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枕斜坡螺钉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王扬 胡旭栋 +4 位作者 阮超越 顾勇杰 刘观燚 马维虎 罗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路寰枕斜坡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clivus screw,TACL)枕颈固定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影响。方法:应用志愿者枕颈CT数据建立正常枕颈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枕颈失稳模型和6种枕颈固定的有限元模...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后路寰枕斜坡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clivus screw,TACL)枕颈固定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影响。方法:应用志愿者枕颈CT数据建立正常枕颈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枕颈失稳模型和6种枕颈固定的有限元模型:枕骨螺钉(occipital screw,OS)+寰椎侧块螺钉(C1 lateral mass screw,C1LMS)+枢椎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C2PS)、OS+寰枕关节螺钉(atlantoccipital transarticular screw,TA)+C2PS、OS+TACL+C2PS、枕骨髁螺钉(occipital condyles screw,OcC)+C1LMS+C2PS、TA+C2PS、TACL+C2PS,对模型赋值材料参数,在枕骨上表面施加40N的垂直向下压力模拟头部重力,施加1.5N·m扭矩,使模型产生屈伸、侧弯和旋转运动,比较各枕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置入物应力分布情况以及骨骼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的正常枕颈模型生理状态下的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近,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分别为19.53°、17.37°、10.44°、38.74°;失稳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分别为26.17°、18.90°、10.99°、42.30°,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加34.00%、8.82%、5.34%、9.20%。6种内固定模型在相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减小。相较于失稳模型,TACL+C2PS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工况下削减了97.43%、94.06%、96.68%、99.01%的活动度。在相同工况下TACL+C2PS的内固定应力峰值为241.00MPa、241.2MPa、166.94MPa、168.8MPa,OS+TACL+C2PS的内固定应力峰值为295.00MPa、295.00MPa、73.54MPa、81.40MPa;内固定应力集中于连接棒中部和TACL尾部,且两种应用TACL固定技术的模型对骨骼的切割应力均较小,较其他枕骨固定技术具有更合理的应力分布。结论:后路TACL作为枕骨侧固定的技术可以满足枕颈固定的力学强度要求,相较于其他单独应用的枕骨固定技术,具有更优异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其与后路OS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固定 寰枕斜坡螺钉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2 位作者 吴坚敏 李淑敏 罗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264例,年龄均大于50岁,根据骨密度结果将264例检测对象根据骨密度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90例,骨质疏松...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264例,年龄均大于50岁,根据骨密度结果将264例检测对象根据骨密度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90例,骨质疏松组92例,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受检对象血清中β-CTX、PINP、25-OHD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β-CT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25-0HD3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β-CTX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疗效评估的理想指标;PINP、25-0HD3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β-胶原特殊序列 血清I型原胶原N-端前肽 25-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骨科病房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应瑛 冯乐玲 方超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骨科病房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制定核心能力分层培训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和循证依据。方法 2014年3-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宁波地区11所三级以上医院骨科病房的426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骨科病房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制定核心能力分层培训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和循证依据。方法 2014年3-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宁波地区11所三级以上医院骨科病房的426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其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宁波地区11所三级以上医院骨科病房护士中存在"双低"现象,初级职称占了73.9%,低工作年限占77.7%;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39.8±38.9)分,处于中下水平。核心能力7个维度中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得分最高,然后依次为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育咨询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条目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条目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认同他人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尊重患者或委托人的隐私";得分最低的后3个条目为"将相关的研究结果运用于护理实践","拟定适当的新入职护士的职前培训计划","起到改革者的作用,将新的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宁波地区骨科病房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下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是影响其核心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应特别重视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教育咨询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地区 骨科护士 核心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监测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水平的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雪芬 冯乐玲 陈洪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1年宁波市第六医院各科上报的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核实每年的感染率、漏报率、误报率,将2008-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合并为前瞻性监测前组,2010-2011年的医... 目的探讨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1年宁波市第六医院各科上报的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核实每年的感染率、漏报率、误报率,将2008-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合并为前瞻性监测前组,2010-2011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合并为前瞻性监测后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漏报率、误报率。结果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后,医院感染率略有上升,漏报率、误报率明显下降。结论开展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患者能提高医院感染的监测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监测 医院感染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加权求和法的生物皮质骨材料钻削参数优化
