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丹 李艳辉 +5 位作者 黄欣阳 冮爽 张万民 孟威 王浩杰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9,共10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可对番茄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性诱监测或群集诱杀是测报和防控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提取、鉴定和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四川西昌、内蒙赤峰和辽宁沈阳番茄潜叶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配比,结合田间诱捕比...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可对番茄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性诱监测或群集诱杀是测报和防控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提取、鉴定和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四川西昌、内蒙赤峰和辽宁沈阳番茄潜叶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配比,结合田间诱捕比较试验,分析了与性诱相关的主要因子对诱蛾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四个地点的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均由反3顺8顺11-十四碳三烯乙酸酯(E3,Z8,Z11-14:Ac)和反3顺8-十四碳二烯乙酸酯(E3,Z8-14:Ac)组成,其比例在100:2~100:12。田间诱捕比较试验表明,E3,Z8-14:Ac没有显著提高E3,Z8,Z11-14:Ac的引诱活性。性信息素化合物E3,Z8,Z11-14:Ac的纯度和剂量与诱蛾量密切相关,93%纯度的诱蛾量是82%纯度的2.48倍,以聚乙烯毛细管的灌液结构为基质的最佳性信息素剂量是900~1200μg。翅膀型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量是三角形粘胶诱捕器的2倍,最佳的诱捕器是搭配绿色盖板的翅膀型粘胶诱捕器,而盖板与粘胶板间的距离以6~9 cm最为理想。最佳的诱捕器设置高度是在泥土上(0 cm),随着诱捕器设置高度的提升,诱蛾量下降,诱捕器高于120 cm时,未诱捕到雄蛾。诱捕器在番茄大棚中的出口处和远离出口处位置对诱蛾量没有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性信息素应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田间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信息素 剂量 诱捕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性诱剂介绍
2
作者 许波 郭华友 杜占琴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53-55,共3页
本文从研发背景、产品信息、理化性质、毒性、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作用机理、应用技术、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新农药玉米螟性诱剂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玉米螟性诱剂 生物化学农药 微毒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冯波 张万民 +5 位作者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昆虫交配行为与其日龄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交配行为与其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大小的关系,为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防控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交配实... 【目的】昆虫交配行为与其日龄和生殖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交配行为与其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大小的关系,为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交配干扰防控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交配实验测定了不同配对晚数、日龄、性比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和交配次数,通过雄蛾精巢解剖分析了交配次数与精巢体积的关系。【结果】亚洲玉米螟的交配率随配对晚数增加而增加,但第1-5晚的增加速度大于第6-7晚的;1-4日龄蛾的交配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5日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1-3日龄蛾配对1晚的交配率与新羽化蛾配对2~4晚的均无显著差异。亚洲玉米螟可以交配1~3次,但是交配3次的比例极低。雌性数量从1增为2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增加;从2增为3时,雄蛾的交配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增加,交配1次的雄蛾进行二次交配的比例也增加,并且雄蛾更愿意与处女雌蛾进行第2次交配;交配1次雄蛾的精巢体积总是显著大于同期未交配雄蛾的,交配1次稍降低了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交配2次则明显增加雄蛾精巢的衰退速度。【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亚洲玉米螟交配与日龄、性比和雄蛾精巢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证实了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和交配干扰技术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交配 精巢 性信息素 延迟交配 群集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龄和交配状态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波 张万民 +5 位作者 张丹 屈丽莉 孟威 王巍 王浩杰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目的】揭示日龄和交配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雄蛾内生殖器官的影响,以及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和性信息素诱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学和生殖器解剖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并将... 【目的】揭示日龄和交配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雄蛾内生殖器官的影响,以及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和性信息素诱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行为学和生殖器解剖技术,研究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器特征,并将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雄蛾进行比较。