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逐次变分模态分解的液压轴向柱塞泵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1
作者 马景涛 汤胜楠 +2 位作者 朱勇 周涛 郑智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当液压轴向柱塞泵关键摩擦副出现故障时,其振动信号会出现调制现象,振动信号中的故障调制特征与特定的故障类型形成对应关系,通过信号分解可以从振动信号中提取出故障特征,进而用于故障诊断。以液压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分模态... 当液压轴向柱塞泵关键摩擦副出现故障时,其振动信号会出现调制现象,振动信号中的故障调制特征与特定的故障类型形成对应关系,通过信号分解可以从振动信号中提取出故障特征,进而用于故障诊断。以液压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和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分别对不同的仿真信号在含噪的情况下进行分解重构,综合对比了两种算法在分解性能方面的差异;最后将两种算法用于实测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提取中。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适用于液压轴向柱塞泵的故障特征提取;逐次变分模态分解能更精确地重构出与柱塞泵故障高度相关的有效分量;变分模态分解提取到的有效分量幅值衰减更小,对微弱故障特征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轴向柱塞泵 故障诊断 故障特征提取 变分模态分解 逐次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在抗菌肽预测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钱宇辰 聂挺 +5 位作者 花彦铭 徐诗莹 郭盛 张鑫 罗小虎 刘亚楠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84-393,共10页
抗菌肽作为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因其独特抑菌机制在食品保鲜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筛选方法耗时费力、资源消耗大,且所得抗菌肽常存在稳定性差、细胞毒性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抗菌肽作为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因其独特抑菌机制在食品保鲜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筛选方法耗时费力、资源消耗大,且所得抗菌肽常存在稳定性差、细胞毒性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菌肽研究带来了新机遇。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基于先验知识与实时数据持续优化,显著提高了抗菌肽的预测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这些算法还为探索抗菌肽的多样性、优化其性能提供了可能。目前,多个专业数据库已建立,为算法模型训练提供了丰富资源。此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源生物信息数据也被广泛用于抗菌肽预测,以期更精准地识别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肽段。本文综述当前各类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预测抗菌肽的原理及适用情况,并探讨针对抗菌肽应用困境而设计的特定预测模型。旨在启发读者如何选择和设计人工智能算法,推动其在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算法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木器漆饰面木制柜中TVOC释放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芳芳 蒋仲义 +3 位作者 王丽平 汪林 陈威 张幸志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给家具企业选购环保材料、改进绿色生产工艺提供技术依据,帮助企业获得绿色家具认证,同时也为市场提供更环保的家具产品,以家具企业常用的水性漆、PE和光敏漆饰...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给家具企业选购环保材料、改进绿色生产工艺提供技术依据,帮助企业获得绿色家具认证,同时也为市场提供更环保的家具产品,以家具企业常用的水性漆、PE和光敏漆饰面木制柜成品家具为研究对象,参照GB/T 35607—2017标准的测试方法和判定依据,探究了木制柜TVOC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第1天以及7 d内,TVOC释放量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1)水性漆饰面木制柜为y=e-0.147x、y=-0.021+0.860/x;(2)PE漆饰面木制柜为:y=1.417x^(-0.528)、y=1.343x^(-1.073);(3)光敏漆饰面木制柜为y=1.073-0.291x+0.042x^(2)-0.002x^(3)、y=0.142+0.682/x。3种漆均未采用苯溶剂,苯释放低;二甲苯初始高,可降至安全限值内;光敏漆饰面木制柜中的甲苯易超标,因其为TVOC主要成分,且限量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OC释放量 木器漆 绿色家具 水性漆饰面 PE漆饰面 光敏漆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处理合成钻石中低温常压退火下的动态宝石学特征
4
作者 严俊 严雪俊 +5 位作者 王超 陈佩利 周武邦 娄六红 郑韬静 白慧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6-2163,共8页