5
作者 安永峰 熊次远 +2 位作者 陈庆盈 李俊杰 李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5,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骨科医用手术钻头钻削生物皮质骨材料工艺参数对钻削力和温度的影响,实现对钻削参数的优选。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钻削实验,分析钻削材料厚度、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对钻削力与温度的影响,并比较刀具磨损和钻削材料厚度对钻削... 为进一步研究骨科医用手术钻头钻削生物皮质骨材料工艺参数对钻削力和温度的影响,实现对钻削参数的优选。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钻削实验,分析钻削材料厚度、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对钻削力与温度的影响,并比较刀具磨损和钻削材料厚度对钻削力的影响。建立钻削力和温度与钻削参数的整体和单独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钻削材料厚度4 mm为例,以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为优化变量,以最小化钻削时间与钻削力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求解,分别得到五种不同加权系数组合下钻削生物皮质骨材料的优化工艺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两目标权重系数为0.5时的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皮质骨材料 钻削 工艺参数 线性加权求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邬玲巧 蒋伟宇 +1 位作者 姚钇锴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3-547,共5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对于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下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干预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常见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改革对住院费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周玉琴 邵燕华 +1 位作者 林凯 马晓姣 《卫生经济研究》 2014年第9期28-30,共3页
以3种典型疾病为样本,对比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前后的住院费用。结果显示,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了医疗费用结构优化,提高了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同时,住院均次费用控制有待加强,需要配套政策支撑。建议加强改革效果评估,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创新医... 以3种典型疾病为样本,对比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前后的住院费用。结果显示,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了医疗费用结构优化,提高了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同时,住院均次费用控制有待加强,需要配套政策支撑。建议加强改革效果评估,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创新医疗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费用 效果评价 公立医院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殷若恒 刘加伟 +1 位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 异常增生 局灶型 脊髓损害 椎管容积 节段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固定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胡利华 刘观燚 +4 位作者 马一中 陈凯旋 王宣 张家玮 应霁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3-1180,共8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建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模型,分析并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时的稳定性区别。方法:基于宁波市第六医院2023年1月就诊的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C0~T1带肌肉的... 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建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模型,分析并比较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时的稳定性区别。方法:基于宁波市第六医院2023年1月就诊的1例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C0~T1带肌肉的颈椎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屈伸、侧屈及旋转方向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与以往文献结果相近,应力分布合理,有较高可信度。在完整模型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技术,分别生成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及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的有限元模型。将上述两个模型左侧作为开门侧,删除全层椎板,并采用钛板固定,右侧为门轴侧做V形槽,分别建立多节段椎管狭窄开门模型(经典开门组)和多节段椎管狭窄伴不稳的开门模型(不稳开门组)。在不稳开门组基础上,于C3~C7节段置入单侧或双侧侧块螺钉,分别生成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模型(单侧螺钉组)和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模型(双侧螺钉组),计算各组模型在屈伸、侧屈和旋转方向的ROM及应力分布情况。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对比各组的ROM,两组间比较采用SNK q检验。结果:单侧螺钉组和双侧螺钉组在C3~C7节段各运动方向ROM均低于不稳开门组(P<0.05),双侧螺钉组在C3~C7节段屈伸和侧屈方向ROM低于单侧螺钉组(P<0.05)。单侧螺钉组中螺钉的应力峰值在左侧屈和左旋转方向较大,分别为402.9MPa和450.2MPa;双侧螺钉组中螺钉在前屈和后伸方向的应力峰值明显高于其余方向,分别为409.8MPa和651.0MPa。结论:与单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联合单侧侧块螺钉固定或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均显示出良好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非融合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干智伟 胡勇 +1 位作者 罗林威 陈锡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6,共5页
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主要涉及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上承头颅,下接下位颈椎,生物力学复杂。颈椎具有旋转、屈伸和侧屈的运动功能,旋转运动的一半主要来自上颈椎的寰枢关节,屈伸主要来自寰枕关节[1]。上颈椎损伤多由身体或头部加速撞击... 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主要涉及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上承头颅,下接下位颈椎,生物力学复杂。颈椎具有旋转、屈伸和侧屈的运动功能,旋转运动的一半主要来自上颈椎的寰枢关节,屈伸主要来自寰枕关节[1]。上颈椎损伤多由身体或头部加速撞击到静止物体上所致,主要包括寰枕关节脱位、寰枢关节脱位、寰椎骨折、枢椎齿状突骨折、枢椎创伤性滑脱和以上病变的叠加损伤[2]。传统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术式主要是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但植骨融合技术在稳定结构的同时,导致上颈椎大部分活动度的丧失,旋转、屈曲等功能明显受限。上颈椎活动度的丧失对颈椎的生理和生物力学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非融合理念和技术的推广,人工寰齿关节、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等上颈椎非融合固定方式开始出现,以达到不植骨融合就可以同时实现稳定上颈椎结构和保留一定活动度的治疗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上颈椎非融合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笔者对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上颈椎 寰枕关节 植骨融合 生物力学 经椎弓根 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2
