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栖菜中重金属的迁移富集及其诱导作用研究
1
作者 蔡艳 钟莺莺 +4 位作者 葛晓鸣 孙骥 倪丽莲 柳梦梦 蒋丽琴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4-593,共10页
为探究大型海藻中重金属的富集效应和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藻体内金属结合蛋白的诱导影响,本研究以羊栖菜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重金属(Cr、Pb、Cu、Cd)和复合重金属体系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进行室内胁迫培养,研究不同重... 为探究大型海藻中重金属的富集效应和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藻体内金属结合蛋白的诱导影响,本研究以羊栖菜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一重金属(Cr、Pb、Cu、Cd)和复合重金属体系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进行室内胁迫培养,研究不同重金属离子在藻体中的富集能力,以及金属硫蛋白(MTs)和谷胱甘肽(GSH)的表达趋势。结果表明,羊栖菜藻体内Cr、Pb、Cu、Cd的富集量与胁迫浓度和富集时间相关,胁迫浓度越高、富集时间越长,富集量越高;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Pb的富集能力最强、Cr和Cu次之、Cd最弱;同种金属在低浓度下的富集能力大于高浓度下的富集能力。此外,在富集过程中发现低浓度下Cu和Cd共存表现为拮抗作用,Pb和Cu、Pb和Cd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而高浓度下Pb和Cd呈拮抗作用、Pb和Cu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弱、Cu和Cd之间仍呈拮抗作用。试验周期内,受低浓度单一金属和二元复合金属元素诱导后,藻体内的MTs和GSH含量随诱导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四元复合金属体系诱导后,MTs和GSH含量显著低于一元和二元金属诱导。高浓度单一和复合金属诱导均会显著抑制MTs和GSH的诱导表达。本研究可为大型经济海藻的规模养殖及水体重金属污染监测和控制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重金属 迁移 富集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毅波 马明 +1 位作者 王明仕 常天俊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5-819,共15页
CRISPR/Cas可改造为靶核酸刺激-响应的传感系统,可视为集“分子识别与信号输出”一体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在核酸即时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该系统具有成熟、可靠和可扩展的优点,研究人员尝试将其用于环境分析领域的非核酸分析物检测,... CRISPR/Cas可改造为靶核酸刺激-响应的传感系统,可视为集“分子识别与信号输出”一体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在核酸即时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该系统具有成熟、可靠和可扩展的优点,研究人员尝试将其用于环境分析领域的非核酸分析物检测,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便携式设备.然而,如何将非核酸靶标信息转换为核酸信息仍存在挑战,这限制了CRISPR/Cas系统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推广.为此,本文综述了CRISPR/Cas系统在重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新污染物、农药与真菌毒素以及有害细菌等非核酸靶标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构筑非核酸靶标信息转换元件的策略,以期为推进该系统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新污染物 核酸适体 RNA-cleaving DNAZYME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迁移量的测定
3
作者 史红兰 翁江赉 +3 位作者 勾新磊 朱晓艳 张梅 童嘉琦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2-131,共10页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在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迁移到橄榄油中的UV-71、UV-326、UV-327、UV-328、UV-329和UV-360等紫外线吸收剂经四氢呋喃稀释,UV-3030、UV-3035、UV-3039...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在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迁移到橄榄油中的UV-71、UV-326、UV-327、UV-328、UV-329和UV-360等紫外线吸收剂经四氢呋喃稀释,UV-3030、UV-3035、UV-3039、UV-312和UV-3638经乙腈提取后用C18填料固相萃取小柱净化,UV-234、UV-1164和UV-1577经皂化和正己烷提取后用硅胶填料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选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含有甲酸及甲酸铵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14种目标物在0.005~0.1 m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达到0.998以上。8种紫外线吸收剂的检出限可达0.0015 mg/kg,定量限可达0.005 mg/kg;6种紫外线吸收剂可分别达到3 mg/kg和10 mg/kg。在3种浓度的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85.9%~108.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9.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检测橄榄油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的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橄榄油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紫外线吸收剂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定量分析黄酒理化指标 被引量:2
4
作者 汤海青 吴维儿 王晓龙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2期66-69,共4页
为快速有效地检测黄酒理化指标,使用电子舌对黄酒的滋味特征进行识别,结合理化检测手段,对黄酒样品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应用PLS和MLR对传感器信号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拟合,MLR模型... 为快速有效地检测黄酒理化指标,使用电子舌对黄酒的滋味特征进行识别,结合理化检测手段,对黄酒样品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应用PLS和MLR对传感器信号与国标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拟合,MLR模型的pH值、总酸、酒精度和氨基酸态氮的RPD值分别为3.8,2.9,2.9,2.8,R2均接近0.9,RMSEC和RMSEP比值均在0.8~1.2,建立的模型效果良好,可进行准确的定标和预测;MLR模型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优于PLS模型,更适合所用黄酒样本集的定标和预测。研究结果为应用电子舌对黄酒理化指标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PLS) 多元线性回归(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性诱智能监测效果研究