以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 TM、光致发光(PL)光谱为研究手段,初步探究了经高压高温(HPHT)处理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钻石在经高能电子束辐照(EI)后再经中低温(500~1000℃)常压(normal pressure)等时退火处理过程中其光学颜色、荧光与... 以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 TM、光致发光(PL)光谱为研究手段,初步探究了经高压高温(HPHT)处理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合成钻石在经高能电子束辐照(EI)后再经中低温(500~1000℃)常压(normal pressure)等时退火处理过程中其光学颜色、荧光与磷光特征及其处理过程中典型的光学缺陷的存在形态与改变特征。结果表明:CVD合成钻石在经一定强度的EI处理后可诱发产生系列的光学缺陷,如470(TR12)、489、492、504(3H)、509、580(H19)、741与744 nm等附近处的特征峰,上述特征峰具有相异的温度耐受特征。在600℃退火温度下,489、492和580 nm附近处的特征峰减弱或消失,直至900℃下,上述470、509、741与744 nm附近处的特征峰消失。504 nm峰位在退火温度自500~900℃升高过程中逐渐蓝移至503.2 nm(H3)。同时,可以发现CVD合成钻石中的NV空位在HPHT处理中出现重组或从原始晶格占位中迁移,但经辐照并在常压中低温退火中可再次产生NV缺陷,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NV浓度增大。此外,在较高EI强度下产生的GR1色心使钻石呈蓝绿色,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转变为橙、黄或粉色,退火过程中的NV的出现及浓度的增大正是钻石呈现橙色、黄色或粉色的直接原因。课题研究可为钻石的合成属性及其相应的处理工艺的检测判定及相关领域的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合成钻石 高温高压 电子束辐照 退火 光学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5
作者 石东亮 李茂松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6,共3页
介绍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生产现状以及优缺点,并从纤维性能、环保性和原料来源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MODAL纤维 LYOCELL纤维 POLYNOSI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技术的羊绒与羊毛纤维定性鉴别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金美菊 阮勇 +2 位作者 李翔 石东亮 叶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3,共5页
随着羊毛改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鉴别羊绒和羊毛的方法逐渐显出其局限性。为此,采用基因技术,利用山羊与绵羊之间特定碱基序列的差别,通过纯羊绒、羊毛纤维及不同比例羊绒/羊毛混合物线粒体DNA的测序实验,研究羊绒、羊毛的DNA... 随着羊毛改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光学显微镜鉴别羊绒和羊毛的方法逐渐显出其局限性。为此,采用基因技术,利用山羊与绵羊之间特定碱基序列的差别,通过纯羊绒、羊毛纤维及不同比例羊绒/羊毛混合物线粒体DNA的测序实验,研究羊绒、羊毛的DNA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基于基因技术的DNA测序方法可以准确定性鉴别极小比例的羊绒、羊毛纤维;对于纯羊绒、羊毛纤维,采用1组引物,即可通过特定位点特征碱基序列组来鉴别;对于羊绒/羊毛混合物,分别采用羊绒引物和羊毛引物对样品测序,通过查找羊绒、羊毛纤维各自的特征序列,可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羊绒或羊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羊绒 羊毛 碱基序列 引物 定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纤维低温染色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金美菊 阮勇 +1 位作者 石东亮 钱微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低温染色可以降低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提高纺纱性能。影响低温染色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染色温度与低温助剂。采用不同性质染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羊绒纤维染色,对染色后织物的外观手感、单纤维断裂强力、摩擦色牢度以及各种染料在低温助剂不... 低温染色可以降低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提高纺纱性能。影响低温染色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染色温度与低温助剂。采用不同性质染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羊绒纤维染色,对染色后织物的外观手感、单纤维断裂强力、摩擦色牢度以及各种染料在低温助剂不同用量条件下对纤维上染率影响进行比较,提出了羊绒纤维低温染色的最佳工艺:染色温度80-85℃,低温助剂用量2%,并探讨了羊绒纤维低温染色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纤维 低温染色 染色工艺 染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在羊绒、羊毛纤维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金美菊 阮勇 +1 位作者 石东亮 刘优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3,共4页
随着羊毛纤维剥鳞、拉伸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原先一直使用的根据鳞片结构不同,鉴别羊绒羊毛纤维的光学显微镜法逐渐显现出局限性。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多态性技术(SNP),通过聚合链式反应(PCR)的基因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随着羊毛纤维剥鳞、拉伸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原先一直使用的根据鳞片结构不同,鉴别羊绒羊毛纤维的光学显微镜法逐渐显现出局限性。