作者 马振江 赵杰 +1 位作者 娄伟刚 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d内、有内置物(如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组织间隙感染。脊柱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score)、肥胖、糖尿病、吸烟,此外手术入路、内置物、骨移植、手术时间及输血都被认为是SSI的危险因素。脊柱术后SSI发生率在0.7%~12%之间,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预防脊柱手术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笔者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椎体间融合器 脊柱术后 切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44
13
作者 顾勇杰 赵刘军 +2 位作者 于亮 洪锦炯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无神经损伤、Loadsharing评分≤6分、单椎体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分为经皮组(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经肌间隙组(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与影像学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疼痛经皮组分别为9.55±1.76cm、120.7±24.5min、50.6±13.7ml及3.5±1.0分;经肌间隙组分别为10.80±1.52cm、90.3±15.6min、152.0±25.8ml及5.1±1.7分,两组间差异除手术切口长度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取内固定时、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经皮组分别为(86.5±7.9)%和3.7°±4.5°、(84.5±8.1)%和3.9°±5.0°、(83.9±5.7)%和3.6°±4.5°;经肌间隙组分别为(88.1±8.6)%和3.2°±5.1°、(86.3±8.3)%和3.8°±5.4°、(85.6±7.1)%和3.7°±4.8°。与术前相比两组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两组均没有明显丢失,两组间的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同时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微创 经皮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9
14
作者 葛叶盈 康亚梅 +2 位作者 徐云 成建庆 陈跃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在全麻下实施股骨上段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91岁,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在全麻下实施股骨上段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91岁,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T3、T4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气管插管组发生体动、呛咳、术后咽喉痛、声音沙哑较喉罩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套囊血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股骨上段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喉罩 气管内插管 血流动力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瑜 袁力勇 +2 位作者 葛叶盈 时君 胡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镇痛效果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期间本院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16例,女74例,年龄40~80岁,BMI 25.7~31.2 kg/m^2,ASA I或II...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镇痛效果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2月期间本院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男16例,女74例,年龄40~80岁,BMI 25.7~31.2 kg/m^2,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三组:0.2%罗哌卡因组(R_(0.2)组)、0.15%罗哌卡因组(R_(0.15)组)和0.1%罗哌卡因组(R_(0.1)组),每组30例。R_(0.2)组、R_(0.15)组和R_(0.1)组分别以0.2%罗哌卡因、0.15%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行术后CFNB自控镇痛(PCA),上述罗哌卡因均复合右美托咪定400μg。分别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48 h内罗哌卡因总量、PCA总按压次数和使用吗啡情况,记录术后12、24、48 h肌力分级情况,术后1、2、3 d符合"四合一标准"出院情况,记录血肿、渗液、跌倒、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12、24 h R_(0.2)组和R_(0.15)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R_(0.1)组(P<0.05)。R_(0.2)组和R_(0.15)组罗哌卡因总量明显低于R_(0.1)组(P<0.05),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R_(0.1)组(P<0.05)。术后12、24 h R_(0.2)组和R_(0.15)组肌力明显低于R_(0.1)组(P<0.05),且R_(0.2)组明显低于R_(0.15)组(P<0.05)。术后2 d R_(0.2)组和R_(0.15)组出院率明显低于R_(0.1)组(P<0.05)。三组患者血肿、渗液、跌倒、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未出现置管部位感染、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400μg复合0.15%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作用完善,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轻微,有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连续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脊柱融合术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葛叶盈 袁力勇 +3 位作者 姜晓红 王秀珍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II级、择期行脊柱融合术患者60例,年龄70~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肺保护性通气(PMV)组及常规机械通气(CMV)组,每...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II级、择期行脊柱融合术患者60例,年龄70~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肺保护性通气(PMV)组及常规机械通气(CMV)组,每组30例。PMV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1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6 mL/kg,呼吸频率(RR)=12~18次/min,吸:呼比(I:E)=1:2,每间隔15 min作一次规律肺泡复张(AR);CMV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VT=10~12 mL/kg,RR=12次/min,I:E=1:2。