5
作者 谌江华 肖山 +2 位作者 郑炜 柴伟纲 姚红燕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验证性诱智能监测系统对水稻二化螟田间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笔者于2022年在宁波奉化、鄞州、镇海三地开展了水稻二化螟的性诱智能监测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性诱智能监测系统对二化螟的识别准确性高,三地识别准确率平均为97.2%... 为验证性诱智能监测系统对水稻二化螟田间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笔者于2022年在宁波奉化、鄞州、镇海三地开展了水稻二化螟的性诱智能监测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性诱智能监测系统对二化螟的识别准确性高,三地识别准确率平均为97.2%,且智能识别和人工识别的相关系数(R^(2)值)均在0.9800以上。性诱智能监测与灯诱虫情监测获得的二化螟成虫发生动态对比结果总体表现一致,能够较准确反映二化螟田间发生动态,可用于二化螟的种群发生监测和预警测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性诱智能监测 识别 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水产品中6种利尿剂
6
作者 陈瑶 王潞娜 +3 位作者 方科益 李舟 陈树兵 韩超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6种利尿剂的方法。样品经载体辅助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和净化后,以C_(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对样品进行一级质谱全扫描/二级质谱... 本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6种利尿剂的方法。样品经载体辅助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和净化后,以C_(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对样品进行一级质谱全扫描/二级质谱裂解扫描(Full MS/dd-MS2),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6种利尿剂在5~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9,定量限为1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0.7%~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3.6%~8.5%。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适用于精准测定水产品中利尿剂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利尿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二氯苯酚类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
7
作者 章跃龙 王紫怡 +1 位作者 章君麒 刘汉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6-78,82,共4页
为了评估3,4-二氯苯酚(3,4-DCP)、2,5-二氯苯酚(2,5-DCP)、3,5-二氯苯酚(3,5-DCP)、2,6-二氯苯酚(2,6-DCP)和2,3-二氯苯酚(2,3-DCP)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态暴露方法研究二氯苯酚类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 为了评估3,4-二氯苯酚(3,4-DCP)、2,5-二氯苯酚(2,5-DCP)、3,5-二氯苯酚(3,5-DCP)、2,6-二氯苯酚(2,6-DCP)和2,3-二氯苯酚(2,3-DCP)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态暴露方法研究二氯苯酚类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3,4-DCP、2,5-DCP、3,5-DCP、2,6-DCP和2,3-DCP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的96 h LC 50分别为0.31、0.36、0.47、0.53和0.71 mg/L。3,4-DCP、2,5-DCP、3,5-DCP、2,6-DCP和2,3-DCP对斑马鱼胚胎32 d慢性毒性的最高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15、24、24、38和38μg/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二氯苯酚对斑马鱼胚胎和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胎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食品包装塑料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静 王晓娟 +2 位作者 齐文良 梁振楠 陈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6-1420,共5页
该文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食品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进行定性判别试验研究,选取不同波段范围、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SIMCA、贝叶斯判别、K-近邻3种模式识别方法... 该文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食品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进行定性判别试验研究,选取不同波段范围、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SIMCA、贝叶斯判别、K-近邻3种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定性预测模型,并根据正确识别率比较了各模型预测性能。结果表明:使用SIMCA方法、贝叶斯判别、K-近邻3种方法建立的定性校正模型均在1050~1550 nm波长范围内效果较好;采用矢量归一化、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中心化、滑动均值滤波、多项式平滑滤波、一阶微分6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上述3种模式识别方法对塑料样品近红外光谱进行了数据处理,其中在1050~1550 nm范围内,主成分因子数为3,采用原始光谱建立的K-近邻定性校正模型较优,对样品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均为100%。可为食品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的快速鉴别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塑料 主成分分析 正确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养殖大黄鱼鱼肉玻璃态转化调控技术
9
作者 杨巨鹏 张登科 +3 位作者 洪梦蓉 张慧恩 吕春霞 杨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5-221,共7页
