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浙江省优质森林食物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1
作者 肖友华 金慧丽 +4 位作者 王鹏 叶喜阳 吴旭东 杨胜祥 刘兴泉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7期93-98,共6页
针对森林食物资源,构建三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从营养含量、培育难度、开发潜力及经济价值4个维度设立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的多因素决策原理及加权平均法则,对森林食品进行科学量化评价。以浙江省32种森林食... 针对森林食物资源,构建三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从营养含量、培育难度、开发潜力及经济价值4个维度设立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的多因素决策原理及加权平均法则,对森林食品进行科学量化评价。以浙江省32种森林食物样本为例,按淀粉类、糖料类、蛋白类及蔬菜类分类测定综合评分,能有效区分资源优劣,为优质森林食品筛选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食物资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分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展园:海上花园在成都绽放
2
作者 《国土绿化》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古称“明州”,位于东海之滨,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院士之乡,也是7000年文明史“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宁波与成都同处北纬30度黄金带上,都是兼备文化与商业双动力的城...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古称“明州”,位于东海之滨,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院士之乡,也是7000年文明史“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宁波与成都同处北纬30度黄金带上,都是兼备文化与商业双动力的城市。宁波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共建共治共享“大美宁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文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森林城市 海上花园 双动力 东亚文化之都 明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在高精度滩涂DEM制作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文学东 李俊峰 林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5,共4页
机载LiDAR可快速获取高密度的地表三维几何信息,具有全天候、主动观测、对地物间缝隙有一定穿透性等优点,在滩涂测绘中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对宁波市激光雷达滩涂测绘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首先介绍机载LiDAR技术在滩涂测绘中的优势,然后在Li... 机载LiDAR可快速获取高密度的地表三维几何信息,具有全天候、主动观测、对地物间缝隙有一定穿透性等优点,在滩涂测绘中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对宁波市激光雷达滩涂测绘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首先介绍机载LiDAR技术在滩涂测绘中的优势,然后在LiDAR数据处理基础上,重点分析高精度滩涂DEM制作的关键技术,最后对DEM产品进行精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 DAR 点云分类 DEM 滩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庄类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恬 胡伟艳 +3 位作者 杜晓华 张安录 李高胜 储晨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8,共9页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 研究目的:从功能视角揭示村庄类型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形成“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村庄分类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建构框架,提出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归纳演绎法、空间叠加分析法、案例法。研究结果:(1)中国乡村可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生态保护类5种类型,不同类型村庄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在逻辑有很大差异,需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考虑村庄的自然本底供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分析整治潜力与整治需求空间匹配,生成基于村庄类型的差异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路径,包括土地整治+融合发展、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乡村旅游等。研究结论:不同类型乡村实施差异化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类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维度的国土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5
作者 何佑勇 徐汉梁 +5 位作者 石黄磊 虞舟鲁 杨山 洪梦佳 徐周瞬 陈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基于“结构─功能─问题”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以土地用地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耦合不同研究机制,在时空维度下定性定量评估了近20 a(2000—2020年)宁波市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变化,分析了生态退化机制,研究显示:宁波市土地... 基于“结构─功能─问题”的研究思路,构建了以土地用地格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耦合不同研究机制,在时空维度下定性定量评估了近20 a(2000—2020年)宁波市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变化,分析了生态退化机制,研究显示:宁波市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间相互转化,尤其是耕地向林地、建设用地的转化较明显。伴随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的扩张压缩了生物栖息空间,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因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干扰植被群落,导致了连片的森林群落降低及森林质量部分下降,影响了生物生活环境、固碳能力和生产服务总体增强。应从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农业集约化、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森林精准抚育、改善森林固碳能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布局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土地利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