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多态性技术(SNP),通过聚合链式反应(PCR)的基因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的酶切,根据各种纤维的线粒体DNA经扩增酶切后基因序列的不同,来鉴定山羊绒与绵羊毛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 多态性技术 羊绒 羊毛 纤维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投影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检测山羊绒和羊毛纤维细度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烨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分别采用光学投影显微镜及计算机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直径的山羊绒及羊毛纤维进行细度检测,研究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在常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检验(F检验法)和平均值检验(t检验法)评价检测结果的精密度与... 分别采用光学投影显微镜及计算机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直径的山羊绒及羊毛纤维进行细度检测,研究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在常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检验(F检验法)和平均值检验(t检验法)评价检测结果的精密度与一致性。结果表明:在置信概率95%的条件下,2种仪器对于纤维细度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且精密度一致。建议GB/T 10685—2007《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修订时,考虑增加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的电子显微镜法检测纤维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投影显微镜法 电子显微镜法 纤维细度 结果比较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美菊 阮勇 +1 位作者 严冰冰 石东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3-55,共3页
研究和开发动物纤维的DNA检测,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DNA的提取。文章就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并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Promega试剂盒,将纤维样品尽量处理成粉末状,并在样品经裂解液处理后先离... 研究和开发动物纤维的DNA检测,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DNA的提取。文章就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并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Promega试剂盒,将纤维样品尽量处理成粉末状,并在样品经裂解液处理后先离心除去其中尚未完全溶解的纤维,然后进行后续操作是比较有利的,完全能够得到满足PCR扩增和DNA测序要求的线粒体DNA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线粒体DNA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碱基对序列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美菊 阮勇 +1 位作者 蔡宏康 钱微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4,共3页
物种不同,DNA序列亦不同,而生存环境、食物链等因素也会引起基因突变。文章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羊绒和羊毛纤维线粒体DNA进行测序实验,通过对实验所得序列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序列的相似度达98%以上,但在特... 物种不同,DNA序列亦不同,而生存环境、食物链等因素也会引起基因突变。文章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羊绒和羊毛纤维线粒体DNA进行测序实验,通过对实验所得序列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羊绒羊毛纤维线粒体DNA序列的相似度达98%以上,但在特定的位置有各自的特征碱基序列;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山羊绒纤维线粒体DNA的特征碱基序列基本一致,不同产地、不同类别的绵羊毛纤维线粒体DNA的特征碱基序列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线粒体DNA 碱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胶/莱赛尔纤维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微君 金美菊 朱军军 《现代纺织技术》 2011年第4期37-39,共3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进行鉴别研究。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在一维谱图上差别不显著,而在二维相关谱图上显示出一定的差别。其中在2 500~3 000cm-1区域的差别较小,但在800~1 400cm-1区域的... 采用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进行鉴别研究。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在一维谱图上差别不显著,而在二维相关谱图上显示出一定的差别。其中在2 500~3 000cm-1区域的差别较小,但在800~1 400cm-1区域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图存在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二维相关红外谱图可以提高谱图的分辨率,增加谱图的识别能力,可以用于粘胶纤维和莱赛尔纤维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纤维 莱赛尔纤维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相变调温粘胶纤维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美菊 邝湘宁 钱微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4,共4页