为了提升深海养殖大黄鱼玻璃态保藏工艺,寻找适宜的大分子添加剂组合配方,并提高其玻璃态转变温度(Tg),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添加剂,以Tg为指标,使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添加剂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最优组... 为了提升深海养殖大黄鱼玻璃态保藏工艺,寻找适宜的大分子添加剂组合配方,并提高其玻璃态转变温度(Tg),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添加剂,以Tg为指标,使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添加剂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最优组合设计:质量分数0.2%乳酸钠,4.0%海藻糖,4.0%麦芽糊精,0.3%柠檬酸钠。该组合条件下,样品Tg实际值可提升至-53.3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添加组内部结构紧密、表面平整、无明显空洞,而空白组有较多的空洞,组织比较松散,说明大分子添加剂与样品内组织发生交联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其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养殖大黄鱼 玻璃态 玻璃态转化温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用于不同进口国大豆溯源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睿 李锦花 +5 位作者 马明 张吉红 殷居易 刘永丰 陈先锋 曹国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89-1595,共7页
为探讨锶(Sr)、碳(C)、氮(N)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应用于我国进口大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本试验利用热电离质谱检测进口大豆中^(87)Sr/^(86)Sr,利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检测进口大豆中的δ^(13)C和δ^(15)N,利用SPSS软件对进口自巴西、美国和... 为探讨锶(Sr)、碳(C)、氮(N)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应用于我国进口大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本试验利用热电离质谱检测进口大豆中^(87)Sr/^(86)Sr,利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检测进口大豆中的δ^(13)C和δ^(15)N,利用SPSS软件对进口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国大豆样本中的^(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呈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国大豆样本中的^(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有显著差异(P<0.05);利用大豆样本中的^(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对进口大豆产地国进行判别分析,进口自阿根廷的大豆样本与进口自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样本判别正确率达100%,3个主要大豆进口国大豆样本总体判别正确率达到82.4%。综上所述,利用^(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能够初步对进口自不同国家的大豆进行产地溯源和判别,为我国进口大豆产地国鉴别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 ^(87)Sr/^(86)Sr比值 δ^(13)C 进口大豆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兰梓溶 清江 +5 位作者 陈有为 许宙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吸附 改性修饰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黄鳍金枪鱼免疫活性肽酶解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远芳 王馨怡 +5 位作者 刘悦 杜童申 杨华 张慧恩 王燕 沈存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本文以黄鳍金枪鱼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黄鳍金枪鱼肉制备免疫活性肽。以小鼠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为胰蛋白酶,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黄鳍金枪鱼肉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5 ... 本文以黄鳍金枪鱼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黄鳍金枪鱼肉制备免疫活性肽。以小鼠巨噬细胞相对增殖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为胰蛋白酶,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黄鳍金枪鱼肉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37.6℃、超声波时间为11 min,在此条件下,小鼠巨噬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最佳,为43.04%±2.03%,与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相近。对最佳酶解条件下的黄鳍金枪鱼免疫活性肽进行氨基酸组成与分子量分析,其必需氨基酸为41.42%±1.24%,疏水氨基酸含量为26.49%±0.79%,分子量集中分布在4.7~6.5 kDa。研究结果为黄鳍金枪鱼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超声波 酶解法 免疫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和标准方法评估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17种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的相关性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燕 张敏 +5 位作者 朱晓艳 江玲丽 王如坤 钟莺莺 谭曜 保琦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使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在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筛查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使其能够与标准方法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GC)的评估结果相互转换,分别基于CALUX和HRGC-HRGC评估了肉类、海... 为使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在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筛查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使其能够与标准方法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GC)的评估结果相互转换,分别基于CALUX和HRGC-HRGC评估了肉类、海鲜类和配方乳粉这3类典型动物源性固态食品中7种2,3,7,8-取代的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和10种2,3,7,8-取代的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毒性当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并确定换算关系和适宜样品类型。