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注塑机数据采集系统开发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清培 闫宝瑞 +1 位作者 杨于光 张安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3,共6页
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多通道通用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美国NI公司的M系列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器以及研华工控机作为硬件平台,软件开发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系统将一些关键配置参数开放给用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实验结... 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多通道通用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美国NI公司的M系列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器以及研华工控机作为硬件平台,软件开发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系统将一些关键配置参数开放给用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的特点,测量精度高和稳定性好,可以应用于注塑机的动态参数采集和监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机 多通道 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室虚拟仪器集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注塑成型技术的PLA微针最佳成型工艺研究及其使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嘉伟 朱敬先 +4 位作者 霍则军 高强 康婷婷 康晓雅 庄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针的生产效率,提高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利用微注塑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材料(PLA)的医美用微针贴片。通过正交实验法探究了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以及保压时...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针的生产效率,提高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利用微注塑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材料(PLA)的医美用微针贴片。通过正交实验法探究了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以及保压时间五项工艺参数对PLA微针顶端直径的影响。利用电子显微镜及测力计对PLA最佳工艺微针进行形貌尺寸表征及力学强度测试,并进行了体外皮肤穿刺测试及透皮渗透实验验证了其对皮肤的穿刺及渗透作用。结果表明,当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00℃、模具温度45℃、注射速度360 mm/s、保压压力50 MPa、保压时间4 s时,达到注塑成型PLA微针的最小顶端直径及成型效果,高度达到0.524 mm,顶端直径达到0.027 mm,针尖成型明显最优,且微针达到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塑成型 聚合物微针 注塑工艺 正交实验 透皮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注射成型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庄俭 吴大鸣 +1 位作者 赵中里 张洪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0-1045,共6页
设计了微注射模具的变温系统,加工了通道宽度分别为500μm和100μm的哑铃形微型腔。在此基础上,基于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成型工艺实验。结合微尺度下熔体充模流动理论及微尺度效应,研究了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结构塑件成型质... 设计了微注射模具的变温系统,加工了通道宽度分别为500μm和100μm的哑铃形微型腔。在此基础上,基于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成型工艺实验。结合微尺度下熔体充模流动理论及微尺度效应,研究了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结构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结构塑件特征尺寸的减小,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对填充率的影响明显增强;熔体温度对填充率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加;注射行程对填充率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填充率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射成型 成型工艺 模具变温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注射成型的微连接器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庄俭 张亚军 +2 位作者 王晓娜 赵中里 吴大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70,共4页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微连接器在不同的微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下的充填情况进行研究,选择制品的质量作为实验指标,确定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6个工艺参数为实验因素,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微连接器在不同的微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下的充填情况进行研究,选择制品的质量作为实验指标,确定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6个工艺参数为实验因素,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的主次顺序。实验结果表明,模具温度是影响制品质量精度的主要工艺参数因素,而冷却时间的影响最小。通过因素水平影响趋势图分析,得出了微连接器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方案为模具温度80℃、熔体温度335℃、注射速度100 mm/s、保压压力20 MPa、保压时间1.5 s、冷却时间3.0 s,为微型器件生产中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射成型 正交实验法 工艺参数 模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泵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娜 张亚军 +1 位作者 庄俭 吴大鸣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2-37,共6页
概述了微型泵的研究背景、应用领域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几种比较典型的有阀泵和无阀泵的结构特点并对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还阐述了微型泵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型泵 微机电系统 有阀泵 无阀泵 驱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注射成型中工艺参数对微塑件成型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庄俭 张建国 +3 位作者 吴大鸣 高世权 张亚军 赵中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3,共5页
利用微细电火花技术加工了特征尺寸为500μm的微流道塑件模具型腔。基于正交实验优化设计法,进行了微注射成型工艺实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提出了各工艺参数对微流道塑件填充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原因,给出了各工艺参数的最优... 利用微细电火花技术加工了特征尺寸为500μm的微流道塑件模具型腔。基于正交实验优化设计法,进行了微注射成型工艺实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提出了各工艺参数对微流道塑件填充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原因,给出了各工艺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及其对填充率影响的趋势图。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P材料,注射量、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对填充率的影响较大,熔体温度影响相对较小;注射量的贡献率为52.29%,保压压力的贡献率仅为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注射成型 微塑件 工艺参数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光照模塑成型微细结构制品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常乐 林仁友 +2 位作者 丁玉梅 杨卫民 谢鹏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采用模内"光化学制造"方法,对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凸棱的微型制品微细结构的可成型性和复制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凸棱成型的完整性作为带有微细结构制品可成型性的衡量目标;凸棱的高度作为微细结构复制度的表征方式。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模内"光化学制造"方法,对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凸棱的微型制品微细结构的可成型性和复制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凸棱成型的完整性作为带有微细结构制品可成型性的衡量目标;凸棱的高度作为微细结构复制度的表征方式。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UV)辐射能量的大小对微细结构的成型性及复制度有显著的影响;模具及UV体系温度对微细结构的成型无影响,对微结构的复制度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光化学制造 微细结构 可成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螺杆挤出机啮合块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安震 孙靖尧 +3 位作者 庞军舰 闫宝瑞 信春玲 何亚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09,106,共4页
利用流场分析软件Polyflow对啮合块在不同参数下的等温稳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引入加权平均剪切应力,加权平均剪切、拉伸速率和回流系数等不同的评价指标以表征倒三角形三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深入分析不同因素对啮合块混合特性... 利用流场分析软件Polyflow对啮合块在不同参数下的等温稳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引入加权平均剪切应力,加权平均剪切、拉伸速率和回流系数等不同的评价指标以表征倒三角形三螺杆挤出机的混合性能。深入分析不同因素对啮合块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啮合块具有优异的分布和分散混合性能。啮合盘厚度增加导致流场中拉伸作用增强。增大错列角会使正向啮合块的剪切降低,拉伸增强,反向啮合块的趋势则与之相反;为啮合块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块 流场分析 数值模拟 三螺杆挤出机 混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熔体PVT参数的注射过程保压控制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章锦雷 陈小强 庄俭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基于聚合物熔体PVT参数及其特性曲线图,研究并实施了注射成型机的注射保压过程控制技术,包括注射时间转压、位置转压、位置时间转压、压力转压和PVT(比容控制)。采用迭代控制技术,使注射过程控制更加精密,保压过程控制依照设定的PVT曲... 基于聚合物熔体PVT参数及其特性曲线图,研究并实施了注射成型机的注射保压过程控制技术,包括注射时间转压、位置转压、位置时间转压、压力转压和PVT(比容控制)。采用迭代控制技术,使注射过程控制更加精密,保压过程控制依照设定的PVT曲线执行,目标是提高注射制品的品质和重复精度,同时在保压环节也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PVT控制 迭代控制算法 注射保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