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对于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下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干预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常见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展开更多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建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模型,分析并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时的稳定性区别。方法:基于宁波市第六医院2023年1月就诊的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C0~T1带肌肉的...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建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模型,分析并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时的稳定性区别。方法:基于宁波市第六医院2023年1月就诊的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C0~T1带肌肉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屈伸、侧屈及旋转方向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与以往文献结果相近,应力分布合理,有较高可信度。在完整模型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技术,分别生成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及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的有限元模型。将上述两个模型左侧作为开门侧,删除全层椎板,并采用钛板固定,右侧为门轴侧做V形槽,分别建立多节段椎管狭窄开门模型(经典开门组)和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的开门模型(不稳开门组)。在不稳开门组基础上,于C3~C7节段置入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分别生成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模型(单侧螺钉组)和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模型(双侧螺钉组),计算各组模型在屈伸、侧屈和旋转方向的ROM及应力分布情况。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对比各组的ROM,两组间比较采用SNK q检验。结果:单侧螺钉组和双侧螺钉组在C3~C7节段各运动方向ROM均低于不稳开门组(P<0.05),双侧螺钉组在C3~C7节段屈伸和侧屈方向ROM低于单侧螺钉组(P<0.05)。单侧螺钉组中螺钉的应力峰值在左侧屈和左旋转方向较大,分别为402.9MPa和450.2MPa;双侧螺钉组中螺钉在前屈和后伸方向的应力峰值明显高于其余方向,分别为409.8MPa和651.0MPa。结论:与单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均显示出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7月,对15例Meyers Mc Keever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7月,对15例Meyers Mc Keever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检查膝关节松弛度、活动度。结果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均满意复位愈合,无移位,术后Lachman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功能正常。术前Lysholm评分(54.2±4.2)分,术后12个月提高至(91.8±2.2)分(配对t检验,t=2.242,P=0.000)。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满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缩短术后康复周期,避免膝关节僵硬,对于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对于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下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干预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常见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
文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文摘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建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模型,分析并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时的稳定性区别。方法:基于宁波市第六医院2023年1月就诊的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C0~T1带肌肉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屈伸、侧屈及旋转方向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与以往文献结果相近,应力分布合理,有较高可信度。在完整模型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技术,分别生成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及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的有限元模型。将上述两个模型左侧作为开门侧,删除全层椎板,并采用钛板固定,右侧为门轴侧做V形槽,分别建立多节段椎管狭窄开门模型(经典开门组)和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的开门模型(不稳开门组)。在不稳开门组基础上,于C3~C7节段置入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分别生成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模型(单侧螺钉组)和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模型(双侧螺钉组),计算各组模型在屈伸、侧屈和旋转方向的ROM及应力分布情况。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对比各组的ROM,两组间比较采用SNK q检验。结果:单侧螺钉组和双侧螺钉组在C3~C7节段各运动方向ROM均低于不稳开门组(P<0.05),双侧螺钉组在C3~C7节段屈伸和侧屈方向ROM低于单侧螺钉组(P<0.05)。单侧螺钉组中螺钉的应力峰值在左侧屈和左旋转方向较大,分别为402.9MPa和450.2MPa;双侧螺钉组中螺钉在前屈和后伸方向的应力峰值明显高于其余方向,分别为409.8MPa和651.0MPa。结论:与单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均显示出良好的力学稳定性。
文摘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7月,对15例Meyers Mc Keever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检查膝关节松弛度、活动度。结果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均满意复位愈合,无移位,术后Lachman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功能正常。术前Lysholm评分(54.2±4.2)分,术后12个月提高至(91.8±2.2)分(配对t检验,t=2.242,P=0.000)。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满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缩短术后康复周期,避免膝关节僵硬,对于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