结果表明:基于HRGC-HRMS得到的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毒性当量(TEQ)下限值为0.001~0.106 pg·g^(-1),TEQ上限值为0.004~0.242 pg·g^(-1),远低于欧盟法规EC 1881/2006规定的限量值(3.5 pg·g^(-1));基于CALUX得到的肉类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毒性当量(BEQ)值为0.74~1.30 pg·g^(-1),海鲜类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BEQ值为0.31~0.63 pg·g^(-1),配方乳粉样品中17种目标物的BEQ值为0.043~0.074 pg·g^(-1);肉类和配方乳粉样品的BEQ值与TEQ值的相关性较差,而海鲜类样品的BEQ值与TEQ上限值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激活荧光素酶表达基因法(CALUX)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GC) 动物源性固态食品 毒性当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蜂蜜中幼虫芽孢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俞佳 高有领 +6 位作者 王建峰 赵秀玲 李如松 王春 杨伯龙 于纪棉 江玲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2,共5页
为研究来自不同地域幼虫芽孢杆菌的进化关系,建立其分子分型方法,对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株幼虫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并与ERIC分型比较。结果显示,ERIC法将50株分离株分为ERICⅠ、ERICⅡ与ERICⅣ型,但不能区分不同区域菌株... 为研究来自不同地域幼虫芽孢杆菌的进化关系,建立其分子分型方法,对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株幼虫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并与ERIC分型比较。结果显示,ERIC法将50株分离株分为ERICⅠ、ERICⅡ与ERICⅣ型,但不能区分不同区域菌株;MLST法将菌株分为ST1至ST8共8种序列型,其中ST1为优势型,占比高且分布广泛;其次为ST5(主要为加拿大分离株),ST3(澳大利亚分离株),ST4(法国与匈牙利分离株),ST6(新西兰分离株),ST2(西班牙分离株),ST7(匈牙利分离株)和ST8(澳大利亚分离株)。与ERIC相比,MLST可以对不同地域的幼虫芽孢杆菌进行有效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作为后续进口蜂蜜中幼虫芽孢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虫芽孢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管家基因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浸提-乙醚提取-碱溶液反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种基质食品中丙酸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再婷 曹苏仙 +3 位作者 葛晓鸣 刘忠义 陈颖 方科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1003,共4页
鉴于现有检测食品中丙酸的前处理方法存在基质净化效果差、耗费时间长等缺点,进行了题示研究。取5 g样品,加入30 mL水,涡旋5 min,超声30 min。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酸度调节至p H7.0±0.5,加入183 g·L^(-1)乙酸锌溶液和92 g... 鉴于现有检测食品中丙酸的前处理方法存在基质净化效果差、耗费时间长等缺点,进行了题示研究。取5 g样品,加入30 mL水,涡旋5 min,超声30 min。冷却至室温后,将溶液酸度调节至p H7.0±0.5,加入183 g·L^(-1)乙酸锌溶液和92 g·L^(-1)亚铁氰化钾溶液各0.6 mL,用水稀释至50 mL,混匀,离心5 min。取1.0 mL上清液,加入1 mol·L^(-1)磷酸溶液40μL和2.5 mL乙醚,涡旋5 min,离心5 min。重复提取过程一次,合并乙醚层,加入0.02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1.0 mL,涡旋5 min,离心5 min。收集下层相,过0.45μm尼龙滤膜。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上以体积比5∶95的甲醇和1.5 g·L^(-1)磷酸氢二铵溶液的混合溶液(p H 2.6,用磷酸调节)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分离丙酸,在214 nm波长下测定。结果显示:丙酸的质量浓度在0.01~0.5 g·L^(-1)内和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 g·kg^(-1)。对多种基体食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4.8%~95.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2.8%~6.2%。方法用于多基质食品的分析,检测结果与GB 5009.120—2016中蒸馏法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丙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直接浸提法 反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消毒产品中42种抗微生物药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童嘉琦 朱谷焕 +3 位作者 蓝航镇 史红兰 朱晓艳 孙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7-1086,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膏霜、凝胶和水剂等基质类型的消毒产品中42种抗微生物药物(7种磺胺类、10种喹诺酮类、3种林可酰胺类、5种四环素类、3种大环内酯类、8种唑类、3种嘌呤核苷类、1种呋喃类... 本研究采用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膏霜、凝胶和水剂等基质类型的消毒产品中42种抗微生物药物(7种磺胺类、10种喹诺酮类、3种林可酰胺类、5种四环素类、3种大环内酯类、8种唑类、3种嘌呤核苷类、1种呋喃类、1种非多烯类及1种类固醇类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消毒产品样品用水辅助分散,用0.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用EMR-Lipid吸附剂除去提取液中长链烃类化合物等样品基质成分。选用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μm)分离,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选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扫描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保留时间和选择离子定性,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42种抗微生物药物可以有效分离,基质效应对目标化合物的影响较弱。在0.25~5.0 mg/kg范围内,42种目标化合物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以色谱峰信噪比(S/N)≥3评估检出限(LOD),在取样量为0.2 g、定容体积为10 mL时,3种基质中42种抗微生物药物的检出限为0.03~0.10 mg/kg。