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岛风能海水淡化组合体系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任典勇
施慧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利用风能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国际上报道的还不多。根据东南沿海丰富的海岛风能资源和海岛缺淡水的现状,就如何利用洁净能源——风能和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装置进行...
利用风能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国际上报道的还不多。根据东南沿海丰富的海岛风能资源和海岛缺淡水的现状,就如何利用洁净能源——风能和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组合。通过对不同功率的离网型和并网型风力发电机技术特征的分析,设计了风能发电与不同规模海水淡化装置的组合,研究表明,30 t/d以下的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利用储能电池把风能聚集起来,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大于3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必需并网。该研究还以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岛为实例,在测得该岛风能效益时间表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不同功率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与300 t/d和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相配套,并对制水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不计投资利息,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产水的单位成本为2.77元/t,间隙性生产(单纯的风力发电制水)产水的单位成本为1.43元/t,有望低于市政供水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海水淡化
组合
产水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和福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B07期64-75,共12页
宁波市东临东海,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其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域,与上海、舟山隔海相望,东西宽为175 km,南北长为192 km,海域面积为9758 km2,大陆岸线全长为1594km,辖区浅海面积为4524.84 km2。宁波市海岸线由于自然和人...
宁波市东临东海,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其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域,与上海、舟山隔海相望,东西宽为175 km,南北长为192 km,海域面积为9758 km2,大陆岸线全长为1594km,辖区浅海面积为4524.84 km2。宁波市海岸线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变化,其中自然的滩涂淤涨使岸线向海推进,人为接连岛工程使海岸线长度增加,而滩涂围垦往往把曲折海岸线变成直线岸线,使总体岸线缩短,这些海岸线变化给陆海管理分界线的确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宁波市主要入海河流有钱塘江和甬江,对于入海河流河海管理分界线和部门管理权限尚不清楚,区域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和低效率现象。通过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宁波市海岸线、海岸带和主要入海河流分布特征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国际海岸线、海岸带和河海分界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宁波市海岸线和入海河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管理现状和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们对宁波市海塘或海堤为界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滩涂或淤涨型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稳定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港口码头海域界线、其它海岸工程界址线的界定和大潮高潮痕迹线为围海(涂)内界线的界定以及对钱塘江入海口的河海管理分界线和甬江的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提出了初步建议,旨在为贯彻实施海洋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宁波市海岸带区域开发管理和有效保障海洋管理职能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海岸带
河海分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
4
3
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4 位作者
刘红丹
尤仲杰
楼志军
黄滨
黄呈炜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n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421~2.417、0.497~0.624、1.396~3.223和0.484~0.648,平均值为2.052、0.577、2.477和0.590。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无干扰或轻度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山列岛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岛风能海水淡化组合体系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任典勇
施慧雄
机构
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
宁波
市
海洋
与渔业
研究院
出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文摘
利用风能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是目前较新颖的研究课题,国际上报道的还不多。根据东南沿海丰富的海岛风能资源和海岛缺淡水的现状,就如何利用洁净能源——风能和从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海水淡化装置进行组合。通过对不同功率的离网型和并网型风力发电机技术特征的分析,设计了风能发电与不同规模海水淡化装置的组合,研究表明,30 t/d以下的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利用储能电池把风能聚集起来,作为海水淡化的动力能源,大于3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必需并网。该研究还以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岛为实例,在测得该岛风能效益时间表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不同功率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与300 t/d和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相配套,并对制水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不计投资利息,500 t/d的海水淡化装置产水的单位成本为2.77元/t,间隙性生产(单纯的风力发电制水)产水的单位成本为1.43元/t,有望低于市政供水价格。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海水淡化
组合
产水成本
Keywor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seawater desalination combination unit cost of producing water
分类号
P74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和福
机构
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
出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B07期64-75,共12页
基金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摘
宁波市东临东海,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其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域,与上海、舟山隔海相望,东西宽为175 km,南北长为192 km,海域面积为9758 km2,大陆岸线全长为1594km,辖区浅海面积为4524.84 km2。宁波市海岸线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变化,其中自然的滩涂淤涨使岸线向海推进,人为接连岛工程使海岸线长度增加,而滩涂围垦往往把曲折海岸线变成直线岸线,使总体岸线缩短,这些海岸线变化给陆海管理分界线的确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宁波市主要入海河流有钱塘江和甬江,对于入海河流河海管理分界线和部门管理权限尚不清楚,区域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和低效率现象。通过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宁波市海岸线、海岸带和主要入海河流分布特征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国际海岸线、海岸带和河海分界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宁波市海岸线和入海河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管理现状和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们对宁波市海塘或海堤为界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滩涂或淤涨型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稳定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港口码头海域界线、其它海岸工程界址线的界定和大潮高潮痕迹线为围海(涂)内界线的界定以及对钱塘江入海口的河海管理分界线和甬江的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提出了初步建议,旨在为贯彻实施海洋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宁波市海岸带区域开发管理和有效保障海洋管理职能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岸线
海岸带
河海分界线
Keywords
coastline
coastal zone
the delimitation between river and sea
分类号
P34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
4
3
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刘红丹
尤仲杰
楼志军
黄滨
黄呈炜
机构
宁波
市
海洋
与渔业
研究院
宁波
市
海洋
开发
研究院
象山县
海洋
与渔业局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基金
宁波市科技局重大招标项目(2006C100030)
文摘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n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421~2.417、0.497~0.624、1.396~3.223和0.484~0.648,平均值为2.052、0.577、2.477和0.590。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无干扰或轻度干扰。
关键词
渔山列岛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Keywords
Yushan Island
intertidal zone
macrobenthic fauna
分类号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岛风能海水淡化组合体系研究
任典勇
施慧雄
《海洋学研究》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
杨和福
《海洋学研究》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渔山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焦海峰
施慧雄
刘红丹
尤仲杰
楼志军
黄滨
黄呈炜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