【结果】除了精巢、输精管、储精囊、附腺、复射精管和单射精管外,亚洲玉米螟雄蛾内生殖系统还包含1对附腺囊,同时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分为5段(PS1-5),PS1又细分为5区(PS1Ⅰ-Ⅴ)。生殖器内含物可分为5级(0-4级),存在充满和未充满生殖器两种状态。1日龄雄蛾内生殖系统不同器官的内含物等级存在差异,但是日龄对雄蛾生殖系统内含物等级无明显影响。交配后0 h亚洲玉米螟雄蛾,除输精管、储精囊和附腺囊外,其余生殖器官内含物等级较未交配雄蛾的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交配后时间的增加,雄蛾生殖器内含物等级逐渐恢复,各器官内含物等级恢复的速度存在差异,交配后60 h所有内含物等级均恢复到未交配状态。但是直到交配后228 h,交配雄蛾PS5内含物仍然表现出断裂等形态特征,和未交配雄蛾存在差异。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中有60.9%的生殖系统表现出未交配雄蛾特征。【结论】利用PS5内含物的形态可以鉴别亚洲玉米螟雄蛾的交配状态,性信息素群集诱杀的亚洲玉米螟雄蛾大部分是未交配。本研究结果为亚洲玉米螟雄蛾交配状态的判定和蛾类害虫性信息素测报和防治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雄性生殖系统 交配状态 性信息素 群集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在田间应用的诱捕效率评估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降星 王笑 +4 位作者 应晓平 毛国忠 陈宇博 杜永均 曹林奎 《植物医生》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有望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信息素 群集诱捕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性信息素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引诱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钱皆兵 陈海滨 +3 位作者 郑和斌 潘烈明 蓝海勇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配制成不同浓度比例的混合物,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其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单一的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对柑桔潜叶蛾雄蛾就可以显示较强的引诱作用,而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单一成分没有引诱活性,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与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的二元混合物30∶1~3∶1之间活性较强,而在30∶1的质量比例时诱虫量最高。含顺7-十六碳烯醛的三元混合物,当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顺7-十六碳烯醛三者比例为100∶10∶3时有显著增效作用。剂量与诱捕活性试验显示每枚诱芯1mg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的剂量引诱作用最强,随浓度降低,引诱作用下降。诱捕器在0.8~1.5m之间的不同悬挂高度对诱捕数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组成的三元混合物诱芯可以作为柑桔潜叶蛾的诱杀技术并应用于其生物防治和预测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潜叶蛾 性信息素 诱捕 顺7 顺11 反13-十六碳三烯醛 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 顺7-十六碳烯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飞蛾诱捕器预测预报稻纵卷叶螟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笑 王剑 +4 位作者 郑梦飞 赵丽稳 许燎原 曾娟 杜永均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996-997,共2页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峰与田间赶蛾一致,且在水稻生长后期更能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态势,可代替人工赶蛾作为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新型诱捕器 性信息素 赶蛾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果实蝇引诱剂诱杀杨梅果蝇持效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4
8
作者 饶汉宗 蒋学辉 +1 位作者 王卓雄 陈崇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209-2211,共3页
对果实蝇引诱剂采用将海绵诱芯和20 m L引诱剂直接放入果蝇诱捕瓶的使用方法,持效期为9 d;采用将海绵诱芯和20 m L引诱剂放在塑料诱芯瓶中再放入果蝇诱捕瓶的使用方法,在杨梅果实大量成熟前诱虫量与前者无差异,持效期达到21 d,而在田间... 对果实蝇引诱剂采用将海绵诱芯和20 m L引诱剂直接放入果蝇诱捕瓶的使用方法,持效期为9 d;采用将海绵诱芯和20 m L引诱剂放在塑料诱芯瓶中再放入果蝇诱捕瓶的使用方法,在杨梅果实大量成熟前诱虫量与前者无差异,持效期达到21 d,而在田间杨梅果实大量成熟时,诱虫量显著小于前者。因此,使用该引诱剂诱杀果蝇就在杨梅果实成熟前期使用后一种方法诱杀果蝇,在杨梅采摘前使用前一种方法诱杀果蝇,以保证对果蝇的整体诱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果蝇 引诱剂 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固体性诱剂诱芯的诱捕率与持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挺云 童贤明 麻理亚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35-936,939,共3页
2017-2018年在瑞安进行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量和持效期试验。2017年的134 d累计诱蛾量固体诱芯PVC1500最多,显著多于PVC800,PVC1000、PVC1200和毛细管诱芯无显著性差异。2018年的199 ... 2017-2018年在瑞安进行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固体诱芯对二化螟雄蛾的诱捕量和持效期试验。2017年的134 d累计诱蛾量固体诱芯PVC1500最多,显著多于PVC800,PVC1000、PVC1200和毛细管诱芯无显著性差异。2018年的199 d累计诱蛾量固体PVC1500B、PVC1200B和对照毛细管诱芯无显著差异,其中PVC1500B略高于PVC1200B和毛细管诱芯。试验表明,PVC1500B和PVC1200B固体诱芯的持效期达到180 d以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替代毛细管诱芯,可在二化螟雄蛾全年发生期只用1枚诱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诱剂 固体诱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