通过测定染料上染率及染后样品色牢度等指标,分别研究了染料质量分数、染浴温度对微胶囊相变调温粘胶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吸色程度增加,上染率升高;染后样品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有所降低... 通过测定染料上染率及染后样品色牢度等指标,分别研究了染料质量分数、染浴温度对微胶囊相变调温粘胶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吸色程度增加,上染率升高;染后样品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有所降低;随着染浴温度的升高,上染率增大,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上染率与温度的正效应减弱,染色温度升高,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有所提高;微胶囊相变调温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的染色性能基本一致;染色过程对于微胶囊相变调温粘胶纤维的调温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微胶囊 相变 染色性能 调温性能 粘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中甲壳胺纤维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美菊 石东亮 +1 位作者 秦军英 陆素梅 《针织工业》 2009年第12期63-64,共2页
概述了甲壳胺与甲壳素的关系,介绍了甲壳胺纤维的测试原理,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条件下不同比例的甲壳胺混纺样品的甲壳胺纤维含量,分析并验证了纺织品中甲壳胺纤维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了甲壳胺纤维定量化学分析最适合的实验条件:溶... 概述了甲壳胺与甲壳素的关系,介绍了甲壳胺纤维的测试原理,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条件下不同比例的甲壳胺混纺样品的甲壳胺纤维含量,分析并验证了纺织品中甲壳胺纤维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了甲壳胺纤维定量化学分析最适合的实验条件:溶解温度40℃,溶解2次,每次时间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甲壳胺纤维 定量化学分析 甲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胺纤维混纺比与抗菌性能的关系
15
作者 阮勇 石东亮 +1 位作者 金美菊 钱微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46,共3页
从分子结构角度对甲壳素和甲壳胺2种物质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论述,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甲壳胺纤维中都残留有一定的甲壳素残基。简述了甲壳胺的抗菌机理,对不同脱乙酰度甲壳胺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不同原料混纺纱线中甲壳胺纤... 从分子结构角度对甲壳素和甲壳胺2种物质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论述,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甲壳胺纤维中都残留有一定的甲壳素残基。简述了甲壳胺的抗菌机理,对不同脱乙酰度甲壳胺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不同原料混纺纱线中甲壳胺纤维的最佳混纺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经过测试和对比发现,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甲壳胺纤维脱乙酰度越高,其抗菌性能越好。使用脱乙酰度尽可能高的甲壳胺纤维,只需将混纺比例控制在5%~10%,最终产品即可获得理想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胺 抗菌性能 最佳混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心电监护服饰发展现状及标准体系研究
16
作者 石东亮 季荣 +1 位作者 孙刚 张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简述国内外智能心电监护服饰的发展现状,从标准化机构的设置、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进展,以及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3个方面,对目前智能心电监护服饰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关于心电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测试的基础性标准还有许... 简述国内外智能心电监护服饰的发展现状,从标准化机构的设置、相关标准的制修订进展,以及现有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3个方面,对目前智能心电监护服饰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关于心电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测试的基础性标准还有许多空白,针对心电信号的识别、统计分析要求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已有的产品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后对完善智能心电监护服饰标准体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心电监护服饰 标准体系 发展现状 心电信号 识别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快换接头压力降-流量特性试验台的设计及不确定度分析
17
