~100 mg.kg-1)和极缺水平(<50 mg.kg-1)的土壤分别占15.8%,5.5%,19.8%和58.9%。旱地有效硅的平均含量(95 mg.kg-1)高于水田(61 mg.kg-1),两者的缺硅土壤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58.8%和83.5%。不同土类的有效硅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滨海盐土(133 mg.kg-1)>潮土(110 mg.kg-1)>水稻土(61 mg.kg-1)。在水稻土中,有效硅含量以渗育水稻土最高(88 mg.kg-1),淹育水稻土最低(49 mg.kg-1)。各地貌类型的土壤有效硅含量: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丘陵山区。土壤有效硅含量与pH、有机质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有效磷、速效钾均无显著相关性。针对宁波市耕地严重的缺硅现状,提出了补施硅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有效硅 影响因素 硅肥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施肥水平对水稻稻曲病为害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岑汤校 张震 +1 位作者 张昌杰 柴荣耀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225-226,共2页
以稻曲病感病品种甬优12为材料进行氮磷钾肥施用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的增加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磷、钾肥的施用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降低稻曲... 以稻曲病感病品种甬优12为材料进行氮磷钾肥施用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的增加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磷、钾肥的施用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降低稻曲病的为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肥 稻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适应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荣杰 曾凡荣 +1 位作者 葛超楠 胡元元 《作物研究》 2016年第5期507-511,共5页
为了筛选适合宁海县种植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安排了一批具有不同特性且各具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进行了适应性比较研究,最终确定‘甬优12号’为宁海县近几年可重点推广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同时做好‘浙优18号’的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了解其发病... 为了筛选适合宁海县种植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安排了一批具有不同特性且各具代表性的水稻品种进行了适应性比较研究,最终确定‘甬优12号’为宁海县近几年可重点推广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同时做好‘浙优18号’的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了解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作为高产备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样时间对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2 位作者 吴丹亚 葛超楠 翁颖 《农学学报》 2016年第4期26-29,共4页
土壤有效硅含量是水稻硅肥施用的技术指标。为了解存样时间对土壤有效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对11个水稻土代表性土样2013年与2015年的有效硅含量测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的测定值比2013年的测定值有极显著的减... 土壤有效硅含量是水稻硅肥施用的技术指标。为了解存样时间对土壤有效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对11个水稻土代表性土样2013年与2015年的有效硅含量测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的测定值比2013年的测定值有极显著的减少,最佳方程为三次曲线方程(y=33.700-0.119x+0.035x^2+0.000x^3,R^2=0.980)。有效硅含量减少的原因应与土样长期脱水有关。为准确开展水稻硅素施肥推荐,应及时测定代表土样的有效硅含量,而不能采用久置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样时间 土壤有效硅 测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4 位作者 吴丹亚 楼飞 岑汤校 葛超楠 史努益 《农学学报》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有机质水平常用作评价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而土壤有机碳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新垦耕地表土中有相当比例的〉2 mm砾石。为了准确评价新垦耕地的土壤肥力及其碳贮量,以宁波市宁海县14个新垦耕地表土(0-30 cm)土样为例,... 有机质水平常用作评价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而土壤有机碳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新垦耕地表土中有相当比例的〉2 mm砾石。为了准确评价新垦耕地的土壤肥力及其碳贮量,以宁波市宁海县14个新垦耕地表土(0-30 cm)土样为例,对表土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这些样品的计算包括大于2 mm的砾石时,有机质水平下降了22%(平均值从23.1 g/kg下降到18.0 g/kg);按照美国农业部的计算方法,表土(0-30 cm)有机碳含量在1.97-8.97 kg/m2间,参照加拿大农业-农产品部评价标准,这些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属于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碳 计算方法 累积指数 砾石 新垦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在耕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方锦 王飞 +5 位作者 翁颖 葛超楠 马建芳 王剑 徐静高 洪可蔚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52-1455,共4页
回顾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内外耕地质量管理上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GIS在耕地地力评价、耕地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土壤养分管理及施肥推荐等方面的应用,提出GIS在耕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质量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浙双6号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童相兵 岑汤校 +4 位作者 鲍丙章 徐海平 潘启江 蒋思恒 陈再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201-203,共3页
浙双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表现为产量高、植株高大、荚长、粒大、千粒重高、品质优、生育期较早、抗逆性好。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油菜产区种植。在栽培上重点要早播、早管... 浙双6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表现为产量高、植株高大、荚长、粒大、千粒重高、品质优、生育期较早、抗逆性好。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油菜产区种植。在栽培上重点要早播、早管、早发,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与硼肥,并注意开沟排水,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应用 浙江省农科院 2003年 油菜品种 开沟排水 防治工作 产量高 千粒重 生育期 抗逆性 有机肥 磷钾肥 双低 育成 株高 质优 产区 早播 早管 早发 增施 硼肥 病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宁波市耕作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方锦 王飞 +5 位作者 陆惠斌 庄亚其 王斌 岑汤校 韩红煊 张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明确宁波市土壤有机质的长期变化情况,通过历史资料和近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时所采集的5 704个土样,分析比较研究了五十年来宁波市耕作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市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先从1958年第一次土壤普查时的2... 为明确宁波市土壤有机质的长期变化情况,通过历史资料和近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时所采集的5 704个土样,分析比较研究了五十年来宁波市耕作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宁波市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先从1958年第一次土壤普查时的22.4 g·kg-1极显著(P<0.01)增加到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34.8 g·kg-1,增加了55%;但到2008年又极显著下降至31.0 g·kg-1,降低了10.9%。分析认为,耕作制度和施肥结构的改变是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宁波市耕作土壤有机质在各土壤分布区中的变化趋势为水网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滨海平原,这主要与土壤耕作的历史长短、水文以及因海拔升高而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时空变异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