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明 徐荣明 +2 位作者 郑琦 校佰平 王国平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容易忽视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调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78例骨盆创伤病历,发现21例骨盆CR正位片显示后环正常或疑似损伤,调阅其骨盆螺旋CT发现其中17例均有骨盆后... 目的:探讨临床容易忽视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调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78例骨盆创伤病历,发现21例骨盆CR正位片显示后环正常或疑似损伤,调阅其骨盆螺旋CT发现其中17例均有骨盆后环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71岁,平均34.7岁。螺旋CT检查方法:平描层厚3mm,同时做冠状面、矢状面及骶骨曲面重建。对CR片及CT图像进行横向对照,结合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7例中CR正位片显示骨盆前环耻、坐骨支骨折或耻骨联合损伤。CT多维重建显示后环骶骨骨折Denis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2例,骶髂关节分离移位1例,骶骨合并髂骨后部骨折4例。按受伤机制分析,17例漏诊患者中15例属于侧方挤压暴力导致的内旋损伤,2例属于前后挤压暴力导致的外旋损伤,按Young-Burgess分型:LCⅠ型11例、Ⅱ型4例和APCⅠ型2例;按Tlie和AO分型均为B型旋转不稳定。资料CR正位片骨盆后环骨折确诊率为89%。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骶骨曲面4个面的重建同时应用,对微细骨折检出率为100%。结论:螺旋CT4个面的重建同时应用是确诊骨盆后环骨折的"金标准",为更精确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并发症,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 损伤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飞鹏 李明 +2 位作者 华群 赵刘军 罗建宁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类,本组病例A型38例,B型12例,C型7例。对A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B、C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或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d~27个月内进行随访,利用螺旋CT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其术前术后的DR片、螺旋CT的3D、MP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中,5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9例骨盆后环骨折X线DR片漏诊,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予以修正。术后影像学评价优15例,良3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3例。结论:螺旋CT的MPR、3D的重建图像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重建对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华群 马维虎 +1 位作者 赵刘军 方媛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寰枢椎骨折脱位并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图像,其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17~7...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寰枢椎骨折脱位并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图像,其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6.5岁。结果: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其中齿状突骨折49例(AndersonⅡ型35例,Ⅲ型14例);C1,2联合骨折(Jeffson骨折联合Hangman骨折合并C1,2不稳)9例;寰椎爆裂骨折合并枕颈不稳6例;枢椎椎体骨折5例。而X线片诊断准确38例(38/69),漏诊23例,6例未能作出诊断,2例误诊。术后69例CT图像均清楚显示金属内固定的准确位置,其中2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枢椎侧块(椎弓根)外侧骨皮质,3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椎后弓上侧骨皮质。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部位、类型及术后金属内固定位置,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可作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术后评价的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骨折 脱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华群 胡勇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2.4岁。结果:56... 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2.4岁。结果:56例月骨周围脱位,均为背侧型,其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1例,不伴腕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脱位10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26例(其中1例伴豌豆骨撕脱骨折),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伴尺桡骨远端骨折24例,伴掌腕关节脱位4例。X线片诊断准确29例,误漏诊27例。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结论:熟悉腕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掌握各型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特点,是作出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基础。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的类型,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骨折 脱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国平 赵刘军 +1 位作者 方媛 冯仁海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20例的MRI检查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15~61岁,平均35.5岁。所有病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16例,足趾关节和踝关节各2例...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20例的MRI检查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15~61岁,平均35.5岁。所有病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16例,足趾关节和踝关节各2例。其中局限性19例,弥漫性1例,MRI均表现为下肢骨关节旁软组织肿块,肿瘤与骨骼肌相比,T1WI上15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5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在T2WI上4例介于骨骼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13例接近于骨骼肌信号,3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16例行T1WI增强扫描,5例呈均匀强化,11例呈不均匀强化。4例伴邻近骨质破坏。结论:MRI能明确显示下肢关节旁腱鞘巨细胞瘤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内部信号特征,对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腱鞘 磁共振成像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