观察全麻插管前(T0)、插管后1 h(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 h(T3)、术后1 d(T4)、2 d(T5)、3 d(T6)各个时间点患者pH,PaO2,PaCO2,氧和指数(PaO2/FiO2)、肺泡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博(HR)、中心静脉压(CVP)及术后1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T2,T3,T4,T5各观察时间点中:与CMV组相比,PMV组中的PaO2和PaO2/FiO2升高,PA-aDO2下降(P<0.05);术后第1天,CMV组有5例发生了气管-支气管炎,5例低氧血症,3例肺不张,术后肺并发症(PPCs)发生率为43.3%,PMV组仅2例发生了气管-支气管炎,未出现其他并发症,PPCs发生率为6.6%(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呼吸 人工 肺功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路两种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勇 谢辉 +3 位作者 杨述华 徐荣明 马维虎 阮永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进行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16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 目的对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进行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测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16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L1)、侧块螺钉进钉点到寰椎后弓后缘的长度(L2)、椎弓根螺钉在寰椎侧块内部分的长度(L3)、椎弓根螺钉在寰椎后弓内的长度(L4)、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L3+L4)、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外倾角(α°)和上斜角(β°)等14项内容。进行寰椎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L1为(25.01±0.23)mm、L2为(9.85±1.31)mm、L3为(19.58±1.63)mm、L4为(10.47±1.51)mm、L3+L4为(29.81±1.27)mm、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外倾角(α°)和上斜角(β°)分别为10°、5°和15°、20°。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1 686.0±425.3)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为(1 082.5±292.7)N;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大拔出力为(1 127.2±367.1)N,与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为(785.2±402.7)N。结论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的位置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寰椎侧块螺钉的长度大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在寰椎侧块内部分的长度,是因为寰椎侧块螺钉的上斜角度和外倾角度均较大之故。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从手术操作和螺钉固定强度考虑,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寰椎 上颈椎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0
18
作者 胡勇 赵红勇 +3 位作者 董伟鑫 袁振山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6-972,共7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8月对我院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需行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入院后随机采用下颈 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结合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8月对我院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需行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入院后随机采用下颈 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组合固定椎板成形术或Centerpiece钉板系统椎板成形术,其中16例患者开门侧采用下颈椎侧块螺钉结合棘突椎板螺钉Vertex钉棒系统组合固定(A组),20例患者采用Centerpiece钉板系统固定(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及颈痛VAS分值,观察术后是否出现C5神经根麻痹.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缘切线夹角(α),以中立侧位X线片的α为颈椎曲度,以过伸过屈位α的差异计算颈椎活动度,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的角度(β).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发生,A、B组术后各有1例出现严重轴性症状,B组2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治疗后均缓解,A组无C5神经根麻痹出现.A组随访11~23个月,平均18.5±2.7个月;B组随访10~22个月,平均17.9±3.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JOA分值平均改善率为(55.78±1.23)%,B组为(54.25±1.4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2周颈痛VAS分值增加1.10±0.31,与B组(1.20±0.2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分值为2.13±0.16,与术前(3.23±1.2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B组VAS分值为2.07±0.21,与术前(3.35±1.1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B组颈椎曲度分别为16.3°±5.7°和15.6°±6.6°,与术前(16.5°±4.1 °和15.8°±5.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5.6°±3.6°,与B组(48.4°±5.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平均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与B组减少5.91°±3.1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Vertex钉棒系统和Centerpiece钉板系统实施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采用Vertex钉棒系统实施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能在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上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钉棒系统 钉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6 位作者 孙韶华 蒋伟宇 胡勇 赵刘军 黄雷 应江炜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23
20
作者 凌晶 章军辉 +3 位作者 狄正林 何志勇 曾智敏 徐荣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对51例(54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髓外定位法进行胫骨及股骨截骨,骨水泥固定OxfordⅢ单髁置换假体并植入移动半月板。观察切口...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对51例(54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髓外定位法进行胫骨及股骨截骨,骨水泥固定OxfordⅢ单髁置换假体并植入移动半月板。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后髋膝踝角及并发症;采用Oxford评分法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例出现内衬脱位并发症进行翻修。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切口长度(6.6±0.8)cm(5.5~8cm)。手术时间(59.9±6.6)min(50~80min),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13.5±5.0)g/L(7~28g/L)。术后自主直腿抬高时间(3.4±1.6)d(1~8d)。术后2~3d行双下肢全长片检查,髋膝踝178.2°±2.6°(177°~183°)。术后无伸直受限,最大屈曲度121.3°±6.6°(110°-130°)。51例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4.5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等并发症。Oxford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4.6±1.9)分,术后末次随访(41.6±3.5)分,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4.313,P=0.000)。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短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