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鲢鱼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占剑峰 刘小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197-9198,9268,共3页
[目的]研究鲢鱼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的保水性,为鱼糜类产品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鲢鱼肉为试材,通过不同提取条件以及复合磷酸盐的添加量,比较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性的变化。[结果]NaCl溶液的浓度、溶液的pH值、提取时间对... [目的]研究鲢鱼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的保水性,为鱼糜类产品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鲢鱼肉为试材,通过不同提取条件以及复合磷酸盐的添加量,比较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保水性的变化。[结果]NaCl溶液的浓度、溶液的pH值、提取时间对保水性有明显的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NaCl浓度0.5 mol/L、pH值6.0、提取时间24 h;复合磷酸盐的含量对保水性有明显影响,最佳使用量分别为磷酸氢二钠0.40 g/kg,磷酸三钠1.67 g/kg,六偏磷酸钠0.33 g/kg。[结论]鱼糜类产品的保水性取决于提取液的浓度、pH值、提取时间以及复合磷酸盐的用量及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凝胶 保水性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XC-10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郁 李静雅 +2 位作者 刘小涛 金志华 金庆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87-288,292,共3页
研究了几种常见功能性低聚糖对发酵乳生产适用植物乳杆菌XC-10的影响。结果表明院和相同浓度葡萄糖对照比较,1.2%~1.6%低聚果糖对发酵过程中XC-10的活菌数影响最大,发酵16 h后活菌数达到3.4伊109CFU/g,为对照组的1.9倍;14 d的贮藏期内,... 研究了几种常见功能性低聚糖对发酵乳生产适用植物乳杆菌XC-10的影响。结果表明院和相同浓度葡萄糖对照比较,1.2%~1.6%低聚果糖对发酵过程中XC-10的活菌数影响最大,发酵16 h后活菌数达到3.4伊109CFU/g,为对照组的1.9倍;14 d的贮藏期内,低聚糖对XC-10的生长具有保护作用,活菌数比对照组多10%以上;在人工胃液中添加1.2%~1.6%低聚果糖或低聚半乳糖,XC-10生存率是对照组的1.2倍以上,表明低聚糖在极酸摄食环境下对XC-10菌株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发酵乳 人工胃液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奶牛长寿性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3
作者 徐千雯 蔡高占 +6 位作者 顾祥国 赵秀新 薛光辉 王宗寿 王玲玲 高运东 李建斌 《中国奶牛》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在奶牛业中,长寿性的定义和测量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本文的目的是更加明晰长寿性的定义。在学术研究和牧场应用中,建议使用在群寿命(即从出生到淘汰的天数)和生产寿命(即从第一次产犊到淘汰的天数)来定义和测量长寿性。在评估长寿性时,影... 在奶牛业中,长寿性的定义和测量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本文的目的是更加明晰长寿性的定义。在学术研究和牧场应用中,建议使用在群寿命(即从出生到淘汰的天数)和生产寿命(即从第一次产犊到淘汰的天数)来定义和测量长寿性。在评估长寿性时,影响在群寿命的因素,如健康、饲养、环境和管理等往往被忽视,总是低估这些因素对长寿性的影响,而是大多集中于遗传对长寿性的作用。本文对影响奶牛长寿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国家奶牛长寿性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长寿性 在群寿命 生产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PCR检测荷斯坦牛自由马丁现象的研究
4
作者 王玉娇 李彦芹 +7 位作者 张汝美 蔡高占 赵秀新 顾祥国 李俊婷 姚文龙 李建斌 仲跻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2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了鉴定异性双胎牛性器官发育紊乱疾病——牛自由马丁(freemartinism)综合征,试验选择7头中国荷斯坦异性孪生双胎的母牛进行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并根据异性孪生母犊不孕的个体染色体为XX/XY嵌合、正常母牛染... 为了鉴定异性双胎牛性器官发育紊乱疾病——牛自由马丁(freemartinism)综合征,试验选择7头中国荷斯坦异性孪生双胎的母牛进行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并根据异性孪生母犊不孕的个体染色体为XX/XY嵌合、正常母牛染色体为XX来判定是否为嵌合体。结果表明:此7个样本均存在XX/XY染色体嵌合,均为异性孪生不孕母犊。说明ddPCR方法用于鉴定牛自由马丁现象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自由马丁 微滴数字PCR(ddPCR) 外周血 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选择背景下奶牛体外受精的40年
5
作者 蔡高占 张汝美 +7 位作者 王亚琴 黄国锋 李俊婷 刘小涛 姚文龙 周浩 李建斌 仲跻峰 《中国乳业》 2021年第6期16-22,共7页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等复杂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年的试验,有时需要比较几个物种,以了解如何为卵母细胞、精子和早期胚胎创造合适的体外环境。配子生理机能和配子交互作用等物种特征是最近才进化出来的性状,必须在各自物...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等复杂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年的试验,有时需要比较几个物种,以了解如何为卵母细胞、精子和早期胚胎创造合适的体外环境。配子生理机能和配子交互作用等物种特征是最近才进化出来的性状,必须在各自物种的背景下加以分析。世界首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出生后的近40年里,IVF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多种家养和非家养动物物种中得到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完全成熟或令人满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若干程序需要优化。自从IVF技术允许商业化开发以后,奶牛IVF的发展尤其引人关注,其使用规模堪比人类的体外受精(数百万新生儿)。犊牛甚至是胚胎的基因组选择与性别鉴定和冷冻技术相结合,正推动奶牛IVF进入一个新时代。本文回顾了过去40年奶牛IVF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未来几年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选择 体外受精(IVF) 奶牛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