在0.25、1.0和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膏霜、凝胶和水剂3种基质中42种抗微生物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0.3%~109.8%,相对标准偏差(RSD)≤9.8%。采用本方法检测市售消毒产品中抗微生物药物,共检出2批阳性样品。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精密度高,可适用于膏霜、凝胶和水剂等类型消毒产品中42种抗微生物药物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产品 抗微生物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入侵性雀麦属种子的形态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瑛 赵雷 +2 位作者 张吉红 虞赟 方亦午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不实雀麦、硬雀麦、双雄雀麦和旱雀麦因具危害性已被公认为入侵性杂草,其种子(小花)常随进境农产品进入中国,由于外观形态较为接近易引起混肴,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建立鉴定方法。【方法】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种雀麦... 【目的】不实雀麦、硬雀麦、双雄雀麦和旱雀麦因具危害性已被公认为入侵性杂草,其种子(小花)常随进境农产品进入中国,由于外观形态较为接近易引起混肴,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建立鉴定方法。【方法】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种雀麦小花的小穗轴、基盘、内稃、外稃等外部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比对。【结果】不实雀麦外稃脉纹呈脊状排列;旱雀麦内稃脊具长毛被,小穗轴疤痕面明显塌陷;硬雀麦小穗轴和基盘疤痕明显拉长等宏观特征可用于种间区别。在微形态方面可通过内外稃冠细胞分布密度进行区别。【结论】结合宏观和微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可用于4种雀麦属杂草种子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麦属 入侵种 小花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枇杷微生物组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18
作者 赵宇卓 吴碧波 +7 位作者 余朝旭 钟莺莺 樊树雷 陈丹 肖谋良 王丽 葛体达 吴愉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7-919,共13页
植物微生物组是植物健康和生产力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为宿主植物提供如获取低丰度营养物质、抵抗病原体入侵及适应环境等功能。本研究以白枇杷为研究对象,全面地测定了果实的风味物质和理化指标,并基于16S rRNA扩增子技术分析白枇杷根... 植物微生物组是植物健康和生产力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为宿主植物提供如获取低丰度营养物质、抵抗病原体入侵及适应环境等功能。本研究以白枇杷为研究对象,全面地测定了果实的风味物质和理化指标,并基于16S rRNA扩增子技术分析白枇杷根内、叶内及根周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功能,揭示白枇杷微生物组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涵盖大部分根内、叶内环境中的微生物,但它们在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植物不同部位的内生微生物存在明显的生态位分化现象;通过分析核心菌群与非核心菌群,发现在3种环境中均存在功能冗余现象;基于果实品质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根内微生物对果实品质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在叶内没有发现。本研究明确了白枇杷中微生物-宿主的互作关系,并找出了与果实品质相关联的微生物,为白枇杷精准施肥增效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组 白枇杷 果实品质 扩增子测序 生态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纺织品中碱性黄2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建君 张晓婷 +2 位作者 王栋 冯云 闵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建立了超声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纺织品中碱性黄2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测试分析。方法采用C18(150mm×2.1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甲酸-5mmol/L乙酸铵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 建立了超声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纺织品中碱性黄2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测试分析。方法采用C18(150mm×2.1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甲酸-5mmol/L乙酸铵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在1.0~100.0μg/L浓度范围内,碱性黄2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7;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06mg/kg和0.02mg/kg;加标回收率为82.0%~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08%~7.31%。本方法操作简单,加标回收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纺织品中碱性黄2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碱性黄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虫可变表面糖蛋白的表达调控、结构及免疫应答
20
作者 曾晴勤 李如松 +11 位作者 李瑞 朱淳殷 王欣乐 何学东 环嘉玲 叶子雨 王莹 张璟 夏天奇 宋厚辉 郑亚东 杨永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29-4839,共11页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含有成百上千个VSG基因和假基因,而虫体可通过精确的表达调控保证在特定感染阶段只表达一种VSG。VSG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主要由位于其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NTD)顶叶(top lobe)的免疫显性表位、糖基化修饰和亚结构域及其构象共同决定。VSG特异的IgM反应在清除锥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gG介导的免疫裂解作用则十分有限。宿主特异IgG免疫反应变得固化,只会针对每个VSG中有限的免疫显性表位,降低了与不同VSG之间的交叉反应。本文综述了VSG在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免疫原性及免疫应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锥虫致病机理、研制有效锥虫病防控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 可变表面糖蛋白 表达调控 蛋白质结构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