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单元规划编制研究初探——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一诺 胡振泽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在新一轮宁波市鄞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下,提出规划体系优化构想,由原来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转变为“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单元规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了控规与总规之间的衔接。文章基于ArcGIS平台,通过... 在新一轮宁波市鄞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下,提出规划体系优化构想,由原来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转变为“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单元规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了控规与总规之间的衔接。文章基于ArcGIS平台,通过叠加分析、缓冲分析、拓扑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相关分析方法从四方面开展研究:包括单元线划定、土地潜力分析、人口规模测算、公服设施可达性分析,旨在提供一种科学的单元规划编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规划 详细规划 ARCGIS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建筑活化再利用研究与设计——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一诺 史贝贝 王彬彬 《浙江建筑》 2022年第5期11-15,共5页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角度对宁波市鄞州区历史建筑进行整治、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研究,形成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通则;并通过对4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案例进行规划设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具体的设计手段,真正使历史建筑与时代发展...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角度对宁波市鄞州区历史建筑进行整治、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研究,形成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通则;并通过对4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案例进行规划设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具体的设计手段,真正使历史建筑与时代发展的大潮相适应,将历史融入建筑再利用的工程中,发挥它们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历史建筑 活化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规划研究——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为例
3
作者 许永兵 《公路与汽运》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交专用道的站点位置及形式,完成"点"的分布再串联成"线";通过专用道站点的分布形成公交服务"面"的覆盖。从设计层面,以区域路网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发展等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专用程度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进行多等级设置,保证公交专用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 公交专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规划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祖峰 许永兵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不同道路的施工,会对其周边区域的通行状况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在道路施工期间,针对相应的交通影响范围进行科学的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宁波市通途路与江南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规划,以OD分流为核心指导思想,具体从"面... 不同道路的施工,会对其周边区域的通行状况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在道路施工期间,针对相应的交通影响范围进行科学的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宁波市通途路与江南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规划,以OD分流为核心指导思想,具体从"面""线""点"三个层次(施工区域、施工沿线和施工道路交叉口)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组织规划 交通分流 交通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中心商务区(CBD)交通微循环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旷小云 许永兵 李铁良 《中国市政工程》 2011年第3期4-7,83,共4页
针对城市新建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及交通问题,提出以交通微循环理论为支点,从内部路网结构、动态交通、静态交通、慢行系统等几个方面完成商务区内部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同时,以新建宁波南部CBD为例,综合理论与实践,验证了交通微... 针对城市新建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及交通问题,提出以交通微循环理论为支点,从内部路网结构、动态交通、静态交通、慢行系统等几个方面完成商务区内部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同时,以新建宁波南部CBD为例,综合理论与实践,验证了交通微循环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微循环 交通工程 交通设计 C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与管理的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倍菲 陈蕾 《山西建筑》 2012年第21期22-23,共2页
以六安市为例,从规划与管理如何衔接的角度,探索城乡统筹如何有效的实行,针对六安市规划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落实途径,以期促进城乡统筹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管理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鄞州新城区规划建设高空瞭望系统
7
作者 竺焕栋 应晓琴 《浙江建筑》 2013年第8期5-7,11,共4页
高空瞭望系统,首先应建立区域的GIS系统,以形成一个监控方位的数字化地标;其次在拥有优秀的前端云台摄像机的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结合全方位的设备控制能力来实现的一个基于视频的快速反应系统。高空瞭望系... 高空瞭望系统,首先应建立区域的GIS系统,以形成一个监控方位的数字化地标;其次在拥有优秀的前端云台摄像机的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结合全方位的设备控制能力来实现的一个基于视频的快速反应系统。高空瞭望系统建设完成后,结合宁波市鄞州公安分局"三台合一"指挥中心来实现对鄞州新城区重要目标的监控、任意位置的视频监控和任意视频图像的地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系统 精确定位 规划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集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年第8期17-19,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不仅仅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运交通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不仅仅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运交通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并形成城市空间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对轨道交通引入宁波市鄞州区提出了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集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采取人非共板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傅朝元 刘继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针对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采取人非共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范围和从规划到管理的配套措施。同时,为既能更好地解决行车拥堵,又确保人身安全,该文还提出了将道路横向板块按速度分道,其中把中速道作为辅道供公交车、非机动车和各单位道... 针对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采取人非共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范围和从规划到管理的配套措施。同时,为既能更好地解决行车拥堵,又确保人身安全,该文还提出了将道路横向板块按速度分道,其中把中速道作为辅道供公交车、非机动车和各单位道口车辆出入行驶的办法,人行道为慢速道,保持原功能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人非共板 盲道 人行道 树池 非机动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方正 刘继华 许永兵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10期12-14,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该文在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规划和管理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系列措施,以缓解其拥堵程度。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拥堵 治理措施 规划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软土地区城市道路下排水管道开裂病害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劲松 刘继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年第7期126-127,共2页
由于软土地区的高压缩性,该区域的道路下排水管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纵向垂直变位。在接口顶部,由于承受不了拉应力而开裂。排水管内水会渗入地层污染地下水,同时地下水也会带着土粒从裂缝中流入排水管内,并且引发路面坍塌或地下水... 由于软土地区的高压缩性,该区域的道路下排水管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纵向垂直变位。在接口顶部,由于承受不了拉应力而开裂。排水管内水会渗入地层污染地下水,同时地下水也会带着土粒从裂缝中流入排水管内,并且引发路面坍塌或地下水污染等危害。该文对这些病害结合工程实例情况,提出了治理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道路下 排水管道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永兵 朱方正 《公路与汽运》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在缓解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城市交通问题。在分析城市过江通道交通作用及发展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并结...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在缓解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城市交通问题。在分析城市过江通道交通作用及发展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城市交通 过江通道 交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新城建设中道路沉降的治理措施
13
作者 傅朝元 刘继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5年第6期46-48,共3页
由于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在这种区域内的处女地上进行新城区道路建设,其沉降量必然很大,嗣后给道路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后患。鉴于这一情况,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针对不同路段采取的一些治理措施和技术经验,以及取得的良好经济和技术效果。
关键词 软土地基 新建城区 道路沉降 治理措施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路桥人行道衔接间沉降的治理措施
14
作者 吴劲松 刘继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6年第6期29-31,共3页
由于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必然导致路桥间衔接处因刚柔相接,路堤沉降凹陷而出现错台等问题。过去对此只从行车安全出发治理车行道部分,而忽视了人行道部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它也会危及人身安全,并给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后患。鉴此,该文结合... 由于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必然导致路桥间衔接处因刚柔相接,路堤沉降凹陷而出现错台等问题。过去对此只从行车安全出发治理车行道部分,而忽视了人行道部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它也会危及人身安全,并给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后患。鉴此,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针对人行道部分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技术经验及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路桥 人行道 衔接间沉降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排水管在杭州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宏 傅朝元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7年第7期161-163,共3页
杭州湾新区的地质状况为盐碱性软土地基,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工程中,若采用传统管材,会产生易腐蚀、使用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等弊病。该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新型管材取代传统管材所取得的经验和效益。
关键词 盐碱软土地基 新型排水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