作者 郑智剑 钱婷婷 +1 位作者 钱咪 贺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测试不同流体介质、流量等工况下液压快换接头的流通能力,设计一套液压快换接头压力降-流量特性试验台,完成配套测试处理软件的开发。该试验台可采用46号液压油或水作为试验介质,其流量测试范围为40~1000 L/min,被测快换接头的进、出... 为测试不同流体介质、流量等工况下液压快换接头的流通能力,设计一套液压快换接头压力降-流量特性试验台,完成配套测试处理软件的开发。该试验台可采用46号液压油或水作为试验介质,其流量测试范围为40~1000 L/min,被测快换接头的进、出口压力降测量范围为0~5.0 MPa,被测快换接头的适用公称通径范围为12.5~51 mm。在此基础上,依据ISO 9110-1:2020和ISO 9110-2:2020标准,建立被测快换接头压降值测量的数学模型,并分别计算得到了使用46号液压油或水作为试验介质时的合成不确定度。该试验台的技术参数符合GB/T 5861—2003,也可用于测量快换接头的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快换接头 压力降-流量特性 流通能力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韧皮果胶分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钱微君 陈海敏 +2 位作者 陈建勇 冯新星 应飞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2-54,共3页
用海水和清水对大麻纤维进行浸泡处理,9d后浸泡液用梯度稀释至体积分数为0·01%,然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分离、纯化,挑选数量优势的单个菌落。分别得到1309和2508这2种具有较强果胶分解能力的菌株,这2个菌株均呈革兰氏阴性... 用海水和清水对大麻纤维进行浸泡处理,9d后浸泡液用梯度稀释至体积分数为0·01%,然后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分离、纯化,挑选数量优势的单个菌落。分别得到1309和2508这2种具有较强果胶分解能力的菌株,这2个菌株均呈革兰氏阴性,菌株1309有数根极毛运动的直杆菌,菌株2508为单极毛运动的端圆直杆菌。通过Biolog分析,初步确定菌株1309和2508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和寡养单胞菌属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果胶酶 果胶分解菌 假单胞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植物染料染色毛织物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关立平 刘优娜 石东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7,共5页
为有效地鉴别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探讨了采用脱色法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毛织物的鉴别方法。对采用不同种类染料、不同染色方法染色的羊毛织物进行脱色处理,测定了脱色织物的K/S值,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选定冰醋酸溶液作为鉴别试剂,并分... 为有效地鉴别植物染料染色的纺织品,探讨了采用脱色法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毛织物的鉴别方法。对采用不同种类染料、不同染色方法染色的羊毛织物进行脱色处理,测定了脱色织物的K/S值,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选定冰醋酸溶液作为鉴别试剂,并分析了脱色工艺条件对黄色植物染料染色毛织物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比较理想的鉴别工艺。结果表明,冰醋酸溶液可使毛织物上的黄色植物染料完全脱色,但对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明显的脱色效果,是一种有效鉴别黄色植物染料染色毛织物的方法,鉴别工艺为:冰醋酸质量分数20%,处理时间30 min,脱色温度30℃,溶液pH值6.0,浴比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 植物染料 毛织物 染色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麦类中典型链格孢霉毒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希 邢家溧 +5 位作者 郑睿行 张爱芝 毛玲燕 徐晓蓉 娄永江 穆应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7-324,共8页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前处理方法测定麦类中7种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交链格孢酚单甲醚、交链孢烯、细交链格孢菌酮酸、交链孢毒素I、腾毒素、细格菌素)的方法。样品经3 mL一级水、10 mL 1.5%甲酸乙腈...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前处理方法测定麦类中7种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交链格孢酚单甲醚、交链孢烯、细交链格孢菌酮酸、交链孢毒素I、腾毒素、细格菌素)的方法。样品经3 mL一级水、10 mL 1.5%甲酸乙腈-甲醇(4∶1,V/V)溶液提取,2 g无水MgSO_(4)脱水和1 g NaCl盐析,振荡15 min、离心10 min后取1 mL上清液和100μL三氯甲烷用于分散液-液微萃取。7种链格孢霉毒素使用BEH C_(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的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结果表明:7种链格孢霉毒素在5 min内完成色谱分离分析,在0.5~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87277,检出限为0.11~0.16μg/kg,定量限为0.42~0.49μg/kg;以小麦为样品基质,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7种链格孢霉毒素回收率在70.7%~10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2%~4.11%。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实际麦类样品(黑麦、荞麦、莜麦、青稞、燕麦、小麦)中7种链格孢霉毒素的污染状况,结果发现腾毒素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是6种麦类中都检出的毒素,含量分别为0.6~10.7μg/kg和未检出~31μg/kg;细格菌素虽检出率低于腾毒素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但最高含量37.3μg/kg与细交链格孢菌酮酸相当。本方法稳定、准确、灵敏、快速,能够满足麦类样品中7种链格孢霉毒素残留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 链格孢霉毒素 分散液-液微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