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在接受持续血液透析滤过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云 徐锦龙 张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905-911,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 目的:分析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间入住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min内给予患者首剂4.5 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给药结束后0、15、30、45、60、90、120、180、240、360、480 min的静脉血样进行药物浓度测定,采用无房室方法进行药动学分析,DAS 3.2.1软件计算药代学参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特征及CRRT参数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以给药后8 h内血药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大于50%(f%T_(>MIC)>50%)作为药效学达标的指标。结果:总共纳入8名患者。CVVHDF均采用前稀释方式。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16.11(98.03~152.29)和21.60(15.9~29.69)mg/L,分布容积(V_d)分别为1.05(0.70~1.56)和0.69(0.56~0.78)L/kg,清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4.79(3.30~8.27)和4.38(3.35~5.52)h,总清除率(CL)分别为7.67(5.66~9.71)和6.11(4.36~10.03)L/h。多因素分析提示哌拉西林的C_(max)与置换液流速显著负相关(β:-0.854,95%CI:-0.148~-0.036,P=0.007),CL与废液流速显著正相关(β:0.883,95%CI:0.133~0.433,P=0.004)。假设MIC≤16 mg/L时所有患者均达到药效学目标,当16 mg/L<MIC<32 mg/L时,仅有5名患者(62.5%)达标,而当MIC≥64 mg/L,则所有患者均未能达标。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脓毒症患者接受CVVHDF时无论是哌拉西林还是他唑巴坦均表现为C_(max)明显降低、t_(1/2)明显延长、CL降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CL和t_(1/2)基本一致。对于行CVVHDF的脓毒症患者,当细菌的MIC>32 mg/L,首剂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可能剂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高效液相分析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